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药剂浸种防治马铃薯黑胫病的方法,步骤如下:首先选择无病、无机械损伤的生产上主栽的脱毒马铃薯种薯,种薯催芽后进行切种处理;将氢氧化铜制剂800‑1000倍液、春雷霉素制剂300‑500倍液、噻菌酮制剂300‑500倍液中的一种药剂配制成相应的浓度,装入塑料 全部
背景技术:
】 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是世界上第四大粮食作物,重要的粮菜兼用及工 业原料作物,具有耐性强、产量高、适应性广、营养成分全等多用途的特点。全球有150多个 国家和地区种植马铃薯,我国是世界上马铃薯种植面积最大和总产最多的国家,对我国国 民经济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15年始,我国提出马铃薯主粮化发展战略,2016年农 业部发布《关于推进马铃薯产业开发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到2020年,马铃薯种植面积由 现在的8700多万亩扩大到1亿亩以上。近年来,健康饮食消费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由于马铃 薯营养丰富,维生素含量较高等优点,使得马铃薯是未来最具发展潜力和发展前景的主要 农作物之一。 马铃薯为茄科作物,不耐连作,连作后病虫害加剧,由于全国马铃薯种薯的交流及 规模化种植年限延长,马铃薯病虫害呈现逐年加重趋势,严重影响马铃薯产业的发展。马铃 薯感染病虫害后会导致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降低,商品性较差,同时由于病虫害的加剧,导 致大量使用农药,农药使用不当时不仅达不到防治的效果,还会造成环境的污染。因此,采 用合理科学的防治病虫害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马铃薯黑胫病又称为黑脚病(Potato blackleg),该病初侵染源为带病种薯,收获 后带病的薯块为下一季的侵染源。病菌的传播媒介主要有水体、土壤、昆虫、机械和杂草等。 其典型症状为茎部变黑,随后腐烂并产生粘液,一般苗期开始发病且发病最为严重,发病后 植株矮小,茎基部变黑,节间缩短,生长势较弱,同时上部叶片出现萎蔫状、随着侵染时间的 延长植株叶片出现退绿、黄化、最后枯萎、死亡。该病在我国东北首次报道以来,随着各地种 薯的相互调运和试种,近年来在我国各马铃薯产区相序报道了马铃薯黑胫病的发生,且呈 现逐年上升的趋势。马铃薯黑胫病一般造成田间损失率为2%-5%,严重时可达30%-50%。 随着马铃薯种植面积不断扩大,马铃薯黑胫病发生有加重趋势,严重影响马铃薯产业的发 展。目前生产中马铃薯黑胫病防治方法一般在苗期或者田间马铃薯黑胫病发病后开始防 治,采用叶面喷施杀菌剂,该方法存在防治效果较差,人工费等成本高等问题。 【
技术实现要素:
】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浸种防治马铃薯病害方法,与现有的生 长期病害防治方法相比,采用本方法马铃薯出苗提前3-5天,出苗率提高8-10%,防效提高 35%以上,马铃薯产量提高,商品率提高,不仅能有效防治马铃薯黑胫病,且对马铃薯疮痂 病等土传性病害具有一定的防控效果。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浸种防治马铃薯病害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选择无病、无机械损伤的生产上主栽的脱毒马铃薯种薯; 3 CN 111602487 A 说 明 书 2/4 页 S2、将经过催芽处理的种薯进行切种,切刀用0.1%的高锰酸钾消毒,种薯切块大 小为15-20g,每个薯块带有1-2个芽眼; S3、将46%氢氧化铜水剂、2%春雷霉素水剂、20%噻菌酮乳液中的一种药剂配制 成浸种药液,装入塑料容器内;各所述浸种药液的配制浓度如下:46%氢氧化铜水剂800~ 1000倍液、2%春雷霉素水剂300~500倍液、20%噻菌酮乳液300~500倍液; S4、将切好的马铃薯薯块,完全浸没于配制好的浸种药液中,浸种15-20min,捞出 薯种,淋干药液,在阴凉处凉干到种薯无水分后,用滑石粉拌种处理,拌种后按当地的栽培 方式进行播种; S5、播种结束后根据当地的栽培方式和气象条件进行合理的灌水、施肥管理,直至 收获。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4中浸种后进行拌种处理,拌种处理后应2-3天内及时进行播 种。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与现有的生产中传统叶面喷施杀菌剂防治方法相比,本发明采用药剂浸种的方式 进行马铃薯病害防治,使得马铃薯出苗提前3-5天、出苗率提高8-10%、防效提高35%以上, 马铃薯产量提高,商品率提高,同时减轻人工劳动强度和预防成本;能有效防治马铃薯黑胫 病。 【
