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术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于倾倒液体的包装桶,涉及包装桶技术领域。包括桶本体、桶口和桶盖,在桶本体的上表面设有堆码时具有水平限位作用的第一加强部和第二加强部,两加强部与第一提手部和桶本体的上表面连接,在第一提手部下方还设有第一凹陷部,为人手抓握第一提手部提 全部
背景技术:
桶是一种较好的储存和运输液体的容器。现在市场上的一部分桶的把手内部是中 空的,其空腔与桶体内部相贯通,桶内的液体会进入把手内部。在灌装液体时,把手内容易 存有气泡,在排气时,把手内的气泡不易排出,会影响液体保质期。倾倒液体时,把手内也容 易残留液体,残留的液体容易滋生细菌。如果桶内装的是墨水等干涸后易留有固体残渣的 液体,时间长了,把手处的残渣会越积越多,残渣进入墨水内,影响墨水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利于倾倒液体的包装桶,倾倒时把手内部 不会残留液体,且灌装时把手内部不会留有气泡。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1、一种利于倾倒液体的包装 桶,包括: 桶本体,为水平横断面是四边形的中空腔体; 桶口,设于所述桶本体的上部的一角且中心位于所在角与相对角的对角线所在的竖直 面上; 桶盖,连接并密封所述桶口,所述桶盖与所述桶本体拧紧连接后的高度与所述桶本体 的上表面高度一致; 第一提手部,为实心工字形,两端与所述桶本体的上表面连接,在所述桶本体内部不留 空腔,沿所述桶本体的上表面的对角线设置; 第一凹陷部,设于所述桶本体的上表面并位于所述第一提手部的下方,人手能伸入第 一凹陷部内抓握所述第一提手部; 第一加强部和第二加强部,与所述桶本体的上表面连接并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提手部的 两端; 第二凹陷部,设于所述桶本体的底面,形状尺寸与所述第一加强部和所述第二加强部 的形状尺寸相适配,堆码时所述第一加强部与所述第二加强部均伸入所述第二凹陷部内, 使所述第一加强部和所述第二加强部在所述第二凹陷部内水平方向实现限位,堆码时上方 的桶的底面的四周平面与下方的桶的上表面和所述桶盖贴合。 优选地,所述第一加强部和所述第二加强部的水平方向的外形轮廓线及各自外形 轮廓线的延长线组成一四边形或圆形。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四边形或圆形的中心与所述桶本体的中心重合。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四边形的两对角线与所述桶本体的上表面的两对角线分别重 合。 优选地,在所述桶本体的两平行侧立面的中上部分别设有一第二提手部,所述第 3 CN 111731659 A 说 明 书 2/4 页 二提手部向所述桶本体内部凹陷。 优选地,在所述桶本体的四侧立面均设有一贴标部,所述贴标部为向桶内部凹陷 的平面,包装桶的标签贴在所述贴标部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凹陷部向桶内部凹陷,所述第一凹陷部的最低处位于所述第一 提手部的正下方。 优选地,除所述桶口所在角外,所述桶本体的上表面的其他三角均斜向下设有过 渡面,每个所述过渡面均与所述桶本体的两相邻侧立面相交。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过渡面与所述桶本体的上表面的夹角为45°,与相交的两相邻 侧立面的夹角均为45°。 优选地,分型面与所述桶本体的底面相交处设有第三凹陷部,吹塑生产时在所述 分型面上产生的毛刺高度低于所述第三凹陷部的深度。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1、第一提手部沿桶本体上表面的对角线设置,能保证第一提手部的抓握长度,在第一 提手部下方设有向桶本体内部凹陷的第一凹陷部,为人手抓握第一提手部提供足够的空 间,在倾倒液体或是日常搬运周转时,足够的提手抓握长度和抓握空间能提高人工操作的 舒适度。 2、除去在桶本体的上部设有第一提手部外,在桶的两平行侧立面均设有一第二提 手部,更方便人员搬运和倾倒,增加人员工作的便利性。 3、第一提手部设计成实心的,内部没有空腔与桶本体内腔相通,灌装时,桶内液体 不会进入第一提手部,倾倒时不会在第一提手部内部残留液体,桶内液体可全部倒出来;另 外第一提手部内部也不会产生气泡,利于桶内空气的排放,延长桶内液体的保质期;第一提 手部设计成工字形,增加第一提手部的强度。 4、在第一提手部的两端连接第一加强部和第二加强部,第一加强部和第二加强部 连接桶本体的上表面,在增加第一提手部与桶本体的连接强度的同时,通过第一加强部和 第二加强部的外形跟桶本体底面的第二凹陷部卡合,实现堆码限位,增加堆码的稳定性。 5、桶盖与桶口拧紧后高度与桶本体的上表面高度一致,使得堆码时,下面桶的桶 盖与上面桶的底面接触,起到有效支撑作用,进一步提高堆码稳定性和强度。 6、桶本体除桶口外的其他三角均设有45°过渡面,一方面减小对桶本体上表面各 个角处的磨损,另一方面,堆码时桶本体的上表面作为称重面,过渡面增加了桶体的强度, 也增加了堆码强度。 7、桶本体的四个侧立面均设有贴标部,标签可以贴在桶的任一侧立面上,非常方 便;贴标部是一向桶内凹陷的平面,减少标签被污染和损坏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第一提手部的横截面示意图; 4 CN 111731659 A 说 明 书 3/4 页 图6是桶与桶堆码时的状态和结构示意图; 图7是第一加强部与第二加强部的外形连线形状示意图; 图中:1、桶本体;2、桶口;3、桶盖;4、第一加强部;5、第一凹陷部;6、第二加强部;7、分型 面;8、过渡面;9、第一提手部;10、贴标部;11、第二提手部;12、第二凹陷部;13、第三凹陷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