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好方法网

一种配电网韧性恢复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配电网韧性恢复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方法包括:获取及设定发生通信故障的配电网的参数,参数包括电力数据带有无线通信收发功能的智能飞行设备通信基站的通信平台信息及总数量;计算每一个智能飞行设备的通信平台参数,并得到每一个智能飞行设备到  全部
背景技术:
电力系统最主要的任务是源源不断的输送可靠的电能给电力用户,而配电网直接 面向了终端用户,其可靠性与安全性对于供电的可靠性尤为关键。原先的电网建设思路主 要考虑的是在正常状况的扰动事件下如何通过设备的更新换代及保护装置的投入等措施 来提高供电可靠性,但是极端灾害天气的频发,对原有的电网建设模式提出了前所未有的 挑战。据统计,在美国2003年到2012年间,80%的大停电事故都是由于极端天气带来的,同 时每年由天气相关的因素导致的停电事故所产生的损失约为200亿到550亿美元。在2008年 我国南方发生大型冰灾,导致大量倒杆断线及覆冰闪络的严重后果。而近些年来不断发生 的针对电力系统的网络攻击,使得原有的保护模式对此显得捉襟见肘。因而,各国政府、学 术界和工业界都在提出建设具有韧性的配电网,并都给出了自己的理解。虽然具体的定义 内容有所不同,但都将韧性描述为系统能够抵御极端扰动事件并能及时恢复为原先状态或 预期状态的能力,其中极端扰动事件定义为发生概率低但破坏性极强的事件,如恶意攻击、 自然灾害以及人为事故等。 配电网在遭遇发生概率低但破坏性极大的扰动时,可能会导致全网失去供电,而 以往采用单纯提高电力设备可靠性等为主要目的的技术手段在面对这样的问题时显得力 不从心。现如今,智能电网的大力发展与建设对传统配电网的持续供电以及在极端状态下 抵御风险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鉴于此,发展具有韧性的配电网正越来越受到工业界 和学术界的广泛重视。随着越来越多的分布式能源从配电网接入电力系统,许多学者提出 了通过调控分布式能源来解决类似这样极端条件下扰动问题的方案。目前这些研究工作的 开展普遍是建立在信息与通信系统工作正常的前提下,并且大多只从物理层面的角度来考 虑制定配电网的故障恢复策略。实际上,智能电子设备(IED)的快速发展与智能电网建设的 不断推进,促使配电网已成为信息与物理的深度融合体,而通信系统的性能好坏会直接影 响到整个配电网的工作状况。因此,在信息与物理深度融合的情况下,对配电网主动抵御极 端扰动事件与威胁并快速恢复韧性指标的能力和相应的恢复策略开展研究具有重要的现 实意义。 目前已有许多研究工作尝试结合具体的应用功能提出通过定量分析韧性指标和 系统韧性的评估方法。如有些研究根据在极端条件下扰动事件中配电网具体应用功能的受 损情况,将定量韧性指标分为以面积定义、以概率定义和考虑配电网调控成本定义三大类。 在系统韧性评估方法研究方面,由于评估分析中可用于计算分析的极端扰动事件在日常生 活中发生的频率相对很低,且没有足够的历史统计数据去支撑评估计算,因此许多研究根 据已经有的故障案例设计典型故障场景集,然后分析故障导致配电网具体功能破坏的机 制,进而实现系统韧性的评估。在提高配电网韧性水平的策略研究方面,由于在极端扰动事 7 CN 111582512 A 说 明 书 2/15 页 件后,配电网内可用于恢复供电的资源有限,难以通过对已有设备的调控以实现故障自愈。 而微电网在故障时通常可在保护配合下能够实现离网运行,使得其不容易受极端扰动事件 的破坏。如果微电网在配电网故障后仍然有充足的容量,就可以作为恢复配电网内重要电 力负荷及辅助实现故障自愈的重要资源。因此,大量研究工作聚焦于如何实现微电网和配 电网的协调调控,进而提升系统韧性水平。总结起来,虽然许多学者在配电网韧性研究方面 已取得了初步的具有建设性的研究成果,但大多数研究工作都是基于通信系统正常的前提 下所开展的,相应所提出的韧性恢复策略也是基于物理层面的微网协调控制。而信息物理 融合的配电网在极端条件下扰动事件下,通信系统也很可能发生故障而不能提供正常的服 务的情况。而现有方法也是被动的通过多代理提高韧性,而没有主动调用配电网内的通信 资源。另外,大部分的韧性恢复策略并没有考虑到策略执行的顺序对韧性的影响。 以上
技术实现要素:
内容的公开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发明的构思及技术方案,其并不必然 属于本专利申请的现有技术,在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上述内容在本专利申请的申请日已经 公开的情况下,上述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