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好方法网

灶具隔热罩


技术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灶具隔热罩,其包括隔热罩本体,隔热罩本体套设于燃烧器的外部,隔热罩本体的底部可拆卸地连接于面板,隔热罩本体包括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第一通道经隔热罩本体与外火盖之间的间隙通向外火盖的外侧,第二通道经燃烧器通道通向外火盖和内火盖之间的空  全部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灶具很多采用双层的隔热罩增加灶具效率,该隔热罩由内外两层组 成。两层之间存在两处连接,内层接近火焰区域,温度较高,内层通过接触部件迅速传导到 外层部件,导致外层的温度也非常高。由于隔热罩的外层的底部与第一面板连接,导致隔热 罩外层的热量一部分通过热传递将热量传递到第一面板上,造成第一面板温升过高,存在 安全隐患;另外,隔热罩的外层暴露于空气中,受到周围对流的影响,导致隔热罩外层的热 量通过热传导和对流传输到空气中。 由于隔热罩通过上述两种形式进行散热,使得隔热罩的外层的温度散热更快,进 而导致隔热罩的内部二次空气的热量散失较快,以造成灶具的效率偏低。而且目前市面上 的灶具中的隔热罩的二次空气补气通道很少,导致二次空气不能及时补充,限制了二次空 气的利用,进而降低了灶具的效率。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的灶具的隔热罩的结构限制了二次空气的利用,降低了灶 具的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灶具的隔热罩的结构限制了 二次空气的利用,降低了灶具的效率的缺陷,提供一种灶具隔热罩。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灶具隔热罩,其包括隔热罩本体,所述隔热罩本体套设于燃烧器的外部,所述 隔热罩本体的底部可拆卸地连接于面板,其特点在于,所述隔热罩本体包括第一通道和第 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经所述隔热罩本体与外火盖之间的间隙通向所述外火盖的外侧,所 述第二通道经燃烧器通道通向所述外火盖和内火盖之间的空隙。 在本方案中,通过设置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使得隔热罩本体外部的空气通过第 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分别流向外火盖的外侧和内火盖的外侧,以为内火盖和外火盖的燃烧提 供更多的二次空气,进而提高燃烧器的燃烧效率。 较佳地,所述隔热罩本体包括从上到下相互间隔设置的第一隔热层和第二隔热 层,所述第二隔热层与所述面板间隔设置; 所述隔热罩本体还包括环状的第一侧板和筒状的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的顶端 与所述第一隔热层的内周面相连接,所述第一隔热层、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隔热层围 成第一隔热空腔; 所述第二侧板的顶部与所述第二隔热层的外周面相连接,所述第二侧板的底部与 所述面板抵靠,所述第二隔热层、所述第二侧板和所述面板围成第二隔热空腔; 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隔热层的内侧面间隔设置,以使所述第一隔热空腔连通 4 CN 111550830 A 说 明 书 2/8 页 所述第二隔热空腔,所述第一侧板靠近所述外火盖; 所述灶具隔热罩还包括一筒状的导流罩,所述导流罩的顶端连接于所述第一侧板 的底端,所述导流罩的底端抵靠于所述外火盖的底座的底部。 在本方案中,通过在隔热罩本体上设置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一隔热层和第二个隔热 层,以形成第一隔热空腔和第二隔热空腔,使得第一侧板上的热量通过热传导至第一隔热 空腔和第二隔热空腔内,以降低隔热罩的热传导速率,进而防止面板升温过快导致温度过 高,以避免烫伤使用者。 而且通过设置第一隔热空腔和第二隔热空腔,使得流向外火盖和内火盖的二次空 气是经过预热的,进而提高燃烧器的燃烧效率。 