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摘要:
一种长循环氮掺杂锂电池负极材料用麦秸秆/碳纳米管的制备方法,采用麦秸秆作为反应原料,有效缓解我国每年麦秸秆焚烧数百亿吨而造成的重大污染压力。针对麦秸秆的中空多孔结构和较大的比面积优势,本发明采用混合碱对前驱体进行结构的活化处理,改善了界面结合,使材料 全部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是目前的新兴能源存储技术的代表之一,已呈现商业化和产业化的态 势。据统计,在2019年,全世界的锂离子市场生产片数共计达121.8亿,在生产数量和用途维 度上独占鳌头,成为投资市场的香饽饽。锂离子电池因具有循环寿命长、工作电压高、无记 忆效应、自放电小、工作温度范围宽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锂离子电池概念的提出到实现产 业化生产时间较长,技术发展较为成熟,但负极材料仍存在稳定性、容量较低等不足,严重 影响锂离子电池的大规模推广和使用,也是当今迫在眉睫的关键问题。因此,进行科学化、 体系化的锂电池负极材料研究,早日实现技术的革新,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安全性并降低 成本,是锂电池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Patil A ,Patil V ,Choi J W ,et al .Solid electrolytes for rechargeable thin film lithium batteries:a review[J].Journal of Nanoscience and Nanotechnology,2017,17(1):29-71。 麦秸秆材料是一种颇受关注的生物质材料,近年成为科学研究的热点。在麦秸秆 材料中,麦秸秆约占整体重量的54%~44%,利用率高,其本身具有丰富的多孔中空结构, 外皮呈蜂窝状特性,主要成分有果胶、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等,产量大,是优良生物碳 制备的前躯体。 目前生物质材料主要通过热分解的方式碳化处理。热分解的反应是指在无空气的 环境下对生物质的高温裂解反应,温度的高低、碳化的时长、活化剂的浓度等是反应中要控 制的重要因素。Selvamani V等采用新鲜大蒜皮为原料并于850℃下碳化2h,所得的锂离子 电池负极材料比容量为145mAh/g[Selvamani V ,Ravikumar R ,Suryanarayanan V ,et al.Garlic peel derived high capacity hierarchical N-doped porous carbon anode for sodium/lithium ion cell[J].ElectrochimicaActa,2016,190:337-345.]。通常采用 将含碳物质置于惰性气体氛围中,利用真空管式炉进行高温热解,碳化温度通常在1500℃ 以下,以防止破坏生物质材料的内部结构,降低材料的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艺操作简单、反应温度低、生产周期短,原料环境友 好且储量大,具有很大的推广潜力的长循环氮掺杂锂电池负极材料用麦秸秆/碳纳米管的 制备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1)采用混合酸溶液洗涤麦秸秆表面清除其表面的杂质,随后将麦秸秆剪碎得到长 条状固体A,对其进行冷冻干燥得到长条状固体B; 3 CN 111554926 A 说 明 书 2/7 页 2)取5~20g长条状固体B浸泡在丙酮混合溶液中,然后向溶液中滴加混合碱溶液 调节溶液pH至9~10并超声处理,随后滤去表面清液后再用混合酸溶液洗涤产物得到反应 前驱体C; 3)取5~10g反应前驱体C浸泡在20~300ml的碘酸钠混合溶液中并滴加磷酸混合 溶液调节溶液pH值为5~6,随后向溶液中加入直径介于20~100nm的碳纳米管5~20g,将溶 液在100~200℃均相处理1~4h,得到反应产物D; 4)将反应产物D先用混合酸溶液洗涤,再用乙醇溶液洗涤,抽滤溶液后将产物烘干 得到粉末状固体E; 5)把粉末状固体E和5~30g钒酸铵于瓷舟中均匀混合后置于氩气的气氛下在管式 炉中于1000~1500℃烧结碳化,得到碳化产物F; 6)将碳化产物F用去离子水和乙醇溶液洗涤,抽滤溶液后将产物烘干,得到具有发 达孔隙结构的长循环氮掺杂锂电池负极材料。 