本发明提供一种药剂浸种防治马铃薯黑胫病的方法,步骤如下:首先选择无病、无机械损伤的生产上主栽的脱毒马铃薯种薯,种薯催芽后进行切种处理;将氢氧化铜制剂800‑1000倍液、春雷霉素制剂300‑500倍液、噻菌酮制剂300‑500倍液中的一种药剂配制成相应的浓度,装入塑料 全部
背景技术:
】 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是世界上第四大粮食作物,重要的粮菜兼用及工 业原料作物,具有耐性强、产量高、适应性广、营养成分全等多用途的特点。全球有150多个 国家和地区种植马铃薯,我国是世界上马铃薯种植面积最大和总产最多的国家,对我国国 民经济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15年始,我国提出马铃薯主粮化发展战略,2016年农 业部发布《关于推进马铃薯产业开发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到2020年,马铃薯种植面积由 现在的8700多万亩扩大到1亿亩以上。近年来,健康饮食消费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由于马铃 薯营养丰富,维生素含量较高等优点,使得马铃薯是未来最具发展潜力和发展前景的主要 农作物之一。 马铃薯为茄科作物,不耐连作,连作后病虫害加剧,由于全国马铃薯种薯的交流及 规模化种植年限延长,马铃薯病虫害呈现逐年加重趋势,严重影响马铃薯产业的发展。马铃 薯感染病虫害后会导致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降低,商品性较差,同时由于病虫害的加剧,导 致大量使用农药,农药使用不当时不仅达不到防治的效果,还会造成环境的污染。因此,采 用合理科学的防治病虫害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马铃薯黑胫病又称为黑脚病(Potato blackleg),该病初侵染源为带病种薯,收获 后带病的薯块为下一季的侵染源。病菌的传播媒介主要有水体、土壤、昆虫、机械和杂草等。 其典型症状为茎部变黑,随后腐烂并产生粘液,一般苗期开始发病且发病最为严重,发病后 植株矮小,茎基部变黑,节间缩短,生长势较弱,同时上部叶片出现萎蔫状、随着侵染时间的 延长植株叶片出现退绿、黄化、最后枯萎、死亡。该病在我国东北首次报道以来,随着各地种 薯的相互调运和试种,近年来在我国各马铃薯产区相序报道了马铃薯黑胫病的发生,且呈 现逐年上升的趋势。马铃薯黑胫病一般造成田间损失率为2%-5%,严重时可达30%-50%。 随着马铃薯种植面积不断扩大,马铃薯黑胫病发生有加重趋势,严重影响马铃薯产业的发 展。目前生产中马铃薯黑胫病防治方法一般在苗期或者田间马铃薯黑胫病发病后开始防 治,采用叶面喷施杀菌剂,该方法存在防治效果较差,人工费等成本高等问题。 【
技术实现要素:
】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浸种防治马铃薯病害方法,与现有的生 长期病害防治方法相比,采用本方法马铃薯出苗提前3-5天,出苗率提高8-10%,防效提高 35%以上,马铃薯产量提高,商品率提高,不仅能有效防治马铃薯黑胫病,且对马铃薯疮痂 病等土传性病害具有一定的防控效果。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浸种防治马铃薯病害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选择无病、无机械损伤的生产上主栽的脱毒马铃薯种薯; 3 CN 111602487 A 说 明 书 2/4 页 S2、将经过催芽处理的种薯进行切种,切刀用0.1%的高锰酸钾消毒,种薯切块大 小为15-20g,每个薯块带有1-2个芽眼; S3、将46%氢氧化铜水剂、2%春雷霉素水剂、20%噻菌酮乳液中的一种药剂配制 成浸种药液,装入塑料容器内;各所述浸种药液的配制浓度如下:46%氢氧化铜水剂800~ 1000倍液、2%春雷霉素水剂300~500倍液、20%噻菌酮乳液300~500倍液; S4、将切好的马铃薯薯块,完全浸没于配制好的浸种药液中,浸种15-20min,捞出 薯种,淋干药液,在阴凉处凉干到种薯无水分后,用滑石粉拌种处理,拌种后按当地的栽培 方式进行播种; S5、播种结束后根据当地的栽培方式和气象条件进行合理的灌水、施肥管理,直至 收获。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4中浸种后进行拌种处理,拌种处理后应2-3天内及时进行播 种。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与现有的生产中传统叶面喷施杀菌剂防治方法相比,本发明采用药剂浸种的方式 进行马铃薯病害防治,使得马铃薯出苗提前3-5天、出苗率提高8-10%、防效提高35%以上, 马铃薯产量提高,商品率提高,同时减轻人工劳动强度和预防成本;能有效防治马铃薯黑胫 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