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好方法网

一种本草寒痛消泥灸剂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摘要:
一种本草寒痛消泥灸剂及其制作方法,属于药灸与熨引相结合的延伸制剂技术领域。本发明由锌膏泥、蜂蜡、远红外陶瓷粉、甘油、本草精油和本草精华组成,锌膏泥由氧化锌和麻油炼制而成,本草精油从艾叶、生姜、当归、川芎、肉桂、红花和辣椒中提炼萃取制得,本草精华从延  全部
背景技术:
疼痛是由组织损伤或潜在的组织损伤引起的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体验,是某 些慢性疾病的共同困扰,临床上尚缺乏很有效的治疗手段。凡是具有“疼痛”临床表现的病 证,中医学均将其纳入“痛证”范畴。痛证的发生成因复杂,或因寒,或因热,或因情志内伤, 或因劳伤太过,或因跌扑闪挫等,但以寒邪入侵机体为主因,继而使经络闭塞、气滞血瘀所 致“不通则痛”或气血亏虚、脏腑失养所致“不荣则痛”。“不通则痛”与“不荣则痛”二者互为 因果,治疗主要解决“通”和“荣”的关键问题,在《素问·玉机真藏论》说:“今风寒客于 人……或痹不仁肿痛,当是之时,可汤熨及火灸刺而去之。”《素问·调经论》曰:“血气者,喜 温而恶寒,寒则泣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说明早在《内经》时期就主张用灸、药等手段,采 用临证处方,精心配伍,辨证治痛,达到“通则不痛,荣则不痛”的效果,促使机体恢复“经脉 流行不止,环周不休”的正常生理状态。按《灵枢·百病始生》说:“察其所痛,以知其应,有余 不足,当补则补,当泻则泻”,痛证的辨治思想是临证处方,精心配伍,虚补实泻,标本兼治, 辨证治痛。 中药泥灸疗法在我国古代医学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属于药灸与熨引相结合的一种 延伸制剂,适应范围十分广泛,在晋洪的《肘后备急方》、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等都有记 载。《圣济总录》记载:因药之性,资火之神,由皮肤而行血脉,使郁者散,屈者伸,则熨引为力 多矣,引取舒伸之义,以熨能然《,血气形志论》曰∶病生于筋,治以熨引。中药泥灸疗法作为 一种传统疗法主要是用药泥汤熨穴位,将热能转换成生物内能,促进药物吸收,从而激活人 体经络,调节肌体生理平衡,达到治病目的的一种内病外治的疗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主要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有效的将中草药通 过皮肤给药技术深层高效地渗透到皮下组织,形成高密度药物渗透区,以期达到中草药通 过皮肤给药的内病外治的本草寒痛消泥灸剂。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本草寒痛消泥 灸剂,该本草寒痛消泥灸剂由以下重量百分含量的各物质组成:23.5~26.5%锌膏泥;12.2 ~13.8%蜂蜡;22.6~25.4%远红外陶瓷粉;1.9~2.1%甘油;18.8~21 .2%本草精油; 15.0~17.0%本草精华。 作为优选,所述锌膏泥的炼制为:取适量麻油置锅内,升油温至260~280℃,并控 油温在260~280℃达4.5h;继续升油温至310~330℃,搅拌热油,同时取适量氧化锌倾至锅 内,在油温310~330℃下继续搅拌直至锅内产生大量泡沫与油烟,然后停止加热,继续搅拌 15min,自然冷却,置冷水中2周,捞起锌膏泥阴凉处放置。 3 CN 111588831 A 说 明 书 2/5 页 作为优选,所述本草精油从艾叶、生姜、当归、川芎、肉桂、红花和辣椒中提炼萃取 制得。 作为优选,所述本草精油通过水蒸气蒸馏法、挤压法、溶剂萃取法、超临界流体提 取法制得。 作为优选,所述本草精华从延胡索、白芷、附子、秦艽、牛膝、杜仲、威灵仙、郁金、赤 芍和姜黄中提取制得。 作为优选,所述本草精华通过3~4倍60~70%乙醇以浸渍法、渗漉法、70~80℃水 浴回流法提取,并经过滤、浓缩、真空冷冻干燥、粉碎制得。 所述本草寒痛消泥灸剂的制作方法,其步骤如下:按各组成物质的重量百分含量, 将锌膏泥、蜂蜡、远红外陶瓷粉、本草精华、本草精油、甘油置70~80℃水浴上融化并搅拌均 匀,然后装于容器中冷却。 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本发明利用远红外辐射、锌膏泥吸热固热、及本草精油和 本草精华合理配比巧妙结合,敷于病灶部位,使药力直达腠理,形成了多层次、多功能、多形 态的调整,使本草活性物质直接透过皮肤、经络、穴位,打通经脉络脉,拔除毒素,驱散寒气, 温经通络,给贼邪以出路,达到治疗和缓解症状的作用。本发明所选用的中药材是在传统中 医理论和临床经验指导下,采用祛风、除湿、散寒、去瘀、止痛的治则,精选药物组方,使风寒 湿邪俱除,使疼痛不再复发,实现标本兼治。本发明组合物配制简便、药源广、疗效好、安全 无毒,适用于受风寒所致腰背痛、关节疼、肌肉酸痛、畏寒怕冷等痛症的治疗。
下载此资料需消耗2积分,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