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好方法网

一种溜煤眼的建造方法


技术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溜煤眼的建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根据设计要求在运输顺槽底板进行钻眼形成溜煤眼;步骤2:套筒的安装;步骤3:填充混凝土;步骤4:对溜煤眼周围的运输槽底板进行打孔,并进行注浆加固,利用浆液将围岩裂隙以及孔洞进行封堵,致使围岩、混凝土  全部
背景技术:
随着煤矿开采的深入,矿井运输系统越来越复杂,在开采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两个 运输巷存在高差,此时一般通过布置煤仓和溜煤眼完成煤炭运输工作。建设煤仓投人大、工 期长、施工技术复杂,而溜煤眼建造投人少、所需工期短、技术简单,能够很好地解决煤炭运 输问题,因此溜煤眼技术设计与应用研究对煤炭高效、安全的运输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公开 号为CN1740520A公开了一种煤矿井下防堵塞溜煤眼,通过溜煤眼来对煤炭进行高效、安全 的运输。 很明显,溜煤眼在煤矿井下各出煤点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以用“咽喉要到”来形容, 根据开采方式和地质情况的不同,每个矿各不相同,煤矿地质条件极为复杂,巷道受围岩应 力和动压影响大,受损严重,从而影响巷道内的溜煤眼的使用和安全;图1所示,矿井很多溜 煤眼在使用过程中都受到不能程度损坏,由下向上片帮形成下大上小的反漏斗状,有的损 坏到套壁全部脱落,不仅对溜煤眼底部的大巷内皮带机系统造成划伤,还对后期出货造成 极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如何防止溜煤眼片帮脱落造成皮带机系统划伤 以及提高溜煤眼出货的安全系数。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溜煤眼的建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根据设计要求在运输顺槽底板进行钻眼,直至与大巷连通停止钻进,形成 溜煤眼。 步骤2:将套筒至下而上依次吊入溜煤眼内,并与溜煤眼眼壁保持一定间隙,形成 环形间隙,相邻套筒之间相互配合安装连接,直至上口与运输顺槽底板齐平,结束套筒的安 装。 步骤3:对步骤2中的环形间隙填充混凝土。 步骤4:在步骤3中的混凝土凝固完成后,对溜煤眼周围的运输槽底板进行打孔,并 进行注浆加固,利用浆液将围岩裂隙以及孔洞进行封堵,致使围岩、混凝土与套筒形成一 体。 利用注浆将混凝土无法填充的围岩裂隙以及孔洞进行封堵,致使围岩、混凝土与 套筒形成一体,提高了溜煤眼周围围岩的支护质量,从而使得溜煤眼不易片帮脱落,确保在 工作面回采过程中能够承受煤矸石长期连续不断的冲击,不仅防止了大巷内皮带机系统划 伤的现象发生,还也提高了后期溜煤眼出货的安全系数。 优选地,所述步骤1中采用反井钻机进行钻眼。 3 CN 111608665 A 说 明 书 2/4 页 优选地,所述步骤2中采用回柱绞车进行吊装套管。 优选地,所述步骤2中套筒的厚度为15mm,所述套筒之间连接采用围焊。 优选地,在所述套筒的盘口处加焊20mm厚的第一加强筋,并在套筒从上向下每隔 300mm的距离围焊50mm宽,20mm厚的第二加强筋,用于提高套筒自身强度,防止套筒受力变 形脱落。 优选地,所述步骤3中的混凝土里添加早强剂或促凝剂,缩短混凝土的凝固时间, 提高溜煤眼的建造效率。 优选地,所述步骤4中打孔注浆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4.1:距溜煤眼煤壁0.8m的运输顺槽底板进行打孔,形成1、2、3、4号深孔并以 溜煤眼中心呈十字状分布。 步骤4.2:对1、2、3、4号深孔进行注浆,直至浆液冒出则停止注浆。 步骤4.3:距溜煤眼煤壁0.4m的运输顺槽底板进行打孔,形成5、6、7、8号浅孔并以 溜煤眼中心呈十字状分布。 步骤4.4:对5、6、7、8号浅孔进行注浆,直至浆液冒出则停止注浆。 通过深孔和浅孔的结合注浆,使得溜煤眼周围且在运输顺槽底板与大巷顶板之间 围岩间隙均能够进行注浆加固,进一步提高溜煤眼周围围岩的支护质量。 优选地,所述深孔和浅孔均采用交错间隔注浆。 优选地,所述深孔深度为5m。 优选地,所述浅孔深度为3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利用注浆将混凝土无法填充的围岩裂隙以及孔洞进行封堵,致使围岩、混凝土 与套筒形成一体,提高了溜煤眼周围围岩的支护质量,从而使得溜煤眼不易片帮脱落,确保 在工作面回采过程中能够承受煤矸石长期连续不断的冲击,不仅防止了大巷内皮带机系统 划伤的现象发生,还也提高了后期溜煤眼出货的安全系数。 2、通过从运输顺槽底板向下打孔注浆,方便操作,还能利用浆液自身重力流入围 岩裂隙以及孔洞内,提高注浆效果来提高溜煤眼周围围岩的支护质量。 3、通过深孔和浅孔的结合注浆,使得溜煤眼周围且在运输顺槽底板与大巷顶板之 间围岩间隙均能够进行注浆加固,进一步提高溜煤眼周围围岩的支护质量。 4、通过在混凝土里添加早强剂或促凝剂,缩短混凝土的凝固时间,提高溜煤眼的 建造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溜煤眼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溜煤眼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溜煤眼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