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术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吸收锌基合金载药支架,所述可吸收锌基合金载药支架为网管式支架,由多个支撑单元和连接杆组成,表面设有搭载药物的载药涂层;可吸收锌基合金载药支架两端的支撑单元由多个n形花冠弧形波单元组成,可吸收锌基合金载药支架中间的支撑单元由多个n形花 全部
背景技术:
自1977年世界上首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由Gruentzing教授完成后,经 皮冠脉介入治疗术开始迅速发展,四十多年来先后经历了球囊扩张时代,裸金属支架时代 和药物洗脱支架时代。其中金属支架在应用过程中作为“异物”永久性存留体内,激发了人 体内的自我排异反应,晚期支架内部血栓形成等并发症会导致支架再狭窄,已成为影响临 床效果的主要原因。随着材料学的发展,一种全新的治疗理念应运而生,利用可吸收材料制 作支架,在植入初期,有效的支撑病变血管,避免血管塌缩和负性重构,在完全吸收后,又可 避免永久性植入的金属支架所带来的的一系列不良后果。而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杜克大学 的Stack等人就提出由高分子材料编织成生物降解支架,日本研制的Igaki-Tamai支架则是 首例植入人体的可生物降解的支架(Current Interventional Cardiology Reports , 2001 ,3:10-17)。目前生物可吸收支架的研究方向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可吸收高分子支 架,另一种是可吸收金属支架。 可吸收高分子支架方面,以雅培的BVS为代表,然而雅培第一代BVS的长期临床结 果备受争议,目前已经退市。当前研究的可吸收高分子支架仍然存在一些弊端,比如为了能 使血管内膜形成完整,避免支架内血栓形成,需要寻找合适的与血管修复相匹配的支架降 解周期;同时还应考虑到由于聚合物材料强度较低,更容易回缩,导致支架材料相对松散, 支撑力不足,限制了在小血管的使用,且聚合物支架为了达到和金属支架相近的支撑力,支 架丝会更为粗大,这样就会带来血流受阻和内皮化延迟的不良结果;此外聚乳酸本身的降 解产物可导致局部血管壁呈酸性,也从一定程度上加重了血管壁炎症。 可吸收金属支架方面,目前主要包括铁合金支架和镁合金支架。铁基可降解支架 的相关专利有CN 101496910 A和CN 102228721 A,镁基可降解支架相关专利有CN 101708140 A、CN101468216 A和CN102488932 A。然而镁合金支架表现较快的降解速率,而 铁合金支架表现较慢的降解速度,均不利于病变血管的功能重建,需要通过改进材料或支 架结构来控制形成匹配血管重构的降解速度,且仍有学者对镁合金支架降解速率过快及过 程中氢气的的释放造成细胞毒性和全身毒性等问题表示担心;而纯铁支架在体内的降解实 际上是一个腐蚀的过程,有学者提出其局部会积累的大量腐蚀物如氧化铁,而氧化铁实际 上是不容易降解的,会产生细胞排异,代谢的速率较慢,影响血管功能重构。 锌合金支架的概念于2013年提出。锌是人体必需的元素之一,参与机体内所有生 理代谢过程。研究发现锌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虽然纯锌的拉伸强度较差,但加入少量其 他金属成为合金后,其降解性能和力学性能优于镁合金,具有潜在的研究价值。目前,关于 锌合金可吸收支架鲜见报道。Bowen等首先进行了锌丝在动物体内组织相容性试验,探讨了 锌作为支架材料的良好的生物相容性(AdvancedMaterials,2013,25(18):2577-2582)。而 具体关于锌及锌合金的支架的设计目前也鲜见报道,专利CN 201510225156.4报道了一种 3 CN 111603284 A 说 明 书 2/5 页 可降解锌基微孔载药支架及其制备方法,在锌及锌合金支架表面设计了均匀的微孔,并涂 覆有抗细胞增生功效的药物,通过载药微孔控制释放药物,微孔大小为300~800nm,深度为 180~240nm,但有相关学者对这种微孔式的不带聚合物涂层的载药结构设计的药物缓释效 果存在质疑。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克服传统不可吸收的金属支架永久存于体内所带来的 不良后果,避免可吸收高分子支架的力学性能不佳及降解产物酸性刺激炎症等不足的载药 支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吸收锌基合金载药支架,其目的是为了克服传统不可吸收的 金属支架永久存于体内所带来的不良后果,避免可吸收高分子支架的力学性能不佳及降解 产物酸性刺激炎症等不足。