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催化异戊二烯聚合的配合物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聚烯烃催化剂技术领域。本发明配合物催化剂具有单一的催化活性中心,可通过改变配体结构和聚合条件实现对聚合物分子量及其分布的调控,具有催化活性高、成本低、性能稳定等优点;制备方法条件温 全部
背景技术:
橡胶是一种重要的战略物资,但是天然橡胶受到种植区经纬度和气候的影响难以 扩大种植,其产量远不能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需求,因此开发合成橡胶对国家和社会的建 设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聚异戊二烯具有和天然橡胶相同的单体结构因此受到研究 人员的青睐。 聚异戊二烯产品的广泛开发与应用离不开聚合催化剂的发展。目前,异戊二烯聚 合物用催化剂主要有锂系、钛系、钼系以及稀土类催化剂。近年来随着烯烃聚合催化剂的发 展,后过渡金属配合物展现出催化异戊二烯聚合的能力,与锂系、钛系和稀土类常用异戊二 烯聚合用用催化剂相比,后过渡金属具有更加经济且稳定的优点,因此后过渡金属催化剂 迅速成为研究热点。研究人员发现N,N-二齿镍配合物(M1,式1)具有催化异戊二烯聚合活性 (Chem.Eur.J.2015,21,17437–17444);N,N-二齿钴和铁的配合物也具有催化二烯聚合的活 性,且活性普遍高于镍配合物。研究人员发现进一步的配体的结构往往影响催化剂的催化 性能。例如在具有α-亚胺结构的铁或钴催化剂中,芳基取代的配体活性往往呈现优于脂肪 族取代配体,如结构M2,下式2所示(Polymers 2016,8,389)。当配合物中心金属为铁,助催 化剂为MAO,且Al/Fe的摩尔比为500,取代基分别为芳香取代基和脂肪族取代基时,它们催 化异戊二烯聚合的数据如下:R=alkyl,催化活性为5.4×104 g·mol-1(Fe)·h-1,Mn=6.0 ×104 g·mol-1,PDI=2.11;R=aryl,催化活性为8.3×104 g·mol-1(Fe)·h-1,Mn=10.3× 104 g·mol-1,PDI=2.05。 4 CN 111574651 A 说 明 书 2/16 页 例如结构M3,下式3所示(Dalton Trans.2019,48,7862)。当M3结构中的R基团分别 为1、2、3和4,以MAO作为助催化剂,且Al/Fe的摩尔为500时,它们催化异戊二烯聚合的数据 如下:R=1,催化活性为2.3×104 g·mol-1(Fe)·h-1,Mn=11.2×104 g·mol-1,PDI=1.7;R =2,催化活性为4.7×104 g·mol-1(Fe)·h-1,M =2.0×104n g·mol-1,PDI=3.7;R=3,催 化活性为6.8×104g·mol-1(Fe)·h-1,Mn=8.1×104 g·mol-1,PDI=2.1;R=4,催化活性为 6.8×104 g·mol-1(Fe)·h-1,M =11.1×104 g·mol-1n ,PDI=1.7。 通过上述调研可以发现,目前催化异戊二烯聚合方法有待改进,催化活性有待提 高。所以,开发一种具有优异催化活性的催化异戊二烯聚合的催化剂具有非常重要的市场 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探究了N,N-二齿配体铁、钴配合物在催化异戊二烯聚 合的表现,通过配体结构的调整对配合物的催化活性进行调控从而提高该类催化剂的催化 活性,并实现进一步调控合成橡胶的性能和用途的目的。 具体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下式I所示的配合物催化剂, 5 CN 111574651 A 说 明 书 3/16 页 其中,Ar选自 *为连接位点; M选自铁、钴或镍; 每一个X相同或不同,彼此独立地选自F、Cl、Br、I; R1、R2相同或不同,彼此独立地选自氢、C1-4烷基,卤素(包括F、Cl、Br、I),或者C1-4 烷氧基。 根据本发明化合物的实施方案,R1、R2相同或不同,彼此独立地优选自H、Me、Et、 iPr,F、Cl、Br、I、OCH3。进一步优选H,CH3,OCH3,F。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每一个X可以独立地选用Cl。