logo好方法网

一种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的中成药

技术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的中成药,由下述重量份数的原料药配制而成:黄芪、红花、巴戟天、川芎、水蛭、二丑、石菖蒲、冰片、桔梗、薄荷、猪牙皂、壁虎、马钱子、西洋参,瓜蒌、桑寄生、木蝴蝶、楮实子、络石藤、苍耳子、穿山龙、丁香、诃子、降香、珍珠、  全部
背景技术:
近年来,有关脑卒中的病理生理学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在脑卒中治疗上,特别 是脑梗死恢复期的治疗进展缓慢。吞咽困难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据统计,51%- 73%的中风患者遗留吞咽困难,饮水呛咳等后遗症,且易出现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支气 管痉挛、气道阻塞等并发症,既往解决治疗吞咽障碍多采用鼻饲方法,导致许多患者长期靠 胃管生活,生活不能自理,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如何改善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时有 效地治疗吞咽障碍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 脑梗死后脑组织主要病理变化包括原发性神经元丢失、继发性神经元丢失、脑水 肿、神经炎症、死亡细胞清除、神经元功能重塑和神经网络重新连接。脑梗死恢复期神经重 塑的基础是突触结构的重新建立,新突触形成、突触数量增加以及突触传递效能增强,突触 素(Synaptophysin,Syp)作为突触前囊泡膜的分子标记是突触重建的标志指标,Syp含量的 高低预示着突触的传递功能的强弱,突触后致密物质(Post  Sypaptic  Density-95,PSD- 95)为突触后膜的结构蛋白,对损伤后突触结构可塑性有重要意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 脑梗死后的缺血缺氧打破了神经—血管微环境的平衡,造成神经细胞所处的微环境中的多 种细胞因子改变、信号通路异常,导致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损伤。信号通路作为细胞间及 细胞与微环境之间沟通的方式,参与调控细胞增殖、凋亡、衰老等全过程,细胞生存的微环 境内一些可溶性细胞因子及其相关信号通路与干细胞衰老存在密切联系,细胞生存微环境 变化引起一些信号通路异常是神经细胞损伤、衰老的关键环节。如EGFR/PI3K/AKT信号通路 与细胞代谢、细胞生存、细胞凋亡密切相关,又是调节细胞周期的重要细胞内信号通路。 Raf-MAPK/ERK信号通路在调控细胞增殖、分化和存活方面有重要作用,干预ERK1/2表达可 以抑制细胞凋亡;MAPK/ERK信号通路还能调控p16,p53等下游靶基因表达。同时缺血缺氧微 环境中存在抑制因子Nogo,髓磷脂相关糖蛋白(MAG)和少突胶质细胞髓磷脂糖蛋白(OMgp) 等,对神经再生均有重要影响,Nogo基因通过可变启动子和可变RNA剪接方式,转录的mRNA 有3种,对应的蛋白质分子有A,B和C三个不同的异构体,已证实Nogo-A抑制神经生长的作用 最强,Nogo-A通过与NgR结合发挥抑制神经再生的作用,启动下游Rho/Rock信号通路导致神 经突起生长的抑制。 中风后吞咽障碍虽是中风病的症状,但其有独特病理演变过程,吞咽困难虽源于 中风之因,但又别于中风之机,“饮水呛咳,吞咽困难”是在中风病机气血冲逆,痰瘀胶结脑 络,蒙蔽清窍的基础上,进一步演变导致咽喉神机失用,咽部阴阳升降失职而现吞咽功能失 约或失用引起,故有“一阴一阳结,谓之呛咳”之说。本发明课题组认为咽喉者,阴阳升降之 路,为一身气机之要道,清阳升,浊阴降则咽喉通利而不闭,若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则咽喉壅 塞而不通,有“一阴一阳结,谓之呛咳”之说。故有“人之一身,百病皆可致危,独咽喉之症,为 危中之危”之说。