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术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参考信号传输方法及通信设备,属于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其中应用于第一通信设备的方法包括:确定用于生成参考信号的第一序列和第二序列,以及用于发送所述参考信号的频域资源集合;将所述第一序列划分为第一子序列和第二子序列;将所述第一子序列映射到所 全部
背景技术:
在春夏、夏秋之交的内陆地区,或冬季的沿海地区,容易发生大气波导(Surface ducting)现象。对蜂窝无线通信系统(例如,4G LTE(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长期演进)系统, 或5G NR(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新空口)系统)而言,大气波导现象发生时,远端基站的DL (downlink,下行链路)信号将会对本地基站的UL(uplink,上行链路)数据接收造成较强干 扰。 现有3GPP(Thi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s,第三代伙伴组织计划)协 议中一些解决远端干扰问题的方案,需要通过RIM-RS(Remote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Reference Signal,远端干扰管理参考信号)承载基站ID(IDentifier,标识)信息。且,为了 提高远端干扰现象探测效果,最好是每个基站都使用不同的RIM-RS资源。但在合理的发送 周期范围内和可接受的RS检测复杂度约束下,通过通常采用的CDM(码分复用)、TDM(时分复 用)和FDM(频分复用)方式可区分的RIM-RS资源是有限的,满足不了百万数量级的基站的需 求。因此,现提出了一种新的资源复用方式——OCC(Orthogonal Cover Code,正交覆盖 码)。4G LTE系统中只支持时域OCC,即在相邻的多个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正交频分复用)符号上叠加OCC扰码。5G NR系统中同时支持时域 OCC和频域OCC,即在相邻的多个OFDM符号上和相邻的多个子载波上分别叠加OCC扰码。 但是,虽然5G NR系统中已支持了频域OCC加扰方式,但是研究表明,当两个采用不 同频域OCC扰码(也可以称为加扰序列,或者扰码序列等)的RS(也即参考信号)相对延时较 小时,这两个RS能够被正确区分;否则,当两者延时过大时,这两个RS则不能正确区分了。也 即,频域OCC扰码存在模糊问题。在现有的NR系统中,多个RS几乎同时到达接收机,两两之间 的延时通常在一个CP(cyclic prefix,循环前缀)以内。基于RS到达延时小于CP这一先验信 息,接收机能够很容易排除虚检到的RS。因此不存在OCC模糊问题,不同OCC加扰序列能够被 正确区分。 但是在RIM(remote interference management,远端干扰管理)场景中,基站间距 离特别远,不同基站发送的RS之间间距可能特别大,如相距几百km。这时,很有可能在一个 检测窗口内,同时收到多个RS。这时,当第一个RS到达时,接收机通过相关算法,可能会同时 检测到多个RS。接收机不能通过先验信息,排除任何一个可能的RS。因此,在RIM场景中,频 域OCC加扰方式不能直接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参考信号传输方法及通信设备,用于解决目前在RIM场 景中直接使用频域OCC加扰方式可能会出现RS混淆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参考信号传输方法,应用于第一 5 CN 111555848 A 说 明 书 2/21 页 通信设备,包括: 确定用于生成参考信号的第一序列和第二序列,以及用于发送所述参考信号的频 域资源集合; 将所述第一序列划分为第一子序列和第二子序列; 将所述第一子序列映射到所述频域资源集合的第一频域子载波集合,并将所述第 二子序列和所述第二序列的乘积映射到所述频域资源集合的第二频域子载波集合,其中, 所述第一频域子载波集合与所述第二频域子载波集合中的资源不重叠。 优选的,所述参考信号 其中,k为频域资源标识,f为函数关系; 表示在第k个子载波、第l个OFDM符号上的天线端口p所发送的参考信号,μ为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子载波间隔配置参数。 优选的, 其中,m′=k-koffset,β为功控系数,koffset为频域偏移,r1(m′)为所述第一序列,r2 (m′)为所述第二序列,Lseq1为第一序列的长度,Lseq2为第二序列的长度,所述第一频域子载 波集合为{koffset Lseq2 ,koffset Lseq2 1 ,… ,koffset Lseq1-1},所述第二频域子载波集合为 {koffset,koffset 1,…,koffset Lseq2-1}。 优选的,所述第一序列为根据以下序列中的一种生成: 伪随机序列; 低PAPR序列。 优选的,所述第一子序列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子序列的长度。 优选的,在所述第一序列为伪随机序列的情况下,所述伪随机序列的初始化值,根 据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分组标志(Set ID)确定,其中,所述分组标志由网管单元配置。 优选的,所述确定用于生成参考信号的第一序列和第二序列的步骤包括: 从第三序列集合中确定第三序列; 根据所述第三序列确定所述第二序列,所述第二序列为所述第三序列的重复。 优选的,r2(m′)=r3(m′modLseq3), 其中,r2(m′)为所述第二序列,r3(m′)为所述第三序列,Lseq3为第三序列的长度。 