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好方法网

一种红豆预熟化处理方法

技术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红豆预熟化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红豆在直流电源1‑5kV,恒定电流为1‑3mA,真空度5‑20Torr下处理5‑40min,在微波功率650‑1000W下微波处理40‑100s,在45‑65℃干燥4‑10h,干燥后水分含量不高于10%,获得预熟化的红豆。本发明方法制  全部
背景技术:
红豆,也称红小豆,属于杂豆类,主要含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钙,维生素A1、B1、 B2,植物甾醇,三萜皂甙等。当代医学研究证实,其独具的皂草苷有通便、利尿和消肿功效, 能解毒、解酒,对于肾病、心脏病有一定疗效,此外研究还发现红豆中总黄酮提取物的主要 成分为槲皮素、儿茶素及其糖苷结合物,能抑制乙酰氨基酚(C8H9NO2)诱导的肝损伤、预防肝 脏的氧化损伤。所以红豆常被用作中药材和保健食品的重要原料。 红豆与大米和其他谷物不同,它需要在烹饪前长时间浸泡。如果没有浸泡处理,则 需要长时间的烹饪。这就对人们日常的生活造成了不便。而且,长时间烹饪会影响米饭和其 他谷物的口感质地和营养品质。因此,有必要研究预熟化方法(烹饪前)以减少浸泡时间或 使其可以在短时间内直接烹饪,以便预熟化的红豆可以与米饭或其他谷物一起烹饪准备混 合谷物大米。 如今,预煮方法仍主要基于热处理。研究已经在与热处理相关的预煮方法方面取 得了一些进展。例如,豆类种子在消费之前需要加工以改善营养成分并减少非营养因素。烹 饪等热处理是豆类加工的最常用方法,主要导致植酸,低聚糖,矿物质,单宁和酚类化合物 含量的显着降低。一些研究证实,热处理显著提高了蛋白质质量和可溶性膳食纤维(SDF), 并降低了不溶性膳食纤维分数(IDF)。 低温等离子体是当电子、离子及中性粒子等处于非热性平衡时,所有种类的等离 子温度均不相同。其在较低的压力或环境温度下产生,消耗能量较少、安全、操作简便,作为 一种优于传统谷物加工处理的新技术,低温等离子体的高能活性粒子轰击使全谷物表面能 增加,刻蚀效应加强,促进外层纤维糠层裂缝的形成,有利于水分的扩散,增加了全谷物籽 粒的亲水性,进而达到降低蒸煮时间的目的。 近年来,微波辐射由于其在分子水平上加热的能力而引起了化学家的注意,具有 均匀和快速热反应的优点。微波加热从食品材料的内部开始,因此与其他传热方法相比,表 面没有因高温和内部加热不足而烧焦的现象。此外,微波预糊化对于研究和改善食品加工 过程中淀粉颗粒结构变化和控制食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红豆预熟化处理方法,通过对红豆进行预熟化处理,使其 糊化度提高,能与粳米混合共煮,达到同熟的效果,较普通红豆的烹饪时间缩短70~90%以 上,且同熟红豆的保质期不受影响。该方法对杂粮米饭的生产工艺以及此类产品的生产加 工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 CN 111543592 A 说 明 书 2/3 页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与粳米共煮同熟的红豆预熟化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 骤: (1)将红豆在直流电源1-5kV,恒定电流1-3mA,真空度5-20Torr的等离子条件下处 理5-40min,获得等离子体处理后的红豆; (2)将步骤(1)等离子体处理后的红豆在650-1000W下微波处理40-100s,获得微波 处理后的红豆; (3)将步骤(2)中微波处理后的红豆在45-65℃干燥至水分质量含量不高于10%, 获得预熟化的红豆。 进一步,步骤(1)优选红豆放入等离子体处理器(辉光放电低温等离子体设备 HPD2400)中,均匀地分布,等离子体处理条件为在直流电源2kV,恒定电流为1.2mA,真空度 6Torr下处理10min。 进一步,步骤(2)微波处理条件为750W处理80s。 进一步,步骤(3)干燥条件为55℃干燥6h。 本发明方法制备的预熟化红豆可常温储存,外观形态和营养制品与未处理红豆基 本一致,且可溶性膳食纤维量增加。且本发明制备的预熟化红豆无需浸泡,可直接与粳米等 米饭共煮同熟。流程为:红豆—筛选—低压等离子体处理—微波预熟化—干燥—冷却—与 粳米配制—成品。 预熟化红豆是经过等离子体、微波和干燥处理,可以使豆子预糊化,使其更容易烹 饪,而且可以使豆子保持干燥状态长时间保存。预熟化红豆比普通红豆具有更高的糊化程 度,但它们没有完全煮熟,可以在正常的短时间煮饭时间内直接加入生米中煮约20分钟。豆 类和大米的混合物提高了氨基酸比例,有利于人体内高质量蛋白质的摄入。在追求快节奏 的当代社会的过程中,这款产品极大地促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本发明方法制备的预熟化红豆能 与粳米混合共煮,达到同熟的效果,较普通红豆的烹饪时间缩短70~90%,且同熟红豆的保 质期不受影响。如今,随着现代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繁忙的工作使得人们消耗在烹饪上的 时间日益减少,但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观念的改变也使得人们对食物的 追求更趋向于营养、方便和安全。本发明也通过对近些年食品加工技术的发展分析,对杂粮 共煮同熟的工艺进行研究,优选出最佳同熟工艺。 (四)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