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好方法网

液位油温自平衡式组合油箱


技术摘要:
本发明液位油温自平衡式组合油箱,涉及两油箱液位油温平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具有液位油温自平衡功能的组合式油箱。本发明是将两系统油箱合二为一,子油箱设置在主油箱的内部;并且子油箱与主油箱共用一侧箱壁,子油箱将主油箱分割成为C型结构;带滤网隔板设置在主油箱  全部
背景技术:
在实际工程项目中,经常遇到某机械设备的液压控制系统由主和子系统组成,其 中主系统为整个液压控制系统的主阀供油,满足机械设备执行机构动作的流量要求,子系 统为液压控制系统中的主阀提供先导控制油及部分回路供油。两套系统对油液的清洁度要 求不同,一般子系统的要求会更高。通常是将主系统液压站和子系统液压站作为两个相对 独立的供油装置进行单独设计。由于主阀和先导阀间少量的内泄,导致两套系统在运行过 程中经常出现两油箱液位不平衡的情况,为此需单独配备设备来实现两油箱之间的油液转 移。此外,主系统和子系统需各自配备循环过滤冷却系统,且主系统和子系统间需增加油液 转移设备实现两系统之间的油液转移,直接导致设备初始投入高,设备占地面积大,设备泄 漏点及故障率较多。在实际使用中发现两油箱间油液转移设备会出现频繁的通断,设备可 靠性降低。 目前,最新的液位平衡装置为申请号:201320668815.8,专利名称为:液位平衡装 置。该专利中两油箱为两个单独的单体设备,设备间的油液转移需通过液位平衡装置,且该 装置仅能实现单向转移,额外需要外部电控系统对液位平衡装置进行控制。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及使用过程中所碰到的问题,研究设计一种新型的液位油温自 平衡式组合油箱,从而克服现有技术及使用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上述现有技术提出的现有技术中两油箱仅能单向转移,且需要外部电控系统 对液位平衡装置进行控制等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液位油温自平衡式组合油箱。本发明主 要利用将两油箱合二为一,能实现两个油箱间油液的双向转移,且油液转移过程无泵源、无 电动阀,实现无电控自动液位油温自平衡的目的;同时通过导流式传热隔板和两油箱内的 油液流动,子油箱高温回油热量由主油箱油液带走,实现组合油箱内油温自平衡的目的,只 需主油箱配备循环过滤冷却系统,节省了子油箱循环过滤冷却系统。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 一种液位油温自平衡式组合油箱将两系统油箱合二为一,包括:主油箱、子油箱、 带滤网隔板、主油箱系统、主油箱液位系统、主油箱循环过滤冷却系统、子油箱系统、子油箱 液位系统和主油箱与子油箱间可调压力单向阀连通系统; 进一步地,子油箱设置在主油箱的内部;并且子油箱与主油箱共用一侧箱壁,子油 箱将主油箱分割成为C型结构; 进一步地,带滤网隔板设置在主油箱的C型结构中部,将主油箱分割为常温净油区 4 CN 111720371 A 说 明 书 2/6 页 和高温污油区; 进一步地,主油箱系统是利用主油箱油液的液压系统,通过管路连接到主油箱吸 油口、主油箱回油口及主油箱泄油口;主油箱吸油口设置在主油箱净油区一端的侧壁外部; 主油箱回油口及主油箱泄油口设置在主油箱污油区一端的箱体上部,该回油管直插入液面 以下; 进一步地,主油箱液位系统即液位计,主油箱液位计接口1和主油箱液位计接口2 分别设置在主油箱净油区的箱壁外侧的上部和下部; 进一步地,主油箱循环过滤冷却系统是通过泵从主油箱吸油,然后再通过过滤器、 冷却器将油液过滤冷却后传送回主油箱的一套装置,包括:主油箱循环过滤冷却装置吸油 口、主油箱循环过滤冷却装置回油口;主油箱循环过滤冷却装置吸油口设置在主油箱污油 区一端的侧壁外部位置,布置在主油箱回油口和主油箱循环过滤冷却装置回油口之间;主 油箱循环过滤冷却装置回油口设置在主油箱净油区一端的箱体上部,该回油管直插入液面 以下; 进一步地,子油箱系统是利用子油箱油液的液压系统,包含系统压油过滤器;子油 箱系统通过管路连接到子油箱吸油口、子油箱回油口及子油箱泄油口;子油箱吸油口设置 于主油箱的外壁上,该吸油管穿过主油箱插入子油箱中;子油箱回油口及子油箱泄油口位 于子油箱顶部,且在远离子油箱吸油口的一端,穿过子油箱的顶板,插入子油箱液面以下; 进一步地,子油箱液位系统即液位计,子油箱液位计接口1和子油箱液位计接口2 分别设置在子油箱的箱壁外侧的上部和下部; 进一步地,主油箱与子油箱间可调压力单向阀连通系统包括:可调压力单向阀入 口通过管子接主油箱内部,可调压力单向阀出口通过管子接子油箱内部;主油箱上与单向 阀连接的接口装于主油箱的外壁上,并与主油箱内部油液相通;子油箱上与单向阀连接的 接口装于主油箱的外壁上,并穿过主油箱和子油箱与子油箱内部油液相通; 进一步地,主油箱和子油箱共用隔板;隔板由导流式传热隔板和普通隔板两部分 组成;主油箱回油口和子油箱回油口之间的隔板部分为普通隔板,其它部位为导流式传热 隔板。