优选的,所述第三序列集合中的所有第三序列的长度相等; 当所述第三序列的长度为2时,所述第三序列集合为 其中m1,m2均为0或1; 当所述第三序列的长度为4时,所述第三序列集合为 6 CN 111555848 A 说 明 书 3/21 页 其中m1,m2,m3,m4均为0或1; 当所述第三序列的长度为8时,所述第三序列集合为 其中m1 ,m2 ,m3 , m4,m5,m6,m7,m8均为0或1; 当所述第三序列的长度为12时,所述第三序列集合为: 其中m1,m2,m3,m4,m5,m6,m7,m8,m9,m10,m11,m12均为0 或1。 优选的,所述从第三序列集合中确定第三序列的步骤包括: 根据第一参数从所述第三序列集合中确定所述第三序列,所述第一参数包括以下 至少之一: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分组标志; 发送所述参考信号的时间参数; 发送所述参考信号的天线端口标识。 优选的,所述参考信号用于指示如下至少之一: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受到远端干扰;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中受到远端干扰的上行OFDM符号的最大数量; 存在大气波导现象;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分组标志。 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参考信号传输方法,应用于第二通信设备,包括: 接收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的参考信号,所述参考信号是由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将用于 生成所述参考信号的第一序列划分为第一子序列和第二子序列后,将所述第一子序列映射 7 CN 111555848 A 说 明 书 4/21 页 到发送所述参考信号的频域资源集合的第一频域子载波集合、并将所述第二子序列和第二 序列的乘积映射到所述频域资源集合的第二频域子载波集合,其中,所述第一频域子载波 集合与所述第二频域子载波集合中的资源不重叠。 优选的,所述接收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的参考信号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根据所述参考信号中,所述第一频域子载波集合对应的部分信号获取所述参考信 号的传输时延范围; 根据所述传输时延范围,获取所述第二频域子载波集合对应的部分信号采用的所 述第二序列。 第三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第一通信设备,包括: 处理器,用于确定用于生成参考信号的第一序列和第二序列,以及用于发送所述 参考信号的频域资源集合;将所述第一序列划分为第一子序列和第二子序列; 收发器,用于将所述第一子序列映射到所述频域资源集合的第一频域子载波集 合,并将所述第二子序列和所述第二序列的乘积映射到所述频域资源集合的第二频域子载 波集合,其中,所述第一频域子载波集合与所述第二频域子载波集合中的资源不重叠。 第四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第二通信设备,包括: 收发器,用于接收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的参考信号,所述参考信号是由所述第一通 信设备将用于生成所述参考信号的第一序列划分为第一子序列和第二子序列后,将所述第 一子序列映射到发送所述参考信号的频域资源集合的第一频域子载波集合、并将所述第二 子序列和第二序列的乘积映射到所述频域资源集合的第二频域子载波集合,其中,所述第 一频域子载波集合与所述第二频域子载波集合中的资源不重叠。 第五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通信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 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任 一种参考信号传输方法。 第七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 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种参考信号传输方法中的步骤。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生成参考信号时,只在发送所述参考信号的部分频域资源上 叠加频域OCC扰码序列,而在另一部分频域资源上不叠加频域OCC扰码序列。所述参考信号 中,不叠加频域OCC扰码序列的部分用于估计RS时延,然后根据估计出的RS时延消除RS模糊 问题就可以正确区分出所述参考信号的另一部分叠加的OCC扰码序列了。 附图说明 图1为大气波导现象示意图; 图2为远端基站干扰示意图; 图3为分别使用不同的OCC产生的两个参考信号(RS1和RS2)的示意图; 图4为对图3所示的两个参考信号(RS1已到达、RS2尚未达到)进行检测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一种参考信号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的一种参考信号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三中的一种第一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8 CN 111555848 A 说 明 书 5/21 页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四中的一种第二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五中的一种第一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六中的一种第二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