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好方法网

一个导管系统


技术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个用于导管系统,所述导管系统包括:包括一个上膨胀件系统,包括上膨胀件和上膨胀件鞘管;所述上膨胀件鞘管包括上膨胀机制和上空腔;一个下膨胀件系统,包括下膨胀件和下膨胀件鞘管;所述下膨胀件鞘管包括下膨胀机制和下空腔;一个支架输送系统,包括内管  全部
背景技术:
主动脉瘤指主动脉局部或弥散状的异常扩张,压迫周围脏器引起症状,瘤状破裂 为其主要危险。主动脉瘤常发于主动脉弓部,胸部降主动脉,胸腹主动脉及腹主动脉,主要 可分为真性动脉瘤和夹层动脉瘤。 真性动脉瘤,区别于夹层瘤是由于主动脉壁的径向扩张造成,仅存在扩大的真腔。 目前腔内治疗方式(EVAR)以其微创伤的特点已经逐渐取代外科开放式手术,成为治疗首 选。但当主动脉瘤累及分叉血管附近时,为了不封闭或干涉分支动脉的正常血液灌注,提供 给覆膜支架锚固区域的正常主动脉段往往有限,目前的腔内治疗共识认为需要确保距离真 性瘤颈不低于15mm的健康主动脉,以保证覆膜支架的锚定。在无法提供覆膜支架足够长的 健康主动脉段的情况下,患者往往不得不选择大创伤的外科手术进行干预。目前有在覆膜 支架近端或远端设计稀疏的支架裸区,让裸区匹配分叉血管从而一定程度增加锚定区域; 其问题在于,为了让支架裸区不闭塞分支血管,支架裸区往往会设置得非常稀疏,虽然可以 覆盖分支血管增加了锚定区域,但是支架裸区无法提供充足的径向支撑力确保锚定,存在 覆膜支架移位的风险。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常发于50-70岁男性群体,是人类主动脉有关最常见的死亡原 因。机理主要源于主动脉内膜的退行性变,血流撕破内膜进入到动脉壁中层,产生血肿后压 力增加导致内膜撕裂,并形成夹层瘤状。其危害十分严重,未经治疗的一年内死亡率高达 90%,国内近年来主动脉夹层呈现上升趋势,成为关注的热点。主动脉夹层瘤按照是否累计 升主动脉可分类为  Stanford  A型和B型,其中累及升主动脉为A型,近端破口可发于升主动 脉、主动脉弓部或降主动脉近端;不累及升主段的夹层瘤为B型,近端破口主要位于降主动 脉。对于A型夹层的治疗,目前主要是通过外科开放手术,进行升主、以及弓部人工血管置换 (如象鼻手术、孙氏手术),达到消除近端破口以及近端病变血管的置换。对于B型夹层的治 疗,目前胸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  (TEVAR)已经成为一线治疗方式,主要是介入的方式植入 覆膜支架封堵近端第一破口,促使假腔内血栓形成,扩大真腔,从而恢复正常的血流状态。 而主动脉夹层往往具有多破口,但是目前对于主动脉夹层的治疗,无论A型夹层的外科手术 治疗,还是对B型夹层的腔内方式治疗,都只是对近端破口进行了处理。实际临床,也是在急 性期主要针对近端的破口处理,旷置远端破口,认为远端破口多数会自动闭合。近年在对 TEVAR术后的长期随访中发现,远端破口对预后和主动脉的重塑起着重要作用,而仅封闭夹 层近端裂口并不能有效降低假腔内压力、促进假腔内血栓化,达成真腔的良性重构。目前 TEVAR术后因为远端破口的存在,造成假腔内血液反流、血栓化不全,真腔不能有效扩大,往 往需要进行二期手术;据统计,TEVAR术后约有30%的患者需再次手术处理远端破口。同时, 参照主动脉夹层腔内治疗指南,对远端破口位于肾动脉以上且破口较大者,建议与近端破 口同期修复。由此可见,对于主动脉夹层的远端破口处理显得十分迫切。 3 CN 111588525 A 说 明 书 2/13 页 夹层瘤远端破口的处理最主要的问题在于,破口隐蔽不易识别且往往不止一个, 并且远端破口常常与分支动脉毗邻(如肾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腹主干等),造成了极大的治 疗挑战。目前针对远端破口的腔内治疗处理,主要有分支覆膜支架和开窗式覆膜支架治疗 两种方式。分支覆膜支架设置有与毗邻分支血管相匹配的一个或多个覆膜支架分支,在主 体覆膜支架封闭远端破口的同时,分支覆膜支架植入到毗邻的动脉血管分支,既封闭了破 口又确保了分支动脉的血液灌注。但分支支架需要依据不同的解剖解剖情况进行专门定 制,难以及时满足临床需要,故难以得到推广。开窗覆膜支架则是依据分支动脉不同的解剖 位置关系,提前在覆膜支架上开好与相对应的窗口以及设置显影标记。在术中通过射线对 位‘窗口’与分叉动脉口,或者再行沿‘窗口’植入血管支架。开窗覆膜支架的关键难点是无 法在射线下准确地判断破口位置,并且准确将‘窗口’与分支动脉对准。