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术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家蚕种质资源培育保护的设备及方法,涉及蚕种质资源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底座、第一转板和培育箱,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有环形导轨,所述第一转板滑动设置在环形导轨上,且所述第一转板的底部中心处转轴与底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板的顶部边缘处固 全部
背景技术:
家蚕一般指桑蚕,家桑蚕是一种以桑叶为食料的鳞翅目泌丝昆虫,属无脊椎动物, 栽桑养蚕的主要目的物是蚕茧和丝绸,蚕一生经过卵、幼虫、蛹、成虫4个形态上和生理机能 上完全不同的发育阶段,每一个发育阶段的不同部位及其代谢物都有广泛的药用价值,种 质资源又称遗传资源,种质是指生物体亲代传递给子代的遗传物质,它往往存在于特定品 种之中,我国是世界蚕丝业的发祥地,也是家蚕的原产地,拥有极其丰富的家蚕种质资源, 建国以来,随着家蚕种质资源研究工作的发展,许多种质资源被用作育种材料,在蚕业生产 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可以认为,我国养蚕业的发展以及丝绸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在很 大程度上取决于掌握丰富的种质资源及对其性状的了解程度和利用情况。 为了保存生物有用遗传基因不致变化,延续品种使用寿命,有必要采取一定的手 段和技术,对种质资源进行发掘、保存、繁術和加以科学管理,其中保存的内容包括实物和 情报两个方面,前者指对基因型各异的品系或系统的收集、保存饲养等,后者则是生物性状 的调查、整理和信息管理,家蚕种质资源常用的保存方法是依据不同品种的化性,一年保育 一次、二次或多次,但是现有的家蚕种质资源培育保护的设备及方法智能化程度不足,培育 效率不理想,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家蚕种质资源培育保护的设备及方法,通过设置 高清摄像头、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光照强度传感器,使得该设备可智能控制温湿度和 光照,家蚕的培育条件能控制的更加准确,提高家蚕培育质量,通过设置多个培育箱,可同 时培育不同品种的家蚕,培育效率高,解决了现有的家蚕种质资源培育保护的设备及方法 智能化程度不足,培育效率不理想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为一种用于家蚕种质资源培育保护的设备,包括底座、第一转板和培育箱, 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有环形导轨,所述第一转板滑动设置在环形导轨上,且所述第一转板 的底部中心处转轴与底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板的顶部边缘处固定有培育箱,所述第一 转板的顶部中心处固定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从下到上依次固定放置有进风机、出风机 和控制箱,所述支撑架侧面的第一转板的顶部固定有加湿器; 所述培育箱包括箱体和箱门,所述箱体的内部设置有培育架,所述培育架的底部 设置有滚轮,所述滚轮设置在限位槽内,所述限位槽设置在第二转板的顶部,所述第二转板 底部中心处的转轴通过联轴器与减速箱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减速箱的另一端通过联轴器 与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减速箱和电机均固定在箱体的内部底面上,所述箱体的后 5 CN 111543400 A 说 明 书 2/7 页 侧面内壁上分别固定有照明灯和安装板; 所述进风机的顶部出口处固定有进气多通道接头,所述进气多通道接头与进气管 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进气管的另一端穿过培育箱的右侧面与进气竖管相连通,所述进气 竖管上竖直等间距分布有若干个喷头,所述进气管上靠近进气多通道接头处分别设置有进 气电磁阀、加热箱和和降温箱,加热箱内设置有电加热棒,降温箱内设置有制冷元器件; 所述出风机的顶部进口处固定有出气多通道接头,所述出气多通道接头与出气管 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出气管的另一端穿过培育箱的左侧面与出气竖管相连通,所述出气 竖管上竖直等间距分布有若干个集气罩,所述出气管上靠近出气多通道接头处设置有出气 电磁阀。 进一步地,所述培育箱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培育箱沿圆周均匀设置在第一 转板的顶部边缘处。 进一步地,所述进气管的数量和出气管的数量均与培育箱的数量相等。 