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好方法网

一种新型耳迷走神经刺激仪


技术摘要:
一种新型耳迷走神经刺激仪,包括主机和耳部电极,主机连接第一导线,耳部电极连接第二导线;还包括一对公母接插端子,一者连于第一导线,另一者连于第二导线,构成主机与耳部电极可插拔连接;耳部电极包括耳塞电极及耳廓电极,第二导线通过耳塞导线连接耳塞电极,并通  全部
背景技术:
经临床验证,采用电子技术与传统针灸经络理论相结合的神经电刺激疗法对神经 功能失调疾病具有疗效。迷走神经支配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的绝大部分器官以及心脏的感 觉、运动以及腺体的分泌,针对迷走神经进行电刺激,对癫痫、糖尿病、失眠、抑郁症等具有 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迷走神经的颈部分支中的耳支含一般躯体感觉纤维,发自上神经节, 向后外分布于耳廓后面及外耳道的皮肤,参见图1,A处(耳道口)、B处(耳廓部)即为迷走神 经的耳部穴位,迷走神经末梢丰富,因此,针对A、B处穴位进行电刺激,即可达到神经电刺激 治疗的效果。 在现有技术中,耳迷走神经刺激仪通常由主机和耳部电极两部分组成。耳部电极 是耳迷走神经刺激仪用来实施耳部A、B处穴位电刺激的专用电极,包括用于刺激耳部A处的 耳塞电极以及用于刺激耳部B处的耳廓电极,其设计的形式和性能直接影响使用效果。现有 的耳部电极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存在以下不足: 一、当出现耳部电极损坏时,由于主机部分通过导线直接连接耳部电极,两者不可拆卸 或难以拆卸,导致普通用户无法自行更换耳部电极,通常导致产品的完全报废,需完全换 新,造成用户使用成本的提升; 二、在使用过程中,耳部电极中耳廓电极连接于耳塞电极的弹性臂会经常弯折,致使耳 廓电极的电极本体与导线的焊接端易发生断裂、脱落的现象,从而导致影响耳廓电极的实 际使用性能和治疗效果。 因此,如何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便成为本发明所要研究解决的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耳迷走神经刺激仪。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耳迷走神经刺激仪,包括主机和耳部电极,所述主机电性连接一第一导线,所 述耳部电极电性连接一第二导线; 还包括一对公母接插端子,两端子一者连设于所述第一导线的端部,另一者连设于所 述第二导线的端部,构成所述主机与所述耳部电极通过这对公母接插端子可插拔地电性连 接; 其中,所述耳部电极包括耳塞电极及耳廓电极,所述第二导线通过一耳塞导线电性连 接所述耳塞电极,并通过一耳廓导线电性连接所述耳廓电极; 所述耳廓电极具有一T型电极本体,其尾部宽度小于头部宽度;所述电极本体的尾部开 设有一通孔,所述耳廓导线的端部穿过所述通孔后弯折,并与电极本体的尾部焊接固定; 所述耳廓电极的电极本体上设有导电硅胶套。 3 CN 111588987 A 说 明 书 2/4 页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 1.上述方案中,接插端子母头由接插端子母头嵌件、连接线、母头包胶结构组成;所述 接插端子母头嵌件为二极接插件母头,连接线一端与接插端子母头嵌件焊接为一体后通过 所述母头包胶结构绝缘密封,该母头包胶结构的外表面设有防滑槽。 2.上述方案中,接插端子公头由接插端子公头嵌件、连接线、公头包胶结构组成; 所述接插端子公头嵌件为二极接插件公头,连接线一端与接插端子公头嵌件焊接为一体后 通过所述公头包胶结构绝缘密封,该公头包胶结构的外表面设有防滑槽。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及优点如下: 本发明一种新型耳迷走神经刺激仪,包括主机和耳部电极,主机连接第一导线,耳部电 极连接第二导线;还包括一对公母接插端子,一者连于第一导线,另一者连于第二导线,构 成主机与耳部电极可插拔连接;耳部电极包括耳塞电极及耳廓电极,第二导线通过耳塞导 线连接耳塞电极,并通过耳廓导线连接耳廓电极;耳廓电极具有T型电极本体,其尾部开设 有通孔,耳廓导线的端部穿过通孔后弯折,并与电极本体尾部焊接固定;耳廓电极的电极本 体上设有导电硅胶套。 相比现有技术而言,本发明的优点如下: 1、通过公母接插端子的可插拔设计,主机和耳部电极得以分离成两个组成部分,若耳 部电极发生损坏,普通用户也可方便地将其与主机进行分离,从而实现自行更换耳部电极, 由于避免了对主机的更换(主机的价格较高),因此不仅具有更换便利的优点,更能够降低 用户的使用成本。 2、通过在耳部电极的耳廓电极本体上打孔,并将对应导线直接穿设于该通孔中并 弯折缠绕后焊接,从而实现了耳廓导线与电极本体电性连接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避免了因 弹性臂经常弯折导致的电极本体与导线焊接端断裂、脱落的问题,从而保证了耳廓电极的 实际使用性能和治疗效果。 附图说明 附图1为人体耳部形状以及耳迷走神经穴位示意图; 附图2为本发明主机与耳部电极连接时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发明主机与耳部电极分离时的示意图; 附图4为本发明接插端子母头的分解爆炸图; 附图5为本发明接插端子公头的分解爆炸图; 附图6为本发明耳部电极的剖视图; 附图7为本发明耳部电极中耳廓电极的示意图。 以上附图中:1.主机;2.耳部电极;3.第一导线;4.第二导线;5.接插端子公头;6. 接插端子母头;7.接插端子母头嵌件;8.第一连接线;9.母头包胶结构;10.防滑槽;11.接插 端子公头嵌件;12.第二连接线;13.公头包胶结构;14.耳塞电极;15.耳廓电极;16.耳塞导 线;17.耳廓导线;18.电极本体;19.通孔;20.导电硅胶套。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