而设置导流罩,具有对第一隔热空腔和第二隔热空腔内的二次空气进行导流的作 用,进而使得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内的二次空气能均匀地流向外火盖和内火盖。导流罩的 底部抵靠于外火盖的底座的底部,以保证第一隔热空腔和第二隔热空腔内的二次空气不通 过隔热罩本体的其它位置流向燃烧器的周围;同时,也使得隔热罩本体内的空间相对密封, 进而使得第一隔热空腔和第二隔热空腔内的温度更高,对二次空气的预热效果更好,进而 提高燃烧器的燃烧效率。 较佳地,所述第二侧板沿着周向方向间隔地设置有多个进气口,所述导流罩上沿 着周向方向间隔地设置有多个出气口,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气口均连通所述第二隔热空 腔。 在本方案中,通过在第二侧板上设置进气口,使得外部的空气通过进气口流入第 二隔热空腔内,进而通过出气口分别流向外火盖和内火盖的外侧以为燃烧器内的燃气燃烧 提供充足的二次空气,从而提高燃烧器的燃烧效率。 较佳地,所述出气口包括多个第一出气口,所述第一出气口位于所述导流罩的上 端; 所述进气口、所述第一隔热空腔,和/或,第二隔热空腔与所述第一出气口形成所 述第一通道。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由于二次空气经预热后更易向上流动,而且导流 罩的上端更接近于外火盖的主火孔,这样形成的第一通道行程更短,这就便于二次空气通 过第一通道流向外火盖,进而提高燃烧器的燃烧效率。 较佳地,所述出气口还包括多个第二出气口,所述第二出气口位于所述导流罩的 下端; 所述进气口、所述第一隔热空腔,和/或,所述第二隔热空腔与所述第二出气口形 成所述第二通道。 在本方案中,由于燃烧器通道是位于燃烧器的底部并位于面板以上的,因此在导 流罩的底部设置第二出气口,使得第二通道的行程最短,进而使得二次空气更易流向内火 盖的外部,以提高燃烧器的燃烧效率。 较佳地,每一所述第二出气口对应一个或多个所述燃烧器通道。 在本方案中,每一第二出气口对应一个燃烧器通道,使得每个燃烧器通道中都有 二次空气流入,使得流向外火盖上的二次空气更加均匀,进而可进一步提高燃烧器的燃烧 效率。而第二出气口对应多个燃烧器通道,具有结构简单,加工方便的优点。 5 CN 111550830 A 说 明 书 3/8 页 较佳地,所述进气口的开口面积大于所述出气口的开口面积。 在本方案中,进气口的开口面积大于出气口的开口面积,使得进入第一隔热空腔 和第二隔热空腔内的空气阻力更小,进而使得空气更易进入第一隔热空腔和第二隔热空腔 内;而从出气口流出的空气的阻力相对大些,使得第一隔热空腔和第二隔热空腔内的空气 能充分预热后再从出气口流出,进而提高燃烧器的燃烧效率。 较佳地,所述灶具隔热罩还包括多个限位件,多个所述限位件间隔固接于所述第 一侧板的侧面上,所述限位件向靠近所述外火盖的方向延伸。 在本方案中,通过设置限位件,限制隔热罩在水平方向上的自由度,由于限位件与 燃烧器不接触,进而使得燃烧器上的热量只能通过热传导传到隔热罩上,进而降低了第一 侧板的热量传输速率,从而防止隔热罩的外圈的温度过高进而导致面板的温度过高。 较佳地,所述限位件为一平板状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朝向所述外火盖的端面的 倾斜方向与所述外火盖的外壁的倾斜方向一致。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使得限位件在对隔热罩进行限位的同时,在装配 隔热罩时,限位件不会与燃烧器干涉以影响装配。 较佳地,所述灶具隔热罩还包括导向件,所述导向件连接于所述第一隔热层的顶 面上,所述导向件环绕于所述外火盖的外侧,所述导向件包括一导向面,所述导向面与所述 外火盖间隔设置,所述导向面的上端相对于所述导向面的下端更远离于所述外火盖。 在本方案中,设置导向件用于对二次空气起导向作用,使得二次空气在燃烧器的 外壁和第一侧板之间向上流动,通过导向件使得向上流动的二次空气沿着火焰的方向持续 补充,进而使得二次空气被充分利用,强化燃烧器的火焰强度,进而提升燃烧器的燃烧效 率。 较佳地,所述导向件为一环形凸台,所述凸台的顶部低于所述外火盖上的主火孔 的中心,所述凸台靠近所述外火盖的侧面为所述导向面。 在本方案中,凸台对向上流动的二次空气起导向作用,使得二次空气流向燃烧器, 进而提高燃烧器的效率。