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巨厚或多层油气藏的编织井网提高采收率方法,通过设计编织井网提高所述巨厚或多层油气藏的采收率,所述编织井网通过以下方法设计而成:划分油气藏的立方体开发单元;测量所述立方体开发单元的物性参数;根据所述物性参数计算井网设计参数,所述井网设 全部
背景技术:
由于地质储量巨大,巨厚或多层油气藏的有效开发可以改善我国能源结构并补充 常规油气藏在我国地域分布和供给量上的不足。由于巨厚或多层油气藏储层杨氏模量较 高,储层压裂效果较差,压裂措施对储层的动用效果较差。同时,巨厚或多层油气藏的厚度 较大,直井和常规水平井均难以高效动用储层,因此,储层难以有效动用,也难以进一步提 高井网的采收率。然而,空间井网的布置,可以有效增大油井的控制面积。因此,空间井网的 设计是进行巨厚或多层油气藏开发设计的关键问题。 目前关于巨厚或多层油气藏的井网提高采收率方式,研究国内外学者都做了大量 工作,普遍参考砂岩介质的井网设计进行,或进行水平井-直井联合井网设计。然而,针对巨 厚或多层油气藏,目前尚无高效的开发井网设计,也没有进行过大位移空间开发井网的提 高采收率的设计。巨厚或多层油气藏的空间井网提高采收率设计研究尚停留在探索方面, 没有学者进行过大位移井的空间井网提高采收率设计研究。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巨厚或多层油气藏的编织井网提高采收率方 法,通过设计编织井网,提高巨厚或多层油气藏的采收率。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巨厚或多层油气藏的编织井网提高采收率方法,通过设计编织井网提高所述 巨厚或多层油气藏的采收率,所述编织井网通过以下方法设计而成:划分油气藏的立方体 开发单元;测量所述立方体开发单元的物性参数;根据所述物性参数计算井网设计参数,所 述井网设计参数包括井数量和井身轨迹;根据所述井网设计参数钻取大位移水平井,得到 所述编织井网。 作为优选,所述划分油气藏的立方体开发单元的具体步骤为:通过地震体数据获 得油气藏的边界;根据探井参数建立的地质模型,获得油气藏的主力开发层系;在所述主力 开发层系内建立体积最大的立方体,该立方体即为所述立方体开发单元。 作为优选,所述物性参数的测量方法具体为:测量所述立方体开发单元的长、宽、 高尺寸;从所述地质模型中获得所述立方体单元的孔隙度、渗透率以及饱和度。 作为优选,所述井网设计参数的计算方法具体为: 计算井网密度: ER=E e-B/Sd (1) 4 CN 111594161 A 说 明 书 2/3 页 式中:ER为油田采收率,小数;Ed为驱替效率,小数;e为自然底数;B为井网指数,口/ km2;S为井网密度,口/km2;a、b、c为拟合参数,小数;k为油气藏的渗透率,h为立方体开发单 元的厚度,μ为原油黏度,mPa·s; 通过所述立方体开发单元的长度和宽度计算所述立方体开发单元的平面面积,所 述平面面积乘以所述井网密度即可获得所述井数量; 根据所述井数量,将井均匀正交设置在所述立方体开发单元内,形成空间编织井 网,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的井身轨迹通过下式计算得到: 式中,x和y分别为沿着水平井身方向和油藏垂直方向的井身坐标;n为井网的编织 程度,取值在2-6;lx和ly分别为所述立方体开发单元的长度和宽度,km;xi为长度方向第i条 裂缝起点相位角;yi为宽度方向第i条裂缝起点相位角,xi与yi之间呈90°,xi与xi 1之间、yi与 yi 1之间分别呈90°。 作为优选,所述油田采收率通过数值模拟方法进行标定;所述驱替效率通过相渗 曲线计算得到;所述拟合参数通过孔隙度和饱和度计算得到。具体方法参考行业标准SY/ T100112006,在此不再赘述。 作为优选,当i为奇数时,xi=π/2,yi=0;当i为偶数时,xi=0,yi=π/2。同理,xi与 yi的取值还可如下:当i为奇数时,xi=0,yi=π/2;当i为偶数时,xi=π/2,yi=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针对巨厚或多层油气藏难以空间动用的特点,设计巨厚或多层油气藏大位 移空间井网系数,为巨厚或多层油气藏大位移空间井网的有效开发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弥 补了目前巨厚或多层油气藏大位移空间井网提高采收率的技术空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 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 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 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碳酸盐岩储层的井网设计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采收率比较结果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空间平行井网单元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空间编织井网单元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