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M选自铁、钴。 作为实例,本发明所述式I化合物包括但不限于如下化合物: 作为实例,式Ⅰ所示配合物可以选自具有如下基团定义的配合物: Fe1:其中M=Fe,X=Cl,其他取代基为H; Fe2:其中M=Fe,X=Cl,R2=CH3,其他取代基为H; Fe3:其中M=Fe,X=Cl,R2=OCH3,其他取代基为H; Fe4:其中M=Fe,X=Cl,R2=F,其他取代基为H Co1:其中M=Co,X=Cl,其他取代基为H; Co2:其中M=Co,X=Cl,R2=CH3,其他取代基为H; Co3:其中M=Co,X=Cl,R2=OCH3,其他取代基为H; Co4:其中M=Co,X=Cl,R2=F,其他取代基为H 本发明还提供下式II所示的α-亚胺配体: 6 CN 111574651 A 说 明 书 4/16 页 其中Ar选自 *为连接位点; R1、R2相同或不同,彼此独立地选自氢、C1-4烷基,卤素(包括F、Cl、Br、I),或者C1-4 烷氧基。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R1、R2相同或不同,彼此独立地优选自H、Me、Et、iPr, F、Cl、Br、I、OCH3。进一步优选H,CH3,OCH3,F。 作为实例,所述的配合物中间体具有如下式II-1、式II-2、式II-3或式II-4所示的 结构: 即,式II所示配体选自如下基团定义的配合物中间体: L1:R1=H;R2=H; L2:R1=H;R2=CH3; L3:R1=H;R2=OCH3; L4:R1=H;R2=F。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如下结构的铁配合物催化剂: 其中,Ar选自 *为连接位点; 每一个X相同或不同,彼此独立地选自F、Cl、Br、I; R1、R2相同或不同,彼此独立地选自氢、C1-4烷基,卤素(包括F、Cl、Br、I),或者C1-4 7 CN 111574651 A 说 明 书 5/16 页 烷氧基。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如下结构的钴配合物催化剂: 其中,Ar选自 *为连接位点; 每一个X相同或不同,彼此独立地选自F、Cl、Br、I; R1、R2相同或不同,彼此独立地选自氢、C1-4烷基,卤素(包括F、Cl、Br、I),或者C1-4 烷氧基。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催化剂组合物,其包括主催化剂以及任选的助催化剂,其中,所 述主催化剂选自式I所示的铁、钴配合物。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助催化剂可以选自铝氧烷、烷基铝和氯化烷基 铝中的一种或多种。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铝氧烷可以选自甲基铝氧烷(MAO)或三异丁基 铝改性的甲基铝氧烷(MMAO)中的一种或两种。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烷基铝可以选自三甲基铝、三乙基铝。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氯化烷基铝可以选自氯化二甲基铝(Me2AlCl)、 倍半二乙基氯化铝(EASC)、倍半二甲基氯化铝(MASC)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氯化二甲基铝 (Me2AlCl)。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当所述催化剂组合物还包括助催化剂时,所述助催 化剂中的金属Al与式I所示的铁配合物的中心金属Fe的摩尔比为(5-500):1,优选摩尔比为 (10~100):1,例如可以为10:1、20:1、30:1、50:1或100:1。当所述助催化剂中的金属Al与式 I所示的钴配合物的中心金属Co的摩尔比为(5~500):1,优选摩尔比为(10~100):1,例如 可以为10:1、20:1、30:1、50:1或100:1。 其中,所述助催化剂为三甲基铝(AlMe3)时,三甲基铝(AlMe3)中的金属Al与式I所 示的铁配合物的中心金属Fe的摩尔比为(50~100):1,优选摩尔比为30:1。 