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术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储能电源,涉及电能技术领域。包括两端开口的壳体,壳体内设置有沿两开口连线方向的导热隔墙,以使壳体内形成散热腔室和容置腔室,形成散热腔室的壳体侧壁上设置有第一散热孔阵列单元和第二散热孔阵列单元,第一散热孔阵列单元和第二散热孔阵列单元具 全部
背景技术:
随着储能电源技术的飞速发展,突破了原有的电力需要即发即用的特点,并且由 于储能电源具有兼容性强,可满足多种不同类型设备供电需求的特点,可以适用于多种应 用领域。例如,可以利用储能电源供电来确保应急照明,还可以用来削弱用电高峰期的用电 量,从而为家庭用户提供用电保障等。 储能电源作为本领域广泛使用的电压转换以及存储器件,其在提供电压转换功能 时,具有较大的发热量,如不及时将热量散发出去,可能会导致储能电源装置中相关线路或 电路板因电热过大而发生熔断、燃烧等问题,造成较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储能电源的散热属 于其正常工作时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现有技术中,由于静音及密封的限制条件,且随着功率密度的不断攀升,小体积, 大容量的便携式储能电源出现了一系列新的技术问题。采用风冷散热无法满足密封性的需 求,而且散热时具有一定的噪音,采用液冷又无法满足小体积的需求,限制了储能电源的发 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储能电源,能够实现大功率电源的散热的同时满足静 音及密封防护的要求。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储能电源,包括两端具有开口的壳体,所述壳体 内设置有沿两所述开口连线方向的导热隔墙,以使所述壳体内形成散热腔室和容置腔室, 形成所述散热腔室的所述壳体侧壁上设置有第一散热孔阵列单元和第二散热孔阵列单元, 所述第一散热孔阵列单元和所述第二散热孔阵列单元具有预设距离,所述容置腔室内设置 有电连接的动力电池模组和逆变器模组,所述壳体一端设置有前盖板组件、另一端设置有 后盖板组件,所述前盖板组件与所述逆变器模组电连接,所述后盖板组件分别与所述动力 电池模组和所述逆变器模组电连接,所述逆变器模组包括散热器,所述散热器和所述动力 电池模组分别与所述导热隔墙贴合。 可选地,所述导热隔墙靠近所述侧壁的一侧设置有散热凸起,所述导热隔墙远离 所述侧壁的一侧为平面。 可选地,所述导热隔墙与所述侧壁之间具有预设夹角,且所述第一散热孔阵列单 元与所述导热隔墙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散热孔阵列单元与所述导热隔墙之间的距离。 可选地,所述第一散热孔阵列单元包括多个第一散热孔,所述第二散热孔阵列单 元包括多个第二散热孔,且所述第一散热孔的数量少于所述第二散热孔的数量。 可选地,所述逆变器模组包括设置在所述散热器上的DC/DC变换器和DC/AC逆变 3 CN 111614145 A 说 明 书 2/6 页 器,其中,所述DC/DC变换器和所述DC/AC逆变器分别与动力电池模组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动力电池模组包括BMS功能板组件、箱体以及与所述箱体可拆卸连接 的箱盖,所述箱体内设置有多个电连接的电芯,所述电芯与所述BMS功能板组件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前盖板组件包括与所述壳体可拆卸连接的前面板,以及设置在所述 前面板上的插座和显示屏,所述插座和所述显示屏分别与所述逆变器模组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后盖板组件包括与所述壳体可拆卸连接的固定座,以及设置在所述 固定座内的功能板组件,所述功能板组件包括USB接口、DC输出接口和开关按键,所述USB接 口、所述DC输出接口和所述开关按键分别与所述逆变器模组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后盖板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固定座上电池扩容接口和充电接口, 所述电池扩容接口和所述充电接口分别于所述动力电池模组电连接,所述固定座上还设置 有第一防护盖和第二防护盖,所述第一防护盖与所述电池扩容接口对应,所述第二防护盖 与所述充电接口对应。 可选地,所述后盖板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固定座上的提手以及所述固定座内的 容置槽,所述提手与所述固定座转动连接,所述固定座上还设置有第三防护盖,所述第三防 护盖与所述容置槽对应。 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包括: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两端具有开口的壳体,使得壳体的一端设置的前盖板组件和 另一端设置的后盖板组件与壳体之间形成所需的安装环境。通过在壳体内设置的导热隔 墙,以使壳体内形成散热腔室和容置腔室,其中,形成散热腔室的壳体的侧壁设置第一散热 孔阵列单元和第二散热孔阵列单元,有利于在散热腔室形成空气对流环境,有利于散热。通 过在容置腔室内设置电连接的动力电池模组和逆变器模组,逆变器模组通过散热器与导热 隔墙贴合,动力电池模组直接与导热隔墙贴合,以便于动力电池模组和逆变器模组产生的 热量直接传导至导热隔墙,有利于热量通过散热腔室进行散热。另外,第一散热孔阵列单元 和第二散热孔阵列单元具有预设距离,使得散热腔室形成烟囱效应,加强散热腔室内的空 气对流,无需加装散热风扇也可以增强散热性能,避免了散热风扇散热时产生噪音。同时, 容置腔室与壳体的一端设置的前盖板组件和另一端设置的后盖板组件形成密封环境,有利 于避免采用常规散热孔被外界环境影响容置腔室内的元器件。采用上述形式,能够实现大 功率电源的散热的同时满足静音及密封防护的要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 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 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 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储能电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爆炸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动力电池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后盖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4 CN 111614145 A 说 明 书 3/6 页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后盖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标:100-储能电源;110-壳体;112-导热隔墙;1122-散热凸起;114-散热腔室; 116-容置腔室;118-侧壁;1182-第一散热孔阵列单元;1184-第二散热孔阵列单元;119-支 撑脚垫;120-动力电池模组;122-BMS功能板组件;124-箱体;126-箱盖;128-电芯;130-逆变 器模组;132-散热器;140-前盖板组件;142-前面板;144-插座;146-显示屏;150-后盖板组 件;152-固定座;1522-第一防护盖;1524-第二防护盖;1526-提手;1528-容置槽;154-功能 板组件;1542-USB接口;1544-DC输出接口;1546-开关按键;156-电池扩容接口;158-充电接 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