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术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轴距自适应的更小转弯半径转运小车,包括第一拖板和第二拖板,所述第一拖板底部的中心通过第一转动柱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二拖板底部的中心通过第二转动柱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且第一转轴的两端与第二转轴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后轮和前轮,本发 全部
背景技术:
转运,指运行不停;转折变化;或指运输。是专业名称;指由甲地经过乙地再运往丙 地为“转运”。轴距,是汽车前轴中心到后轴中心的距离。通过汽车同一侧面相邻两车轮中 心,并垂直于汽车纵向对称平面的两垂线之间的距离。机车或其它车厢的轴距。又分固定轴 距、转向架轴距和全轴距。全轴距即最前轴到最后轴的距离,是影响列车“转盘长度”的主要 参数。 目前在一些工厂或仓库内,对于货物的转运一般都是使用手拉的小拖车进行转 运,但现有的小拖车底部的轮子都是固定设置在四角的万向轮,其底轮之间的轴距固定,小 拖车在转弯过程中的转弯半径较大,对于一些空间较为狭窄的区域来说,小拖车转向很困 难,且现有的拖车面积固定,在转运少量物品时则浪费空间,在需要转运的物品较多时则装 不下,使用具有局限性。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轴距自适应的更小转弯半径转运小车, 解决了现有的小拖车底部的轮子都是固定设置在四角的万向轮,其底轮之间的轴距固定, 小拖车在转弯过程中的转弯半径较大,,且现有的拖车面积固定,使用具有局限性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轴距自适应的更小转 弯半径转运小车,包括第一拖板和第二拖板,所述第一拖板底部的中心通过第一转动柱转 动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二拖板底部的中心通过第二转动柱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且第 一转轴的两端与第二转轴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后轮和前轮,所述第一转动柱的前侧与第 二转动柱的后侧分别固定连接有滑轨和摆动杆,且摆动杆的后端固定连接有推板,所述推 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推动轴,所述滑轨套设在推动轴的外部,且滑轨的内部开设有与推动 轴表面滑动连接有滑槽,所述第二转轴表面的两侧之间固定连接有拉动把手。 优选的,所述第二拖板底部前侧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轴承座,且轴承座的内 部转动连接有丝杆。 优选的,所述第一拖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与丝杆表面螺纹连接的螺纹套,所述第 二拖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与丝杆表面转动连接的转动套。 优选的,两个所述丝杆的表面且位于轴承座的前侧均固定连接有链轮,且两个链 轮的表面之间通过链条传动连接,左侧所述丝杆的前端固定连接有手轮。 优选的,所述第一拖板和第二拖板的底部且位于第一转动柱和第二转动柱的外围 均固定连接有支撑座,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的表面且位于支撑座的底部均转动连接有 3 CN 111572632 A 说 明 书 2/4 页 支撑轮。 优选的,所述支撑座包括上下两块圆环板,且两块圆环板之间固定连接有钢板支 撑架。 优选的,所述第一拖板底部的后侧和第二拖板底部的前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套, 且前后两组支撑套的内部之间滑动连接有支撑板。 优选的,所述支撑板呈工字型,所述支撑板两端的宽度大于支撑套内腔的宽度。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轴距自适应的更小转弯半径转运小车。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 以下有益效果: (1)、该轴距自适应的更小转弯半径转运小车,通过在第一拖板底部的中心通过第 一转动柱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第二拖板底部的中心通过第二转动柱转动连接有第二转 轴,且第一转轴的两端与第二转轴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后轮和前轮,第一转动柱的前侧 与第二转动柱的后侧分别固定连接有滑轨和摆动杆,且摆动杆的后端固定连接有推板,推 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推动轴,滑轨套设在推动轴的外部,且滑轨的内部开设有与推动轴表 面滑动连接有滑槽,第二转轴表面的两侧之间固定连接有拉动把手,后轮和前轮上连接的 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分别转动设置在第一拖板和第二拖板底部,并利用滑轨、摆动杆、推板 与推动轴配合来连接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在第一转轴转动时第二转轴可同时反向转动, 进而可大大缩减小车转弯时的半径,使其可在车间仓库等有限的空间内实现转向,适用范 围更广。 (2)、该轴距自适应的更小转弯半径转运小车,通过在第二拖板底部前侧的左右两 侧均固定连接有轴承座,且轴承座的内部转动连接有丝杆,第一拖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与 丝杆表面螺纹连接的螺纹套,第二拖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与丝杆表面转动连接的转动套, 两个丝杆的表面且位于轴承座的前侧均固定连接有链轮,且两个链轮的表面之间通过链条 传动连接,左侧丝杆的前端固定连接有手轮,通过设置丝杆配合螺纹套和转动套来连接第 一拖板和第二拖板,仅需转动丝杆便可调节第一拖板和第二拖板的间距,进而可扩展支撑 的面积,可存放不同量的货物,使用方便,且利用链轮与链条配合来连接两根丝杆,摇动手 轮即可同时带动两侧丝杆同步转动,操作方便。 (3)、该轴距自适应的更小转弯半径转运小车,通过在第一拖板和第二拖板的底部 且位于第一转动柱和第二转动柱的外围均固定连接有支撑座,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的表面 且位于支撑座的底部均转动连接有支撑轮,通过在拖板的底部设置支撑座和支撑轮,可在 第一转动柱和第二转动柱以外另外提供支撑力,且扩大了支撑范围,可保护第一转轴和第 二转轴,避免其中间段受力过大而弯折变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拖板与第二拖板合并状态的仰视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拖板与第二拖板伸展状态的仰视图; 图3为本发明小车转弯状态的仰视图; 图4为本发明链轮与链条的主视图; 图5为本发明支撑座的剖视图。 4 CN 111572632 A 说 明 书 3/4 页 图中,1-第一拖板、2-第二拖板、3-第一转动柱、4-第一转轴、5-第二转动柱、6-第 二转轴、7-后轮、8-前轮、9-滑轨、10-摆动杆、11-推板、12-推动轴、13-拉动把手、14-轴承 座、15-丝杆、16-螺纹套、17-转动套、18-链轮、19-链条、20-手轮、21-支撑座、22-支撑轮、 23-圆环板、24-钢板支撑架、25-支撑套、26-支撑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