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摘要:
一种用于非专业救援人员和急救人员的医疗装置,作为心搏停止情况下的“生存链”的一部分。所述装置基于美国心脏协会(AHA)的指导方针,向其使用者提供关于足够的胸部按压深度的听觉反馈。此外,它还增强了使用者在面对心脏紧急情况时的能力意识和自信心。
背景技术:
和现有技术 心搏骤停(SCA)是指心脏机械活动的突然停止,伴有血液动力学塌陷,通常发生在 患有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和具有其他心脏问题诸如心律失常、瓣膜异常、先天性心脏异常 等的患者中。不可逆的脑损伤在心博完全停止后的5分钟内发生。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在2012年收集的数据1,心血管疾病是全球主要的死亡原 因,每年导致1750万人死亡。在这些死亡人数中,估计740万是由于冠心病(CHD)引起的,670 万是由于中风引起的。在Framingham心脏研究2中对受试者的38年随访期间,心脏性猝死的 年发病率随年龄和潜在的心脏疾病而急剧增加。 每年,在美国本身发生大约350,000例院外心搏停止。SCA的存活率小于10%,但如 果旁观者或EMS发起心肺复苏(CPR),则存活率可以分别增加一倍或甚至两倍3,4。 CPR是一种结合了胸部按压和人工通气(口对口或机械通气)的紧急程序,最早是 在1950年代后期和1960年代开发的4。其主要目标是通过恢复充氧血液向大脑和心脏的局 部流动,来延迟组织死亡并防止永久性脑损伤。CPR的开始及其质量是上文给出的存活率中 的主要预后因素3,4,6。 2010年,AHA基于国际复苏联合委员会(ILCOR)提交的大量证据公布了针对CPR的 指导方针5。新的指导方针对于先前已知的CPR算法中的概念性改变最为引人注目。2010年 的指导方针强调了快速识别心搏停止的重要性和高质量胸部按压的重要性。通用、公知的 CPR序列已从A-B-C(气道-呼吸-循环)重新定向到C-A-B(循环-气道-呼吸),表示胸部按压 的快速启动以及由此恢复到大脑和心脏的部分血流的重要性,从而防止不可逆的损害。关 于按压的质量,AHA的建议提出了按压速率、按压深度,以及两次按压之间胸部的充分回弹。 按压速率和按压深度分别被设置为至少100次/分钟和2英寸(5厘米)。根据AHA公布的 “Highlights of the 2010guidelines for CPR and ECC(2010年CPR和ECC指导方针要 点)”5,给定的按压速率和按压深度与较高的存活率相关联,而较低的数字与较低的存活率 相关联。还提出了与存活相关的按压分数(总CPR时间中的进行按压的那部分时间),从而支 持胸部按压在CPR中的重要性5,9。 对于未经培训的旁观者,基于与“仅用手”(仅按压)CPR或不但进行按压还进行口 对口通气的CPR相似的存活率,开发了“仅用手”CPR算法5。这些发现得到许多研究的支 持7,8;然而,重要的是要理解,仅按压CPR仅推荐给未经培训的救援人员,而经培训的救援人 员应当坚持常规CPR并且还执行人工呼吸。有趣的是,在D.Rea等人发表的大型多中心随机 试验中,证实仅按压CPR增加了心搏停止病因患者和VF患者的存活率8。 CPR在VF中的作用 4 CN 111601577 A 说 明 书 2/12 页 心律失常机制占心脏性猝死的20%至35%。其中,心室纤颤(VF)是造成大多数发 作的原因。 VF是一种快速、紊乱的室性心律失常,导致不均匀的心室收缩,从而导致心输出量 受损。在VF的情况下,早期除颤是AHA(基于ILCOR)的1类建议,因为数据表明每过一分钟存 活率降低8%至10%10。此外,由于即时除颤的重要性已经得到证实,所以已经颁布世界范围 内的政府法律,要求在公共场所放置自动体外除颤器(AED)。 最近的数据提出了VF心搏停止的3期模型,该模型参考自心搏停止以来的大致时 间:(1)电生理期,0至4分钟;(2)循环期,4至10分钟;(3)代谢期,在心搏停止之后延长超过 10分钟。在此模型的基础上,已研究了CPR在每个阶段中的作用。“3期模型”对AHA提出的“统 一”治疗方式(无论自发生心搏停止以来的时间如何,均应即时除颤)提出了挑战10,11 在电生理期期间,即时除颤确实显示出存活率的提高。主要的概念变化与循环期 有关,其中胸部按压优先于即时除颤。已经证实,在提供氧气输送(根据指导方针进行胸部 按压)的同时将除颤延迟1至3分钟导致在自主循环恢复(ROSC)、出院和1年存活率方面的更 高成功率10,11。尽管认为底物如氧的恢复伴随缺血期间积累的有害代谢因子的清除可以解 释这些发现,但确切的潜在机制仍然是未知的。关于代谢期(心搏停止之后超过10分钟),广 泛的脑细胞损伤和心脏细胞损伤可能削弱CPR的存活益处10。一般来讲,无论上文讨论的电 击时间如何,都推荐在尝试除颤后立即恢复充分的胸部按压超过两分钟12。 更新的2015年指导方针 2015年,AHA更新了其指导方针13。随着更多数据涌现,先前在2010年指导方针中呈 现的高质量胸部按压重要性的概念已经得到证实16。许多研究已经表明,高质量的胸部按压 (足够的深度、速率、胸部回弹等)使得心搏停止的存活率更高。 2015年提出的主要变化是设定胸部按压速率和按压深度的上限。对于按压速率, 设定120次/分钟的上限,这表明过高的速率可能阻止充分的胸部回弹并削弱期望的按压深 度。关于按压深度,基于将增加的非威胁生命的损伤与过度按压深度相关联的报告,设定 2.4英寸(6cm)的上限。 