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吸收锌基合金载药支架,所述可吸收锌 基合金载药支架为网管式支架,由多个支撑单元和连接杆组成; 所述可吸收锌基合金载药支架两端的支撑单元由多个n形花冠弧形波单元组成, 所述两端的支撑单元与其相邻支撑单元之间的连接杆连接在相邻两个n形花冠弧形波单元 的波顶之间; 所述可吸收锌基合金载药支架中间的支撑单元由多个n形花冠弧形波单元与m形 花冠弧形波单元组成,所述中间的支撑单元与其相邻支撑单元之间的连接杆连接在一侧支 撑单元的n形花冠弧形波单元的波顶与另一侧支撑单元的m形花冠弧形波单元的底部之间; 所述连接杆形状由直线形、n形、Z形、V形和S形其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作为优选,所述可吸收锌基合金载药支架原料为Zn-(0.01%~10%)Mg合金或Zn- (0.01%~10%)Mg-(0.01%~0.55%)A系金属合金,所述A系金属为Fe、Ag、Cu、Ca、Sr和Li 中的一种或多种。 作为优选,所述可吸收锌基合金载药支架原料为Zn-(0.01%~10%)Cu合金或Zn- (0.01%~10%)Cu-(0.01%~0.55%)B系金属合金,所述B系金属合金为Fe、Ag、Mg、Ca、Sr 和Li中的一种或多种。 作为优选,所述可吸收锌基合金载药支架原料为Zn-(0.01%~10%)Fe合金或Zn- (0.01%~10%)Fe-(0.01%~0.55%)C系金属合金,所述C系金属合金为Ag、Mg、Cu、Ca、Sr 和Li中的一种或多种。 作为优选,所述可吸收锌基合金载药支架原料为Zn-(0.01%~10%)Ag合金或Zn- (0.01%~10%)Ag-(0.01%~0.05%)D系金属合金,所述D系金属合金为Mg、Cu、Ca、Sr和Li 中的一种或多种。 作为优选,所述可吸收锌基合金载药支架原料为Zn-(0.01%~10%)Li合金或Zn- (0.01%~10%)Li-(0.01%~0.05%)E系金属合金,所述E系金属合金为Ag、Mg、Cu、Ca、Sr 和Fe中的一种或多种。 作为优选,所述载药支架表面设有中间层,所述中间层表面设有载药涂层,所述载 药涂层表面搭载有药物。 作为优选,所述中间层和所述载药涂层由可生物降解的高分子材料组成。 4 CN 111603284 A 说 明 书 3/5 页 作为优选,所述可生物降解的高分子材料为甲壳质、壳聚糖、透明质酸、海藻酸盐、 硫酸软骨素、葡萄糖、明胶、胶原蛋白、蚕丝蛋白、聚L-谷氨酸、聚天冬氨酸、氨基酸聚合物、 聚乙交酯、聚丙交酯、聚丙交酯乙交酯和聚己内酯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这些可生物降解的 材料具有良好的成膜性能,可在适当的溶剂中如氯仿、乙醇、二氯甲烷、二氯乙烷、正己烷、 丙酮、乙酸乙酯、乙酸、异丙醇等中溶解。 作为优选,所述药物为抗增生、抗凝血和抗再狭窄中的一种或多种,包括雷帕霉素 及其衍生物、紫杉醇、肝素、依维莫司、地塞米松、环孢素A和三氧化二砷,所述载药涂层得厚 度为1~20um。 本发明的上述方案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支架本体结构为网管式支架,由近 端、远端、和中间部分的多个支撑单元环和连接杆组成,采用上述结构,可以得到一种具有 良好力学性能和扩张性能、及柔顺性能的可吸收锌基合金支架;本发明制备的支架因基体 材料锌合金较优越的耐腐蚀性能,能克服降解速率与血管重建不匹配的缺陷;本发明介绍 了药物涂层的结构成分设计,能控制药物释放,抑制内膜增生,有效治疗病变血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支架沿轴向展开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支架沿轴向展开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支架沿轴向展开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支架的截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支撑单元;2-直线形连接杆;3-组合连接杆;4-s形部分;5-直线形部分;6-m形花 冠弧形波单元;7-短n形花冠弧形波单元;8-长n形花冠弧形波单元;9-组合连接杆;10-n形 部分;11-直线形部分;12-n形连接杆;13-支架;14-中间层;15-载药涂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