并且一旦开始释放 覆膜支架就无法再行调整,容易产生因窗口对位不准造成的分叉动脉口闭塞或内漏。此外, 还有利用弹簧圈填塞假腔促进血栓化,配合裸支架或覆膜支架的处理方式,但仍然存在弹 簧圈移位或血栓化不完全的问题。 综上,目前主动脉瘤治疗的难点问题:1)对于毗邻分叉动脉的真性主动脉瘤,如何 在提供覆膜支架充足锚定区域的同时,不影响分叉动脉的血液灌注。2)对于夹层动脉瘤,如 何有效地识别远端破口,并且在不影响分支动脉血液灌注的前提下,完成破口修复。本发明 旨在通过一种内窥镜下可视分叉动脉瘤修复器,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个导管系统,所述导管系统(200)包括:一个膨胀件系统(300),包括 第一膨胀件(320)和膨胀件导管;所述第一膨胀件(320)置于所述膨胀件导管的远端;一个 手术器械系统  (400);及一个内窥镜系统(500),包括第二膨胀件(530)和内窥镜导管;所述 内窥镜导管包括一个主空腔、一个用于穿过内窥镜(800)的内窥镜空腔(510)和一个透明液 灌注腔(520);所述第二膨胀件(530)置于所述内窥镜导管(500)的远端;所述透明液灌注腔 (520)包括远端的出口和近端的灌注口;所述膨胀件系统(300)及所述手术器械系统(400) 穿过所述内窥镜导管(500)的主空腔。 在一个实施例,本发明提供的导管系统,包括:一个上膨胀件系统,包括上膨胀件 (1221)  和上膨胀件鞘管(1220);所述上膨胀件鞘管(1220)包括上膨胀机制和上空腔;一个 下膨胀件系统,包括下膨胀件(1321)和下膨胀件鞘管(1320);所述下膨胀件鞘管(320)包括 下膨胀机制和下空腔;一个支架输送系统,包括内管(1410)、外管(1420)和第一控制钮 (1431);所述内管包括支架固定机制;一个支架,所述支架置于所述外管与内管之间;及一 个内窥镜;所述控制钮用于控制所述内管(1410)和所述外管(1420)之间相对滑动;所述支 架固定机制用于固定或释放所述支架;所述支架输送系统或内窥镜穿过所述上空腔或下空 腔;所述上空腔或下空腔包括一个透明液体灌注口。 在一个实施例,本发明的导管系统用于动脉瘤腔内修复。 附图说明 图1A是腹主动脉100,与之主要的分叉动脉口有腹主干开口101,肠系膜上动脉开 口102,左肾动脉开口103,右肾动脉开口104;左股动脉105,和右股动脉106。 4 CN 111588525 A 说 明 书 3/13 页 图1B显示图1A临近右肾动脉分支的破口107。 图1C显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导管系统从右侧股动脉穿刺并逐步扩张,设置导 丝108;装载有支架的导管系统(200)沿导丝(108)进入到主动脉。 图2是本发明的导管系统的一个实施例,包括膨胀件系统、手术器械系统(400)、内 窥镜系统(500)、外鞘(600)和手柄(700)。 图3是本发明的膨胀件系统(300),包括第一膨胀件(320)和膨胀件导管,所述第一 膨胀件(320)置于所述膨胀件导管的远端;在本实施例,所述第一膨胀件(320)是第一球囊, 所述膨胀件导管的远端有与所述第一球囊(320)相连的至少一个导管开口(340),所述膨胀 件导管的近端有与所述至少一个导管开口相连的第一球囊灌注口(330);所述膨胀件导管 的顶端有锥形头(310)。 图4A是本发明的支架释放系统的远端,包括内管(410)、外管(420)和支架固定头  (411),所述支架固定头(411)位于所述内管(410)的远端并包括用于固定一个支架的固定 机构(412),所述内管(410)在所述外管(420)内相对滑动;在本实施例,所述外管包括外管 主体(421)和远端鞘管(423);膨胀件系统包括第一膨胀件(320)的远端可以从内管(410)中 穿出。 图4B是图4A的支架释放系统的近端,所述外管主体(421)穿入手柄(700)内并有控 制部件(422)控制外管与内管的相对滑动;在本实施例,膨胀件系统(300)的膨胀件导管从 支架释放系统穿出手柄底部。 图5A、5B和5C是本发明的内窥镜系统(500),包括第二膨胀件(530)和内窥镜导管; 所述内窥镜导管包括一个主空腔、一个内窥镜空腔(510)、一个透明液灌注腔(520);内窥镜 (800)穿过所述内窥镜空腔(510);所述第二膨胀件(530)置于所述内窥镜导管的远端;所述 透明液灌注腔  (520)包括远端的出口和近端的入口;在本实施例,所述第二膨胀件(530)是 球囊,所述内窥镜导管的远端有与所述球囊相连的至少一个充盈孔(540),所述内窥镜导管 的近端有与所述至少一个充盈孔(540)相连的第二球囊灌注口(920)和与透明液灌注腔 (520)相连的透明液灌注口(910);支架释放系统的外管穿过内窥镜导管的主空腔。 