值得一提的是与上述改变有关的几件事: i.按压速率增加按压速率和按压深度的上限各自基于1项出版物。 ii.在2010年的指导方针中,仅给出了1个速率/深度值,表明当推荐范围时可能造 成混淆。 iii.由未经培训的旁观者,或甚至是经培训的救援人员评估精确的按压深度可能 具有挑战性。考虑到这一点,AHA在2010年推荐了“Push Hard,Push Fast(有力按压、快速按 压)”这一概念。新的建议与给定的陈述不一致,并强制对窄范围(0.4英寸)进行精确评估, 这在没有反馈装置的情况下也许是不可能的。救援人员为避免偏离给定范围而采取的额外 预防措施可能导致按压深度不足。 新兴需求 评定CPR质量和遵守CPR指导方针是许多研究的目标,并且已经报道,与指导方针 相比胸部按压深度和按压速率不足的发生频率很高14,15。Wik等人14研究了院外心搏停止期 间CPR的质量,并使用国际CPR指导方针来衡量结果。在他们的研究中,Wik等人使用除颤器 经由配有加速度计的胸骨垫来记录胸部按压。发现平均按压深度为34mm(95%CI,33至 5 CN 111601577 A 说 明 书 3/12 页 35mm),28%(95%CI,24%至32%)的按压达到38至51mm深度,并且超过一半的按压小于 38mm。 由于1950年代后期CPR的开发及其多年来的演变,心搏停止后存活率的有限提高 已经导致开发了几种CPR辅助装置。这些装置被引入经培训的救援人员手中,并且如今已广 泛使用(气囊面罩呼吸器、心脏泵、Lucas CPR装置等)。17 此外,早期启动CPR的重要性集中在对普通人群进行有关主题的教育上,并且CPR 辅助装置也被引入“未经培训的”人群手中,旨在满足其需求(移动性、简单性等)。 强调胸部按压的重要性以及发现胸部按压深度和按压速率不足,即使在专业人员 中,也导致了CPR反馈装置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 多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基于用于培训CPR和现实生活CPR这两者的不同技术(压 力传感器、加速度计、节拍器),已经开发了许多辅助反馈装置。这些装置的功效成为许多研 究的主题。 一项系统性回顾18的证据表明,这些反馈装置可能有助于救援人员在培训环境和 临床环境这两者中改善CPR表现。Yeung等人19进行了一项单盲随机对照试验,其中对不同的 反馈装置进行了比较。主要结果是按压深度。次要结果是按压速率、深度不足的胸部按压的 比例、不完全释放和使用者满意度。反馈装置之间的差异在于用于其目的的技术。据发现, 压力传感器装置改善了按压深度(37.24至43.64mm,p值=0.02),而加速度计装置减小了胸 部按压深度(37.38至33.19mm,p值=0.04)。 另一个与其他CPR反馈装置进行比较的开放性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没有发现显著 的改进,并且所有组的总体BLS质量均未达到最佳水平。20 综上所述,上述研究和其他许多研究都对CPR期间胸部按压的质量进行了研究,但 自从引入CPR辅助和反馈装置以来,对结果和存活率知之甚少。现在正在进行一项此类研 究21,评定实时CPR反馈和事后汇报对患者结果的影响。 由于CPR辅助装置的发展,按压质量有了显著改善,并且对心搏停止罹病者进行 CPR后的存活率保持不变20 22。我们认为,这可以由几个因素来解释。首先,有关现有CPR反 馈装置的当前研究使用经培训的看护人员(EMS)或医学生作为参与者。该人群已经受过良 好训练,因此预期胸部按压的质量不太可能发生重大改善。以按压深度为例,即使与AHA指 导方针相比不是最理想的按压深度,也可能要比经培训的团队到达之前外行人群实现的按 压深度更好。在后一种情况下,如果将使用反馈装置,则预期按压质量会发生显著改善。其 次,高质量胸部按压的开始是重要因素。如前所示,如果在EMS到达之前发起CPR,则存活率 将增加一倍或甚至两倍34。通过将反馈装置引入急救人员和未经培训的人群(每年有1200万 人接受AHA培训)手中,改善在EMS到达之前胸部按压的质量,这些数字甚至可以更高。因为 来自AHA的数据显示70%的美国人在心脏紧急情况下采取行动时感到无助,所以此类装置 也将增强普通人群在面对此类情况时的能力意识。23 将此类装置引入普通人群手中时,应当考虑几个原则。 1.价格合理(所提出的装置比现有装置便宜很多) 2.便携,且尺寸小(所提出的装置比现有装置轻巧得多) 3.简洁—没有会迷惑使用者和/或延迟CPR启动的按钮或特征 理论上,现有的反馈装置(Laerdal设计的CPR计、Zoll设计的袖珍式CPR,等等)必 6 CN 111601577 A 说 明 书 4/12 页 须在心搏停止后的CPR质量和存活率方面做出有意义的改变。实际上,由于它们的价格高, 普通人群支付不起,因此其潜力受到限制。在当前的概述中,这些装置非常适合用于培训。 现有技术 由于存在广泛的需求,已经引入了许多系统和装置:授予Kaufman等人的 US20170000688;授予DELLIMORE等人的WO2016188780;授予Silver等人的US20160317384; 授予Johnson等人的US20160256350;授予Xuezhong Yu等人的US20150105637;授予 Bogdanowicz的US20150359706;授予Fossan Helge的US20130218055;授予Halperin等人的 US6390996;授予Johnson Guy R的US20140323928;授予Totman等人的US20120184882;以及 其他。 