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好方法网

一种让光交箱智能化的系统及方法


技术摘要:
本发明涉及光交箱领域,公开了一种让光交箱智能化的系统及方法,包括若干个光交箱,若干个光交箱分别搭载有光交箱智能化系统,光交箱智能化系统分别连接有移动终端以及云平台;光交箱智能化系统包括NB‑IoT模组、MCU主控模块、蓝牙模组和若干个光交箱检测模块;MCU主控  全部
背景技术:
近年来通信行业迅速发展,移动、联通、电信等公司在全国范围内建造了大量的光 缆交接箱,设备数量的增加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管理上问题:分布范围广、数量大、监管 难度大,设备被盗、缺乏开关记录等。现有的光交箱均需电子钥匙或者机械钥匙开锁,导致 钥匙管理复杂、钥匙遗失、与锁的匹配等问题频发。光交箱的状态也因无法监控导致锁具被 破坏、出了问题不能及时查询。也无法对锁具的操作记录进行统计分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让光交箱智能化的系统及方法,从而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 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让光交箱智能化的系统,包括若干个光交箱,若 干个光交箱分别搭载有光交箱智能化系统,光交箱智能化系统分别连接有移动终端以及云 平台;光交箱智能化系统包括NB-IoT(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窄带物联网)模 组、MCU主控模块、蓝牙模组和若干个光交箱检测模块;MCU主控模块分别与蓝牙模组、若干 个光交箱检测模块连接;MCU主控模块通过NB-IoT模组与云平台进行信息交互;蓝牙模组通 过蓝牙协议与移动终端进行信息交互;NB-IoT模组包括激活(Activity)模式和省电(PSM, Power  Saving  Mode)模式。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光交箱包括箱门以及光交箱智能锁体,光交箱智能锁 体设有锁体控制接口,光交箱智能锁体通过锁体控制接口与MCU主控模块连接;MCU主控模 块通过锁体控制接口与光交箱智能锁体进行信息交互;光交箱智能锁体,用于获取MCU主控 模块下发的开锁指令或关锁指令,并根据开锁指令或关锁指令进行相应操作以及声光提 示,同时将锁体的开关状态反馈给MCU主控模块;相应操作包括开锁操作或关锁操作。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若干个光交箱检测模块包括光交箱门监测模块、倾斜 传感器模块、漏水检测模块、烟雾浓度检测模块、摄像头拍照模块以及温湿度传感器模块; 光交箱门监测模块、倾斜传感器模块、漏水检测模块、烟雾浓度检测模块、摄像头拍照模块 以及温湿度传感器模块分别与MCU主控模块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光交箱门监测模块与MCU主控模块连接;光交箱门监测 模块,用于通过检测行程限位开关来检测箱门的开关状态,同时配合锁体的开关状态来判 断是否有撬门或撬锁事件发生,当箱门的状态发生改变时触发MCU主控模块通过NB-IoT模 组将箱门的开关信息上报至云平台。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倾斜传感器模块通过第一模拟输入接口与MCU主控模 块连接;倾斜传感器模块,用于对光交箱的箱体的倾斜状态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的箱体的倾 斜状态信息发送至所述MCU主控模块,MCU主控模块通过NB-IoT模组将检测的箱体的倾斜状 5 CN 111599153 A 说 明 书 2/7 页 态信息发送至云平台;漏水检测模块通过第二模拟输入接口与MCU主控模块连接;漏水检测 模块,用于对光交箱的箱体内的漏水情况进行检测、并将检测到的漏水信息发送至MCU主控 模块,MCU主控模块通过NB-IoT模组将检测到的漏水信息发送至云平台。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烟雾浓度检测模块通过第三模拟输入接口与MCU主控 模块连接;烟雾浓度检测模块,用于对光交箱的箱体内的烟雾浓度进行检测、并将检测到的 烟雾浓度信息发送至MCU主控模块,MCU主控模块通过NB-IoT模组将检测到的烟雾浓度信息 发送至云平台;温湿度传感器模块通过第四模拟输入接口与MCU主控模块连接;温湿度传感 器模块,用于对光交箱的箱体内的温度及湿度进行检测、并将检测到的温度及湿度信息发 送至MCU主控模块,MCU主控模块通过NB-IoT模组将检测到的温度及湿度信息发送至云平 台。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摄像头拍照模块包括与MCU主控模块进行联动的摄像 头;摄像头,用于当MCU主控模块检测有开锁操作时对现场开锁人员进行拍照记录、并将拍 摄的照片通过与MCU主控模块上传至云平台。 检测有开锁操作时,即检测到光交箱智能锁体从关闭状态进入了打开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MCU主控模块通过蓝牙模组与移动终端连接;蓝牙模 组,用于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开锁指令和/或自检指令,同时将锁体的开关状态和/或设备 自检信息发送给移动终端。