其中,所述助催化剂为氯化二甲基铝(Me2AlCl)时,氯化二甲基铝(Me2AlCl)中的金 属Al与式I所示的铁配合物的中心金属Fe的摩尔比为(10~100):1,优选摩尔比为50:1。 本发明还提供上述式I所示的α-亚胺铁和钴配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式II所示的化合物与含铁或钴化合物进行反应(如络合反应),得到所述式I所 示的铁或钴配合物。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含铁或钴的化合物可以选自含铁或钴的卤化 物,例如可以为FeCl2、FeCl2·4H2O、CoCl2、CoCl2·6H2O。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反应优选在无氧条件下进行,例如在惰性气体 8 CN 111574651 A 说 明 书 6/16 页 如氮气保护的条件下进行。 根据本发明,所述含铁或钴化合物与式II所示的化合物的摩尔比可以为1:1~2, 优选为1:1~1.5;进一步优选为1:1.1。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反应的温度可以为0-35℃,例如为10-30℃,如 20-25℃;所述反应时间可以为8-16小时,优选12-16小时,更优选14-16小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反应可以在有机溶剂中进行,所述有机溶剂可 以选自卤代烷烃或者醇类溶剂中的一种或多种,例如二氯甲烷或乙醇中的一种或两种。 优选地,所得式I所示的铁或钴配合物可以进一步纯化。所述纯化方法可以包括如 下步骤: a)将所得式I所示的化合物用真空泵抽除溶剂,然后溶于有机溶剂(如无水乙醚) 中; b)沉淀后将固液分离,对固相用无水乙醚洗涤并干燥。 本发明还提供了如式Ⅱ所述的铁、钴、镍或钯配合物中间体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 步骤: 将式Ⅲ所示的2-乙酰基吡啶与式Ⅳ所示的萘胺衍生物进行取代反应,得到式II所 示的α-亚胺铁(钴)配合物中间体: 其中,式Ⅳ所示的萘胺中Ar选自 *为连接位点; R1、R2相同或不同,彼此独立地选自H、Me、Et、iPr,F、Cl、Br、I、OCH3。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取代反应在对甲苯磺酸催化下进行。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取代反应在溶剂中进行,例如在芳烃类溶剂中 进行,如在甲苯中进行。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取代反应在加热回流的条件下反应3-10小时, 更优选为5-8小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取代反应的反应体系中式Ⅲ所示的2-乙酰基吡 啶和式Ⅳ所示的萘胺的摩尔投料比为1:1~2;更优选为1:1.1。 优选地,所得式Ⅱ所示的化合物可以进一步纯化。所述纯化方法为乙酸乙酯和石 油醚在体积比为1:20~100下的混合溶剂进行碱性氧化铝柱层析,更优选的乙酸乙酯和石 油醚混合溶剂的体积比为1:30~50。 有益效果: 9 CN 111574651 A 说 明 书 7/16 页 1.本发明利用特定的α-亚胺配体与铁或钴中心金属构建得到配合物催化剂。该类 配合物催化剂具有单一的催化活性中心,可以通过调整配体的结构和聚合条件实现对聚异 戊二烯分子量及其微观分子结构的调控,具有催化活性高、催化选择性好、成本低、性能稳 定等优点。 2.本发明提供的α-亚胺铁或钴的配合物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周 期短、操作条件简单等优点。 3.本发明提供的铁或钴配合物催化剂用于催化异戊二烯聚合反应时表现出了非 常好的催化活性。将配合物催化剂应用于异戊二烯聚合用催化剂,配合少量助催化剂(Al: Fe比低至30:1),即可使得催化异戊二烯聚合活性高达3.9×106g·mol-1(Fe)·h-1,其单体 转化率达到97%以上,所制备得到的聚异戊二烯重均分子量Mw在3.65-6.85×105 g·mol-1 之间波动,分子量分布介于1.18-2.39之间,表现出了对聚异戊二烯分子量极强的调控性 能。