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理悬铃木飘絮的方法,属于环境保护技术领域。方法为: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对胸径大于20cm的悬铃木主要分枝注射药剂,注射位置为分枝基部,注射次数为1次;对胸径不超过20cm的小树,主干注射药剂,注射次数为1次;所述药剂为乙烯利、2,4‑D或miRNA ago 全部
背景技术:
悬铃木为悬铃木科(Platanaceae)落叶大乔木,高可达35米,枝条开展,树冠广阔。 在我国种植或引种的悬铃木主要包括三种:一球悬铃木即美国梧桐(Pla ta n us occidentalis)、二球悬铃木即英国梧桐(Platanus acerifolia)和三球悬铃木即法国梧 (Platanus orientalis)。悬铃木不仅仅生长迅速,繁殖迅速,适应能力和抗逆性强,而且树 干高大,枝叶茂盛,能大量吸附空气中尘土,因此成为我国大中城市重要的行道树及园林绿 化树种。悬铃木也具很高的经济价值:其木材是制作家具的良好材料,枝材也是生产白木耳 等食用菌的培养基理想材料。但是,一株10年生、胸径为10cm的悬铃木,每年可结200~400 个球果,而每个球果均可产生200万~500万根左右的果毛。果实于9-10月成熟,后慢慢进入 休眠,来年的4-6月果序开裂,小坚果脱落,飘落大量果毛,不仅刺激人的眼睛、鼻子和喉咙, 影响市民生活和健康,而且对空气净化度要求较高的精密仪器等产品有很大影响。据有关 部门不完全统计,每年因为悬铃木引发的各种疾病、损坏的仪器等,消耗的财力在10亿元人 民币以上。但是,一直以来,悬铃木已经构成了我们城市建设的主要树种,而且目前还找不 到相比之优点更多的优良替代树种,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砍伐了之。因此,控制悬铃木果毛 的污染问题一直是目前环境保护的热门问题。 为了控制悬铃木果毛的污染,已经尝试了多种方法和技术途径。比如可以通过自 然突变的方法,选育一些无果或者少果的悬铃木株系:从大量的实生悬铃木中选出个别少 果或无果的单株,然后通过无性繁殖进行扩繁,选育出一些无果或者少果的优良无性系品 种。但是这种方法具有很大的巧合性与随机性,常常花费大量的工作也很难找到满意的少 果或者无果的悬铃木植株。并且选育出的品种有时会发生不育性状退化现象,其长期稳定 性难以保证。除了自然突变以外,还有物理因素诱发突变(辐射育种)化学因素诱发突变(诱 变育种),其中辐射育种是通过放射性物质处理植株的种子和芽,而诱变育种是:通过烷化 剂、碱基类似物、抗生素、植物碱等一些化学诱变剂处理植株,目的都是产生变异的少果或 者无果植株,但是因为悬铃木生长到始果期一般需要5~6年时间,时间较长,并且各种诱变 手段工作量大,成功率低,因此,这几种方法都不是合适的方法。 蒋淮军曾经采用抹头重剪法减少果枝,达到减灭花果的目的;李延成采用空心圆 头形悬铃木,结合冬季修剪、夏季抹芽,使树木保持每年抽出新枝,不能结实。运用修剪控 果,能有效控制悬铃木的结果量,不需要引进良种,在原有品种基础上即可实施,但是剪枝 工作十分繁重,同时还需要配合定期的管理,工作量大,并且年年都要不断地重复操作,不 能彻底解决问题而达到一劳永逸的目的。 利用对植物花果有催熟脱落作用的化学药剂在开花期间喷洒或注射于悬铃木上, 促进花和幼果萎缩、脱落,从而达到控制悬铃木果毛污染的目的。目前已被采用的化学试剂 主要有乙烯利、萘乙酸、吲哚乙酸、赤霉酸、芳香氧乙酸葡萄糖酯、地乐酚、三氯乙酸、2-硫尿 3 CN 111543206 A 说 明 书 2/5 页 嘧啶、乙硫氨酸、丁草胺或复配草甘膦等植物生长调节剂或除草剂控制果球的发育报道。乙 烯利的应用有一定效果,但用量过高会造成叶片枯黄,树叶恢复慢,用量过低则落果效果 差,需要找到一个适合的注射量和注射浓度。