上述系统或装置均未给出针对上述问题的实用解决方案。 本发明中引入的装置解决了这些问题并给出了最佳解决方案。本发明引入了一种 CPR反馈装置,其参考了上文提出的原理。“Beaty”是一种小尺寸、易于使用且便宜的装置, 其允许使用者获得有关所执行的CPR的实时反馈。 该装置包括一个压力传感器,该压力传感器将施加在罹病者胸部上的压力(重量) 转换成期望的深度,并给出可听见的输出作为反馈。 发表于2006年的研究24提供了关于胸部按压期间人胸部的弹性特性的综合信息, 并描述了为了获得足够的按压深度所需的力。根据这项研究,在大多数院外心搏停止罹病 者中,向胸骨施加50kg的力将获得足够的按压深度。 基于这些发现,选择50Kg力作为金标准,因为知道大多数患者将获得足够的深度。 还应当理解,在某些罹病者中,胸骨将移位超过6cm深。人们已经提出了一些关于深按压的 后果的担忧,因此对有关胸部按压并发症的文献进行了回顾。 几项研究报告了不同程度的骨骼和非骨骼损伤率25 26。在一项研究27中,调研了 CPR相关的胸腹损伤与按压深度的关联。根据这项研究,在平均按压深度类别中,<5cm、5- 6cm、>6cm的损伤发生率分别为28%、27%、49%。仅在男性中显示了按压深度与相关损伤之 间的相关性,而在女性中未观察到这种关联。尽管如此,该研究得出的结论是,这些损伤大 体上都是非致命性的,重要的是要记住,更深的按压增大了存活率。作者还提到过分担心因 更深的按压深度造成的损伤会导致深度降低到建议值以下。即使在AHA 2015年指导方针 中,增加胸部按压推荐深度的上限也基于一项出版物,该出版物显示了胸部按压深度过大 可能造成危害。 在同一文献中,已经声称不使用反馈装置就可能难以判断按压深度,并且识别下 限和/或上限可能是具有挑战性的。 据信,通过影响尽可能多的人,可以提高普通人群的能力意识,并改善在EMS到达 之前发起的CPR,从而增加心搏停止后的存活率。 参考文献 1.Cardiovascular diseases(CVDs)[Internet](心血管疾病(CVD)[互联网])世 界卫生组织,2017年[引用日期:2017年2月4日]。出处: http://www.who.int/mediacentre/factsheets/fs317/en/ 2.Kannel,W.B.和Thomas,H.E.(1982) .Sudden coronary death:the Framingham 7 CN 111601577 A 说 明 书 5/12 页 Study.Annals of the New York Academy of Sciences,382(1) ,3-21(冠状动脉性猝死: 弗拉明汉姆研究计划。《纽约科学院年报》,382(1),3-21)。 3.Hasselqvist-Ax,I.、Herlitz,J .和Svensson,L.(2015) .Early CPR in Out- 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373(16) ,1573- 1574(在院外心搏停止中的早期CPR《,新英格兰医学杂志》,373(16) ,1573-1574)。 4.Pozner,C.N.,MD.(2017年1月19日)。Basic life support in adults(成人基 础生命支持)。检索日期:2017年2月4日,出处:https://www .uptodate .com/contents/ basic-life-support-bls-in-adults?source=search_result&search=bls& selectedTitle=1~40 5.Mary Fran Hazinski,RN,MSN.(2010)。2010年美国心脏协会CPR和ECC指导方针 要点[宣传册]。作者 6 .Podrid ,P .J .,MD .(无日期)。Prognosis and outcomes following sudden cardiac arrest in adults(成人心搏骤停后的预后和结果)。检索日期:2017年2月4日,出 处:https://www.uptodate.com/contents/prognosis-and-outcomes-following-sudden- cardiac-arrest-in-adults?source=search_result&search=prognosis and outcomes following sudden cardiac arrest in adults&selectedTitle=1~150 7 .Hallstrom ,A.、Cobb,L .、Johnson ,E .和Copass ,M .(2000)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by chest compression alone or with mouth-to-mouth ventilation.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342(21) ,1546-1553(单靠胸部按压或 口对口通气的心肺复苏《,新英格兰医学杂志》,342(21) ,1546-1553)。 8 .Rea ,T .D .