导流式传热隔板为波浪式板状结构。 进一步地,子油箱上还设置有子油箱溢流口,子油箱溢流口高度为子油箱最高控 制液位。子油箱溢流口的出口端位于主油箱内。 进一步地,主油箱与子油箱通过子油箱溢流口和与主油箱和子油箱连接的开启压 力可调的单向阀实现无泵源、无电控油液转移,最终达到液位、油温自平衡;主油箱与子油 箱之间的隔板高度及子油箱溢流口高度均高于主油箱系统和子油箱系统油液全部回到主 油箱时的液位;当子系统油箱液位超过子油箱最高控制液位时,通过子油箱溢流口将多余 油液从子油箱转移到主油箱中;当主油箱液位高于子油箱液位所产生的压力差大于与主油 箱和子油箱连接的开启压力可调的单向阀调定开启压力时,与主油箱和子油箱连接的开启 压力可调的单向阀自动打开,主油箱油液流向子油箱,直到主油箱液位高于子油箱液位所 产生的压力差低于与主油箱和子油箱连接的开启压力可调的单向阀调定关闭压力时,与主 油箱和子油箱连接的开启压力可调的单向阀关闭。 进一步地,当主油箱系统工作和主油箱循环过滤冷却系统工作时,主油箱油液流 向从主油箱循环过滤冷却装置回油口到主油箱吸油口,从主油箱循环过滤冷却装置回油口 5 CN 111720371 A 说 明 书 3/6 页 到主油箱循环过滤冷却装置吸油口;当子油箱系统工作时,子油箱油液流向从子油箱回油 口、子油箱泄油口到子油箱吸油口; 进一步地,主油箱和子油箱内部油液的对流过程中,通过导流式传热隔板可实现 两油箱间的热量交换,将子油箱的回油热油冷却到主油箱净油区经主油箱循环过滤冷却系 统冷却后的油液温度。导流式传热隔板为波浪式板状结构,可增加传热面积。 较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提供的液位油温自平衡式组合油箱,将两系统油箱合二为一,减少设备 占地面积; 2、本发明提供的液位油温自平衡式组合油箱,相比现有两油箱液位调整系统,本 发明的组合油箱无需泵源、电动阀及电控系统进行两油箱间的油液输送就能实现两油箱间 液位自平衡; 3、本发明提供的液位油温自平衡式组合油箱,主油箱循环过滤冷却装置能实现对 主系统中油液的冷却,同时通过子油箱与主油箱间导流式传热隔板两侧油液的对流换热作 用将子系统的热量带走,一定程度上对子系统进行了冷却;在实际使用中,可通过合理配置 系统参数或增加C型结构的方式,取消子系统冷却装置。 综上,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两油箱仅能单向转移,且需要 外部电控系统对液位平衡装置进行控制及子油箱需单独循环过滤冷却系统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 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以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 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 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组合油箱上顶板隐藏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液位油温自平衡式组合油箱系统简图。 图中:A、主油箱  B、子油箱  C、带滤网隔板  D1、导流式传热隔板  D2、普通隔板  E、 与主油箱和子油箱连接的开启压力可调的单向阀 A1、主油箱吸油口  A21、主油箱回油口  A22、主油箱泄油口  A3、主油箱液位计接口 1  A4、主油箱液位计接口2  A5、主油箱循环过滤冷却装置吸油口  A6、主油箱循环过滤冷却 装置回油口  A7、主油箱上与单向阀连接的接口 B1、子油箱吸油口  B21、子油箱回油口  B22、子油箱泄油口  B3、子油箱液位计接口 1  B4、子油箱液位计接口2  B5、子油箱上与单向阀连接的接口  B6、子油箱溢流口。
下载此资料需消耗2积分,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