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术摘要: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四通阀及具有其的蓄热式管路结构,该四通阀,包括:阀体,内具有阀板腔,阀体的侧壁上成型有与阀板腔相连通的四个阀口;阀板,旋转设置于阀板腔内;以及驱动单元;其中,阀板腔的腔壁上设置有第一限位结构和第二限位结构,阀板具有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 全部
背景技术:
废铝是一种回收铝的俗称,回收铝经过预处理后,一部分会进行冷加工处理,使其 变成粉状铝,另外一部分会使用重介质选矿法、抛物选矿法等方式进行重新回收利用,同时 在铝加工过程中,存在许多废料,这么废料来源于多个工序,这些废料如果当作一般垃圾进 行处理,则造成资源的浪费,通常进行熔炼回收。铝熔炼炉是一种常用的废铝熔炼回收装 置。铝熔炼炉的蓄热式管路上的烧嘴一般成对使用,烧嘴之间通过管路连接,管路上设置有 控制助燃气和烟气运行方向的单向阀,单向阀控制流体只沿一个方向运行,由此,蓄热式管 路上需要设置多个单向阀,从而造成蓄热式管路结构复杂、占用空间大的缺陷。因此,有必 要研究一种四通阀及具有其的蓄热式管路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四通阀及具有其的蓄热式管 路结构,能够有效简化蓄热式管路的结构、减少蓄热式管路的占用空间,具有结构简单、使 用方便的优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四通阀,包括:阀体,内具有阀板腔,所述阀体的侧壁上成型有与所述阀板腔 相连通的四个阀口;阀板,旋转设置于所述阀板腔内,所述阀板具有一旋转轴线;以及驱动 单元,设置于所述阀体外侧,用于驱使所述阀板转动;其中,所述阀板腔的腔壁上设置有第 一限位结构和第二限位结构,所述阀板具有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当所述阀板处 于第一工作位置时,所述阀板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相抵靠,以使所述四个阀口中相邻的两 个阀口连通形成第一导通路径和第二导通路径,当所述阀板处于第二工作位置时,所述阀 板与第二限位结构相抵靠,以使所述四个阀口中相邻的两个阀口连通形成第三导通路径和 第四导通路径。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包括成型于所述阀板腔腔壁上且沿所 述阀板的旋转轴线延伸的一对第一限位面,所述一对第一限位面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第 二限位结构包括成型于所述阀板腔腔壁上且沿所述阀板的旋转轴线延伸的一对第二限位 面,所述一对第二限位面位于同一平面上;其中,所述第一限位面与所述第二限位面之间存 在一夹角K。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面和所述第二限位面上均设置有密封垫。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阀体的顶部可拆卸设置有上阀盖,所述阀体的底部 可拆卸设置有下阀盖;所述上阀盖上转动设置有主动轴,所述下阀盖上转动设置有从动轴; 其中,所述阀板的顶部与所述主动轴连接、底部与所述从动轴连接,所述驱动单元驱使所述 主动轴转动。 4 CN 111594635 A 说 明 书 2/5 页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主动轴包括与所述阀板连接的主动轴主体、与所述 驱动单元连接的连接段以及连接所述主动轴主体和所述连接段的联轴器。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主动轴通过上套筒单元设置于所述上阀盖上,所述 从动轴通过下套筒单元设置于所述下阀盖上。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上套筒单元包括固设于所述上阀盖且内具有第一收 容腔的上套筒、铺设于所述上套筒下方的硅酸铝纤维棉层、填充于所述第一收容腔内的石 墨填料、可拆卸设置于所述第一收容腔顶部用于将所述石墨填料限制于所述第一收容腔的 第一填料压板以及可拆卸设置于所述上套筒顶部的主动端压板,所述主动轴沿所述阀板的 旋转轴线方向依次贯穿所述主动端压板、所述第一填料压板、所述第一收容腔、所述上套筒 和所述硅酸铝纤维棉层;其中,所述主动轴上套设有轴套,所述主动轴的圆周壁面与所述轴 套之间嵌置有衬套,所述轴套固设置于轴套安装板,所述轴套安装板夹设于所述主动端压 板和所述上套筒之间;所述主动轴的底端部延伸进所述阀板腔内与所述阀板连接、顶端部 延伸出所述阀体与所述驱动单元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阀体的阀壁由内至外依次包括保温层、隔热层和外 壳。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驱动单元包括固设于所述阀体顶部的基座、枢接于 所述基座上用于提供直线往复运动的驱动件、连接所述驱动件和所述主动轴的摆臂;其中, 所述摆臂与所述驱动件之间枢接,所述摆臂与所述主动轴之间紧固连接。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出的另一个解决方案是: 一种蓄热式管路结构,包括如前所述的四通阀。 本申请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 本申请提供的四通阀及具有其的蓄热式管路结构,其能够实现多个方向的导通和 截止,由此,能够有效简化蓄热式管路的结构、减少蓄热式管路的占用空间,具有结构简单、 使用方便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 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 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申请提出的四通阀在主视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提出的四通阀在俯视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提出的四通阀在侧视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A-A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B-B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6是图5中Z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1中B-B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8是图3中C-C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I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5 CN 111594635 A 说 明 书 3/5 页 图10是图8中II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10-阀体;111-第一阀口;112-第二阀口;113-第三阀口;114-第四阀口; 115-阀板腔;1151-第一限位面;1152-第二限位面;116-密封垫;117-保温层;118-隔热层; 119-外壳;120-阀板;130-驱动单元;131-基座;132-驱动件;133-摆臂;134-传感器;140-上 阀盖;141-预制上阀盖;150-下阀盖;151-预制下阀盖;160-主动轴;161-主动轴主体;162- 连接段;163-联轴器;170-从动轴;180-上套筒单元;181-上套筒;182-石墨填料;183-第一 填料压板;184-主动端压板;185-轴套;186-衬套;187-轴套安装板;188-硅酸铝纤维棉层; 190-下套筒单元;200-检修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