图6A至D显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使用方法。 图7是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包括膨胀件系统、手术器械系统(400)、内窥镜系统  (500)、外鞘(600)和手柄(700),在本实施例手术器械系统(400)是一个支架释放系统。 图8A是图7内实施例的支架释放系统,所述支架释放系统包括支架安装管和支架 控制线  (424),所述支架安装管包括一个内腔、至少一对过线孔(413)和至少一个支架安装 内腔  (430);所述至少一对过线孔(413)置于所述支架安装管的远端,所述支架控制线 (424)由所述至少一个支架安装内腔(430)经所述内腔从所述过线孔(413)穿出并固定一个 支架(1000)于所述支架安装管的远端。 图8B是适用于图8A实施例的手柄,支架安装管的近端与手柄(700)固接为一体,其 中支架控制线(424)穿出支架安装管内腔,将与手柄(700)上的控制部件(720)连接,在本实 施例,控制部件是控制旋钮。 图8C是图8A实施例的支架释放系统(400),支架控制线(424)将支架(1000)进行缠 绕,操作控制部件可以拉紧控制线(424)将支架(1000)各个段落进行勒紧缩小尺寸,或者放 松控制线实现支架的径向扩张完成贴合血管壁。 5 CN 111588525 A 说 明 书 4/13 页 图9A至9D显示图8A至C内的实施例的使用方法。 图10是本发明的导管系统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导管系统包括上膨胀件集成导管鞘  (1200)、下膨胀件集成导管鞘(1300)和开窗支架输送系统(1400)。 图11A显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上膨胀件集成导管鞘(1200)或下膨胀件集成导管 鞘  (1300)的整体结构。 图11B显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上膨胀件集成导管鞘(1200)或下膨胀件集成导管 鞘  (1300)的远端局部结构。 图11C显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上膨胀件集成导管鞘(1200)或下膨胀件集成导管 鞘  (1300)的近端局部结构。 图12A显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开窗支架输送系统(1400)远端的局部结构。 图12B显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开窗支架输送系统(1400)远端的局部结构的放大 图。 图13A显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开窗覆膜支架(1700),a开窗对应腹主干动脉,b开 窗对应肠系膜上动脉分支,c开窗对应肾动脉分支。 图13B显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开窗覆膜支架(1700),a开窗对应腹主干动脉,b开 窗对应肠系膜上动脉分支,c开窗对应肾动脉分支。 图13C显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开窗覆膜支架(1700),a开窗对应腹主干动脉,b开 窗对应肠系膜上动脉分支,c开窗对应肾动脉分支。 图14是本发明的导管系统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导管系统包括上膨胀件集成导管鞘 (1200)  及下膨胀件集成导管鞘与开窗支架输送系统合并,包含开窗支架输送系统(1400) 和下膨胀件鞘管(1320)的膨胀件集成输送系统(1500)。 图15是本发明的导管系统的一个实施例,上膨胀件导管鞘(1220)与输送系统 (1400) 内管设计为一体,将下膨胀件(1321)设计到与输送系统外管(1420)一体;覆膜支架 (1700)  通过控制线束缚的方式装载于输送系统内管与保护鞘之间,并可通过手柄(1430) 控制多个控线  (1413)实现开窗支架(1700)的扩张程度。 图16A至16G显示本发明的导管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的使用方法。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