所述步骤1、2、4)混合酸溶液按质量百分比包括40~60%的醋酸、30~50%的去离 子水、8~10%的磷酸钠和2~22%的三聚磷酸钠。 所述步骤1)将麦秸秆剪碎为直径3~5mm,长度2~6cm的长条状固体A,然后将其 在-15~-5℃冷冻干燥处理2h,得到长条状固体B。 所述步骤2)丙酮混合溶液按质量百分比包括40~60%的丙酮、30~50%的去离子 水和10~30%的碳酸钠。 所述步骤2)混合碱溶液按质量百分比包括40~60%的氢氧化钾、30~55%的去离 子水和5~30%的二甲苯,超声处理时间为10~40min。 所述步骤3)碘酸钠混合溶液按质量百分比包括50~70%的碘酸钠、20~40%的去 离子水和10~30%的二甲苯。 所述步骤3)磷酸混合溶液按质量百分比包括20~50%的磷酸、10~40%的三聚磷 酸钠和40~70%的去离子水。 所述步骤4、6)乙醇溶液的浓度为10~40g/L。 所述步骤4、6)烘干温度为50~8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采用麦秸秆作为反应原料,麦秸秆属于生物质类原材料,产量大且易得,环 境友好,大大降低原料成本的同时变废为宝,有效缓解我国每年麦秸秆焚烧数百亿吨而造 成的重大污染压力。针对麦秸秆的中空多孔结构和较大的比面积优势,本发明采用混合碱 对前驱体进行结构的活化处理,改善了界面结合,使材料的孔隙结构被充分打开;采用混合 酸对前驱体的结构进行重组,构建了稳定的“内外恒压”三维结构,有效的预防了热处理过 程中麦秸秆中空多孔结构可能发生的坍塌现象,减少了锂离子在内部运动过程中可能存在 的阻碍现象,提升了材料的综合电化学性能。所制备的长循环氮掺杂锂电池负极材料性能 优异,具有超长的电循环寿命,极大的改善了其电子承载能力,在能源领域具有较大的发展 潜力和使用价值。 本发明还具有以下四点的有益效果: (一)采用丙酮、碳酸钠等低成本混合溶液对弱酸洗涤后的麦秸秆进行结构的调整 修复,消除了麦秸秆表面可能存在的弱酸性离子和羟基基团,调整了麦秸秆内外结构润湿 4 CN 111554926 A 说 明 书 3/7 页 性,弱化了管内外压力差,防止三维结构的坍塌; (二)采用碘酸钠、二甲苯等混合溶液在修复麦秸秆的管状结构的同时,也使得麦 秸秆内部三维结构更加疏松,引入负离子基团加速了均相反应的进程,降低了均相反应的 温度,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也避免了高温均相反应过程中对结构的进一步破坏; (三)采用高温下钒酸铵分解的方式提供氨气来为生物质材料引入氮源,钒酸铵的 分解温度和生物质碳材料的最佳活化温度接近,保证了氮源的高效引入,大大降低了生产 成本和制备周期; (四)麦秸秆材料比表面积较大,采用气体流动的方式引入氮源可以实现高效的表 面化学反应的发生,提升了效率。于麦秸秆的三维结构中引入氮元素可以提供更多的锂离 子掺杂活性位点,为负极中锂离子的传输和运输提供保障,提升了材料的寿命、储能潜力和 综合电化学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长循环氮掺杂锂电池负极材料的扫描电镜(SEM)照 片;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制备的长循环氮掺杂锂电池负极材料的前三圈充、放电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3制备的长循环氮掺杂锂电池负极材料分别在0.1Ag-1、0.2Ag -1、0.4Ag-1、1.0Ag-1、0.1Ag-1的电流密度下循环55圈的充、放电循环性能图。
