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好方法网

一种用于铜、铁、锌离子混合溶液检测的电极组的制备方法


技术摘要:
本发明为一种用于铜、铁、锌离子混合溶液检测的电极组的制备方法。该电极组由电极A、电极B和电极C三个相关联的光电化学检测电极组成,它们对铜、铁、锌离子表现出不同的光电化学性能,对于含有铜、铁、锌离子的混合溶液,不需要将各种金属离子分离,只要用这三个电极分  全部
背景技术:
铜、铁、锌等是常见的金属物质,由于铜、铁、锌等重金属的大量开采、加工和使用, 以及它们的许多化合物的广泛应用,导致大量铜、铁、锌等重金属离子进入水体中,造成重 金属离子污染,对人体健康、动物和植物等都会产生严重的危害。例如,铜是人类健康和许 多生物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微量营养元素在骨骼形成、细胞呼吸作用及血红蛋白、弹 性蛋白的合成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如果铜离子不能维持在适当的生理浓度时,会 导致严重的综合症,比如骨质疏松症、Wilson病和阿尔兹海默病。铁元素在人体中具有造血 功能,参与血蛋白、各种酶及细胞色素的合成,与人体能量代谢和免疫功能密切相关;人体 内如果缺铁,会引起贫血症状,影响体内酶的各种功能及人体的生长发育;而铁的过量摄入 则对人体有慢性毒害作用,会导致铁中毒,危及人体肝脏及心脏的正常功能。锌离子在生物 体的正常生理活动中表现出了重要的作用,如细胞的分化与凋亡、基因信息的表达、神经信 息的传递、生长素的调控以及生命系统的免疫功能等;人体中锌离子的代谢紊乱会造成免 疫能力降低、老年痴呆症、皮肤炎症等病症。 对铜、铁、锌等重金属离子进行检测,是防止和治理重金属离子污染的基础。检测 重金属离子的方法有很多,例如《,Analytical  Chemistry》(2011,83,P3126-3132)报道了 一种金属离子的检测方法,先采用湿化学法制备荧光素异硫氰酸酯掺杂的氧化硅纳米颗 粒,然后将罗丹明B负载到荧光素异硫氰酸酯掺杂的氧化硅纳米颗粒上,制得氧化硅纳米颗 粒基双荧光探针,用该荧光探针可以实现对Cu2 的检测。《Applied  Surface  Science》 (2019,487,P876-888)报道了一种金属离子的检测方法,先采用水热法制备Fe3O4纳米颗粒, 然后通过湿化学法用氧化硅包裹Fe3O4纳米颗粒、得到Fe3O4@SiO2,最后将6-氨基-2-巯基苯 并噻唑偶联负载到Fe3O4@SiO2上得到荧光纳米复合物,用该荧光纳米复合物可以实现对Fe3 的检测。《分析化学》(2018,46,P354-363)报道了一种金属离子的检测方法,该法合成了一 种新的席夫碱荧光探针,用该荧光探针可以实现对Zn2 的检测。其它检测重金属离子的方法 还有原子吸收光谱法、质谱法、分光光度法和化学分析法等等。 在各种分析检测方法中,原子吸收光谱法和质谱法等需要昂贵、笨重、复杂的仪 器,检测成本比较高,不易推广;荧光光谱法、分光光度法需要有机荧光剂和显色剂,化学分 析方法需要用到许多化学试剂,它们除了步骤多、耗时长之外,还存在二次污染的问题。与 上述方法相比,光电化学检测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检测速度快、无二次污染、容易实现微 型化和自动化的特点,已有采用光电化学方法检测重金属离子的报道。例如《,Nanoscale》 (2014,6,P1406-1415)报道了一种检测电极的制备方法,先采用热剥离方法制备石墨烯碳 氮化物(GA-C3N4),然后将GA-C3N4沉积到ITO玻璃片上制得ITO/GA-C3N4电极《;Sensors  and  Actuators  B》(2013,183,P601-607)报道了一种检测电极的制备方法,通过蒸发、化学沉 3 CN 111595911 A 说 明 书 2/6 页 积、热处理等工艺分别将SnO2和CdS沉积到FTO玻璃片上,制得FTO/SnO2/CdS电极;用这两个 电极都可以实现对Cu2 的光电化学法检测。 众所周知,废水中往往含有铜、铁、锌等多种重金属离子,在检测其中的一种金属 离子时,其它金属离子会产生干扰作用,为了排除不同金属离子之间的相互干扰,经常需要 先将这些金属离子分离,然后再分别对它们进行检测。