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好方法网

一种口罩及其加工工艺


技术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口罩及其加工工艺,涉及口罩加工技术领域,一种口罩包括口罩本体和耳带,口罩本体包括依次设置的内无纺布层、过滤层和外无纺布层;内无纺布层背离过滤层的一侧为肌肤相向面;外无纺布层背离过滤层的一侧为肌肤背向面;口罩本体在宽度方向上具有第一褶  全部
背景技术:
目前,口罩主要包括口罩本体和固定在口罩本体两侧的耳带两部分。其加工过程 如下:先加工出口罩主体,再对口罩主体进行分切成单个口罩本体,再通过气缸等机构翻转 到一条垂直于本体成型机的输送带上,输送带通过间歇运动把产品往前输送,产品送到挂 耳绳焊接工位后,挂耳绳焊接在本体上。 现有的,公告号为CN203677771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口罩,口罩由多层性的口 罩主体部和一对耳挂部构成,该多层性的口罩主体部由外层和内层构成。外层和内层均由 无纺布构成,特别是内层具有过滤层和吸湿层,过滤层为极细纤维无纺布,吸湿层为吸湿性 无纺布特别是为再生纤维素纤维无纺布。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在使用时,口罩的延展性差,不能更好地包 裹住穿戴者的脸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口罩,其具有良好的延展性,能够更好地包裹住穿 戴者的脸部,起到优异的防护效果。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一种口罩,包括口罩本体和一对耳带,所述口罩本体包括依次设置的内无纺布层、过滤 层和外无纺布层;所述内无纺布层背离过滤层的一侧为肌肤相向面;所述外无纺布层背离 过滤层的一侧为肌肤背向面;所述口罩本体在宽度方向上具有折叠而成的四道褶部;所述 褶部在口罩本体的肌肤背向面一侧由上至下依次设有向上折叠的第一褶部和第二褶部、以 及在第二褶部的下方向下折叠的第三褶部和第四褶部;所述口罩本体在第二褶部和第三褶 部被折弯成截面呈Ω状的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四道褶部能够提高口罩本体的延展性,更好地包裹住穿 戴者的脸部。第一褶部和第二褶部、第三褶部和第四褶部对称设置,能够加大口鼻处的口罩 面积,使得穿戴者在使用口罩时,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口罩在鼻梁处的位置向前拱起,有足 够的气流循环空间,降低口鼻呼吸的阻力,使得穿戴者的口鼻处更加舒适,呼吸更加顺畅。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内无纺布层的上边缘和下边缘分 别成型有上延伸边缘和下延伸边缘;所述上延伸边缘和下延伸边缘分别与外无纺布层的上 边缘和下边缘固定;所述上延伸边缘和外无纺布层的上边缘之间的位置固定有鼻梁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肌肤相向面一侧的内无纺布层折叠到外无纺布层的上 边缘处,使得肌肤相向面一侧更加平整,使得穿戴者佩戴口罩时更加舒适。内无纺布层弯折 到外侧,鼻梁条在外无纺布层和上延伸边缘之间,减小了鼻梁条对鼻梁处的挤压,减少鼻梁 处产生压痕的可能性,提高了穿戴者的舒适性。 4 CN 111588122 A 说 明 书 2/5 页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耳带的一端固定于上延伸边缘和 外无纺布层的上边缘之间,耳带的另一端固定于下延伸边缘和外无纺布层的下边缘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耳带的两端分别设置于上延伸边缘和外无纺布层的上 边缘以及下延伸边缘和外无纺布层的下边缘之间,将耳带熔接于外无纺布层的上边缘和下 边缘处,还能够通过上延伸边缘和下延伸边缘对耳带进一步加固,提高了耳带与口罩本体 的连接面积,耳带的固定效果更好,不容易剥离。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上边缘且位于肌肤相向面的一侧 设置有硅胶片;所述硅胶片沿上边缘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硅胶片分别位 于鼻梁条的上下两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内无纺布层设置硅胶片,能够使得硅胶片与鼻梁处进 行接触,鼻梁条对口罩本体的上部进行定型后,硅胶片与鼻梁处贴合,减小了鼻梁条对穿戴 者鼻梁处的挤压,避免口罩佩戴过久对穿戴者的鼻梁处产生压痕。硅胶片设置两个,能够增 大与穿戴者鼻梁处的贴合程度,对鼻梁处的密封效果更好,且硅胶片与鼻梁条的位置错开, 能够保证鼻梁条的弯曲定型性能,使得口罩本体的上部能够与穿戴者的鼻梁处贴合,有效 防止人体呼吸的雾气从口罩上方露出。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口罩本体的两侧成型有弧形缺 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口罩本体的两侧设置弧形的缺口,能够减少与穿戴者 面部的接触面积,使得佩戴口罩后脸部更加舒适。