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术摘要:
一种人工养殖中国鲎的方法,成年中国鲎的人工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方面:在亚热带地区的海域附近选择距离海岸50‑100米的陆地作为养殖场;修建养殖塘,每个养殖塘分割成多个养殖区,相邻养殖区之间有通道,每个养殖区用隔网分隔成多个养殖单元;养殖塘内水深控制在1.5‑1.6 全部
背景技术:
鲎是一种古老的海洋生物,距今已有4.5亿年的发展历史,被称为“生物活化石”, 是滨海湿地和海洋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员。中国鲎(Tachypleus tridentatus)属于 节肢动物门肢口纲剑尾目,生活在浅海沙质海底,是肉食性动物,取食环节动物和软体动物 等,有时也取食海底藻类。中华鲎生长周期很长,需要近13年才能完成繁殖,广西北部湾地 区是中国鲎的最重要的栖息地之一。 上世纪50年代,人们发现鲎的血液可以制作成一种重要的细菌检测--鲎试剂,能 够最快速,准确的检测出细菌。鲎试剂的应用已经渗入到检测生物学、医学研究、食品加工 等各个领域。范林等研究发现,鲎试剂动态浊度法可准确检测重组人凝血因子Ⅷ细菌内毒 素。Solano 等发现鲎试剂可用于检测抗蛇毒血清的内毒素含量。 由于市场对鲎试剂巨大的需求,导致中国鲎的种群数量持续下降。据调查,近30 年,广西北部湾海域的中国鲎种群数量减少了90%以上,目前,中国鲎的数量依然每年在锐 减,命运岌岌可危。 2019年3月,中国鲎(Tachypleus tridentatus)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 名录里的等级从原本的数据缺乏(DD)更新为濒危(EN),对于中国鲎的保护从此必将进入到 新的历史阶段。但面对巨大的市场需要与中国鲎种群数量断崖式的下降,除了开展的增殖 放流活动以外,中国鲎的人工养殖已经迫在眉睫。为了保护中国鲎,一般用于采血的均为成 年中国鲎,幼年中国鲎需要在指定海域中进行放养,待其成年后再捕回进行人工养殖,以供 采血。但目前为止,中国鲎的人工养殖仅停留在实验室阶段,尚没有用于生产的人工养殖中 国鲎的报道。因此,中国鲎的人工养殖不但具有经济价值,更具有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对 于鲎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针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