例如《,皮革科学与工程》(2004,14, P26-30)报道了一种铜、铁、锌离子混合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检测方法,先通过低压离子色 谱柱将溶液中的铜、铁、锌离子完全分离,然后以吡啶偶氮类有机物为显色剂,采用分光光 度法分别测试铜、铁、锌离子的浓度。由于铜、铁、锌等不同重金属离子性质的相似性,要将 它们完全分离开,是一件费力、费时的事情。因此,关于混合重金属离子溶液中各金属离子 含量的检测存在分析步骤多、操作复杂、耗时长、成本高、准确性低和二次污染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为针对当前在检测含有铜、铁、锌离子重金属离子各个金属离子的 含量时,通常需要将混合溶液中的金属离子完全分离,然后分别去测量其含量的不足,提供 一种用于铜、铁、锌离子混合溶液检测的电极组的制备方法。该电极组由电极A、电极B和电 极C三个光电化学检测电极组成,它们对铜、铁、锌离子有不同的光电流响应,对于含有铜、 铁、锌离子的混合溶液,不需要将混合溶液中的各种金属离子分离,而是分别用这三个电极 进行检测,根据它们的光电流变化,就可以得到目标混合溶液中的铜、铁、锌离子含量。该电 极组可以简化检测工艺、缩短检测时间、降低成本以及避免二次污染。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铜、铁、锌离子混合溶液检测的电极组的制备方法,该电极组由电极A、电 极B和电极C三个电极组成,包括如下步骤: (1)电极A的制备方法:将清洗后的Ti片下端插入混合溶液中,Ti片为阳极,用Pt片 作阴极,在温度为35~45℃、电压为35~45V的条件下阳极氧化2~4小时,在钛片表面原位 生长氧化钛纳米管阵列薄膜,得到TNTA样片;反应结束后,经清洗,烘干,在430~480℃煅烧 1~3h,得到煅烧后的TNTA样片; 将煅烧后的TNTA放入聚四氟乙烯内衬的水热反应釜中,加入活化溶液浸没TNTA, 在145~155℃水热反应5~7h,冷却、洗涤,室温晾干,即得电极A; 其中,混合溶液的组成为氟化铵、蒸馏水与乙二醇,质量配比为:氟化铵:蒸馏水: 乙二醇=0.1~0.2:2.5~7.5:42.5~47.5;所述的活化溶液是含有5~10mM硫酸和0.05~ 0.1M硫酸钠的水溶液; (2)电极B的制备方法:先按照步骤(1)的工艺制备经过煅烧的TNTA样片,然后将其 浸没在0.1~0.3M  MnSO4溶液中8~12min,经冲洗后放入45~55℃0.1~0.3M  KMnO4溶液中 浸泡8~12min,再将样片放入去离子水中浸渍3~5min;进行上述“MnSO4溶液浸泡-KMnO4溶 液中浸泡-去离子水浸泡”过程1~5次,得到MnO2/TNTA样片; 将MnO2/TNTA样片用去离子水清洗干净,放入聚四氟乙烯内衬的水热反应釜中,加 入去离子水将其浸没,在140~160℃水热反应15~20h,冷却、洗涤,室温晾干,即得电极B; (3)电极C的制备方法:先按照步骤(1)的工艺制备未煅烧TNTA样片,然后将其放入 银离子溶液中浸泡8~12min,用蒸馏水洗去样片表面多余的溶液,并放入0.05~0 .20M  4 CN 111595911 A 说 明 书 3/6 页 NaOH溶液中浸泡8~12min,最后将样片放入蒸馏水中浸泡3~5min;进行上述“银离子溶液 浸泡-NaOH溶液中浸泡-蒸馏水中浸泡”过程1~5次;将浸泡处理后的样片用蒸馏水清洗干 净,烘干,在430~460℃煅烧1~3h,得到银修饰TNTA样片; 将银修饰TNTA样片放入聚四氟乙烯内衬的水热反应釜中,加入去离子水浸没,在 140~160℃水热反应15~20h,冷却、洗涤,室温晾干,即得电极C; 其中,所述的银离子溶液是浓度为0.01~0.05M的硝酸银溶液,并且含有0.01~ 0.05M硝酸和0.01~0.05M乙醇胺。 用上述电极组检测铜、铁、锌离子混合溶液中每种金属离子含量的方法如下: (1)采用常规三电极体系进行光电化学测试,工作电极分别为所述的电极A、B或C, 对电极为金属片,参比电极为饱和甘汞电极(SCE),电解液为0.5M的Na2SO4水溶液,光源为可 见光或紫外光,相同条件下,用电化学工作站分别测试,得到各电极在电解液中的基本光电 流值分别为:IA0、IB0和IC0;所述的金属片为铂片、钛片或锆片; (2)分别配制铜、铁和锌离子的标准溶液(金属离子浓度M为0.1~100mmol/L),用 金属离子的标准溶液配制0.5M的Na2SO4溶液;在与步骤(1)相同的条件下,用电化学工作站 测试三个电极分别在三种含有金属离子的电解液中的九个光电流值:IA-Cu、IA-Fe、IA-Zn、 