其它试剂则大多起辅助作用,效果不是很明 显。 上述喷洒或注射化学药剂的方法采用的方式大都是树冠喷洒和树干注射的方法, 树冠喷洒法:用机动或手压喷雾器直接将药液喷洒在枝叶表面而产生作用。该方法操作工 作量大,尤其是对高大树木难以施药,而且药剂用量大,成本高,影响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并造成环境污染,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迅速增强,该法有被逐步取代的趋势。树干注射 法:用电钻或专用树干注药机在树干基部每隔一定距离钻一斜孔,然后在孔内注入一定浓 度和剂量的化学药剂,药液借助叶片蒸腾拉力,沿着树干的输导组织分布树冠全周。该方法 具有不污染环境,不受施药环境条件的限制,药期长,防效高等显著优点。但是当药液注射 量不多时药液会较均匀扩散到树冠的各枝条上,注射量较大时则会妨碍药液的均匀扩散, 致使部分枝条不能充分吸收药液达到理想落果效果,部分枝条则吸收较多药液造成一定程 度药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控制悬铃木飘絮技术方面存在的不足,提供一 种有效治理悬铃木果飘絮的方法。 技术方案 一种治理悬铃木飘絮的方法: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对胸径大于20cm的悬铃木分 枝注射药剂,注射位置为分枝基部,注射次数为1次;对胸径不超过20cm的小树,主干注射药 剂,注射次数为1次; 所述药剂为乙烯利、2,4-D或miRNA agomir-ETP1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任意比例的 混合物;所述miRNA agomir-ETP1的核酸序列为TCTTTGATAAACGGTCCCAT(SEQ ID NO:1); 所述分枝注射的注射剂量以分枝的基部直径为参照: 直径10cm以下的,注射量为3ml/枝; 直径大于10cm,小于15cm的,注射量为5ml/枝; 直径为15-20cm的,注射量为10ml/枝; 直径大于20cm,小于25cm的,注射量为20ml/枝; 直径为25-30cm的,注射量为30ml/枝; 直径大于30cm,小于40cm的,注射量为55ml/枝; 直径40cm以上的,注射量为80ml/枝; 所述主干注射的注射剂量以主干胸径为参照: 直径10cm以下的,注射量为4ml/株; 直径大于10cm,小于15cm的,注射量为7.5ml/株; 直径为15-20cm的,注射量为15ml/株。 优选地,所述药剂为30%(即30mg/100ml)乙烯利 3000mg/L 2 ,4-D 1nM miRNA agomir-ETP1。上述乙烯利、2,4-D和miRNA agomir-ETP1的浓度均是基于最终得到的复合药 剂而言,复合药剂的溶剂为水,其中2,4-D需先用少量90%乙醇溶解后再溶于水。 4 CN 111543206 A 说 明 书 3/5 页 本发明的原理: 乙烯利为催熟型二氯乙基磷酸类植物生长调节剂,经植物叶片、种子、果实吸收 后,释放乙烯,发挥其促熟、加快果叶脱落等生理功能。悬铃木使用乙烯利后能够使幼果掉 落,但是伴随着少量叶子掉落,且乙烯利作用为一过性,作用快,降解快,对悬铃木第二年的 生长没有影响。 2,4-D(2,4-二氯苯氧乙酸):是植物生长调节剂中生长素类激素,2,4-D在低浓度 下可以剌激植物生长,影响新陈代谢,使剌激部分生理机能旺盛,并能提前成熟。在高浓度 下,能短暂抑制植株的生长,所以是一种理想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本发明通过注射高度2,4- D,短时期内暂时能促进植物内源乙烯的产生和抑制悬铃木果球的生长,随着2,4-D的降解, 2,4-D浓度降低,低浓度的2,4-D能促进植物叶片的恢复。 