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好方法网

鞍乘型车辆用内燃机


技术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鞍乘型车辆用内燃机,能够在气缸盖中,使冷却空气有效地向火花塞座引导,有效地对火花塞进行冷却。在配置有具有使活塞滑动自如地嵌合的气缸筒且形成有面对活塞的顶部的燃烧室的气缸部,并且气缸部具有形成有气缸筒的气缸体、以及与气缸体结合并支承气门  全部
背景技术:
例如,如下述的专利文献,在本申请的申请人的专利申请中也表示了一种结构,其 在鞍乘型车辆用内燃机的气缸盖中,在前后方向的冷却空气通路(气套)内竖立设置肋而使 冷却空气偏转,从前后方向的冷却空气通路分支出且向朝向火花塞座的横向的冷却空气通 路引导。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138053号公报(图2至图4)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谋求使冷却空气更有效地向火花塞座引导,更好地对火花塞进行冷却。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而提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鞍乘型车辆用内 燃机,其能够在气缸盖中,将冷却空气更有效地向火花塞座引导,有效地对火花塞进行冷 却。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鞍乘型车辆用内燃机,具有:旋转自如 地支承曲轴的曲轴箱、具有供与所述曲轴连结的活塞滑动自如地嵌合的气缸筒且形成有面 对所述活塞的顶部的燃烧室的气缸部, 所述气缸部具有:形成有所述气缸筒的气缸体、以及与该气缸体结合且支承气门 机构的气缸盖, 该鞍乘型车辆用内燃机的特征在于, 所述气缸盖具有在车辆前后方向上配置的、经过进气口周围与排气口周围之间的 前后方向冷却空气通路, 从所述前后方向冷却空气通路向车辆侧面方向分支出的横向冷却空气通路向火 花塞座周围延伸, 所述横向冷却空气通路具有:燃烧室侧的底壁、以及气门机构侧的上壁,在所述火 花塞座的上游侧的所述上壁具有朝向所述底壁突出的上壁肋。 根据本发明的鞍乘型车辆用内燃机,进入气缸盖内的前后方向冷却空气通路的冷 却空气向横向冷却空气通路分流,并在火花塞座周围流动,对螺纹旋入并安装于火花塞座 的火花塞进行冷却,因为在横向冷却空气通路中与上壁肋接触的冷却空气被吹落向下方的 火花塞座,所以,朝向螺纹旋入并安装于火花塞座的火花塞的冷却空气增强,能够有效地进 行冷却。 3 CN 111608817 A 说 明 书 2/7 页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上壁肋横跨所述横向冷却空气通路中位于所述 火花塞座附近的上游侧的火花塞侧开口部的通路宽度方向两端而设置。 因为上壁肋在接近火花塞座的上游侧位置横跨火花塞侧开口部的通路宽度方向 两端而设置,所以能够横跨火花塞侧开口部的整个宽度形成向下的冷却空气的气流,对火 花塞座、以及螺纹旋入并安装于火花塞座的火花塞更有效地进行冷却。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上壁肋具有:由最远离所述上壁的顶部形成的 顶边部、从比该顶边部更靠近上游侧的所述上壁朝向所述顶边部的上游侧斜面、以及从所 述顶边部朝向所述火花塞侧开口的下游侧的下游侧斜面, 螺纹旋入并安装于所述火花塞座的火花塞位于所述上游侧斜面的虚拟延长面上。 因此,通过上壁肋的上游侧斜面使冷却空气的引导方向指向火花塞,有效地进行 火花塞的冷却。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在从所述火花塞座的火花塞螺纹旋入轴线方向观察 所述上壁肋时,所述上壁肋形成朝向所述火花塞座凹陷的凹状的椭圆弧状或正圆弧状,以 所述上壁肋的通路宽度方向中心的内向法线朝向火花塞螺纹旋入中心的方式设置。 因此,能够确保上壁肋整体与火花塞座的距离在一定范围内,并且通过火花塞侧 开口部的冷却空气与螺纹旋入并安装的火花塞整体上接触,有效地对火花塞进行冷却。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在所述前后方向冷却空气通路和所述横向冷却空气 通路具有导风壁,该导风壁具有使冷却空气向所述上壁肋及所述火花塞座偏转的倾斜面。 因此,能够增加冷却空气从前后方向冷却空气通路向上壁肋、火花塞座以及螺纹 旋入并安装于火花塞座的火花塞流动的流量,更有效地进行火花塞的冷却。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导风壁通过将所述上壁和所述底壁连接而形 成。 导风壁通过将上壁与底壁连接而形成,在导风壁与上壁及底壁之间不设置间隙, 由此,能够提高冷却空气的气流的指向性,也提高气缸盖的刚性。另外,因为上壁肋从上壁 开始延伸,所以,利用导风壁增加向上壁肋引导的导风量。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鞍乘型车辆用内燃机,进入气缸盖内的前后方向冷却空气通路的冷 却空气向横向冷却空气通路分流,在火花塞座周围流动而对螺纹旋入并安装于火花塞座的 火花塞进行冷却,因为在横向冷却空气通路中与上壁肋接触的冷却空气被吹落向下方的火 花塞座,所以,朝向螺纹旋入并安装于火花塞座的火花塞的冷却空气增强,能够有效地进行 冷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机动二轮车的右侧视概况图。 图2是取出图1中的内燃机而表示的右侧视图。 图3是基于图2中III-III向视的、气缸部的剖视图。 图4是基于图3中IV-IV向视的、气缸盖的俯视剖视图。 图5是基于图4中V-V向视的、气缸盖的纵向剖视图。 图6是基于图5中VI-VI向视的、气缸盖的前后方向冷却空气通路和横向冷却空气 4 CN 111608817 A 说 明 书 3/7 页 通路的剖面俯视图。 图7是基于图5中VII向视的、气缸盖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机动二轮车(本发明的“鞍乘型车辆”);2车身框架;3内燃机(本发明的“鞍乘型车 辆用内燃机”);6气门机构;9前后方向冷却空气通路;9a导风开口部;9b排风开口部;9c横向 冷却空气通路;30曲轴箱;31曲轴;32气缸部;33气缸体;33a气缸筒;34气缸盖;34a前壁部; 34b后壁部;35气缸盖罩;36燃烧室;36a燃烧室顶壁(本发明的“底壁”);37进气口;37a燃烧 室侧开口;37b气缸盖后侧开口;38排气口;38a燃烧室侧开口;38b气缸盖前侧开口;39火花 塞;39a火花塞座;45活塞;51进气系统部件;52进气管;54燃料喷射阀;60气门室;60b底壁部 (本发明的“上壁”);61凸轮轴;62传动机构;62a凸轮链;63进气凸轮;64排气凸轮;65凸轮链 室;91火花塞侧开口部;92上壁肋;92a顶边部;92b上游侧斜面;92c下游侧斜面;95分支部; 96导风壁;C气缸轴线;X曲轴轴线;Y凸轮轴轴线;Z火花塞座39a的火花塞39的螺纹旋入轴 线;Zo火花塞座39a的火花塞螺纹旋入中心;S上游侧斜面92b的虚拟延长面;O上壁肋92的通 路宽度方向中心;N上壁肋92的通路宽度方向中心O上的法线。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