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摘要:
本发明涉及监控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人值守电力综合自动化监控系统、方法及存储介质,其包括监控中心以及环境监控模块,环境监控模块包括监测单元、分析单元、温度预处理单元、湿度预处理单元以及浓度预处理单元,监控中心用于当监测单元采集的环境信息值小于 全部
背景技术:
为了保证电力的稳定可靠的供应,不仅仅需要对电网中的各供电设备进行缜密的 检查维护,而对于供电设备所设置的室内变电站的环境也必须进行有效的监控,室内变电 站的环境同样会影响供电设备的性能以及供电的稳定性。 对于室内变电站的监控主要针对于环境监测以及设备监测,传统的监测主要通过 人力巡检的方式,且由于人力巡检只能够通过定期或者不定期地检测,中间具有一定的时 间间隔,而在这个时间间隔内的室内变电站温度参数、湿度参数以及有害气体浓度参数的 变化不能得到有效的监测,不能及时发现室内变电站内温度参数、湿度参数以及有害气体 浓度参数的变化,进而不能及时对变化较大的温度参数、湿度参数以及有害气体浓度参数 进行调节,容易造成电气设备发生损坏,从而导致供电事故发生的概率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一是提供一种无人值守电力综合自动监 控系统,其能够全天候对室内变电站的环境进行监控,保证室内变电站能够持续稳定的工 作,有效减少供电事故的发生。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一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无人值守电力综合自动化监控系统,包括监控中心以及环境监控模块,所述环境 监控模块包括: 监测单元,所述监测单元与监控中心连接,所述监测单元用于实时采集室内变电站的 环境信息并将其发送至监控中心,所述环境信息包括温度信息、湿度信息、有害气体浓度信 息,所述监控中心用于根据温度信息、湿度信息以及有害气体浓度信息提取出对应的温度 信息值、湿度信息值以及有害气体浓度信息值; 分析单元,所述分析单元与监控中心连接,所述监控中心将设备发生故障时所对应的 环境信息发送至分析单元进行存储,所述分析单元根据存储的所有环境信息生成包括各参 数阈值的分析报告并发送至监控中心,所述参数阈值包括温度阈值、湿度阈值以及有害气 体浓度阈值; 温度预处理单元,所述温度预处理单元与监控中心连接,所述监控中心用于当温度信 息值大于预设温度标准值时控制温度预处理单元对室内变电站进行相应的预处理,其中, 预设温度标准值小于温度阈值; 湿度预处理单元,所述湿度预处理单元与监控中心连接,所述监控中心用于当湿度信 息值大于预设湿度标准值时控制湿度预处理单元对室内变电站进行相应的预处理,其中, 预设湿度标准值小于湿度阈值; 5 CN 111578471 A 说 明 书 2/10 页 浓度预处理单元,所述浓度预处理单元与监控中心连接,所述监控中心用于当有害气 体浓度信息值大于预设浓度标准值时控制浓度预处理单元对室内变电站进行相应的预处 理,其中,预设浓度标准值小于有害气体浓度阈值。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监测单元能够全天候对室内变电站内的环境信息进行监 控,当监控单元采集的温度信息值、湿度信息值以及有害气体浓度信息值大于对应的预设 标准值时,监控中心控制对应的预处理单元对室内变电站进行对应的预处理,能够有效保 证室内变电站能够持续稳定的工作,有效减少供电事故的发生。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监测单元包括设置在室内变电站 的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监控中心相连接; 所述预处理单元设置在室内变电站的移动风扇装置,所述监控中心与移动风扇装置的 控制器相连接,所述监控中心用于当温度检测值大于预设温度标准值时控制移动风扇装置 对对应的电气设备进行降温。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气设备在运行的过程中会散热,加上天气原因,容易使 得室内变电站内的温度较高。若室内变电站内电气设备的温度过高时容易发生故障,进而 引发火灾。 温度传感器实时检测室内变电站内各电气设备的温度,当温度检测值小于对应的 温度阈值且大于温度预设标准值时,监控中心控制移动风扇移动至对应的电气设备处对其 进行降温,有效避免电气设备的温度过高而影响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进一步减少供电事 故的发生。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监测单元还包括设置在室内变电 站的湿度传感器,所述湿度传感器与监控中心相连接; 所述湿度预处理单元包括设置在室内变电站的电加热器,所述监控中心与电加热器的 控制器相连接;所述监控中心用于当湿度检测值大于预设湿度标准值时控制电加热器对室 内变电站进行加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室内变电站的电气设备在潮湿环境中运行时,电气设 备的绝缘材料表面就会出现凝露,由此可能引发电气设备柜闪爆、母线桥架电气短路、电缆 沟潮湿积水、带电设备接地、带电设备对地放电和电源短路等问题,容易造成电气设备的供 电事故发生。 湿度传感器实时检测室内变电站的湿度,当湿度检测值小于对应的湿度阈值且大 于湿度预设标准值时,监控中心控制电加热器对室内变电站进行加热降低室内变电站的相 对湿度,进而降低电气设备的湿度。