、Fahrenbruch ,C .、Culley ,L .、Donohoe ,R .T .、Hambly ,C .、Innes , J.、……和Eisenberg,M.S.(2010) .CPR with chest compression alone or with rescue breathing.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363(5) ,423-433(单独使用胸部按压或使 用人工呼吸的CPR《,新英格兰医学杂志》,363(5) ,423-433)。 9 .Vadeboncoeur ,T .、Stolz ,U .、Panchal ,A .、Silver ,A .、Venuti ,M .、Tobin , J .、……和Bobrow ,B .(2014) .Chest compression depth and survival in out-of- hospital cardiac arrest.Resuscitation,85(2) ,182-188(院外心搏停止中的胸部按压 深度和存活率《,复苏》,85(2) ,182-188)。 10 .Weisfeldt ,M .L .和Becker ,L .B .(2002) .Resuscitation after cardiac arrest:a 3-phase time-sensitive model.Jama,288(23) ,3035-3038(心搏停止后复苏: 一种3期时间敏感模型《,美国医学会杂志》,288(23) ,3035-3038) 11 .Gilmore ,C .M .、Rea ,T .D .、Becker ,L .J .和Eisenberg ,M .S .(2006) .Three- phase model of cardiac arrest:time-dependent benefit of bystander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ardiology,98(4) ,497- 499(心搏停止的三期模型:旁观者心肺复苏的时间依赖性益处,《美国心脏病学杂志》,98 (4) ,497-499)。 12.Pierce ,A.E .、Roppolo ,L .P.、Owens ,P.C .、Pepe ,P.E .和Idris ,A.H .(2015) .The need to resume chest compressions immediately after defibrillation attempts:an analysis of post-shock rhythms and duration of pulselessness 8 CN 111601577 A 说 明 书 6/12 页 following 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Resuscitation,89,162-168(在尝试除颤之 后立即恢复胸部按压的需要:一种对院外心搏停止后的休克后节律和无脉搏持续时间的分 析。《复苏》,89,162-168)。 13.Neumar RW、Shuster M、Callaway CW、Gent LM、Atkins DL、Bhanji F、Brooks SC、de Caen AR、Donnino MW、Ferrer JME、Kleinman ME、Kronick SL、Lavonas EJ、Link MS、Mancini ME、Morrison LJ、O’Connor RE、Sampson RA、Schexnayder SM、Singletary EM、Sinz EH、Travers AH、Wyckoff MH、Hazinski MF。Part 1:executive summary: 2015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Guidelines Update for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and Emergency Cardiovascular Care .Circulation.2015;132(suppl 2):S315-S367(第1部分:执行摘要:2015年美国心脏协会关于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的指 导方针更新《,循环》,2015年;132(增刊2):S315-S367) 14 .Wik ,L .、Kramer-Johansen ,J .、Myklebust ,H .、Sorebo ,H .、Svensson ,L .、 Fellows,B.和Steen,P.A.(2005) .Quality of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during 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Jama ,293(3) ,299-304(院外心搏停止期间的心肺复苏 质量, 《美国医学会杂志》,293(3) ,299-304)。 15 .Abella ,B .S .、Sandbo ,N .、Vassilatos ,P .、Alvarado ,J .P .、O’hearn ,N .、 Wigder ,H .N .