因此,中风后吞咽障碍多是内伤积损,日积渐加,复加诱因而致虚火挟痰, 3 CN 111588792 A 说 明 书 2/19 页 气血冲逆,痰瘀胶结脑络,蒙蔽清窍,闭阻咽关舌根,导致神机失用,咽喉升降失职所致。吞 咽活动为不同分层投射模式,这为通过多角度各个层次功能重建提供可能,首先强化吞咽 动作正确习惯模式,促进咽部神经支配恢复,改善吞咽肌的无力状态。再者加强吞咽动作启 动、改善味及口咽部感觉,逆向促进脑干功能恢复,使上下运动神经元功能以及大脑皮质对 皮质脑干束的恢复正常调节,重建被破坏的神经反射弧,使吞咽功能得以改善和重建。总 之,中风后吞咽障碍功能恢复通过多种疗法的联合应用以增强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可塑性, 促进神经功能的全面康复的一个综合性治疗过程。达到有效改善症状,缩短病程,防止复发 的多重治疗效果。 现有中风后吞咽障碍治疗缺乏针对性药物,单纯用治疗脑梗塞的药物,虽然可以 改善中风后吞咽障碍,但临床效果不是很满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的中成药。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治疗脑梗塞后遗症的中成药,是由下述重量份数的原料配制而成:黄芪9~18 份、红花9~18份,巴戟天7~15份、川芎9~18份、水蛭9~18份、二丑3~12份、石菖蒲7~15 份、冰片1~6份,桔梗9~18份、薄荷9~18份、猪牙皂1~6份、壁虎1~6份、马钱子1~6份、西 洋参9~18份,瓜蒌9~18份、桑寄生9~18份、木蝴蝶9~18份、楮实子9~18份、络石藤9~18 份,苍耳子9~18份,穿山龙9~18份,丁香9~18份、诃子1~6份、降香1~6份、珍珠1~6份、 水牛角9~18份。 所述中成药为片剂。 本发明提供治疗脑梗塞后遗症的中成药的制备方法如下: 1)按取芪、红花、巴戟天、川芎、水蛭、二丑、石菖蒲、冰片,桔梗、薄荷、猪牙皂、壁 虎、马钱子、西洋参,瓜蒌、桑寄生、木蝴蝶、楮实子、络石藤,苍耳子,穿山龙,丁香、诃子、降 香、珍珠、水牛角混合粉碎成细粉,将该细粉过100目筛,得粉末混合物,将冰片粉碎得冰片 粉末另存备用; 2)将步骤1)中所得粉末采用双提法连续回流提取,第一次提取加8倍于粉末重量 的水,第二次提取加6倍于粉末重量的水,采用电热套加热,每次提取先用270~300℃的高 温烧开然后用150~200℃的低温维持沸腾30min,采用挥发油提取器提取挥发油,制得挥发 油另存备用,把两次提取后的水煎液合并过滤得水提液,把水提液放入离心机以每分钟 4000转的速度离心处理,离心15min后得上清液; 3)将步骤2)中制得的上清液放入旋蒸仪,蒸发除去水分,得浸膏含水量为60%,干 燥浸膏得干浸膏; 4)将步骤3)中所述干浸膏与步骤1)中所述冰片粉末按1:1的重量比混合研磨成细 粉,将该细粉过100目筛,得粉末颗粒; 5)将步骤4中制得的粉末颗粒与适量5~10ml  95%乙醇(95%乙醇与粉末颗粒1:3 的容量比)混合制成软材,用14目筛将该软材挤成颗粒,把所得颗粒摊于白瓷盘内放入烤箱 烘干; 6)控制步骤5)中从烤箱出来的干颗粒的含水量在5%; 4 CN 111588792 A 说 明 书 3/19 页 7)把步骤6)中制得到的干颗粒与其重量的3%的滑石粉混合,将步骤2)中制得的 挥发油与95%的乙醇按1:4的容量比混合,得混合液,把该混合液喷入加了滑石粉的干颗粒 中,混合均匀,然后用14目筛作整粒处理,整粒后压片,制得片重为0.5g的片剂。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本各种药材使用配伍合理,经科学方法制备、药效稳定,具有制备工艺科 学、没有任何毒副作用、使用方便等优点,经临床验证对各种类型的脑梗塞后遗症有效,可 用于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故谓之“吞咽困难片”。 