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好方法网

一种防治痛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治痛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中药组合物包括下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茯苓6‑10份、萆薢6‑12份、椿根藤8‑12份、百合6‑10份、秦艽6‑10份、山慈菇6‑12份、元胡6‑12份、土茯苓6‑12份、泽泻6‑10份、络石藤6‑12份、黄柏4‑6份、黄芩5  全部
背景技术:
痛风又称高尿酸血症,发病率高、治愈难、反复发作,属于嘌呤代谢障碍引起的代 谢性疾病。尿酸是人类嘌呤化合物的终末代谢产物。健康人的血清尿酸值一般为:男性238- 375μmol/L,女性178-297μmol/L,通常1~2周内测定2~3次,男性若持续超过380μmol/L,女 性持续超过300μmol/L,就可称为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血清尿酸值的升高与嘌 呤代谢紊乱有关,如摄入高嘌呤的食物,劳累或剧烈运动等也会导致血清尿酸值上升。研究 发现,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有关,而且与肾功能不全、心血管疾病、高血压、高脂血症、肿瘤、糖 尿病肿瘤与衰老、糖尿病、器官移植以及代谢综合症等疾病的产生相关。血尿酸产生过多、 肾脏尿酸排泄障碍或者这两个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高尿酸血症的发生。 痛风多发生于中老年人、肥胖者和脑力劳动者,其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及由此 引起的痛风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等,以关 节红肿、热痛、反复发作、关节活动不灵活为主要临床表现。常累及肾脏引起慢性间质性肾 炎和尿酸肾结石形成。痛风属于中医学“痹证”范畴。《血证论》:“痛风、身体不仁、四肢疼痛、 今名痛风、古曰痹证”。 目前西医治疗无特效方法,用药有较大的毒副作用,成本高。其它中医药物虽能取 得一定疗效,存在治疗效果慢或效果差强人意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防治痛风的中药组合物。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治痛风的中药组合物,包括下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茯苓6-10份、萆薢6-12 份、椿根藤8-12份、百合6-10份、秦艽6-10份、山慈菇6-12份、元胡6-12份、土茯苓6-12份、泽 泻6-10份、络石藤6-12份、黄柏4-6份、黄芩5-7份、车前子6-10份、番木瓜6-12份、路路通6- 12份和甘草4-6份。 进一步地,还包括如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威灵仙7-11份和徐长卿7-11份。 进一步地,包括下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茯苓8份、萆薢9份、椿根藤10份、百合8份、 秦艽8份、山慈菇9份、元胡9份、土茯苓9份、泽泻8份、络石藤9份、黄柏5份、黄芩6份、车前子8 份、番木瓜9份、路路通9份和甘草5份。 进一步地,包括下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茯苓10份、萆薢12份、椿根藤12份、百合10 份、秦艽10份、山慈菇12份、元胡12份、土茯苓12份、泽泻10份、络石藤12份、黄柏6份、黄芩7 份、车前子10份、番木瓜12份、路路通12份和甘草6份。 本发明所用原料中,茯苓,甘、淡,平;归心、肺、脾、肾经;有利水渗湿、健脾之功效。 3 CN 111603539 A 说 明 书 2/6 页 萆薢,苦,平;归肾、胃经;利湿去浊,祛风除痹。椿根藤,味微甘、涩,性温,无毒;有通筋活络 的功效,主治关节痛、痛风四肢痛、腰痛、足根酸痛。百合,甘,寒;归心、肺经;养阴润肺,清心 安神。秦艽,辛、苦,平;归胃、肝、胆经;有清湿热、止痹痛、退虚热的功效;用于痛风痹痛,筋 脉拘挛,骨节酸痛,骨蒸潮热。山慈菇,甘、微辛,凉;归肝、脾经;清热解毒,化痰散结;用于痈 肿疔毒。元胡,辛、苦,温;归肝、脾经;有活血、行气、止痛的功效;用于跌扑肿痛。土茯苓,甘、 淡,平;归肝、胃经;解毒,除湿,通利关节。泽泻,甘、淡,寒;归肾、膀胱经;利水渗湿,泄热,化 浊降脂。络石藤,苦,微寒;归心、肝、肾经;祛风通络,凉血消肿。黄柏,苦,寒;归肾、膀胱经; 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黄芩,苦,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 毒,止血。车前子,甘,寒;归肝、肾、肺、小肠经;清热利尿通淋,渗湿止泻。番木瓜,甘,平;主 利气,散滞血,疗心痛,解热郁。路路通,苦,平;归肝、肾经;祛风活络,利水,通经;用于关节 痹痛。甘草,甘,平;归心、肺、脾、胃经;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威灵仙,辛、咸,温;归膀胱经;祛痛风,通经络;用于痛风痹痛,肢体麻木,筋脉拘挛,屈伸不 利。徐长卿,辛,温;归肝、胃经;祛风,化湿,止痛,止痒;用于痛风痹痛。 本发明的防治痛风的中药组合物需要进一步制备成药学上可接受的制剂。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述中药组合物为活性成分制成的药物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 围。 进一步地,所述中药组合物为口服液、片剂、胶囊剂、丸剂、散剂、汤剂或酒剂。上述 剂型的药物可以按照药学领域的常规方法制备。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上述的防治痛风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 骤: (1)将炮制后的中药材料混合,超微粉碎成粉末,得到原料粉末,备用; (2)将蜂蜜炼制成110-115℃的嫩蜜; (3)向原料粉末中加入原料粉末重量35%-60%的嫩蜜和5%-25%的水,混合均 匀,制丸,再于70-80℃下干燥10-30min,即得中药组合物。 进一步地,所述原料粉末为超微粉碎后的粉末过75μm孔径筛得到。 进一步地,原料粉末的粒径控制在10μm以下。 上述丸剂制备时为防止丸剂粘附工具,还可以在工具内涂抹用植物油和蜂蜡以质 量比4-5:1配制成的药油。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上述的防治痛风的中药组合物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痛 风、风湿的药物或药物添加剂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提供的防治痛风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剂以丸剂为主,还可以制备成汤剂、 胶囊剂、片剂、散剂或其他药学上可接受的制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本发明的防治痛风的中药组合物有散寒解表的作用,阻止形成新的尿酸晶体,促 使已经沉积形成的尿酸晶体溶解,排出体外,从根本上治疗痛风;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对于 风湿等关节炎也有缓解的作用,而且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使用方便,快捷,无毒副作用。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