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好方法网

热输送构件、热输送系统及蓄电模块


技术摘要:
热输送构件(13)具备密闭的袋体(15)、封入于袋体(15)的内部的工作流体(19)及具有隔着间隔件(25)而空出间隔配置的第一接触部(23)及第二接触部(24)的接触构件(22),袋体(15)的左侧缘部(18)配置于第一接触部(23)与第二接触部(24)之间,在通过工作流体(19)的蒸发而袋体(15)  全部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在呈袋状的密封容器的内部具备工作流体的热传递装置,已知有日本 特开昭63-148093号公报所记载的热传递装置。密封容器具有通过与冷却对象接触而使热 经由密封容器向工作流体移动的气化滞留部。在气化滞留部中,密封容器内的工作流体接 受热而蒸发,成为气体。此时,工作流体吸收气化热。 密封容器具有冷凝部,该冷凝部是与气化滞留部不同的部分,成为了气体的工作 流体在该冷凝部中冷凝而成为液体。在该冷凝部中,工作流体将在蒸发时吸收到的气化热 放出。该热经由密封容器而向热传递装置的外部发散。 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63-148093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为了使热传递装置的传热效率提高,优选使热从密封容器的冷凝部迅速移动。于 是,可考虑将密封容器的冷凝部向受热构件按压而使冷凝部与受热构件紧贴。 但是,若将冷凝部向受热构件按压的按压力过大,则气体的工作流体可能会无法 充分地向冷凝部的内侧的区域移动。于是,在冷凝部中不会充分地进行从工作流体向密封 容器的热的移动,因此热传递装置的传热效率会下降。 另一方面,在将冷凝部向受热构件按压的按压力不充分的情况下,因移动到冷凝 部的气体的工作流体而密封容器膨胀,受热构件与密封容器的冷凝部的接触面积可能会减 少。于是,不会充分进行从密封容器的冷凝部向受热构件的热的移动,因此热传递装置的传 热效率会下降。 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基于如上所述的情况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传热效率提 高的热输送构件、热输送系统及蓄电模块。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说明书所公开的热输送构件具备:密闭的袋体;工作流体,封入于所述袋体的内 部;及接触构件,具有隔着间隔件而空出间隔配置的第一接触部及第二接触部,所述袋体的 至少一个侧缘部配置于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二接触部之间,在通过所述工作流体的蒸 发而所述袋体膨胀的状态下,所述侧缘部与所述第一接触部及所述第二接触部接触。 根据上述结构,在袋体从外部接受了热的情况下,热经由袋体而向工作流体传递。 工作流体通过传递来的热而蒸发。此时,成为了气体的工作流体吸收气化热。成为了气体的 工作流体在袋体的内部移动,到达袋体中的配置有传热构件的侧缘部。通过工作流体蒸发, 3 CN 111602023 A 说 明 书 2/8 页 袋体成为膨胀的状态,在该状态下侧缘部与接触构件接触。气体状态的工作流体经由袋体 的侧缘部而向接触构件传递热,从而冷凝而成为液体。由此,作为气化热被吸收的热向接触 构件传递。这样,热从袋体向接触构件传递。 根据上述的结构,在接触构件的第一接触部与第二接触部之间夹设有间隔件。通 过利用该间隔件调节第一接触部与第二接触部的间隔,能够抑制对袋体施加过大的压力。 由此,能够在袋体的侧缘部形成能够供成为了气体的工作流体充分移动的空间。其结果,能 够使热从成为了气体的工作流体向袋体传递,因此能够使热输送构件的传热效率提高。 另外,通过利用间隔件调节第一接触部与第二接触部的间隔,能够抑制对袋体施 加的压力过度变小。由此,即使在通过工作流体的蒸发而袋部膨胀的情况下,也能够使袋体 的侧缘部和接触构件充分接触。由此,能够使热从袋体经由侧缘部而向接触部传递,因此能 够使热输送构件的传热效率提高。 作为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的实施方式,以下的方式是优选的。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接触部具有第一贯通孔,所述第二接触部具有第二贯通孔,所 述间隔件具有第三贯通孔,所述第一接触部和所述第二接触部以具有轴部的固定构件的所 述轴部插通于所述第一贯通孔、所述第二贯通孔及所述第三贯通孔的状态由所述固定构件 固定。 根据上述的结构,第一接触部、第二接触部及间隔件通过固定构件的轴部而以无 法相对移动的状态被固定。由此,能够使袋体的侧缘部与第一接触部及第二接触部可靠地 接触,因此能够进一步使热输送构件的传热效率提高。 优选的是,在所述袋体的所述侧缘部,在与所述间隔件对应的位置形成有用于避 免与所述间隔件的干涉的凹部。 根据上述的结构,能够在避免与间隔件的干涉的同时在袋体的侧缘部增大通过工 作流体的蒸发而能够膨胀的区域。由此,能够使气体的工作流体更多地向袋体的侧缘部移 动,因此能够使热输送构件的传热效率提高。 本说明书所公开的热输送系统具备:上述的热输送构件;及封套,与所述接触构件 热连接,并且在内部具有热介质。 根据上述的结构,能够从热输送构件向封套传递热,并进一步向配置于封套的内 部的热介质传递热。通过使该热介质流通,能够进一步输送热,因此能够抑制热滞留于热输 送构件。由此,能够进一步使热输送构件的传热效率提高。 本说明书所公开的蓄电模块具备:上述的热输送系统;及蓄电元件,与所述热输送 构件的所述袋体接触。 根据上述的结构,能够使在充放电时在蓄电元件中产生的热高效地移动并向外部 放出。由此,能够使蓄电元件的性能提高。 另一方面,在由于蓄电元件的温度比较低所以蓄电元件无法发挥充分的性能的情 况下,通过对热介质施加热,热从热介质向封套、接触构件、袋体的侧缘部、工作流体依次移 动,热从工作流体经由袋体而向蓄电元件传递。由此,能够使蓄电元件的性能提高。 发明效果 根据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能够使热输送构件的传热效率提高。 4 CN 111602023 A 说 明 书 3/8 页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蓄电模块的侧视图。 图2是示出蓄电模块的俯视图。 图3是示出热输送构件的俯视图。 图4是示出热输送构件的侧视图。 图5是图3中的V-V线剖视图。
下载此资料需消耗2积分,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