进一步地,所述加湿器上的加湿管与进气管相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板的正中心处固定有高清摄像头,高清摄像头采用数码技术 保留影像文件,记载家蚕的培育过程并保存,以便对家蚕进行研究,所述高清摄像头的四周 均匀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光照强度传感器。 进一步地,所述高清摄像头的输出端、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湿度传感器的输出端 和光照强度传感器的输出端均与控制箱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控制箱的输出端分别与电 机的输入端、进风机的输入端、加热箱的输入端、降温箱的输入端、进气电磁阀的输入端、出 风机的输入端、出气电磁阀的输入端、加湿器的输入端和照明灯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本发明亦提供一种用于家蚕种质资源培育保护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催青。将胚子发育到丙1家蚕种质资源的各个品种从冷库取出,打开箱门, 放在对应编号的培育架推入各自的培育箱内,当日胚子发育到丙1~丙2,通过温度传感器 和湿度传感器时刻监测培育箱内温湿度,通过光照强度传感器控制培育箱内光强,将温度 控制在15.5~17℃,相对湿度控制在80%~81%,自然光线;第一天,胚子发育到丙2,通过 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时刻监测培育箱内温湿度,通过光照强度传感器控制培育箱内光 强,将温度控制在15.5~17℃,相对湿度控制在80%~81%自然光线;第二天,胚子发育到 丁1~丁2,通过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时刻监测培育箱内温湿度,通过光照强度传感器 控制培育箱内光强,将温度控制在22℃,相对湿度控制在75%,自然光线;第三天,胚子发育 到戊1,通过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时刻监测培育箱内温湿度,通过光照强度传感器控制 培育箱内光强,将温度控制在22℃,相对湿度控制在75%,自然光线;第四天,胚子发育到戊 2,通过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时刻监测培育箱内温湿度,通过光照强度传感器控制培育 箱内光强,将温度控制在24℃,相对湿度控制在75%,自然光线;第五天,胚子发育到戊3,通 过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时刻监测培育箱内温湿度,通过光照强度传感器控制培育箱内 光强,将温度控制在25℃,相对湿度控制在79%,感光18小时;第六天,胚子发育到己1,通过 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时刻监测培育箱内温湿度,通过光照强度传感器控制培育箱内光 强,将温度控制在25℃,相对湿度控制在79%,感光18小时;第七天,胚子发育到己2,通过温 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时刻监测培育箱内温湿度,通过光照强度传感器控制培育箱内光 强,将温度控制在25.5℃,相对湿度控制在81%感光18小时;第八天,胚子发育到己3,通过 6 CN 111543400 A 说 明 书 3/7 页 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时刻监测培育箱内温湿度,通过光照强度传感器控制培育箱内光 强,将温度控制在25.5℃,相对湿度控制在81%,感光18小时;第九天,胚子发育到己4,通过 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时刻监测培育箱内温湿度,通过光照强度传感器控制培育箱内光 强,将温度控制在25.5℃,相对湿度控制在84%,全天黑暗;第十天,胚子发育到己5,通过温 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时刻监测培育箱内温湿度,通过光照强度传感器控制培育箱内光 强,将温度控制在25.5℃,相对湿度控制在84%,全天黑暗;第十一天,孵化,通过温度传感 器和湿度传感器时刻监测培育箱内温湿度,通过光照强度传感器控制培育箱内光强,将温 度控制在25.5℃,相对湿度控制在84%,早上5点感光。且在十一天蚕卵催青保护过程中,通 过电机控制第二转板转动,保证培育架上各个部位的蚕卵处于一个相对平衡的环境中,每 天上午解剖胚子,定时换气。 步骤二:小蚕饲养。