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好方法网

一种圆筒接布机的机头结构


技术摘要:
一种圆筒接布机的机头结构,属于纺织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前车架和后车架,所述后车架固定连接在前车架后端的上方,所述前车架的左侧设置有储布输送带,所述储布输送带的后端设置有进布输送带,所述储布输送带靠近进布输送带的一端顶部设置有第一传感器,本本发明通过在  全部
背景技术:
在进行布筒之间布料进行连接是,布筒的更换一般是通过人工的搬运进行更换 的,这种操作加大了工人的工作强度,从而会降低工人的工作效率,原先车间圆筒管状面料 采用人工缝纫,由于圆筒布匹的结构特性,导致工人在缝合的过程中,经常出现接口的缝不 好,缝不平,缝边口有大有小,甚至还出现脱线的现象,产品的合格率长期不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主要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圆筒接布机的机头 结构。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圆筒接布机的 机头结构,包括前车架和后车架,所述后车架固定连接在前车架后端的上方,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车架的左侧设置有储布输送带,所述储布输送带的后端设置有进布输送带,所述储 布输送带靠近进布输送带的一端顶部设置有第一传感器,所述前车架的底部后侧设置有两 组翻布输送机构,每组翻布输送机构的中部前侧均设置有气动推料装置,所述进布输送带 的右端与翻布输送机构连接,进布输送带的右端顶部设置有第二传感器,所述翻布输送机 构的两端顶部均设置有第三传感器,所述前车架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分隔挡板,所述分隔挡 板的顶部设置有两组接布装置,两组翻布输送机构与两组接布装置一一对应,所述接布装 置包括机头大梁,所述机头大梁的左端顶部设置有幅宽调整电机,所述机头大梁的右端设 置有与幅宽调整电机相互连接的传动链组,所述机头大梁的顶部左侧设置有第一移动平 台,所述第一移动平台的背面设置有第一行走电机,所述第一移动平台的正面设置有第一 缝合传送带,所述第一行走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传动轴,所述第一传动轴的另一端连 接至第一缝合传送带的内部并为其提供动力,所述第一缝合传送带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压布 辊,所述第一压布辊的背面连接有第一按压杆,所述第一按压杆的底部连接在第一移动平 台上,所述机头大梁的右侧顶部设置有第二移动平台,所述第二移动平台的背面设置有第 二行走电机,所述第二行走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二传动轴,所述第二移动平台的正面设 置有第二缝合传送带,所述第二传动轴的另一端连接至第二缝合传送带的内部并为其提供 动力,所述第二缝合传送带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压布辊,所述第二压布辊的背面连接有第二 按压杆,所述第二按压杆的底端连接在第二移动平台的顶部,所述第一缝合传送带和第二 缝合传送带之间设置有限位两者的连轴绳; 所述第一移动平台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设置有缝布机,所述 缝布机的正面设置有缝布平台,所述缝布平台的正面和第一缝合传送带之间设置有连接两 者的侧边撑布辊,所述缝布机的右侧设置有缝合整平机构,所述缝合整平机构包括拨边器 电机、第一拨边辊、第二拨边辊和伸缩气缸,所述第一拨边辊的一端和拨边器电机的输出端 4 CN 111593494 A 说 明 书 2/5 页 连接,所述第二拨边辊位于第一拨边辊的底部且通过转轴连接在缝合整平机构上,所述缝 合整平机构的底部设置有废料回收管,所述缝合整平机构的前侧面开设有进布槽,所述进 布槽的右侧连接有固定缝合整平机构的锁紧螺母,所述缝合整平机构的右侧面上固定连接 有进料撑布杆,所述进料撑布杆位于进布槽的下方,所述伸缩气缸的输出端设置有连接头, 所述缝合整平机构的顶部左侧开设有滑槽,所述连接头的底部延伸至滑槽的下方并连接有 退布杆,所述缝合整平机构的内部分别设置有位置传感器和喷气管,所述位置传感器位于 进布槽的上方,所述喷气管的输出端连接有整平出气管。 作为优选,所述两组接布装置的下方均设置有退卷槽,退卷槽的正面设置有连接 辊,连接辊的两端均设置有滑套,所述滑套的顶部设置有限位挡板,所述限位挡板延伸至退 卷槽的上方,两组翻布输送装置与两组退卷槽一一对应。 作为优选,所述后车架的下方设置有两组张紧辊。 