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术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压配电用石墨基接地极、接地装置及其施工方法,接地极,包括入地尖头、缓释棒以及多个实心石墨接地棒,多个实心石墨棒首尾相接串联在一起,入地尖头与位于最前端实心石墨棒的头端连接,缓释棒与位于最后端实心石墨棒的尾端连接。接地装置,包括多根接 全部
背景技术:
配电接地装置,是根据设备容量用途和环境不同分各种类型,现行国网公司、南网 公司的配网典型设计及检测规范中的各型接地装置是由多个散件组成,设计、招投标及安 装决算索碎费时,需现场焊接制造安装,质量无法保证。目前,在低压配电成套装置中,为满 足电气上接地连续性的要求,通常低压柜、箱的门板上需要有一接地点,接地点的接地方式 通常采用在门板的内侧喷焊一截螺杆。 为使接地电阻值达到规范要求,在设计地网接地电阻值时,必须对工程实际情况 进行理论分析和计算,然后再取可行的方案进行施工,从而避免不必要的工程误差带来的 经济损失。随着信息化的发展,接地电阻阻值要求越来越低。在常规防雷地网改造中,目前 采用的降阻措施主要有外延接地、增大接地网面积、使用降阻剂、增加垂直接地极数量等。 由于城市土地资源有限和地价昂贵,通过增加接地网面积来达到降阻是不可取的;在低电 阻的情况下,即使使用降阻剂,降阻效果也不明显,且造价很高。因此,通过加深地网深度来 构成立体地网是未来的发展趋势。由于增设垂直接地体资金投入少,施工简单,降阻效果明 显,所以这种方法正在被广泛采用于中小型接地网降阻改造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不足,提供一种低压配电用石墨基接地 极、接地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不足,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低压配电用石墨 基接地极,包括入地尖头、缓释棒以及多个实心石墨接地棒,多个实心石墨棒首尾相接串联 在一起,入地尖头与位于最前端实心石墨棒的头端连接,缓释棒与位于最后端实心石墨棒 的尾端连接,所述实心石墨接地棒包括主体部和连接部,连接部位于主体部的头端,连接部 的直径小于柱体的直径,连接部与主体部之间通过变径部连接,主体部的外部包裹有石墨 编织层,石墨编织层外沿主体部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设有多个编织层抱箍,主体部的尾端 中心处设置有插接槽,相邻两个实心石墨接地棒中后面实心石墨接地棒的连接部置入前面 实心石墨接地棒的插接槽内,所述入地尖头包括圆柱部和尖刺部,尖刺部设置在圆柱部的 头端,圆柱部的尾端中心处设置有插接槽,位于最前面实心石墨接地棒的连接部置入入地 尖头的插接槽内,所述缓释棒包括缓释降阻管、缓释连接封头和尾部连接封头,缓释降阻管 内部设置有用于填充缓释剂的中心通孔,缓释降阻管对应通孔的侧壁分布有缓释孔,中心 通孔的两端内壁均设置有内螺纹,缓释连接封头包括可置入实心石墨接地棒尾端插接槽中 的插接头以及与插接头同轴一体连接的螺纹杆,缓释连接封头可通过螺纹杆与缓释降阻管 旋接在一起,尾部连接封头包括连接头以及与插接头同轴一体连接的螺纹杆,尾部连接封 4 CN 111555051 A 说 明 书 2/4 页 头可通过螺纹杆与缓释降阻管旋接在一起。 作为本发明一种低压配电用石墨基接地极的进一步优化:所述主体部、连接部和 变径部的材质为铜覆钢材料。 作为本发明一种低压配电用石墨基接地极的进一步优化:所述连接部和插接头的 外表面均设置有锉刀花纹。 一种低压配电用石墨基接地装置,包括多根接地引下线、多根接地引下绞线以及 多个接地极,多根接地引下绞线首尾相接环绕设置在低压配电设备周围的接地沟内,相邻 两根接地引下绞线之间通过套筒连接在一起,接地引下线的下端与接地引下绞线相连接, 接地引下线的上端与低压配电设备的接地杆连接,位于最后面的接地极通过尾部连接封头 与套筒熔焊在一起。 上述低压配电用石墨基接地装置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施工前准备 施工前应根据设计图纸,勘查现场,确定施工方案,施工方案包括接地引下线、接地引 下绞线以及接地极的数量; S2:挖掘接地沟 在原土层或经过夯实的垫土层开挖接地沟,接地极与接地引下绞线连接处基坑开挖位 置应满足方便连接施工的需要; S3:组装接地极 根据施工方案选择需要数量的实心石墨接地棒,将实心石墨接地棒首尾相接,然后将 入地尖头安装在头端,缓释棒安装在尾端,依次完成全部接地极的组装; S4:敷设接地装置 按照施工方案先将接地极通过其入地尖头插入接地沟内,然后将接地引下绞线首尾相 接环绕置于接地沟内,相邻接地引下绞线之间通过套管连接在一起,通过熔焊的方式将接 地极的尾部连接封头与套筒熔焊在一起,最后将接地引下线的上端通过螺栓与低压配电设 备的接地杆连接,接地引下线的下端与接地引下绞线通过压接件连接在一起; S5:埋设接地装置 在接地沟中进行回填,回填土内不应夹有石块、塑料和建筑垃圾,且在回填时应将土壤 分层夯实,上部应设100mm~300mm高度的防沉层。 作为本发明一种低压配电用石墨基接地装置的施工方法的进一步优化:接地沟开 挖如遇较大的石块、树木等障碍,可绕行开挖,但应保证接地沟总长度不变。 作为本发明一种低压配电用石墨基接地装置的施工方法的进一步优化:山区石质 地段或电阻率较高的土质区段的接地沟在进行回填时,应先回填不小于100mm厚的素土垫 层,敷设后再用不含石块、建筑垃圾及塑料等杂物的土壤分层夯实回填。 作为本发明一种低压配电用石墨基接地装置的施工方法的进一步优化:为防止雨 水冲刷造成接地体外露,在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可在回填后地表进行固化保护。 本发明的接地极、接地装置以及施工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接地装置为组合式结构,包括多根接地引下线、多根接地引下绞线以及多个 接地极,各部件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施工需要进行搭配,接地引下线用于将接地网与低压 配电设备之间连接,接地引下绞线用于将多个接地极连在一起,接地极也是组合式结构,包 5 CN 111555051 A 说 明 书 3/4 页 括入地尖头和多个实心石墨接地棒,可以根据实际施工需要选择对应数量的实心石墨接地 棒进行组装,接地材料利用率高,适合推广利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接地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接地极中实心石墨接地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接地极中缓释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接地装置使用状态下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中标记:1、入地尖头,2、缓释棒,2-1、缓释降阻管,2-2、缓释连接封头,2-3、尾部连接 封头,2-4、中心通孔,2-5、缓释孔,3、实心石墨接地棒,3-1、主体部,3-2、连接部,3-3、变径 部,3-4、石墨编织层,3-5、编织层抱箍,4、接地引下线,5、接地引下绞线,6、接地沟,7、接地 杆,8、接地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