miRNA agomir-ETP1:乙烯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乙烯分子和位于 内质网膜上的乙烯受体(ETR1,ERS1,ETR2,ERS2和EIN4)结合,使受体-CTR1复合体失活。失 活后的复合体不再磷酸化位于下游的信号分子EIN2,因此EIN2被激活。EIN2的羧基端 (EIN2-C)被切割进入细胞核,EIN2-C可能抑制EBF1/2蛋白介导的核心转录因子EIN3/EIL1 的泛素化降解,以此促进EIN3/EIL1在细胞核内积累,而后EIN3/EIL1在转录水平激活ERF1 等下游靶基因表达,同时ERF1等作为转录因子还会激活更下游把基因表达,大量下游乙烯 响应基因在转录水平被激活,产生乙烯反应。EIN2是乙烯信号通路的关键正调组分,是一种 普遍存在的蛋白质,存在于所有被检测的植物中。EIN2-C端在所有已知EIN2中是高度保守 的,该结构域在乙烯信号转导中具有重要意义。发现一种新的F-box蛋白ETP1可以与EIN2-C 端相互作用,使EIN2蛋白的降解。当细胞内乙烯水平较低时,ETP1通过26S蛋白酶体途径降 解EIN2,使EIN2蛋白含量降低。当添加外源乙烯时,ETP1蛋白水平下降,EIN2不再被降解并 逐渐积累,激活乙烯信号。本发明通过miRNA agomir-ETP1抑制ETP1 mRNA翻译,降低ETP1蛋 白水平,增加EIN2蛋白水平,从而增强乙烯反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有效治理悬铃木果飘絮的方法,操作简单, 见效快,该方法采用乙烯利、2,4-D以及生物制剂的组合,各试剂之间相互促进,既能增加落 果率(落果率高达95.98%,可大幅度减少飘絮),又可可在短时间内保证叶片的恢复(30-40 天可以完全恢复,保证夏天到来之前起到遮荫效果)。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理悬铃木飘絮的方法,属于环境保护技术领域。方法为: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对胸径大于20cm的悬铃木主要分枝注射药剂,注射位置为分枝基部,注射次数为1次;对胸径不超过20cm的小树,主干注射药剂,注射次数为1次;所述药剂为乙烯利、2,4‑D或miRNA ago 全部
背景技术:
悬铃木为悬铃木科(Platanaceae)落叶大乔木,高可达35米,枝条开展,树冠广阔。 在我国种植或引种的悬铃木主要包括三种:一球悬铃木即美国梧桐(Pla ta n us occidentalis)、二球悬铃木即英国梧桐(Platanus acerifolia)和三球悬铃木即法国梧 (Platanus orientalis)。悬铃木不仅仅生长迅速,繁殖迅速,适应能力和抗逆性强,而且树 干高大,枝叶茂盛,能大量吸附空气中尘土,因此成为我国大中城市重要的行道树及园林绿 化树种。悬铃木也具很高的经济价值:其木材是制作家具的良好材料,枝材也是生产白木耳 等食用菌的培养基理想材料。但是,一株10年生、胸径为10cm的悬铃木,每年可结200~400 个球果,而每个球果均可产生200万~500万根左右的果毛。果实于9-10月成熟,后慢慢进入 休眠,来年的4-6月果序开裂,小坚果脱落,飘落大量果毛,不仅刺激人的眼睛、鼻子和喉咙, 影响市民生活和健康,而且对空气净化度要求较高的精密仪器等产品有很大影响。据有关 部门不完全统计,每年因为悬铃木引发的各种疾病、损坏的仪器等,消耗的财力在10亿元人 民币以上。但是,一直以来,悬铃木已经构成了我们城市建设的主要树种,而且目前还找不 到相比之优点更多的优良替代树种,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砍伐了之。因此,控制悬铃木果毛 的污染问题一直是目前环境保护的热门问题。 