IB-Cu、IB-Fe、IB-Zn、IC-Cu、IC-Fe和IC-Zn;根据电解液中有无金属离子的光电流变化ΔI(例如, IA-Cu-IA0=ΔIACu),得到电极A、电极B和电极C对铜、铁、锌三种金属离子的光电流响应系数: ACu、AFe、AZn、BCu、BFe、BZn、CCu、CFe、CZn; 其中,ACu=ΔIACu/M;其它离子计算方式相同; (3)用待测溶液配制0.5M的Na2SO4溶液,在与步骤(1)相同的条件下,用电化学工作 站分别测试电极A、电极B和电极C在此溶液中的光电流值IA、IB和IC,分别减去步骤(1)中对 应的IA0、IB0和IC0,得到三种电极在待测溶液所配置电解液与用水所配置电解液(即空白)中 的光电流变化值:ΔIA、ΔIB和ΔIC; (4)设待测溶液中的铜、铁、锌离子含量分别为YCu、YFe、YZn,根据前面步骤得到的 ACu、AFe、AZn、BCu、BFe、BZn、CCu、CFe、CZn,以及ΔIA、ΔIB和ΔIC,建立并求解如下三元一次方程 组,得到待测溶液中铜、铁、锌离子含量。 ACu·YCu AFe·YFe AZn·YZn=ΔIA    (1) BCu·YCu BFe·YFe BZn·YZn=ΔIB    (2) CCu·YCu CFe·YFe CZn·YZn=ΔIC    (3)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的突出特点是,开发出电极A、电极B和电极C三个相关联的光电化学检 测电极,它们对铜、铁、锌离子表现出不同的光电化学性能,对于含有铜、铁、锌离子的混合 溶液,不需要将各种金属离子分离,只要用这三个电极分别测试光电流变化,就可以得到每 种金属离子的含量。测试过程简单、快速、无污染。可测的金属离子浓度为0.1~100mM。 (2)本发明的显著特点是,电极A为表面带有原位生长的氧化钛纳米管阵列薄膜的 钛片,并且煅烧后的样片经过水热活化处理。在水热过程中,氧化钛表面的Ti-O键会断裂形 成羟基,氧化钛表面的缺陷氧也会转化为羟基,活化溶液中的氢离子可以促进Ti-O键的断 裂和羟基的形成,缩短水热活化时间;硫酸根会结合在氧化钛表面,进一步改善氧化钛的表 面状态。活化处理可以提高电极表面与水溶液的亲和力,降低固液界面张力,提高电极的敏 5 CN 111595911 A 说 明 书 4/6 页 感性。 (3)本发明的显著特点是,电极B是在电极A的基础上制备而成,是在氧化钛的表面 负载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二氧化锰的沉积采用多次化学沉淀工艺,这样可以提高二氧化锰 在TNTA中的沉积分散均匀性;水热活化液中未加硫酸和硫酸钠,其目的是避免二氧化锰的 反应流失。 (4)本发明的显著特点是,电极C也是在电极A的基础上制备而成,在制备过程中, 先采用多次化学沉淀法将氧化银(氢氧化银)沉积到未煅烧的TNTA中,然后将样片煅烧。未 煅烧的TNTA为无定型结构,银离子容易进入氧化钛的内部,在煅烧过程中,氧化钛晶化,氧 化银转变为金属银,部分银掺杂在氧化钛中,既可以提高TNTA的电导率,又有利于银与TNTA 的结合。 (5)本发明的显著特点是,在制备电极C时所用的银离子溶液中加有乙醇胺。乙醇 胺的氨基能够与银离子络合,乙醇胺的羟基能够与氧化钛表面的羟基作用,从而降低金属 离子溶液与氧化钛之间的界面张力,促进金属离子的均匀沉积和分散,改善沉积物与氧化 钛之间的结合状态;另外,乙醇胺有一定体积,还具有分散金属粒子,抑制其团聚长大等作 用。 本发明所制备光电检测电极组的测试原理如下: 氧化钛是光电活性半导体材料,当受到光照射时,会产生电子-空穴对,电子与空 穴会分离,空穴向氧化钛表面迁移,由于空穴具有氧化性能,氧化钛表面的空穴会与水分子 或氢氧根反应而消耗,电子向外电路迁移形成光电流。光电流的大小与空穴的消耗速度密 切相关,电极的表面状态、以及水溶液中的金属离子种类和含量都会影响空穴的氧化反应, 从而导致空穴的消耗速度和光电流发生变化。因此,根据光电流的变化就可以实现检测目 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所制备电极A的光电流响应曲线(目标物浓度为2mM)。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所制备电极B的光电流响应曲线(目标物浓度为2mM)。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所制备电极C的光电流响应曲线(目标物浓度为2mM)。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