凸台的顶部的高度低于主火孔的中心的高度,防止火焰作用于凸 台上从而降低燃烧器的效率,而且防止凸台的温度升高过快,进而导致热量自隔热罩的外 层传输至面板上导致面板温升过快。 较佳地,所述凸台的顶部与所述主火孔之间的高度差在0.5-3mm之间。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在防止隔热罩温升过快的情况下,保证凸台对二 次空气的导向作用,进而提高燃烧器的效率。 较佳地,所述主火孔的倾斜角度的在35°-50°之间,所述导向面的倾斜角度在40°- 60°之间。 在本方案中,通过斜坡对通过燃烧器和第一侧板之间的间隙向上流动的二次空气 进行导向,使得二次空气持续沿着火焰的方向补充,进而提高燃烧器的燃烧效率。 较佳地,所述凸台的顶面的中心线与所述外火盖的外壁之间的距离在12-18mm之 间。 在本方案中,在保证凸台对二次空气的良好的导向作用的情况下,避免凸台距离 燃烧器过近以导致凸台的温升过快,从而防止隔热罩的外层散热过快,以避免面板温升过 快。 6 CN 111550830 A 说 明 书 4/8 页 较佳地,所述第一侧板的下端相对于所述第一侧板的上端更远离所述外火盖的侧 壁。 在本方案中,第一侧板的下端相对于第一侧板的上端更远离外火盖的侧壁,以减 小第一侧板上相对靠近燃烧器的部分的面积,进而使得第一侧板的升温速率更慢,以使得 隔热罩本体的升温速率更低。 较佳地,所述第一隔热层上具有向下凹陷的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远离所述燃 烧器的侧壁的顶部高于所述外火盖的顶部,所述环形凹槽靠近所述燃烧器的侧壁的顶部低 于所述外火盖的顶部;所述环形凹槽的顶部的开口宽度大于所述环形凹槽底部的宽度,所 述第二隔热层的横截面的形状与所述第一隔热层的形状相对应。 较佳地,所述面板包括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所述第二面板位于所述第一面板的 中部,所述第一面板与所述第二面板衔接; 且,所述第二面板与所述第一面板固接,或者,所述第二面板与所述燃烧器的底座 固接。 较佳地,所述隔热罩本体的第二侧板的底部设置有凹陷部,所述第二面板上设置 有凸起部,所述凹陷部与所述凸起部凹凸配合以限制所述隔热罩本体旋转。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限制隔热罩本体相对于燃烧器旋转。 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发明各较佳实 例。 本发明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发明的灶具隔热罩,通过设置第一通道和第二通 道,使得隔热罩本体外部的空气通过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分别流向外火盖的外侧和内火盖 的外侧,以为内火盖和外火盖的燃烧提供更多的二次空气,进而提高燃烧器的燃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灶具隔热罩刚套入燃烧器的外部还未与面板抵靠时的 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灶具隔热罩与燃烧器和面板装配后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灶具隔热罩从上往下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灶具隔热罩从下往上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隔热罩本体10 第一隔热层101 环形凹槽1011 导向件1012 第一侧板1013 第二隔热层102 导流罩103 第一出气口1031 第二出气口1032 第二侧板104 7 CN 111550830 A 说 明 书 5/8 页 进气口1041 限位凹槽1042 第一通道105 第二通道106 第一隔热空腔107 第二隔热空腔108 限位件109 面板20 第一面板201 第二面板202 限位凸起2021 燃烧器30 外火盖的底座301 燃烧器通道302 燃烧器通道入口303 外火盖304 内火盖305 锅支架40 支架本体401 空气入口4011 支撑402
下载此资料需消耗2积分,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