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术摘要:
一种抑制了突出部的外周部的破损的旋转装置。转矩变动抑制装置(10)具备轮毂凸缘(2)、惯性环(3)、限制轮毂凸缘(2)与惯性环(3)的相对旋转的第一及第二止动件机构(5、6)。第一止动件机构(5)具有第一内壁面(52a)及包括由弹性材料构成的外周部的止动件销(51)。第二止动件机 全部
背景技术:
转矩变动抑制装置等旋转装置配置成第一旋转体与第二旋转体能够相对旋转。例 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转矩变动抑制装置具备:轮毂凸缘、惯性环以及凸轮机构。凸轮机构 朝轮毂凸缘和惯性环之间赋予可变的扭转刚性。因此,轮毂凸缘与惯性环一体旋转,但转矩 变动抑制装置若输入有转矩变动则轮毂凸缘与惯性环相互扭转。 为了防止轮毂凸缘与惯性环过度地扭转,设有止动件机构。该止动件机构由止动 件销和长孔构成。若轮毂凸缘与惯性环扭转超过预定范围,则止动件销与长孔的内壁面抵 接。由此,防止轮毂凸缘与惯性环过度地扭转。并且,为了防止止动件机构动作时止动件销 发生敲击音,止动件销的外周部由橡胶等弹性材料构成。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53467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过大的转矩变动输入转矩变动抑制装置时,止动件销等突出部的外周部的挠曲 量变大,外周部有破损的可能性。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抑制突出部的外周部的破损。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某第一方面的旋转装置具备第一旋转体、第二旋转体、第一止动件机构 及第二止动件机构。第一旋转体配置成能够旋转。第二旋转体配置成能够与第一旋转体一 起旋转并能够与第一旋转体相对旋转。第一止动件机构限制第一旋转体与第二旋转体的相 对旋转。第一止动件机构具有第一突出部及第一抵接面。第一突出部包括由弹性材料构成 的外周部。第一抵接面在圆周方向上以与第一突出部之间空出间隔的方式配置。第二止动 件机构限制第一旋转体与第二旋转体的相对旋转。第二止动件机构具有第二突出部及第二 抵接面。第二突出部包括由具有比第一突出部的外周部高刚性的材料构成的外周部。第二 抵接面在圆周方向上以与第二突出部之间空出间隔的方式配置。若第一旋转体与第二旋转 体的扭转角变成第一角度时,则第一突出部与第一抵接面抵接。若第一旋转体与第二旋转 体的扭转角变成大于第一角度的第二角度,则第二突出部与第二抵接面抵接。 根据该构成,若输入过大的转矩变动使第一旋转体与第二旋转体的扭转角变成第 一角度,则第一突出部与第一抵接面抵接,因此能够抑制超过第一角度时第一旋转体与第 二旋转体的相对旋转。此外,由于该第一突出部的外周部由弹性材料构成,能够抑制第一突 出部与第一抵接面抵接时的敲击音。 进一步,在输入过大的转矩变动时,第一突出部的外周部与第一抵接面抵接而弹 4 CN 111609088 A 说 明 书 2/8 页 性变形,第一旋转体与第二旋转体相对旋转超过第一角度。在此,若第一旋转体与第二旋转 体的扭转角超过第一角度变成第二角度,则第二突出部与第二抵接面抵接。因此,抑制超过 第一旋转体与第二旋转体的第二角度的扭转。这样一来,若变为第二角度,不仅由第一止动 件机构还由第二止动件机构来限制第一旋转体与第二旋转体的相对旋转,因此第一突出部 的外周部所承载的最大负荷相比于没有第二止动件机构的情况变小。因此,能够抑制第一 突出部的外周部的破损。此外,第二突出部的外周部比第一突出部的外周部刚性高,因此能 够进一步抑制第一旋转体与第二旋转体的超过第二角度的扭转。 优选地,第一突出部的外周部由橡胶构成。 优选地,第二突出部的外周部由金属构成。 优选地,第一及第二抵接面形成于第一旋转体,第一及第二突出部固定于第二旋 转体。 优选地,第一突出部固定于第一旋转体,第一抵接面形成于第二旋转体。并且,第 二突出部固定于第二旋转体,第二抵接面形成于第一旋转体。 优选地,第二突出部是将第一旋转体或第二旋转体的一部分沿轴方向弯折而构成 的爪部。 优选地,第二止动件机构在径向上配置于第一止动件机构的内侧。 优选地,第二止动件机构在径向上配置于第一止动件机构的外侧。 优选地,第二止动件机构在圆周方向上以与第一止动件机构之间空出间隔的方式 配置。 优选地,旋转装置还具备可变刚性机构。可变刚性机构构成为使第一旋转体与第 二旋转体之间的扭转刚性根据第一旋转体或第二旋转体的转速而变化。 优选地,可变刚性机构具有离心子和凸轮机构。离心子配置为受到基于第一旋转 体或第二旋转体的旋转的离心力并能够在径向上移动。凸轮机构受到作用于离心子的离心 力,并将离心力变换为使第一旋转体与第二旋转体的扭转角变小的方向的圆周方向力。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抑制突出部的外周部的破损。 附图说明 图1是液力变矩器的示意图。 图2是转矩变动抑制装置的放大图。 图3是图2的III-III线剖视图。 图4是图2的IV-IV线剖视图。 图5是扭转状态(扭转角θ)的转矩变动抑制装置的放大图。 图6是扭转状态(扭转角θ1)的转矩变动抑制装置的放大图。 图7是扭转状态(扭转角θ2)的转矩变动抑制装置的放大图。 图8是示出转速与转矩变动的关系的图表。 图9是变形例中的转矩变动抑制装置与图4相当的图。 图10是变形例中的转矩变动抑制装置与图2相当的图。 图11是变形例中的转矩变动抑制装置与图2相当的图。 5 CN 111609088 A 说 明 书 3/8 页 符号说明 2轮毂凸缘;3惯性环;4可变刚性机构;41离心子;42凸轮机构;5第一止动件机构; 51止动件销;52a第一内壁面;6第二止动件机构;61爪部;62a第二内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