作为优选,所述后车架的顶部设置有支撑架,所述后车架的后端设置有两组摆布 机构,两组摆布机构分别对应两组接布装置,所述支撑架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刹车电机,两 个刹车电机的输出端分别与两组摆布机构相互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缝合整平机构的右侧面设置有第一幅宽限位传感头,所述第二行 走电机的左侧顶部设置有第一幅宽限位传感器,所述第一幅宽限位传感头和第一幅宽限位 传感器相互对应,所述机头大梁的右端背面设置有第二幅宽限位传感头,所述第二行走电 机的右侧底部设置有第二幅宽限位传感器,所述第二幅宽限位传感头和第二幅宽限位传感 器相互对应。 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 1、通过在前车架上设置有两组接布装置,同时与两组接布装置配套的摆布机构和 退卷槽,增加了整个机组的工作效率,两组接布装置相互配合,可以实现不间断的工作,进 一步的加速了缝合的速度,使得整个工作的操作流程加快了3-5倍,通过略微倾斜设置的第 一压布辊和第二压布辊,当布料套接在第一缝合传送带和第二缝合传送带上时,能够对表 面的布料向外缓慢推动,避免布料由于重力一直向前移动,通过第二幅宽限位传感头和第 二幅宽限位传感器的设置,可以对第二移动平台的移动起到限位,避免第二移动平台移动 的距离过大发生撞击,通过设置有储布输送带、进布输送带和翻布输送机构,同时在上述机 构上分别设置有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和第三传感器,能够实时的监控上述装置内部布 筒的情况,可以当发现退卷槽内部没有布筒时,能够快速的进行自动补充,避免人工搬运, 从而实现自动化操作,上述设备采用缝布机进行缝合,全自动操作节省人力的同时,又加大 了缝合时的精度,加快了工作效率。 2、通过在缝合整平机构的顶部设置有伸缩气缸,同时伸缩气缸的输出端上连接有 退布辊,当布料的缝合结束后,通过退布辊向外推动把布料推出第一拨边辊和第二拨边辊 的范围,使得布料能够进行下一步操作,不需要手动剥离,整个操作更加快速、方便,进一步 的加快了整个设备的工作效率,通过设置有位置传感器,其设置在进布槽上方,从而可以感 应布料实际进料的状态,起到实时监控的效果;接着通过第一拨边辊和第二拨边辊的设置, 其表面上开设的斜向纹能够通过其转动对布料向着内部扩开,避免布料向着外侧出现重 合,通过在缝合整平机构上设置有锁紧螺母,其可以固定缝合整平机构的位置,同时当其拆 落后能够横向打开缝合整平机构进行维修和更换;通过在缝合整平机构内部设置有整平吹 5 CN 111593494 A 说 明 书 3/5 页 气管,能够外接气泵进行吸气,从而把缝布机上产生的废料进行吸收,避免废料在缝布平台 上出现积累;通过进料撑部辊和侧边撑部辊的设置,能够对布料进行支撑,避免其底部与其 他零件接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机头结构的一种正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一种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机头结构的一种左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B处的一种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中C处的一种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进布输送带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翻布输送机构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缝合整平机构的一种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前车架;2、分隔挡板;3、机头大梁;4、第一行走电机;41、第一传动轴;42、 第一缝合传送带;43、第一按压杆;44、第一压布辊;45、第一移动平台;5、后车架;6、第二行 走电机;61、第二传动轴;62、第二缝合传送带;63、第二按压杆;64、第二压布辊;65、第二移 动平台;7、连轴绳;8、底座;9、拨边器电机;91、缝合整平机构;93、第二拨边辊;94、第一拨边 辊;95、进料撑布杆;96、伸缩气缸;97、连接头;98、滑槽;99、第四传感器;910、整平出气管; 911、进布槽;912、退布杆;913、喷气管;914、废料回收管;915、锁紧螺母;916、位置传感器; 10、侧边撑布辊;11、幅宽调整电机;12、传动链组;13、缝布机;131、缝布平台;141、第一幅宽 限位传感器;142、第一幅宽限位传感头;151、第二幅宽限位传感器;152、第一幅宽限位传感 头;16、连接辊;17、滑套;18、限位挡板;19、退卷槽;20、张紧辊;21、支撑架;22、刹车电机; 23、摆布机构;24、储布输送带;241、第一传感器;25、进布输送带;251、第二传感器;26、翻布 输送机构;261、气动推料装置;262、第三传感器。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