从而能够避免室内变电站的湿度过高而影响室内变电 站内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从而能够进一步减少供电事故的发生。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监测单元还包括设置在室内变电 站的浓度传感器,所述浓度传感器与监控中心相连接; 所述浓度预处理单元包括设置在室内变电站的排风扇,所述监控中心与排风扇的控制 器相连接;所述监控中心用于当有害气体浓度检测值大于预设浓度标准值时控制排风扇对 室内变电站进行排风。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室内变电站长期封闭,室内空气处于非流动状态,如 在电晕放电状态下所产生的臭氧、在电力设备中作为绝缘和灭弧的六氟化硫(SF6)气体及 6 CN 111578471 A 说 明 书 3/10 页 其在高压放电状态下分解出的SO2、HF等多种低氟、硫化物的泄露聚集。而有害有毒气体不 能及时排除的话不利于室内变电站的安全运行,且将会影响到进入室内变电站的工作人员 的身体健康。 浓度传感器实时检测室内变电站的有害气体浓度,当有害气体浓度检测值小于对 应的浓度阈值且大于浓度预设标准值时,监控中心控制排风机对室内变电站进行排风,有 效去除室内变电站的有害气体,从而能够避免室内变电站的有害气体浓度过高而影响室内 变电站内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从而能够进一步减少供电事故的发生。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还包括巡检机器人,所述巡检机器人 上设置有红外热像仪,所述红外热像仪与监控中心相连接; 所述巡检机器人上设置有图像检测单元以及定位单元,所述图像检测单元与监控中心 相连接,所述定位单元与监控中心相连接; 所述监控中心处设置有报警器,所述报警器与监控中心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巡检机器人在移动的过程中,红外热像仪将生成的热图 像发送给监控中心,同时,图像检测单元将采集的图像信息发送至监控中心,当监控中心判 断接收到的热图像与预先设定的标准图像存在区别时,报警器进行报警,提醒监控中心的 工作人员变电站内有异常发生。工作人员通过观察图像检测单元采集的图像查看情况,并 根据定位单元及时了解发生异常的位置,便于及时进行处理;由于红外热图像上面不同的 颜色代表被测物体的不同温度,能够进一步便于监控电气设备的温度,有效避免电气设备 因温度过高而对电气设备的供电造成故障,进一步减少电气设备的供电故障。 本发明的目的二是提供一种基于无人值守电力综合自动化监控系统的无人值守 电力综合自动化监控方法,其优点是能够的全天候对室内变电站的环境进行监控,保证室 内变电站能够持续稳定的工作,有效减少供电事故的发生。 本发明的目的二是通过以下技术得以实现的: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包括温度监控方法A、湿度监控方法B、有害 气体浓度监控方法C,所述温度监控方法A包括: A101、检测数值:实时检测室内变电站内各电气设备的温度; A102、获取阈值:获取预先设定的温度阈值a、预设温度标准值b,且预设温度标准值b< 温度阈值a; A103、一次判断:判断温度检测值是否小于预设温度标准值b时,若判断为是,进入步骤 A104;若判断为否,进入步骤A105; A104、将室内变电站标记为正常; A105、二次判断:对对应的电气设备进行降温; 所述有害气体监控方法B包括: B101、数据检测:实时检测室内变电站内有害气体的浓度; B102、阈值获取:获取预先设定的有害气体浓度阈值e、预设浓度标准值d,且预设浓度 标准值d<有害气体浓度阈值e; B103、初次判断:判断有害气体浓度检测值是否小于预设浓度标准值d时,若判断为是, 则进入步骤B104;若判断为否,进入步骤B105; B104、将室内变电站标记为正常; 7 CN 111578471 A 说 明 书 4/10 页 B105、再次判断:对室内变电站进行排风; 所述湿度监控方法C包括: C101、检测数据:实时检测室内变电站内电气设备的湿度; C102、数据获取:获取预先设定的湿度阈值c、预设湿度标准值d,且预设湿度标准值d< 湿度阈值c; C103、一级判断:判断温度检测值是否小于预设湿度标准值d,若判断为是,进入步骤 C104;若判断为否,进入步骤C105; C104、将室内变电站标记为正常; C105、二级判断:对室内变电站进行预处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对电气设备温度的检测以及降温的方式,对电气设 备进行冷却降温,有效避免电气设备因温度过高而造成损坏;对室内变电站内有害气体浓 度的检测,能够预先对室内变电站进行排风,有效避免有害气体浓度高于浓度阈值时影响 电气设备的正常供电;对室内变电站内湿度的检测,能够预先对室内变电站进行加热,从而 能够避免室内变电站的湿度过高而影响室内变电站内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从而能够进一 步减少供电事故的发生。