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摘要:
本发明涉及制备治疗包虫病药物技术领域,是一种致DNA损伤化合物联合DNA损伤修复抑制剂的组合物及制备方法和应用,前者包括致DNA损伤化合物和DNA损伤修复抑制剂,致DNA损伤化合物为去氢骆驼蓬碱、去氢骆驼蓬碱衍生物、阿霉素、放线霉素D、道诺梅素、依托泊苷和替尼泊苷 全部
背景技术:
囊型包虫病(Cystic Echinococcosis,CE)又称细粒棘球蚴病,是一种人畜共患寄 生病,呈世界性分布,严重威胁公共卫生事业和畜牧业的发展,每年造成约30亿的经济损 失。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新疆、青海、西藏等西部牧业地区,约有16万该病患者,位居全球首 位。目前,包虫病的治疗方法有外科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免疫预防和放射疗法等,一直以手 术治疗为首选方案,但由于该病的复杂性,致使术后复发率高,及对患者损伤严重,又因高 昂的治疗费用使患者因病返贫。因此,对于改善复发、多发、晚期包虫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药 物治疗的地位是不可取代的。 目前,对于大多数患者来说,服用苯并咪唑类药物是主要的治疗手段,其中,苯并 咪唑类药物包括阿苯达唑和甲苯达唑,但是由于受药物吸收差等因素的影响,药物治疗的 治愈率不高,仅为30%左右,并且阿苯达唑仅抑制囊型包虫,而不具有杀死囊型包虫的作 用,加大剂量又易造成药物的毒性反应,所以,现有药物难以满足目前包虫病治疗的需求, 因此,亟待找到新的有效替代药物和药物靶点,加速包虫病药物研发,最终,提高药物治疗 效果,减轻患者疾病负担。 经研究表明,新疆民间沿用已久的地方特色药材骆驼蓬(Peganumharmala L)籽提 取物去氢骆驼蓬碱(Harmine,HM)具有良好的抗囊型包虫病作用,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杀 灭包虫药物。去氢骆驼蓬碱属三环β-咔啉类生物碱,具有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单胺氧化酶抑 制作用、细胞毒性及广泛的抗肿瘤活性,同时,显示出植物杀虫剂的潜力。 经基因芯片结果显示,去氢骆驼蓬碱可导致同源重组修复通路相关基因Rad51的 表达上调,提示去氢骆驼蓬碱可能导致囊型包虫虫体DNA损伤,囊型包虫在去氢骆驼蓬碱及 其衍生物干预后,囊型包虫中EgATM、EgP53和EgTopo2a表达上调,证实ATM-P53-Topo2a通路 可能为去氢骆驼蓬碱及其衍生物致囊型包虫DNA损伤的通路之一,造成DNA损伤。又采集囊 型包虫样本,克隆DNA损伤修复相关功能基因EgRad54,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及测序验证 克隆基因的正确性,并对EgRad54基因进行生物学分析,包括理化性质预测、蛋白二级结构 分析、蛋白三级结构分析、Rad54蛋白多序列比对及生物进化树的构建,再结合荧光定量PCR (qRT-PCR)技术检测各药物组EgRad54 mRNA表达水平。综合分析,再次证实去氢骆驼蓬碱及 其衍生物致囊型包虫DNA损伤作用。 囊型包虫DNA损伤发生后,细胞中的DNA损伤受体可以快速识别DNA损伤断点,并在 损伤部位募集大量DNA损伤修复因子以修复受损的DNA,从而完成DNA修复。启动修复机制, Rad51在去氢骆驼蓬碱修复机制中起到关键的作用,DNA损伤修复因子MRE11、BRCA1、Rad52 和BRCA2在调控Rad51参与去氢骆驼蓬碱过程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初步探明,细粒棘球绦 3 CN 111714638 A 说 明 书 2/8 页 虫DNA损伤修复相关基因MRE11、BRCA1和RAD51在去氢骆驼蓬碱及其衍生物致虫体DNA损伤 修复过程中的作用。 上述RAD51抑制剂是一种抑制中央重组蛋白RAD51的小分子,其半数致死浓度 (IC50)为5µM至30µM。