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让光交箱智能化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利用光交箱门监测模块、摄像头拍照模块、温湿度传感器模块、倾斜传感器模 块、漏水检测模块和烟雾浓度检测模块分别对光交箱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 S2)获得各项指标的检测数据,设置各项指标的检测预设阈值范围,判断各项指标 的检测数据是否超过相对应的各项指标的检测预设阈值范围,若是,则进入步骤S3);若否, 则进入步骤S4); S3)唤醒MCU主控模块和NB-IoT模组,MCU主控模块通过NB-IoT模组将各项指标的 检测数据上传至云平台;进入步骤S4); S4)判断是否对光交箱智能锁体进行开启或对光交箱进行自检,若是,通过云平台 或移动终端下发开锁指令或自检指令,进入步骤S5);若否,则返回步骤S1); S5)MCU主控模块通过NB-IoT模组接收云平台下发的开锁指令或自检指令,或者 MCU主控模块通过蓝牙模组接收移动终端下发的开锁指令或自检指令;进入步骤S6); S6)根据所述云平台下发的开锁指令开启锁体,或根据所述云平台下发的自检指 令进行光交箱的自检,同时将锁体的开关状态或设备自检信息发送给云平台; S7)根据移动终端下发的开锁指令开启锁体,或根据移动终端下发的自检指令进 行光交箱的自检,同时将锁体的开关状态或设备自检信息发送给移动终端; S8)NB-IoT模组进入PSM模式,返回步骤S1)。 步骤S1)中,各项指标包括箱门的开关状态、是否有开锁操作、光交箱的箱体内的 温度及湿度、光交箱的箱体的倾斜状态、光交箱的箱体内的漏水情况以及光交箱的箱体内 的烟雾浓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步骤S2)和步骤S3)中,包括步骤: S231)获得箱门的开关状态数据,检测是否有开锁操作,获得光交箱的箱体内的温 6 CN 111599153 A 说 明 书 3/7 页 度及湿度数据,获得光交箱的箱体的倾斜状态数据,获得光交箱的箱体内的漏水数据以及 光交箱的箱体内的烟雾浓度数据; S232)设置行程限位开关阈值范围、温度及湿度阈值范围、倾斜阈值范围、漏水数 据阈值范围、烟雾浓度阈值范围; S233)判断箱门的开关状态数据是否超过行程限位开关阈值范围,若是,则唤醒 MCU主控模块和NB-IoT模组,MCU主控模块通过NB-IoT模组将将箱门的开关状态数据上传至 云平台,进入步骤S4); S234)判断所述MCU主控模块是否检测到有开锁操作,若是,则唤醒MCU主控模块和 NB-IoT模组,利用摄像头拍照模块对现场开锁人员进行拍照记录、并将拍摄的照片通过与 MCU主控模块上传至云平台,进入步骤S4); S235)判断光交箱的箱体内的温度及湿度数据是否超过温度及湿度阈值范围,若 是,则唤醒MCU主控模块和NB-IoT模组,MCU主控模块通过NB-IoT模组将光交箱的箱体内的 温度及湿度数据上传至云平台,进入步骤S4); S236)判断光交箱的箱体的倾斜状态数据是否超过倾斜阈值范围,若是,则唤醒 MCU主控模块和NB-IoT模组,MCU主控模块通过NB-IoT模组将光交箱的箱体的倾斜状态数据 上传至云平台,进入步骤S4); S237)判断光交箱的箱体内的漏水数据是否超过漏水数据阈值范围,若是,则唤醒 MCU主控模块和NB-IoT模组,MCU主控模块通过NB-IoT模组将光交箱的箱体内的漏水数据上 传至云平台,进入步骤S4); S238)判断光交箱的箱体内的烟雾浓度数据是否超过烟雾浓度阈值范围,若是,则 唤醒MCU主控模块和NB-IoT模组,MCU主控模块通过NB-IoT模组将光交箱的箱体内的烟雾浓 度数据上传至云平台,进入步骤S4)。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让光交箱智能化的方法及系统,采用了云平台和窄带物 联网技术,云平台通过NB-IoT模组对光交箱智能锁体进行远程开锁;本发明实施例还能够 通过蓝牙模组进行蓝牙近程开锁以及蓝牙钥匙授权;本发明实施例不仅能够采集锁体和箱 门的开关状态;而且还能采集箱体的温湿度、倾斜度、以及相关消防安全情况;将箱门和锁 体的状态以及箱体的相关消防情况通过NB-IoT模组上传到云平台;云平台能够管理对锁进 行开关操作的现场人员,并对开关锁记录以及相应数据进行分析。另外,设备(NB-IoT模组) 能够长时间处于PSM模式,从而使设备的续航能力得到极大提升。本发明在传统光交锁上叠 加了NB-IoT网络(即NB-IoT模组)和蓝牙,实现了远程开锁以及蓝牙开锁,同时加入了云平 台,可以对片区的光交箱系统进行统一管理,包括开关锁记录、箱门锁体的状态以及发生故 障后的通知提醒等。解决了传统开锁的钥匙管理难、以及箱体和锁体难以监控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所需要使用的附图 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 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光交箱智能化系统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让光交箱智能化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7 CN 111599153 A 说 明 书 4/7 页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