吞咽困难片不仅是现代医学理念与传统医学思想的完美融合,体现了吞咽困难片 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的独特优势;更是中医发展过程中“古医今用”的大胆创新,在临床应 用中具有独特的优势与显著的疗效,为今后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多种疗法联合运用及临床 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吞咽困难片能够改善脑缺血小鼠记忆障碍及提高行为活动准确率,能够提高咽喉 部相关肌肉协调及运动控制准确性,提高了咽喉部敏感性,使得与吞咽相关的神经肌肉兴 奋性提高,吞咽功能得到改善,使吞咽反射更加强烈。 吞咽困难片是近几年来临床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的新药,不仅能有效改善脑神经 功能,促进神经代谢以及减轻细胞损伤,也能有效改善中风后吞咽困难相关症状,而且使用 简便、安全可靠、成本低、疗效明显。 本发明无毒副作用,所采用的配方中的药物药理为:综观配方,诸药配伍合理,不 仅使“真气”化源不绝,又可使“关卡”闭合有序,畅通无阻,共唱启屏开障、生新有力之功,方 中,巴戟天、楮实子滋补肾阴,温壮肾阳,桑寄生、木蝴蝶补肝肾、启音开窍,助力言语恢复, 石菖蒲开窍醒神,健脑益智,丁香、诃子降逆止呕、顺咽利气,诸药相伍,阴阳相配,水火相 济,共为君药;红花、川芎活血行气,水蛭、壁虎破血化瘀,有“破瘀血而不伤新血”之能,降 香、珍珠宽胸纳气,镇静安神,陆药相伍,活血而不耗血,祛瘀又能生新,安神有定志,共为臣 药;二丑、猪牙皂、瓜蒌、水牛角攻积导滞、逐瘀通络,清心火,安神志;黄芪、西洋参益气固 脱,二药合用,一防攻伐太过、二防活血乏力,冰片、薄荷“芳香走窜,引药上行”,桔梗、苍耳 子,穿山龙利气开窍,共佐君臣畅通阴阳升降之路,马钱子解痉熄风通络、络石藤镇静安神, 舒筋活络,担当理顺气机之要道,诸药合用,直达病所,可使痰瘀胶消失,咽关舌根灵活,标 本兼治,吞咽功能恢复。 研究表明:本发明吞咽困难片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8.67%,对照组为57.58%,疗效 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吞咽困难片”对吞咽功能、营养状况、精神心理等疗效可靠性;吞 咽困难片没有不良事件及并发症。 附图说明 图1两组患者洼田饮水评级随治疗时间的变化; 图2两组患者藤岛一郎评分随治疗时间变化; 图3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随时间变化; 图4两组卒中神经功能评分随时间变化; 图5两组疗效对比; 图6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构成; 5 CN 111588792 A 说 明 书 4/19 页 图7CCR-8检测不缺氧时间点细胞活力变化;注:*与正常组相比(P<0.05),#与模 型组12h相比(P﹥0.05); 图8  24h不同代次凋亡率变化(n=5,̄x±s%)注:*与正常组相比(P<0.05),#与 模型组相比(P<0.05);※与治疗组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 图972h不同代次凋亡率变化(n=5,̄x±s%);注:*与正常组相比(P<0.05),#与 模型组相比(P<0.05);※与治疗组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 图10  5d不同代次细胞凋亡率变化(n=5̄ x±s%);注:*与正常组相比(P< 0.05),#与模型组相比(P<0.05);※与治疗组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 图11  24h时同一代次细胞周期变化(P3)注:*与正常组相比(P<0.05),#与模型 组相比(P<0.05);※与治疗组相比(P<0.05); 图12  24h时同一代次细胞周期变化(P5)注:*与正常组相比(P<0.05),#与模型 组相比(P<0.05);※与治疗组相比(P<0.05); 图13  24h时同一代次细胞周期变化(P7);注:*与正常组相比(P<0.05),#与模型 组相比(P<0.05);※与治疗组相比(P<0.05); 图14  72h时同一代次细胞周期变化(P3);注:*与正常组相比(P<0.05),#与模型 组相比(P<0.05);※与治疗组相比(P<0.05); 图15  