RAD51抑制剂RI-1是通过直接和特异破坏HsRAD51和抑制RAD51,并与半 胱氨酸319处的RAD51蛋白共价结合,可能破坏RAD51单体在DNA上寡聚成细丝的界面,相应 地,该分子抑制DNA损伤后细胞中RAD51亚核病灶的形成,而不影响复制蛋白的病灶形成,形 成对单链DNA细丝的能力,提高细胞对DNA损伤的敏感性,最后,RAD51抑制剂RI-1能增强DNA 交联药物对细胞的致死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致DNA损伤化合物联合DNA损伤修复抑制剂的组合物及制备方 法和应用,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现有治疗包虫病药物存在作用靶点 单一、治疗效果差和毒副作用大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一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致DNA损伤化合物联合DNA 损伤修复抑制剂的组合物,包括致DNA损伤化合物和DNA损伤修复抑制剂,致DNA损伤化合物 为去氢骆驼蓬碱、去氢骆驼蓬碱衍生物、阿霉素、放线霉素D、道诺梅素、依托泊苷和替尼泊 苷中的一种以上,DNA损伤修复抑制剂为RAD51抑制剂和BRCA1抑制剂中的一种以上。 对上述发明技术方案之一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上述RAD51抑制剂为RAD51抑制剂RI-1、RAD51抑制剂RI-2、RAD51抑制剂Amuvatinib MP470、RAD51抑制剂B02、RAD51抑制剂IBR2和RAD51抑制剂RAD51-IN-2中的一种以上。 上述BRCA1抑制剂为BRCA1抑制剂BRCA1-IN-1。 上述致DNA损伤化合物为去氢骆驼蓬碱,DNA损伤修复抑制剂为RAD51抑制剂RI-1, 去氢骆驼蓬碱与RAD51抑制剂RI-1的摩尔比为5:1。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二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致DNA损伤化合物联合DNA 损伤修复抑制剂的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按下述方法进行:将致DNA损伤化合物和DNA损伤修 复抑制剂通过任何一种药学上可接受的剂型进行装载,得到致DNA损伤化合物联合DNA损伤 修复抑制剂的组合物。 下面是对上述发明技术方案之二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上述药学上可接受的剂型为混悬剂、乳剂、片剂、胶囊剂、颗粒剂、口服液、注射剂、纳米 制剂、凝胶剂、缓控释制剂和靶向制剂中的一种。 上述药学上可接受的剂型是通过药学上允许的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或与其他 抗包虫病药物制成。 上述装载材料为药学上允许的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材料。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三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致DNA损伤化合物联合DNA 损伤修复抑制剂的组合物在制备治疗包虫病药品中的应用。 上述包虫病为囊型包虫病。 本发明通过联合使用致DNA损伤化合物和DNA损伤修复抑制剂,用于治疗包虫病, 可实现致DNA损伤化合物对虫体DNA损伤的同时,DNA损伤修复抑制剂实现DNA损伤修复的抑 制,完全阻断虫体的DNA损伤修复过程,最终导致虫体凋亡,发挥抗包虫作用,提高了抗包虫 4 CN 111714638 A 说 明 书 3/8 页 的治疗效果。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各给药组对细粒棘球蚴体外干预后的伊红染色图(100×)。 附图2为本发明各给药组对细粒棘球蚴体外干预后的细粒棘球蚴存活率的折线 图。 附图3为本发明各给药组对细粒棘球蚴体外干预后的细粒棘球蚴DNA损伤的彗星 图像。 附图4为本发明各给药组对感染细粒棘球蚴的小鼠进行干预后的细粒棘球蚴囊泡 组织病理图(200×)。 附图5为本发明各给药组对感染细粒棘球蚴的小鼠进行干预后的小鼠肝脏组织病 理图(200×)。 附图6为本发明各给药组对感染细粒棘球蚴的小鼠进行干预后的小鼠肾脏组织病 理图(200×)。