、……和Becker ,L .B .(2005) .Chest compression rates during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are suboptimal.Circulation,111(4) ,428-434(心肺 复苏期间的胸部按压速率不是最理想的《,循环》,111(4) ,428-434)。 16 .Ocal ,O .、Ozucelik ,D .N .、Avci ,A .、Yazicioglu ,M .、Aydin ,Y .、Ayvaci , B.M.、……和Cukurova,Z.(2015) .A comparison of the outcome of CPR according to AHA 2005ACLS and AHA 2010ACLS guidelines in cardiac arrest:multicenter stud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medicine,8(1 1) ,21 549(根据AHA 2005ACLS和AHA 2010ACLS心搏停止指导方针对CPR结果进行比较:多中心研 究《,国际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8(11) ,21549)。 17 .Aygün ,M .、Yaman ,H .E .、 A .、Karadagli ,F .和Eren ,N .B .(2016) .Mechanical Chest Compression Devices:Historical Evolution,Classification and Current Practices ,A Short Review.Journal of Academic Emergency Medicine ,15 (2) ,94(机械胸部按压装置:历史演变、分类和现行实践,简略回顾《,急救医学理论杂志》, 15(2) ,94)。 18.Kirkbright,S.、Finn,J .、Tohira ,H.、Bremner,A.、Jacobs ,I.和Celenza ,A. (2014) .Audiovisual feedback device use by health care professionals during CPR: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randomised and non-randomised trials.Resuscitation,85(4) ,460-471(由健康护理专业人员在CPR期间使用的视听反馈 装置:随机和非随机试验的系统性回顾和荟萃分析《,复苏》,85(4) ,460-471)。 19.Yeung,J.、Davies,R.、Gao,F.和Perkins,G.D.(2014) .A randomised control trial of prompt and feedback devices and their impact on quality of chest compressions—a simulation study.Resuscitation,85(4) ,553-559(提示和反馈装置及 9 CN 111601577 A 说 明 书 7/12 页 其对胸部按压质量的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模拟研究《,复苏》,85(4) ,553-559)。 20 .Zapletal ,B.、Greif ,R .、Stumpf ,D.、Nierscher,F .J .、Frantal ,S.、Haugk , M.、……和Fischer,H.(2014) .Comparing three CPR feedback devices and standard BLS in a single rescuer scenario:a randomised simulation study.Resuscitation, 85(4) ,560-566(在只有一位救援人员的场景中比较三种CPR反馈装置和标准BLS:随机模拟 研究《,复苏》,85(4) ,560-566)。 21 .Perkins ,G .D .、Davies ,R .P .、Quinton ,S .、Woolley ,S .、Gao ,F .、Abella , B.、……和Cooke,M.W.(2011) .The effect of real-time CPR feedback and post event debriefing on patient and processes focused outcomes:a cohort study:trial protocol.Scandinavian journal of trauma,resuscitation and emergency medicine, 19(1) ,58(实时CPR反馈和事后汇报对患者以及以过程为中心的结果的影响:群组研究:试 验规程《,斯堪的纳维亚创伤、复苏和急救医学杂志》,19(1) ,58)。 22 .Couper ,K .、Smyth ,M .和Perkins ,G .D .(2015) .Mechanical devices for chest compression:to use or not to use?.Current opinion in critical care,21 (3) ,188-194(用于胸部按压的机械装置:用还是不用?