72h时同一代次细胞周期变化(P5);注:*与正常组相比(P<0.05),#与模型 组相比(P<0.05);※与治疗组相比(P<0.05); 图16  72h时同一代次细胞周期变化(P7);注:*与正常组相比(P<0.05),#与模型 组相比(P<0.05);※与治疗组相比(P<0.05); 图17  5d时同一代次细胞周期变化(P3);注:*与正常组相比(P<0.05),#与模型 组相比(P<0.05);※与治疗组相比(P<0.05); 图18  5d时同一代次细胞周期变化(P5);注:*与正常组相比(P<0.05),#与模型 组相比(P<0.05);※与治疗组相比(P<0.05); 图19  5d时同一代次细胞周期变化(P7);注:*与正常组相比(P<0.05),#与模型 组相比(P<0.05);※与治疗组相比(P<0.05); 图20microRNA-124a标准曲线图; 图21Survivn标准曲线图; 图22Caspase-3标准曲线图; 图23PARP标准曲线图; 图24β-actin标准曲线图; 图25不同时间点microRNA-124表达变化(n=5,̄x±s%)注:*与正常组相比(P< 0.05),#与模型组相比(P<0.05);※与治疗组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 图26不同时间点Survivn表达变化(n=5,̄x±s%);注:*与正常组相比(P< 0.05),#与模型组相比(P<0.05);※与治疗组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 图27不同时间点Caspase-3表达变化(n=5,̄x±s%);注:*与正常组相比(P< 0.05),#与模型组相比(P<0.05);※与治疗组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 图28不同时间点PARP表达变化(n=5,̄x±s%);注:*与正常组相比(P<0.05),# 与模型组相比(P<0.05);※与治疗组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 6 CN 111588792 A 说 明 书 5/19 页 图29不同时间点microRNA-124蛋白表达变化(n=5,̄x±s%);注:*与正常组相 比(P<0.05),#与模型组相比(P<0.05);※与治疗组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 0.05); 图30不同时间点Caspase-3蛋白表达变化(n=5,̄x±s%);注:*与正常组相比(P <0.05),#与模型组相比(P<0.05);※与治疗组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 0.05); 图31不同时间点PARP蛋白表达变化(n=5,̄x±s%);注:*与正常组相比(P< 0.05),#与模型组相比(P<0.05);※与治疗组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 图32不同时间点的TEER值( ,n=6));注:*与单层BMEC组相比,各时间点均有 有差异(P<0.05); 图33各组对体外模拟BBB模型不同时间点TEER值的影响( ,n=6);注:在同一 时间点,各组#与模型组比较(P<0.05);*与对照组、正常组比较(P<0.05); 图34第1天各组对Occludin  mRNA和claudin-5mRNA表达量( ,n=8)注:#与模 型组比较(P<0.05;※与治疗组比较(P<0.05); 图35第3天各组对大鼠脑组织Occludin和claudin-5mRNA的表达影响;注:#与模型 组比较(P<0.05);※与治疗组比较(P<0.05); 图36第7天各组对大鼠脑组织Occludin和claudin-5mRNA的表达影响,注:#与模型 组比较(P<0.05);※与治疗组比较(P<0.05); 图37第14天各组对大鼠脑组织Occludin和claudin-5mRNA的表达影响,注:#与模 型组比较(P<0.05);※与治疗组比较(P<0.05)。
下载此资料需消耗2积分,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