本发明涉及制备治疗包虫病药物技术领域,是一种致DNA损伤化合物联合DNA损伤修复抑制剂的组合物及制备方法和应用,前者包括致DNA损伤化合物和DNA损伤修复抑制剂,致DNA损伤化合物为去氢骆驼蓬碱、去氢骆驼蓬碱衍生物、阿霉素、放线霉素D、道诺梅素、依托泊苷和替尼泊苷 全部
背景技术:
囊型包虫病(Cystic Echinococcosis,CE)又称细粒棘球蚴病,是一种人畜共患寄 生病,呈世界性分布,严重威胁公共卫生事业和畜牧业的发展,每年造成约30亿的经济损 失。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新疆、青海、西藏等西部牧业地区,约有16万该病患者,位居全球首 位。目前,包虫病的治疗方法有外科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免疫预防和放射疗法等,一直以手 术治疗为首选方案,但由于该病的复杂性,致使术后复发率高,及对患者损伤严重,又因高 昂的治疗费用使患者因病返贫。因此,对于改善复发、多发、晚期包虫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药 物治疗的地位是不可取代的。 目前,对于大多数患者来说,服用苯并咪唑类药物是主要的治疗手段,其中,苯并 咪唑类药物包括阿苯达唑和甲苯达唑,但是由于受药物吸收差等因素的影响,药物治疗的 治愈率不高,仅为30%左右,并且阿苯达唑仅抑制囊型包虫,而不具有杀死囊型包虫的作 用,加大剂量又易造成药物的毒性反应,所以,现有药物难以满足目前包虫病治疗的需求, 因此,亟待找到新的有效替代药物和药物靶点,加速包虫病药物研发,最终,提高药物治疗 效果,减轻患者疾病负担。 经研究表明,新疆民间沿用已久的地方特色药材骆驼蓬(Peganumharmala L)籽提 取物去氢骆驼蓬碱(Harmine,HM)具有良好的抗囊型包虫病作用,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杀 灭包虫药物。去氢骆驼蓬碱属三环β-咔啉类生物碱,具有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单胺氧化酶抑 制作用、细胞毒性及广泛的抗肿瘤活性,同时,显示出植物杀虫剂的潜力。 经基因芯片结果显示,去氢骆驼蓬碱可导致同源重组修复通路相关基因Rad51的 表达上调,提示去氢骆驼蓬碱可能导致囊型包虫虫体DNA损伤,囊型包虫在去氢骆驼蓬碱及 其衍生物干预后,囊型包虫中EgATM、EgP53和EgTopo2a表达上调,证实ATM-P53-Topo2a通路 可能为去氢骆驼蓬碱及其衍生物致囊型包虫DNA损伤的通路之一,造成DNA损伤。又采集囊 型包虫样本,克隆DNA损伤修复相关功能基因EgRad54,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及测序验证 克隆基因的正确性,并对EgRad54基因进行生物学分析,包括理化性质预测、蛋白二级结构 分析、蛋白三级结构分析、Rad54蛋白多序列比对及生物进化树的构建,再结合荧光定量PCR (qRT-PCR)技术检测各药物组EgRad54 mRNA表达水平。综合分析,再次证实去氢骆驼蓬碱及 其衍生物致囊型包虫DNA损伤作用。 囊型包虫DNA损伤发生后,细胞中的DNA损伤受体可以快速识别DNA损伤断点,并在 损伤部位募集大量DNA损伤修复因子以修复受损的DNA,从而完成DNA修复。启动修复机制, Rad51在去氢骆驼蓬碱修复机制中起到关键的作用,DNA损伤修复因子MRE11、BRCA1、Rad52 和BRCA2在调控Rad51参与去氢骆驼蓬碱过程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初步探明,细粒棘球绦 3 CN 111714638 A 说 明 书 2/8 页 虫DNA损伤修复相关基因MRE11、BRCA1和RAD51在去氢骆驼蓬碱及其衍生物致虫体DNA损伤 修复过程中的作用。 上述RAD51抑制剂是一种抑制中央重组蛋白RAD51的小分子,其半数致死浓度 (IC50)为5µM至30µM。