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好方法网

一种利用测漏装置检测变速箱壳体气密性的方法


技术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测漏装置检测变速箱壳体气密性的方法,属于检测气密性技术领域,其包括步骤:S1,封闭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S2,利用紧压组件压紧变速箱壳体使其与置放板紧密贴合;S3,分别往置放板中的第一进气孔、第二进气孔通入预设气压的气体以检测第一流道和  全部
背景技术:
目前,车辆越来越普遍地融入到普通家庭的生活中。然而,传统采用燃烧汽油或者 柴油的内燃机作为动力系统的车辆需要消耗大量的石油能源,并且发动机排放出来的尾气 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产生了严重影响。近年来,由于石油能源的日益短缺以及家用 车辆的快速普及,这些缺陷愈发明显。正是如此,节能和环保已经成为汽车行业发展的重要 方向。世界上主要车辆厂商都正集中精力研发各种可替代能源作为车辆的动力源,例如包 括采用氢气、太阳能、风力等能源作为车辆的动力系统。其中,通过电机来驱动车辆的电动 汽车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这种电动汽车通常包括有用于驱动车辆的电驱动变速箱,为了 对变速箱壳体进行冷却,需要在壳体内开设不同流道,流道内能够通过冷却油,壳体生产完 成后需要对壳体内流道进行检测,现有的检测通常是人工检测,这种检测方式不仅效率低 下,而且检测精度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而提供一种利用测漏装置检 测变速箱壳体气密性的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出一种利用测漏装置检测变速 箱壳体气密性的方法,变速箱壳体具有互不相通的第一流道以及第二流道,第一流道两端 均设有第一通孔,第二流道两端均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具有侧方开口和上方开口; 所述第二通孔设有侧方开口和上方开口;所述测漏装置包括工作台、侧堵孔组件、支撑件和 上堵孔组件;所述工作台设有具有第一检测流道和第二检测流道的置放板;所述侧堵孔组 件具有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所述支撑件具有压紧组件,所述上堵孔组件具有堵孔垫 片;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S1,封闭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 通过置放板支撑变速箱壳体,并使置放板中第一检测流道与第二检测流道合围成 第一闭式通道,所述第二检测流道与所述第二流道合围成第二闭式流道; 通过上堵孔组件中的堵孔垫片封闭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中的上侧开口; 通过侧堵孔组件中的第一密封件和第一密封件分别封堵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中 的侧方开口; S2,利用紧压组件压紧变速箱壳体使其与置放板紧密贴合; S3,分别往置放板中的第一进气孔、第二进气孔通入预设气压的气体以检测第一 流道和第二流道的气密性,其中,所述第一进气孔、第二进气孔分别与第一检测流道、第二 检测流道相通。 4 CN 111595520 A 说 明 书 2/4 页 优选地,所述压紧组件包括插入柱和抵靠环,所述抵靠环套于所述插入柱中;在S2 中,所述插入柱伸入所述变速箱壳体内,且抵靠环抵住所述变速箱壳体的上端部。 优选地,所述侧堵孔组件包括:第一堵孔气缸,其与所述工作台连接,所述第一堵 孔气缸端部设置有第一堵孔块,所述第一堵孔块上设置有第一密封件; 第二堵孔气缸,其与所述工作台连接,所述第二堵孔气缸端部设置有第二堵孔块, 所述第二堵孔块上设置有第二密封件。 优选地,所述支撑件包括移动柱,其与所述工作台连接,所述移动柱上端设置有移 动板,所述紧压组件以及所述上堵孔组件均与所述移动板下端连接。 优选地,所述上堵孔组件包括堵孔柱,其与所述移动板连接,所述堵孔柱下端连接 所述堵孔垫片。 优选地,所述移动板下端设置有第一套筒,所述堵孔柱与所述第一套筒活动连接, 所述堵孔柱上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上端抵靠于所述第一套筒下端。 优选地,所述紧压组件包括紧压柱,所述紧压柱与所述移动板连接,所述紧压柱下 端连接有插入柱。 优选地,所述移动板下端设置有第二套筒,所述紧压柱与所述第二套筒活动连接, 所述紧压柱上设置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上端抵靠于所述第二套筒下端。 优选地,所述置放板上设置有第一进气孔以及第二进气孔,所述第一进气孔与所 述第一检测流道相通,所述第二进气孔与所述第二检测流道相通。 优选地,所述置放板上端设置有定位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该用于变速箱壳体的测漏装置能够自动对变 速箱壳体内的流道密封性进行检测,减少人工劳动强度,提高检测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利用测漏装置检测变速箱壳体气密性的主流程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利用测漏装置检测变速箱壳体气密性的子流程示意图。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