本发明配合物催化剂催化异戊二烯聚合制备的聚异戊二烯,具有极大的工业应用潜力。 4.本发明提供的制备聚异戊二烯的方法操作简单,反应条件温和,得到的产品为 微观结构和分子量可控的聚异戊二烯,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催化异戊二烯聚合的配合物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聚烯烃催化剂技术领域。本发明配合物催化剂具有单一的催化活性中心,可通过改变配体结构和聚合条件实现对聚合物分子量及其分布的调控,具有催化活性高、成本低、性能稳定等优点;制备方法条件温 全部
背景技术:
橡胶是一种重要的战略物资,但是天然橡胶受到种植区经纬度和气候的影响难以 扩大种植,其产量远不能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需求,因此开发合成橡胶对国家和社会的建 设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聚异戊二烯具有和天然橡胶相同的单体结构因此受到研究 人员的青睐。 聚异戊二烯产品的广泛开发与应用离不开聚合催化剂的发展。目前,异戊二烯聚 合物用催化剂主要有锂系、钛系、钼系以及稀土类催化剂。近年来随着烯烃聚合催化剂的发 展,后过渡金属配合物展现出催化异戊二烯聚合的能力,与锂系、钛系和稀土类常用异戊二 烯聚合用用催化剂相比,后过渡金属具有更加经济且稳定的优点,因此后过渡金属催化剂 迅速成为研究热点。研究人员发现N,N-二齿镍配合物(M1,式1)具有催化异戊二烯聚合活性 (Chem.Eur.J.2015,21,17437–17444);N,N-二齿钴和铁的配合物也具有催化二烯聚合的活 性,且活性普遍高于镍配合物。研究人员发现进一步的配体的结构往往影响催化剂的催化 性能。例如在具有α-亚胺结构的铁或钴催化剂中,芳基取代的配体活性往往呈现优于脂肪 族取代配体,如结构M2,下式2所示(Polymers 2016,8,389)。当配合物中心金属为铁,助催 化剂为MAO,且Al/Fe的摩尔比为500,取代基分别为芳香取代基和脂肪族取代基时,它们催 化异戊二烯聚合的数据如下:R=alkyl,催化活性为5.4×104 g·mol-1(Fe)·h-1,Mn=6.0 ×104 g·mol-1,PDI=2.11;R=aryl,催化活性为8.3×104 g·mol-1(Fe)·h-1,Mn=10.3× 104 g·mol-1,PDI=2.05。 4 CN 111574651 A 说 明 书 2/16 页 例如结构M3,下式3所示(Dalton Trans.2019,48,7862)。当M3结构中的R基团分别 为1、2、3和4,以MAO作为助催化剂,且Al/Fe的摩尔为500时,它们催化异戊二烯聚合的数据 如下:R=1,催化活性为2.3×104 g·mol-1(Fe)·h-1,Mn=11.2×104 g·mol-1,PDI=1.7;R =2,催化活性为4.7×104 g·mol-1(Fe)·h-1,M =2.0×104n g·mol-1,PDI=3.7;R=3,催 化活性为6.8×104g·mol-1(Fe)·h-1,Mn=8.1×104 g·mol-1,PDI=2.1;R=4,催化活性为 6.8×104 g·mol-1(Fe)·h-1,M =11.1×104 g·mol-1n ,PDI=1.7。 通过上述调研可以发现,目前催化异戊二烯聚合方法有待改进,催化活性有待提 高。所以,开发一种具有优异催化活性的催化异戊二烯聚合的催化剂具有非常重要的市场 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探究了N,N-二齿配体铁、钴配合物在催化异戊二烯聚 合的表现,通过配体结构的调整对配合物的催化活性进行调控从而提高该类催化剂的催化 活性,并实现进一步调控合成橡胶的性能和用途的目的。 具体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下式I所示的配合物催化剂, 5 CN 111574651 A 说 明 书 3/16 页 其中,Ar选自 *为连接位点; M选自铁、钴或镍; 每一个X相同或不同,彼此独立地选自F、Cl、Br、I; R1、R2相同或不同,彼此独立地选自氢、C1-4烷基,卤素(包括F、Cl、Br、I),或者C1-4 烷氧基。 根据本发明化合物的实施方案,R1、R2相同或不同,彼此独立地优选自H、Me、Et、 iPr,F、Cl、Br、I、OCH3。