一种长循环氮掺杂锂电池负极材料用麦秸秆/碳纳米管的制备方法,采用麦秸秆作为反应原料,有效缓解我国每年麦秸秆焚烧数百亿吨而造成的重大污染压力。针对麦秸秆的中空多孔结构和较大的比面积优势,本发明采用混合碱对前驱体进行结构的活化处理,改善了界面结合,使材料 全部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是目前的新兴能源存储技术的代表之一,已呈现商业化和产业化的态 势。据统计,在2019年,全世界的锂离子市场生产片数共计达121.8亿,在生产数量和用途维 度上独占鳌头,成为投资市场的香饽饽。锂离子电池因具有循环寿命长、工作电压高、无记 忆效应、自放电小、工作温度范围宽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锂离子电池概念的提出到实现产 业化生产时间较长,技术发展较为成熟,但负极材料仍存在稳定性、容量较低等不足,严重 影响锂离子电池的大规模推广和使用,也是当今迫在眉睫的关键问题。因此,进行科学化、 体系化的锂电池负极材料研究,早日实现技术的革新,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安全性并降低 成本,是锂电池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Patil A ,Patil V ,Choi J W ,et al .Solid electrolytes for rechargeable thin film lithium batteries:a review[J].Journal of Nanoscience and Nanotechnology,2017,17(1):29-71。 麦秸秆材料是一种颇受关注的生物质材料,近年成为科学研究的热点。在麦秸秆 材料中,麦秸秆约占整体重量的54%~44%,利用率高,其本身具有丰富的多孔中空结构, 外皮呈蜂窝状特性,主要成分有果胶、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等,产量大,是优良生物碳 制备的前躯体。 目前生物质材料主要通过热分解的方式碳化处理。热分解的反应是指在无空气的 环境下对生物质的高温裂解反应,温度的高低、碳化的时长、活化剂的浓度等是反应中要控 制的重要因素。Selvamani V等采用新鲜大蒜皮为原料并于850℃下碳化2h,所得的锂离子 电池负极材料比容量为145mAh/g[Selvamani V ,Ravikumar R ,Suryanarayanan V ,et al.Garlic peel derived high capacity hierarchical N-doped porous carbon anode for sodium/lithium ion cell[J].ElectrochimicaActa,2016,190:337-345.]。通常采用 将含碳物质置于惰性气体氛围中,利用真空管式炉进行高温热解,碳化温度通常在1500℃ 以下,以防止破坏生物质材料的内部结构,降低材料的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艺操作简单、反应温度低、生产周期短,原料环境友 好且储量大,具有很大的推广潜力的长循环氮掺杂锂电池负极材料用麦秸秆/碳纳米管的 制备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1)采用混合酸溶液洗涤麦秸秆表面清除其表面的杂质,随后将麦秸秆剪碎得到长 条状固体A,对其进行冷冻干燥得到长条状固体B; 3 CN 111554926 A 说 明 书 2/7 页 2)取5~20g长条状固体B浸泡在丙酮混合溶液中,然后向溶液中滴加混合碱溶液 调节溶液pH至9~10并超声处理,随后滤去表面清液后再用混合酸溶液洗涤产物得到反应 前驱体C; 3)取5~10g反应前驱体C浸泡在20~300ml的碘酸钠混合溶液中并滴加磷酸混合 溶液调节溶液pH值为5~6,随后向溶液中加入直径介于20~100nm的碳纳米管5~20g,将溶 液在100~200℃均相处理1~4h,得到反应产物D; 4)将反应产物D先用混合酸溶液洗涤,再用乙醇溶液洗涤,抽滤溶液后将产物烘干 得到粉末状固体E; 5)把粉末状固体E和5~30g钒酸铵于瓷舟中均匀混合后置于氩气的气氛下在管式 炉中于1000~1500℃烧结碳化,得到碳化产物F; 6)将碳化产物F用去离子水和乙醇溶液洗涤,抽滤溶液后将产物烘干,得到具有发 达孔隙结构的长循环氮掺杂锂电池负极材料。 