《危重病监护的当代观点》,21(3) , 188-194)。 23.CPR Statistics.(CPR统计资料)(2014年9月3日)检索日期:2017年2月4日,出 处:http://www.heart.org/HEARTORG/CPRAndECC/Whatis%20CPR/CPRFactsandStats/ CPR-Statistics_UCM_307542_Article.jsp#.WJZReVN97IW 24.Tomlinson,A.E.、Nysaether,J.、Kramer-Johansen,J.、Steen,P.A.和Dorph, E .(2007) .Compression force-depth relationship during out-of-hospit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Resuscitation,72(3) ,364-370(院外心肺复苏期间的 按压力与深度的关系《,复苏》,72(3) ,364-370)。 25 .Kim ,M .J .、Park ,Y .S .、Kim ,S .W .、Yoon ,Y .S .、Lee ,K .R .、Lim ,T .H .、……和 Chung ,S .P .(2013) .Chest injury following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a prospective computed tomography evaluation.Resuscitation,84(3) ,361-364(心肺复 苏后的胸部损伤:前瞻性计算机断层扫描评估《,复苏》,84(3) ,361-364)。 26.Kashiwagi,Y.、Sasakawa,T.、Tampo,A.、Kawata,D.、Nishiura,T.、Kokita,N.、 和Fujita ,S.(2015) ."Computed tomography findings of complications resulting from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Resuscitation,88,86-91(“由心肺复苏引起的并 发症的计算机断层扫描发现”《,复苏》,88,86-91)。 27 .Hellevuo ,H .、Sainio ,M .、Nevalainen ,R .、Huhtala ,H .、Olkkola ,K .T .、 Tenhunen,J.和Hoppu,S.(2013) ."Deeper chest compression–more complications for cardiac arrest patients?"Resuscitation,84(6) ,760-765(“更深的胸部按压—导致心 搏停止患者更多的并发症?”《复苏》,84(6) ,760-765)。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非专业救援人员和急救人员为目标的医疗装置,作为心搏停 止情况下的“生存链”的一部分。该产品基于美国心脏协会的指导方针,向其使用者提供关 10 CN 111601577 A 说 明 书 8/12 页 于足够的胸部按压深度的听觉反馈。 该装置是小型便携式装置,被构造成贴合在使用者的手掌与患者胸部之间。携带 该装置的旁观者将其放在患者胸部中央,如打印在该装置顶部的图片中所示。使用者每次 提供正确的胸部按压时都会收到听觉反馈;否则,装置将保持静音。 使用者在获得听觉反馈时受到激励,并有动力在整个CPR中保持该反馈,直到EMS 到达为止。 装置的上部部分由软质凹形材料(例如橡胶)制成(软质上部垫),用于以符合人体 工程学的方式贴合使用者的手掌。软质材料粘合到塑料盖。其上部部分之上的图片或示意 图描述了要在患者胸部放置该装置的正确位置。 硬质上部封盖位于第一软质层下方。该封盖可以由三维打印机制造而成。该封盖 的材料必须是能够承受执行CPR时施加在装置上的高压的固体材料。 该封盖通过单个螺钉和旋转式关闭系统连接到装置的其他部分。 印刷电子电路(PCB)位于塑料封盖下方。在其顶部组装电子部件。该电路通过两个 螺钉连接到硬质下部封盖。 该硬质下部封盖由与硬质上部封盖相同的材料制成,并且制作方法与硬质上部封 盖类似,在其上放置印刷电子电路。 FSR传感器附接在硬质下部封盖的侧面上。该传感器位于硬质下部封盖后侧上高 达0.5毫米的凹槽中,以便将该传感器与缓冲垫隔离,使其不与缓冲垫发生任何接触,以避 免产生电流,从而节省电池寿命。 由软质凹形材料制成的缓冲垫位于该装置的下部部分中,并与患者胸部接触。该 缓冲垫的内部部分不与患者胸部接触,位于距离传感器约一毫米的位置。当对患者胸部造 成压力时,该缓冲垫被压缩并接触FSR传感器。与传感器接触将电子电路激活。 附图说明 图1—装置的外部视图。 图2—装置各部分的布局。 图3—FSR传感器的位置 图4—处于打开状态的装置的内部视图。 图5—下部有机硅缓冲垫内部。 图6—电子电路 图7—示意性印刷电路板(PCB) 图8—FSR传感器说明。 图9—FSR传感器图 图10—传感器特性 图11—圆形凹形隆起的空间结构变化 图12—有机硅适配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