RAD51抑制剂RI-1是通过直接和特异破坏HsRAD51和抑制RAD51,并与半 胱氨酸319处的RAD51蛋白共价结合,可能破坏RAD51单体在DNA上寡聚成细丝的界面,相应 地,该分子抑制DNA损伤后细胞中RAD51亚核病灶的形成,而不影响复制蛋白的病灶形成,形 成对单链DNA细丝的能力,提高细胞对DNA损伤的敏感性,最后,RAD51抑制剂RI-1能增强DNA 交联药物对细胞的致死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致DNA损伤化合物联合DNA损伤修复抑制剂的组合物及制备方 法和应用,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现有治疗包虫病药物存在作用靶点 单一、治疗效果差和毒副作用大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一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致DNA损伤化合物联合DNA 损伤修复抑制剂的组合物,包括致DNA损伤化合物和DNA损伤修复抑制剂,致DNA损伤化合物 为去氢骆驼蓬碱、去氢骆驼蓬碱衍生物、阿霉素、放线霉素D、道诺梅素、依托泊苷和替尼泊 苷中的一种以上,DNA损伤修复抑制剂为RAD51抑制剂和BRCA1抑制剂中的一种以上。 对上述发明技术方案之一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上述RAD51抑制剂为RAD51抑制剂RI-1、RAD51抑制剂RI-2、RAD51抑制剂Amuvatinib MP470、RAD51抑制剂B02、RAD51抑制剂IBR2和RAD51抑制剂RAD51-IN-2中的一种以上。 上述BRCA1抑制剂为BRCA1抑制剂BRCA1-IN-1。 上述致DNA损伤化合物为去氢骆驼蓬碱,DNA损伤修复抑制剂为RAD51抑制剂RI-1, 去氢骆驼蓬碱与RAD51抑制剂RI-1的摩尔比为5:1。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二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致DNA损伤化合物联合DNA 损伤修复抑制剂的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按下述方法进行:将致DNA损伤化合物和DNA损伤修 复抑制剂通过任何一种药学上可接受的剂型进行装载,得到致DNA损伤化合物联合DNA损伤 修复抑制剂的组合物。 下面是对上述发明技术方案之二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上述药学上可接受的剂型为混悬剂、乳剂、片剂、胶囊剂、颗粒剂、口服液、注射剂、纳米 制剂、凝胶剂、缓控释制剂和靶向制剂中的一种。 上述药学上可接受的剂型是通过药学上允许的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或与其他 抗包虫病药物制成。 上述装载材料为药学上允许的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材料。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三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致DNA损伤化合物联合DNA 损伤修复抑制剂的组合物在制备治疗包虫病药品中的应用。 上述包虫病为囊型包虫病。 本发明通过联合使用致DNA损伤化合物和DNA损伤修复抑制剂,用于治疗包虫病, 可实现致DNA损伤化合物对虫体DNA损伤的同时,DNA损伤修复抑制剂实现DNA损伤修复的抑 制,完全阻断虫体的DNA损伤修复过程,最终导致虫体凋亡,发挥抗包虫作用,提高了抗包虫 4 CN 111714638 A 说 明 书 3/8 页 的治疗效果。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各给药组对细粒棘球蚴体外干预后的伊红染色图(100×)。 附图2为本发明各给药组对细粒棘球蚴体外干预后的细粒棘球蚴存活率的折线 图。 附图3为本发明各给药组对细粒棘球蚴体外干预后的细粒棘球蚴DNA损伤的彗星 图像。 附图4为本发明各给药组对感染细粒棘球蚴的小鼠进行干预后的细粒棘球蚴囊泡 组织病理图(200×)。 附图5为本发明各给药组对感染细粒棘球蚴的小鼠进行干预后的小鼠肝脏组织病 理图(200×)。 附图6为本发明各给药组对感染细粒棘球蚴的小鼠进行干预后的小鼠肾脏组织病 理图(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