所述步骤1、2、4)混合酸溶液按质量百分比包括40~60%的醋酸、30~50%的去离 子水、8~10%的磷酸钠和2~22%的三聚磷酸钠。 所述步骤1)将麦秸秆剪碎为直径3~5mm,长度2~6cm的长条状固体A,然后将其 在-15~-5℃冷冻干燥处理2h,得到长条状固体B。 所述步骤2)丙酮混合溶液按质量百分比包括40~60%的丙酮、30~50%的去离子 水和10~30%的碳酸钠。 所述步骤2)混合碱溶液按质量百分比包括40~60%的氢氧化钾、30~55%的去离 子水和5~30%的二甲苯,超声处理时间为10~40min。 所述步骤3)碘酸钠混合溶液按质量百分比包括50~70%的碘酸钠、20~40%的去 离子水和10~30%的二甲苯。 所述步骤3)磷酸混合溶液按质量百分比包括20~50%的磷酸、10~40%的三聚磷 酸钠和40~70%的去离子水。 所述步骤4、6)乙醇溶液的浓度为10~40g/L。 所述步骤4、6)烘干温度为50~8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采用麦秸秆作为反应原料,麦秸秆属于生物质类原材料,产量大且易得,环 境友好,大大降低原料成本的同时变废为宝,有效缓解我国每年麦秸秆焚烧数百亿吨而造 成的重大污染压力。针对麦秸秆的中空多孔结构和较大的比面积优势,本发明采用混合碱 对前驱体进行结构的活化处理,改善了界面结合,使材料的孔隙结构被充分打开;采用混合 酸对前驱体的结构进行重组,构建了稳定的“内外恒压”三维结构,有效的预防了热处理过 程中麦秸秆中空多孔结构可能发生的坍塌现象,减少了锂离子在内部运动过程中可能存在 的阻碍现象,提升了材料的综合电化学性能。所制备的长循环氮掺杂锂电池负极材料性能 优异,具有超长的电循环寿命,极大的改善了其电子承载能力,在能源领域具有较大的发展 潜力和使用价值。 本发明还具有以下四点的有益效果: (一)采用丙酮、碳酸钠等低成本混合溶液对弱酸洗涤后的麦秸秆进行结构的调整 修复,消除了麦秸秆表面可能存在的弱酸性离子和羟基基团,调整了麦秸秆内外结构润湿 4 CN 111554926 A 说 明 书 3/7 页 性,弱化了管内外压力差,防止三维结构的坍塌; (二)采用碘酸钠、二甲苯等混合溶液在修复麦秸秆的管状结构的同时,也使得麦 秸秆内部三维结构更加疏松,引入负离子基团加速了均相反应的进程,降低了均相反应的 温度,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也避免了高温均相反应过程中对结构的进一步破坏; (三)采用高温下钒酸铵分解的方式提供氨气来为生物质材料引入氮源,钒酸铵的 分解温度和生物质碳材料的最佳活化温度接近,保证了氮源的高效引入,大大降低了生产 成本和制备周期; (四)麦秸秆材料比表面积较大,采用气体流动的方式引入氮源可以实现高效的表 面化学反应的发生,提升了效率。于麦秸秆的三维结构中引入氮元素可以提供更多的锂离 子掺杂活性位点,为负极中锂离子的传输和运输提供保障,提升了材料的寿命、储能潜力和 综合电化学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长循环氮掺杂锂电池负极材料的扫描电镜(SEM)照 片;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制备的长循环氮掺杂锂电池负极材料的前三圈充、放电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3制备的长循环氮掺杂锂电池负极材料分别在0.1Ag-1、0.2Ag -1、0.4Ag-1、1.0Ag-1、0.1Ag-1的电流密度下循环55圈的充、放电循环性能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