进一步优选H,CH3,OCH3,F。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每一个X可以独立地选用Cl。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M选自铁、钴。 作为实例,本发明所述式I化合物包括但不限于如下化合物: 作为实例,式Ⅰ所示配合物可以选自具有如下基团定义的配合物: Fe1:其中M=Fe,X=Cl,其他取代基为H; Fe2:其中M=Fe,X=Cl,R2=CH3,其他取代基为H; Fe3:其中M=Fe,X=Cl,R2=OCH3,其他取代基为H; Fe4:其中M=Fe,X=Cl,R2=F,其他取代基为H Co1:其中M=Co,X=Cl,其他取代基为H; Co2:其中M=Co,X=Cl,R2=CH3,其他取代基为H; Co3:其中M=Co,X=Cl,R2=OCH3,其他取代基为H; Co4:其中M=Co,X=Cl,R2=F,其他取代基为H 本发明还提供下式II所示的α-亚胺配体: 6 CN 111574651 A 说 明 书 4/16 页 其中Ar选自 *为连接位点; R1、R2相同或不同,彼此独立地选自氢、C1-4烷基,卤素(包括F、Cl、Br、I),或者C1-4 烷氧基。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R1、R2相同或不同,彼此独立地优选自H、Me、Et、iPr, F、Cl、Br、I、OCH3。进一步优选H,CH3,OCH3,F。 作为实例,所述的配合物中间体具有如下式II-1、式II-2、式II-3或式II-4所示的 结构: 即,式II所示配体选自如下基团定义的配合物中间体: L1:R1=H;R2=H; L2:R1=H;R2=CH3; L3:R1=H;R2=OCH3; L4:R1=H;R2=F。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如下结构的铁配合物催化剂: 其中,Ar选自 *为连接位点; 每一个X相同或不同,彼此独立地选自F、Cl、Br、I; R1、R2相同或不同,彼此独立地选自氢、C1-4烷基,卤素(包括F、Cl、Br、I),或者C1-4 7 CN 111574651 A 说 明 书 5/16 页 烷氧基。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如下结构的钴配合物催化剂: 其中,Ar选自 *为连接位点; 每一个X相同或不同,彼此独立地选自F、Cl、Br、I; R1、R2相同或不同,彼此独立地选自氢、C1-4烷基,卤素(包括F、Cl、Br、I),或者C1-4 烷氧基。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催化剂组合物,其包括主催化剂以及任选的助催化剂,其中,所 述主催化剂选自式I所示的铁、钴配合物。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助催化剂可以选自铝氧烷、烷基铝和氯化烷基 铝中的一种或多种。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铝氧烷可以选自甲基铝氧烷(MAO)或三异丁基 铝改性的甲基铝氧烷(MMAO)中的一种或两种。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烷基铝可以选自三甲基铝、三乙基铝。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氯化烷基铝可以选自氯化二甲基铝(Me2AlCl)、 倍半二乙基氯化铝(EASC)、倍半二甲基氯化铝(MASC)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氯化二甲基铝 (Me2AlCl)。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当所述催化剂组合物还包括助催化剂时,所述助催 化剂中的金属Al与式I所示的铁配合物的中心金属Fe的摩尔比为(5-500):1,优选摩尔比为 (10~100):1,例如可以为10:1、20:1、30:1、50:1或100:1。当所述助催化剂中的金属Al与式 I所示的钴配合物的中心金属Co的摩尔比为(5~500):1,优选摩尔比为(10~100):1,例如 可以为10:1、20:1、30:1、50:1或100:1。 