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提供一种口罩的加工工艺,能够生产上述口罩,以提高口罩的 延展性,能够更好地包裹住穿戴者的脸部。 一种口罩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内无纺布层、过滤层和外无纺布层由下而上依次叠放成半成品,并将半成品在宽 度方向进行折叠,形成四道褶部; S2、对折叠后的半成品的两侧缘进行热压,使得内无纺布层、过滤层和外无纺布层两侧 缘熔接为一体; S3、将耳带的两端分别与外无纺布层的上边缘和下边缘处进行二次热压,使得耳带与 外无纺布熔接于一体; S4、在外无纺布层的上边缘处放置鼻梁条,并将内无纺布层的上延伸边缘和下延伸边 缘分别向靠近外无纺布层的上边缘和下边缘处进行翻折,使鼻梁条包覆于内无纺布层的上 延伸边缘和外无纺布层之间; S5、对内无纺布层的上延伸边缘和外无纺布层的上边缘,以及内无纺布层的下延伸边 缘和外无纺布层的下边缘进行热压,使得鼻梁条被密封于上延伸边缘和外无纺布层的上边 缘之间; S6、在内无纺布层的上边缘处粘接硅胶片,硅胶片设置有两个,且两个硅胶片分别位于 鼻梁条宽度方向的两侧; 所述褶部包括在口罩本体的肌肤背向面一侧由上至下依次设有向上折叠的第一褶部 和第二褶部、以及在第二褶部的下方向下折叠的第三褶部和第四褶部;所述口罩本体在第 二褶部和第三褶部被折弯成截面呈Ω状的结构。 5 CN 111588122 A 说 明 书 3/5 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先对半成品的两侧缘进行热压,使得内无纺布层和过滤 层以及外无纺布层不易脱离,方便后续的加工。再将耳带熔接于外无纺布层上,通过弯折到 外无纺布层上的上延伸边缘和下延伸边缘覆盖于耳带外侧,能够对耳带进一步加固处理, 使得耳带不易被剥离。在肌肤相向面粘接硅胶片,能够提高口罩的防滑能力,使得口罩的上 部分能够与鼻梁处贴合,起到更好的防护效果。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过滤层为熔喷布层;在进行步骤1 之前,首先对过滤层进行驻极处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过滤层进行驻极处理,将熔喷布层加工成驻极体,而驻 极体式在强外电场等因素下极化并能够较长时期保持极化状态的电介质。根据库伦沉积理 论,纤维集合体对粉尘颗粒的捕集系数与纤维每单位长度的电荷量成正比,与纤维直径和 粉尘微粒直径成反比关系。经过驻极处理的熔喷布,可带有较久的静电,增强了依靠静电效 应捕集微细颗粒的能力,不但提高了过滤效率,还可以进一步降低过滤阻力。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褶部和第二褶部位于口罩本 体的中上位置;所述第三褶部和第四褶部位于口罩本体的中下位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穿戴者面部的口鼻位置,将第一褶部和第二褶部设 置在口罩本体的中上位置,再将第三褶部和第四褶部设置再口罩本体的种下位置,能够符 合人体工学,使得佩戴舒适感增强,能够方便穿戴者进行呼吸。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在S6步骤中,粘接硅胶片之前先对口 罩本体采用整平机进行整平。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口罩进行整平,能够方便后续对口罩进行收集处理,且 进一步整平,能够加强口罩整体的连接,以及耳带与口罩本体的连接,使得口罩结构更加稳 定,不易损坏,质量更好。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第一褶部和第二褶部、第三褶部和第四褶部对称设置,能够加大口鼻处的口罩面积, 使得穿戴者在使用口罩时,口罩在鼻梁处的位置向前拱起,有足够的气流循环空间,降低口 鼻呼吸的阻力,使得穿戴者的口鼻处更加舒适,呼吸更加顺畅; 2、将耳带熔接于外无纺布层的上边缘和下边缘处,还能够通过上延伸边缘和下延伸边 缘对耳带进一步加固,提高了耳带与口罩本体的连接面积,耳带的固定效果更好,不容易剥 离; 3、硅胶片设置两个,能够增大与穿戴者鼻梁处的贴合程度,对鼻梁处的密封效果更好, 且硅胶片与鼻梁条的位置错开,能够保证鼻梁条的弯曲定型性能,使得口罩本体的上部能 够与穿戴者的鼻梁处贴合。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的口罩本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的耳带安装位置示意图。 附图标记:1、口罩本体;11、内无纺布层;111、上延伸边缘;112、下延伸边缘;12、过 滤层;13、外无纺布层;14、弧形缺口;15、第一褶部;16、第二褶部;17、第三褶部;18、第四褶 6 CN 111588122 A 说 明 书 4/5 页 部;2、耳带;3、鼻梁条;4、硅胶片。
下载此资料需消耗2积分,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