为了控制悬铃木果毛的污染,已经尝试了多种方法和技术途径。比如可以通过自 然突变的方法,选育一些无果或者少果的悬铃木株系:从大量的实生悬铃木中选出个别少 果或无果的单株,然后通过无性繁殖进行扩繁,选育出一些无果或者少果的优良无性系品 种。但是这种方法具有很大的巧合性与随机性,常常花费大量的工作也很难找到满意的少 果或者无果的悬铃木植株。并且选育出的品种有时会发生不育性状退化现象,其长期稳定 性难以保证。除了自然突变以外,还有物理因素诱发突变(辐射育种)化学因素诱发突变(诱 变育种),其中辐射育种是通过放射性物质处理植株的种子和芽,而诱变育种是:通过烷化 剂、碱基类似物、抗生素、植物碱等一些化学诱变剂处理植株,目的都是产生变异的少果或 者无果植株,但是因为悬铃木生长到始果期一般需要5~6年时间,时间较长,并且各种诱变 手段工作量大,成功率低,因此,这几种方法都不是合适的方法。 蒋淮军曾经采用抹头重剪法减少果枝,达到减灭花果的目的;李延成采用空心圆 头形悬铃木,结合冬季修剪、夏季抹芽,使树木保持每年抽出新枝,不能结实。运用修剪控 果,能有效控制悬铃木的结果量,不需要引进良种,在原有品种基础上即可实施,但是剪枝 工作十分繁重,同时还需要配合定期的管理,工作量大,并且年年都要不断地重复操作,不 能彻底解决问题而达到一劳永逸的目的。 利用对植物花果有催熟脱落作用的化学药剂在开花期间喷洒或注射于悬铃木上, 促进花和幼果萎缩、脱落,从而达到控制悬铃木果毛污染的目的。目前已被采用的化学试剂 主要有乙烯利、萘乙酸、吲哚乙酸、赤霉酸、芳香氧乙酸葡萄糖酯、地乐酚、三氯乙酸、2-硫尿 3 CN 111543206 A 说 明 书 2/5 页 嘧啶、乙硫氨酸、丁草胺或复配草甘膦等植物生长调节剂或除草剂控制果球的发育报道。乙 烯利的应用有一定效果,但用量过高会造成叶片枯黄,树叶恢复慢,用量过低则落果效果 差,需要找到一个适合的注射量和注射浓度。其它试剂则大多起辅助作用,效果不是很明 显。 上述喷洒或注射化学药剂的方法采用的方式大都是树冠喷洒和树干注射的方法, 树冠喷洒法:用机动或手压喷雾器直接将药液喷洒在枝叶表面而产生作用。该方法操作工 作量大,尤其是对高大树木难以施药,而且药剂用量大,成本高,影响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并造成环境污染,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迅速增强,该法有被逐步取代的趋势。树干注射 法:用电钻或专用树干注药机在树干基部每隔一定距离钻一斜孔,然后在孔内注入一定浓 度和剂量的化学药剂,药液借助叶片蒸腾拉力,沿着树干的输导组织分布树冠全周。该方法 具有不污染环境,不受施药环境条件的限制,药期长,防效高等显著优点。但是当药液注射 量不多时药液会较均匀扩散到树冠的各枝条上,注射量较大时则会妨碍药液的均匀扩散, 致使部分枝条不能充分吸收药液达到理想落果效果,部分枝条则吸收较多药液造成一定程 度药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控制悬铃木飘絮技术方面存在的不足,提供一 种有效治理悬铃木果飘絮的方法。 技术方案 一种治理悬铃木飘絮的方法: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对胸径大于20cm的悬铃木分 枝注射药剂,注射位置为分枝基部,注射次数为1次;对胸径不超过20cm的小树,主干注射药 剂,注射次数为1次; 所述药剂为乙烯利、2,4-D或miRNA agomir-ETP1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任意比例的 混合物;所述miRNA agomir-ETP1的核酸序列为TCTTTGATAAACGGTCCCAT(SEQ ID NO:1); 所述分枝注射的注射剂量以分枝的基部直径为参照: 