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好方法网

初至时间飘移校正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初至时间飘移校正的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取地表和井中不同振次的初至时间;根据地表不同振次的初至时间,确定各振次相对延迟时间;根据各振次相对延迟时间,确定标准系统延迟时间;根据各振次相对延迟时间和标准系统延迟时间,确定各振次系统延  全部
背景技术:
表层调查是获得表层地球物探参数的必要技术手段,是获得高精度静校正量从而 获得高品质地震剖面的重要基础。表层调查主要采用浅层折射和微测井两种方法。 浅层折射法主要适用于地表比较平坦,低降速层厚度小,高速顶界面为平面且界 面倾角不大、没有速度反转的层状介质地区。但当表层结构复杂地表起伏较大时无法实施; 微测井是利用直达波与透射波研究表层地球物探参数的方法,微测井法对复杂表层结构适 用性高,能够较准确地确定测点处表层速度随深度变化的规律。微测井又分为井中激发地 表接收和井中接收地表激发两种方式,其中,井中激发地表接收微测井由于采用井中激发, 埋置在井中的设备无法取出,井中设备及完钻井无法重复利用,成本太高。井中接收地表激 发微测井按照激发方式包括雷管激发和重锤激发。雷管激发井中设备及完钻井可以重复使 用,相比井中激发微测井大大降低了施工成本。但雷管激发在地表激发雷管存在一定的安 全风险,且在敏感地区禁止使用。 在针对雷管激发的缺点进行改进,由重锤在地表激发替代了雷管在地表激发,即 降低了安全风险,又具有更高的施工准入能力,同时采用重锤激发比雷管激发进一步降低 了施工成本。但施工过程中发现,采用重锤多次激发,不同振次之间存在随机的初至时间漂 移,较小的初至时间漂移影响资料精度,较大的初至时间漂移会造成资料无法应用而报废。 初至时间漂移限制了重锤激发的推广应用。如何消除不稳定的初至时间漂移,提高重锤激 发表层调查精度就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提高重锤激发表层调查精度,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初至时间飘移校正的方法和 装置。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初至时间飘移校正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地表和井中不同振次的初至时间; 根据所述地表不同振次的初至时间,确定各振次相对延迟时间; 根据所述各振次相对延迟时间,确定标准系统延迟时间; 根据所述各振次相对延迟时间和所述标准系统延迟时间,确定各振次系统延迟时 间; 根据所述各振次系统延迟时间与所述井中不同振次的初至时间,确定校正飘移后 的初至时间。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初至时间飘移校正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初至时间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地表和井中不同振次的初至时间; 各振次相对延迟时间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地表不同振次的初至时间,确定各 5 CN 111596363 A 说 明 书 2/10 页 振次相对延迟时间; 标准系统延迟时间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各振次相对延迟时间,确定标准系统 延迟时间; 各振次系统延迟时间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各振次相对延迟时间和所述标准系 统延迟时间,确定各振次系统延迟时间; 初至时间校正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各振次系统延迟时间与所述井中不同振次的初 至时间,确定校正飘移后的初至时间。 本发明通过对获取的地表不同振次的初至时间进行计算,得到各振次系统延迟时 间,进而完成对井中各振次初至时间的校正,消除不同振次之间的初至时间漂移问题,达到 提高重锤激发表层调查精度和可靠性的目的。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 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 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 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 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初至时间飘移校正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重锤激发表层常规施工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重锤激发表层增加地表检波器施工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地表验证检波器接收不同振次地震波合成记录示意 图; 图5为现有的某表层调查点重锤激发做初至时间漂移校正前时距曲线图; 图6为现有的某表层调查点井中激发微测井时距曲线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表层调查点重锤激发做初至时间漂移校正后时距曲线 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初至时间飘移校正的装置的框图。
下载此资料需消耗2积分,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