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术摘要:
本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颈椎病治疗用零切迹固定融合器,具体涉及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一种颈椎病治疗用零切迹固定融合器,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两侧均开有植骨孔,所述固定板上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开有螺纹孔。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克服了现有的零切迹融合器容易 全部
背景技术:
颈椎病是临床骨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在我国中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率居高不下, 并且随着现代化发展的进程和生活习惯的改变,其发病人群有着年轻化的趋势。在治疗颈 椎病的手术方式中,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是最为经典的手术方式。 该手术的过程包括:①切除病变椎间盘;②对椎间隙进行减压,将突出的椎间盘、增生的骨 赘/钩椎关节等进行切除;③选择合适大小的融合器(亦称Cage),置入椎间隙并进行植骨; ④用钢板/螺钉固定融合器,关闭切口。 目前,经典的融合器设计主要包括两大类: 其一,“Cage” “Plate”,即在置入Cage之后,在其椎体前方安装钢板,以防止Cage 移位或脱落。该类型融合装置的优势在于:前路钢板可以更好的对颈椎整体进行塑形,以维 持一个良好的术后的颈椎曲度;并且前方钢板可以很好地应对各个方向的应力,使得融合 装置十分稳定。但其缺点也十分明显:由于前路钢板的存在,会对颈椎前方的组织造成刺激 和影响,患者经常出现术后吞咽困难等症状;另外,如果Cage尺寸选择不合适,会出现前路 钢板的应力遮挡,导致椎间隙的植骨与上下骨面无法充分结合,最终引起骨融合的延迟甚 至不融合。 其二,“ZeroprofileCage”,即“零切迹”椎间融合器。考虑到上述的前路钢板会对 颈椎前方的软组织造成刺激等因素,临床工作者们设计出了一款新型的椎间融合器,即“零 切迹”椎间融合器,省去了前方钢板,而利用螺钉直接将Cage固定在上下椎体。这一设计的 优点主要在于省去前路钢板后,避免了钢板本身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如吞咽苦难等。但目前 其临床应用的结果显示,“零切迹”的设计本身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缺少了前路钢板的支 撑和塑形,使用“零切迹”融合器的术后颈椎曲度难以保持,甚至会出现术后的颈椎曲度不 良;其次,单纯的Cage是无法对各个方向的应力进行对抗的,尤其是水平方向的旋转应力 (即左右转头),造成了“零切迹”融合器术后会出现部分假体移位的情况,且其整体的融合 速度是普遍较慢的,这样的缺陷增加了术后出现假体相关并发症的风险是较高的。 针对上述问题,故急需一款能提供较高稳定性、并且不会使患者出现吞咽困难的 融合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颈椎病治疗用零切迹固定融合器,以解决现有的零切迹融合 器容易出现假体松动、移位,以及“Cage” “Plate”融合器在术后容易出现吞咽困难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颈椎病治疗用零切迹固定融合 器,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两侧均开有植骨孔,所述固定板上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 3 CN 111544161 A 说 明 书 2/3 页 上开有螺纹孔。 技术方案的原理及效果:对患者颈部责任节段的上下椎体进行截骨,使得上下椎 体之间形成骨槽,再将固安板装到椎体间隙内,并将连接板通过螺钉和螺纹孔固定在骨槽 内,然后将准备的自体骨或人工骨剪碎成黄豆大小的骨粒并填入植骨孔内进行压实。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板的横截面形状采用“U”字形,所述固定板上两侧的实体上均 开有植骨孔,所述固定板内插接有嵌入板,所述嵌入板上开有与植骨孔连通的通孔。 通过上述设置,可通过调节嵌入板一端的厚度来实现固定板上两实体边之间的间 距调整,使得本融合器能适用于不同颈椎曲度的患者,提高了本装置的适用性。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板内插接有“U”字形状的嵌入板,所述嵌入板的“U”形槽与植 骨孔连通,所述嵌入板的底部抵触有封口板,所述封口板与连接板可拆卸连接在一起。 通过上述设置,可借助封口板将嵌入板与固定板连为一体,避免了嵌入板在植骨 过程中发生移位的情况,提高了本装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方案的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1、相较于“Cage” “Plate”的传 统椎间融合装置,本方案的优势在于可以省去前路钢板带来的额外“厚度”,从而避免对颈 椎前方的软组织造成刺激,降低术后吞咽困难等并发症的发生率;2、本方案在保持“零切 迹”特征的前提下,增加了嵌入骨面之下的上下部的翼状连接板,为融合装置提供了前方的 支撑和抗水平旋转的能力,从而提供了维持、改善颈椎曲度和预防术后假体松动、移位的能 力:3、相较于现有的所有椎间融合装置,本方案提供了多种不同角度的组合式融合装置,从 而可以在手术过程中针对性地改善责任节段的曲度,以达到最佳的手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颈椎病治疗用零切迹固定融合器的分解图; 图2是本发明中固定板的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中固定板的仰视图; 图4是本发明中嵌入板的侧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