蚕卵孵化后就进入小蚕饲养阶段,第一龄,通过温度传感器和 湿度传感器时刻监测培育箱内温湿度,通过光照强度传感器控制培育箱内光强,将温度控 制在27℃,相对湿度控制在90%,自然光线,眠中降温1~2℃,湿度80%;第二龄,通过温度 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时刻监测培育箱内温湿度,通过光照强度传感器控制培育箱内光强, 将温度控制在26℃,相对湿度控制在90%,自然光线,眠中降温1~2℃,湿度80%;第三龄, 通过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时刻监测培育箱内温湿度,通过光照强度传感器控制培育箱 内光强,将温度控制在25℃,相对湿度控制在80%,自然光线,眠中降温0.5~1℃,湿度75~ 80%。为期10天,且在小蚕饲育保护过程中,通过电机控制第二转板转动,保证培育架上各 个部位的蚕座处于一个相对平衡的环境中,每天定时换气,饲养期间通过高清摄像头进行 影像文件的拍摄记载。 步骤三:大蚕饲养。第四龄,通过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时刻监测培育箱内温湿 度,通过光照强度传感器控制培育箱内光强,将温度控制在24~25℃,相对湿度控制在70~ 75%,自然光线,眠中降温0.5~1℃,湿度65~70%;第五龄,通过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 时刻监测培育箱内温湿度,通过光照强度传感器控制培育箱内光强,将温度控制在23~24 ℃,相对湿度控制在65~70%,自然光线,直至蚕儿成熟。为期15天,且在大蚕饲育保护过程 中,通过电机控制第二转板转动,保证培育架上各个部位的蚕座处于一个相对平衡的环境 中,每天定时换气,饲养期间通过高清摄像头进行影像文件的拍摄记载。 步骤四:上簇及簇中保护。蚕儿成熟后,把簇具放入对应的培育架上,进行结茧,此 时将培育箱内的温度控制在22~26℃,相对湿度控制在75%~80%,为期7~9天,每天定时 换气。期间通过高清摄像头进行影像文件的拍摄记载。 步骤五:蛹期管理。将蚕茧从簇中摘下,放置在对应编号的培育箱内,期间进行削 茧和雌雄鉴别,雌雄蚕蛹分别放置在对应的培育箱,此时将培育箱内的温度控制在23~25 ℃,相对湿度控制在75%~80%,对家蛹进行为期8-10天的蛹期保护,每天定时换气。期间 通过高清摄像头进行影像文件的拍摄记载。 步骤六:交配产卵。雌蚕蛹早上3点感光,雄蚕蛹5点感光,羽化发蛾;发蛾后8点捉 蛾交配;整对后3~4个小时拆对产卵。期间将培育箱内的温度控制在22~26℃,相对湿度控 制在75%~80%,使得成虫交配产卵,每天定时换气。交配产卵期1-3天,期间通过高清摄像 头进行影像文件的拍摄记载。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7 CN 111543400 A 说 明 书 4/7 页 1、本发明通过设置高清摄像头、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光照强度传感器,使得 该设备可智能控制温湿度和光照,家蚕的培育条件能控制的更加准确,提高家蚕培育质量, 且温湿度实时监测,通过网络与远程连接,便于工作人员实时了解设备内的状况,避免家蚕 种质资源的死亡,且采用高清摄像头数码技术保留影像文件,记载家蚕的培育过程并保存, 以便对家蚕进行研究。 2、本发明通过设置多个培育箱,可同时培育不同品种的家蚕,且培育箱之间相互 独立,可独立控制温湿度、光强,从而能适应不同品种的家蚕的培育。 3、本发明通过设置第一转板和第二转板,第一转板使得培育箱可转动,从而使得 各个培育箱内的培育架的上下能更加方便,饲养人员只要站在一处,转动整个设备即可方 便的上下培育架,提高工作效率,且在饲养过程中,也便于喂食,饲养人员只要站在一处,转 动整个设备即可方便喂食,提高喂食效率,第二转板使得培育架可不断转动,从而使得其上 的家蚕受到的光照能更加均匀,家蚕培育环境一致性更好,从而保证各个蚕的发育保持一 致性。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 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 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 图。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正剖图; 图2为本发明的图1中的局部放大图一; 图3为本发明的图1中的局部放大图二; 图4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俯视图; 图5为本发明的安装板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底座;2、第一转板;3、培育箱;4、支撑架;5、进风机;6、出风机;7、控制箱;8、加湿 器;9、培育架;10、照明灯;11、安装板;101、环形导轨;301、箱体;302、箱门;303、限位槽; 304、第二转板;305、减速箱;306、电机;501、加热箱;502、进气多通道接头;503、进气管; 504、进气电磁阀;505、进气竖管;506、喷头;507、降温箱;601、出气多通道接头;602、出气 管;603、出气电磁阀;801、加湿管;901、滚轮;1101、高清摄像头;1102、温度传感器;1103、湿 度传感器;1104、光照强度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