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步骤A102具体包括:获取预先设 定的第一阈值x、电气设备数量阈值M,且预设温度标准值b<第一阈值x<温度阈值a,电气设 备数量阈值M小于室内变电站内电气设备的数量; 所述步骤A105具体包括:判断温度检测值大于预设温度标准值b的电气设备的数量值 是否小于电气设备数量阈值M,并判断温度检测值判断温度检测值是否小于第一阈值x;若 电气设备的数量值小于电气设备数量阈值M且温度检测值小于第一阈值x时,进入步骤 A016;若电气设备的数量值小于电气设备数量阈值M且温度检测值大于第一阈值x时,则进 入步骤A107;若电气设备的数量值大于电气设备数量阈值M且温度检测值小于第一阈值x 时,则进入步骤A108;若电气设备的数量值大于电气设备数量阈值A时且温度检测值大于第 一阈值x时,则进入步骤A109; A106、控制移动风扇装置移动至对应的电气设备处对电气设备进行降温; A107、控制室内变电站对角处的两个排风扇启动; A108、控制室内变电站呈对应设置的两排排风扇启动; A109、控制室内变电站所有的排风扇启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室内变电站的温度进一步进行判断,能够根据温度的 不同使用不同的降温方式,便于达到快速降温的效果。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步骤B102具体包括:获取预先设 定的有害气体浓度阈值e、预设浓度标准值d、第二阈值m,且预设浓度标准值d<第二阈值m< 有害气体浓度阈值e; 所述步骤B105具体包括:判断有害气体浓度检测值是否小于第二阈值m,若判断为是, 则进入步骤B106;若判断为否,则进入步骤B107; B106、控制排风扇的转速为V1; B107、控制排风扇的转速为V2,且V2>V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有害气体浓度的不同,控制排风机的转速,在减小室 8 CN 111578471 A 说 明 书 5/10 页 内变电站内的有害气体浓度的同时,能够节省电力资源。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步骤C102具体包括:获取预先设 定的湿度阈值c、预设湿度标准值d、数量阈值N,且预设湿度标准值d<湿度阈值c,数量阈值N 小于室内变电站内电气设备的数量; 所述步骤C105具体包括:判断室内变电站内电气设备的湿度检测值大于预设湿度标准 值d且小于湿度阈值c的数量是否小于B,若判断为是,则进入步骤C106;若判断为否,则进入 步骤C107; C106、控制室内变电站相对设置的两排排风扇启动; C107、三级判断:判断所有电气设备的温度检测值是否均小于预设温度标准值b,若判 断为是,则进入步骤C108;若判断为否,则进入步骤C109; C108、控制电加热器对室内变电站进行加热; C109、控制所有的排风扇启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对室内变电站内湿度的检测,能够预先对室内变电 站进行加热,从而能够避免室内变电站的湿度过高而影响室内变电站内电气设备的安全运 行,从而能够进一步减少供电事故的发生。 本发明的目的三是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能够存储相应的程序,其便于 对变电站的环境进行监控。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三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上述任一种方法的计算机 程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存储相应的程序,其便于对变电站的环境进行监控, 有效减少供电事故的发生。 综上所述,本发明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监测单元、分析单元、温度预处理单元、湿度预处理单元以及浓度预处理单元的 设置,全天候对变电站内的环境信息进行监控,当监控单元采集的环境信息值出现异常时, 监控中心控制对应的预处理单元对变电站进行对应的预处理,能够有效保证变电站能够持 续稳定的工作,有效减少供电事故的发生; 2.通过温度传感器、移动风扇装置的设置,便于对电气设备的温度进行监控并能够降 温,有效避免电气设备的温度过高而影响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进一步减少供电事故的发 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示出的无人值守电力综合自动化监控系统的整体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示出的室内变电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示出的室内变电站的俯视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示出的移动风扇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示出的巡检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示出的温度监控方法A的流程框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示出的有害气体浓度监控方法B的流程框图; 9 CN 111578471 A 说 明 书 6/10 页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示出的湿度监控方法C的的流程框图。 图中,1、监控中心;2、环境监控模块;21、监测单元;23、分析单元;24、温度预处理 单元;25、湿度预处理单元;26、浓度预处理单元;3、巡检机器人;31、红外热像仪;32、图像检 测单元;33、报警器;34、定位单元;4、温度传感器;42、排风扇;43、移动风扇装置;44、机器人 移动底盘;45、风扇;5、湿度传感器;51、电加热器;6、浓度传感器;7、室内变电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