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好方法网

一种像素电路及其驱动方法


技术摘要:
一种像素电路及其驱动方法,其中,像素电路包括:设置为驱动发光元件,像素电路包括:发光驱动子电路和时长控制子电路;发光元件为微型有机发光二极管;发光驱动子电路,分别与第一扫描信号端、第一数据信号端、第一电源端和第一节点电连接,设置为在第一扫描信号端和  全部
背景技术:
微型有机发光二极管(Micro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简称Micro-OLED) 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微型显示器,又称之为硅基OLED。Micro-OLED不仅可以实现像素的有 源寻址,并且可以实现在硅基衬底上制备包括时序控制(TCON)电路、过电流保护(OCP)电路 等多种功能电路,有利于减小系统体积,实现轻量化。Micro-OLED采用成熟的互补金属氧化 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简称CMOS)集成电路工艺制备,具 有体积小、高分辨率(Pixels  Per  Inch,简称PPI)、高刷新率等优点,广泛应用在虚拟现实 (Virtual  Reality,简称VR)或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简称AR)近眼显示领域中。 目前Micro-OLED沿用AMOLED的驱动方法驱动像素发光。硅基OLED相对于有源矩阵 有机发光二极管(Active  Matrix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简称AMOLED)而言,像 素的尺寸很小,所需的像素的驱动电流也很小,尤其中低灰阶,需求的驱动电流更小,目前 Micro-OLED的驱动方法会导致Micro-OLED发生显示不均匀现象,进而影响了Micro-OLED的 显示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像素电路及其驱动方法,可以避免Micro-OLED发生显示不均匀 现象,提升了Micro-OLED的显示效果。 第一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像素电路,设置为驱动发光元件,所述像素电路包 括:发光驱动子电路和时长控制子电路;所述发光元件为微型有机发光二极管; 所述发光驱动子电路,分别与第一扫描信号端、第一数据信号端、第一电源端和第 一节点电连接,设置为在第一扫描信号端和第一数据信号端的控制下,向第一节点提供驱 动电流; 所述时长控制子电路,分别与第二扫描信号端、第三扫描信号端、第一初始信号 端、第二数据信号端、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连接,设置为在第二扫描信号端、第三扫描信号 端、第一初始信号端和第二数据信号端的控制下,向第二节点提供第一节点的驱动电流; 所述发光元件,分别与第二节点和第二电源端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像素电路还包括:复位子电路; 所述复位子电路,分别与复位信号端、第二初始信号端和第二节点连接,设置为在 复位信号端的控制下,向第二节点提供第二初始信号端的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光元件的阳极与第二节点连接,所述发光元件 的阴极与第二电源端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光驱动子电路包括: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和 第一电容,所述第二晶体管为驱动晶体管; 4 CN 111583873 A 说 明 书 2/9 页 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控制极与第一扫描信号端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极与第 一数据信号端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二极与第三节点连接; 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控制极与第三节点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极与第一电源 端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极与第一节点连接; 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与第三节点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与第一电源端连 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时长控制子电路包括:第三晶体管、第四晶体管、 第五晶体管和第二电容; 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控制极与第二扫描信号端连接,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一极与第 一初始信号端连接,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二极与第四节点连接; 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控制极与第三扫描信号端连接,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一极与第 二数据信号端连接,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二极与第四节点连接; 所述第五晶体管的控制极与第四节点连接,所述第五晶体管的第一极与第一节点 连接,所述第五晶体管的第二极与第二节点连接; 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与第四节点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与第二节点连 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复位子电路包括:第六晶体管; 所述第六晶体管的控制极与复位信号端连接,所述第六晶体管的第一极与第二初 始信号端连接,所述第六晶体管的第二极与第二节点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像素电路还包括:复位子电路;所述发光驱动子电 路包括: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和第一电容,所述第二晶体管为驱动晶体管;所述时长控 制子电路包括:第三晶体管、第四晶体管、第五晶体管和第二电容;所述复位子电路包括:第 六晶体管; 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控制极与第一扫描信号端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极与第 一数据信号端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二极与第三节点连接; 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控制极与第三节点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极与第一电源 端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极与第一节点连接; 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与第三节点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与第一电源端连 接; 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控制极与第二扫描信号端连接,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一极与第 一初始信号端连接,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二极与第四节点连接; 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控制极与第三扫描信号端连接,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一极与第 二数据信号端连接,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二极与第四节点连接; 所述第五晶体管的控制极与第四节点连接,所述第五晶体管的第一极与第一节点 连接,所述第五晶体管的第二极与第二节点连接; 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与第四节点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与第二节点连 接; 所述第六晶体管的控制极与复位信号端连接,所述第六晶体管的第一极与第二初 始信号端连接,所述第六晶体管的第二极与第二节点连接。 5 CN 111583873 A 说 明 书 3/9 页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第一扫描信号端的信号为有效电平信号时,所 述第二扫描信号端的信号和所述第三扫描信号端的信号为无效电平信号,当所述第二扫描 信号端的信号为有效电平信号时,所述第一扫描信号端的信号和所述第三扫描信号端的信 号为无效电平信号,当第三扫描信号端的信号为有效电平信号时,所述第一扫描信号端的 信号和所述第二扫描信号端的信号为无效电平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第二扫描信号端的信号为有效电平信号时,所 述第一初始信号端的信号为使第五晶体管处于导通状态的信号;当所述第三扫描信号端的 信号为有效电平信号时,所述第二数据信号端的信号为使第五晶体管处于截止状态的信 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复位信号端的信号为有效电平信号时,所述第二初 始信号端的信号的电压值与所述第二电源端的信号的电压值之差小于发光元件的开启电 压。 第二方面,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像素电路的驱动方法,设置为驱动上述像素电路, 所述方法包括: 发光驱动子电路在第一扫描信号端和第一数据信号端的控制下,向第一节点提供 驱动电流; 时长控制子电路在第二扫描信号端、第三扫描信号端、第一初始信号端和第二数 据信号端的控制下,向第二节点提供第一节点的驱动电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复位子电路在复位信号端的控制下,向第二节点提供第二初始信号端的信号。 本公开提供一种像素电路及其驱动方法,像素电路设置为驱动发光元件,像素电 路包括:发光驱动子电路和时长控制子电路;发光元件为微型有机发光二极管;发光驱动子 电路,分别与第一扫描信号端、第一数据信号端、第一电源端和第一节点电连接,设置为在 第一扫描信号端和第一数据信号端的控制下,向第一节点提供驱动电流;时长控制子电路, 分别与第二扫描信号端、第三扫描信号端、第一初始信号端、第二数据信号端、第一节点和 第二节点连接,设置为在第二扫描信号端、第三扫描信号端、第一初始信号端和第二数据信 号端的控制下,向第二节点提供第一节点的驱动电流;发光元件,分别与第二节点和第二电 源端连接。本公开提供的技术方案设置的时长控制子电路通过控制发光元件的发光时长可 以避免Micro-OLED发生显示不均匀现象,提升了Micro-OLED的显示效果。 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 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公开而了解。本公开的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以及附图中 所描述的方案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公开技术方案的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公开的 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公开技术方案的限制。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像素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像素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发光驱动子电路的等效电路图; 6 CN 111583873 A 说 明 书 4/9 页 图4为一种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时长控制子电路的等效电路图; 图5为一种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复位子电路的等效电路图; 图6为一种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像素电路的等效电路图; 图7为一种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像素电路的工作时序图; 图8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像素电路的驱动方法的流程图。
下载此资料需消耗2积分,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