直径10cm以下的,注射量为3ml/枝; 直径大于10cm,小于15cm的,注射量为5ml/枝; 直径为15-20cm的,注射量为10ml/枝; 直径大于20cm,小于25cm的,注射量为20ml/枝; 直径为25-30cm的,注射量为30ml/枝; 直径大于30cm,小于40cm的,注射量为55ml/枝; 直径40cm以上的,注射量为80ml/枝; 所述主干注射的注射剂量以主干胸径为参照: 直径10cm以下的,注射量为4ml/株; 直径大于10cm,小于15cm的,注射量为7.5ml/株; 直径为15-20cm的,注射量为15ml/株。 优选地,所述药剂为30%(即30mg/100ml)乙烯利 3000mg/L 2 ,4-D 1nM miRNA agomir-ETP1。上述乙烯利、2,4-D和miRNA agomir-ETP1的浓度均是基于最终得到的复合药 剂而言,复合药剂的溶剂为水,其中2,4-D需先用少量90%乙醇溶解后再溶于水。 4 CN 111543206 A 说 明 书 3/5 页 本发明的原理: 乙烯利为催熟型二氯乙基磷酸类植物生长调节剂,经植物叶片、种子、果实吸收 后,释放乙烯,发挥其促熟、加快果叶脱落等生理功能。悬铃木使用乙烯利后能够使幼果掉 落,但是伴随着少量叶子掉落,且乙烯利作用为一过性,作用快,降解快,对悬铃木第二年的 生长没有影响。 2,4-D(2,4-二氯苯氧乙酸):是植物生长调节剂中生长素类激素,2,4-D在低浓度 下可以剌激植物生长,影响新陈代谢,使剌激部分生理机能旺盛,并能提前成熟。在高浓度 下,能短暂抑制植株的生长,所以是一种理想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本发明通过注射高度2,4- D,短时期内暂时能促进植物内源乙烯的产生和抑制悬铃木果球的生长,随着2,4-D的降解, 2,4-D浓度降低,低浓度的2,4-D能促进植物叶片的恢复。 miRNA agomir-ETP1:乙烯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乙烯分子和位于 内质网膜上的乙烯受体(ETR1,ERS1,ETR2,ERS2和EIN4)结合,使受体-CTR1复合体失活。失 活后的复合体不再磷酸化位于下游的信号分子EIN2,因此EIN2被激活。EIN2的羧基端 (EIN2-C)被切割进入细胞核,EIN2-C可能抑制EBF1/2蛋白介导的核心转录因子EIN3/EIL1 的泛素化降解,以此促进EIN3/EIL1在细胞核内积累,而后EIN3/EIL1在转录水平激活ERF1 等下游靶基因表达,同时ERF1等作为转录因子还会激活更下游把基因表达,大量下游乙烯 响应基因在转录水平被激活,产生乙烯反应。EIN2是乙烯信号通路的关键正调组分,是一种 普遍存在的蛋白质,存在于所有被检测的植物中。EIN2-C端在所有已知EIN2中是高度保守 的,该结构域在乙烯信号转导中具有重要意义。发现一种新的F-box蛋白ETP1可以与EIN2-C 端相互作用,使EIN2蛋白的降解。当细胞内乙烯水平较低时,ETP1通过26S蛋白酶体途径降 解EIN2,使EIN2蛋白含量降低。当添加外源乙烯时,ETP1蛋白水平下降,EIN2不再被降解并 逐渐积累,激活乙烯信号。本发明通过miRNA agomir-ETP1抑制ETP1 mRNA翻译,降低ETP1蛋 白水平,增加EIN2蛋白水平,从而增强乙烯反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有效治理悬铃木果飘絮的方法,操作简单, 见效快,该方法采用乙烯利、2,4-D以及生物制剂的组合,各试剂之间相互促进,既能增加落 果率(落果率高达95.98%,可大幅度减少飘絮),又可可在短时间内保证叶片的恢复(30-40 天可以完全恢复,保证夏天到来之前起到遮荫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