其中,所述助催化剂为三甲基铝(AlMe3)时,三甲基铝(AlMe3)中的金属Al与式I所 示的铁配合物的中心金属Fe的摩尔比为(50~100):1,优选摩尔比为30:1。 其中,所述助催化剂为氯化二甲基铝(Me2AlCl)时,氯化二甲基铝(Me2AlCl)中的金 属Al与式I所示的铁配合物的中心金属Fe的摩尔比为(10~100):1,优选摩尔比为50:1。 本发明还提供上述式I所示的α-亚胺铁和钴配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式II所示的化合物与含铁或钴化合物进行反应(如络合反应),得到所述式I所 示的铁或钴配合物。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含铁或钴的化合物可以选自含铁或钴的卤化 物,例如可以为FeCl2、FeCl2·4H2O、CoCl2、CoCl2·6H2O。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反应优选在无氧条件下进行,例如在惰性气体 8 CN 111574651 A 说 明 书 6/16 页 如氮气保护的条件下进行。 根据本发明,所述含铁或钴化合物与式II所示的化合物的摩尔比可以为1:1~2, 优选为1:1~1.5;进一步优选为1:1.1。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反应的温度可以为0-35℃,例如为10-30℃,如 20-25℃;所述反应时间可以为8-16小时,优选12-16小时,更优选14-16小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反应可以在有机溶剂中进行,所述有机溶剂可 以选自卤代烷烃或者醇类溶剂中的一种或多种,例如二氯甲烷或乙醇中的一种或两种。 优选地,所得式I所示的铁或钴配合物可以进一步纯化。所述纯化方法可以包括如 下步骤: a)将所得式I所示的化合物用真空泵抽除溶剂,然后溶于有机溶剂(如无水乙醚) 中; b)沉淀后将固液分离,对固相用无水乙醚洗涤并干燥。 本发明还提供了如式Ⅱ所述的铁、钴、镍或钯配合物中间体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 步骤: 将式Ⅲ所示的2-乙酰基吡啶与式Ⅳ所示的萘胺衍生物进行取代反应,得到式II所 示的α-亚胺铁(钴)配合物中间体: 其中,式Ⅳ所示的萘胺中Ar选自 *为连接位点; R1、R2相同或不同,彼此独立地选自H、Me、Et、iPr,F、Cl、Br、I、OCH3。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取代反应在对甲苯磺酸催化下进行。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取代反应在溶剂中进行,例如在芳烃类溶剂中 进行,如在甲苯中进行。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取代反应在加热回流的条件下反应3-10小时, 更优选为5-8小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取代反应的反应体系中式Ⅲ所示的2-乙酰基吡 啶和式Ⅳ所示的萘胺的摩尔投料比为1:1~2;更优选为1:1.1。 优选地,所得式Ⅱ所示的化合物可以进一步纯化。所述纯化方法为乙酸乙酯和石 油醚在体积比为1:20~100下的混合溶剂进行碱性氧化铝柱层析,更优选的乙酸乙酯和石 油醚混合溶剂的体积比为1:30~50。 有益效果: 9 CN 111574651 A 说 明 书 7/16 页 1.本发明利用特定的α-亚胺配体与铁或钴中心金属构建得到配合物催化剂。该类 配合物催化剂具有单一的催化活性中心,可以通过调整配体的结构和聚合条件实现对聚异 戊二烯分子量及其微观分子结构的调控,具有催化活性高、催化选择性好、成本低、性能稳 定等优点。 2.本发明提供的α-亚胺铁或钴的配合物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周 期短、操作条件简单等优点。 3.本发明提供的铁或钴配合物催化剂用于催化异戊二烯聚合反应时表现出了非 常好的催化活性。将配合物催化剂应用于异戊二烯聚合用催化剂,配合少量助催化剂(Al: Fe比低至30:1),即可使得催化异戊二烯聚合活性高达3.9×106g·mol-1(Fe)·h-1,其单体 转化率达到97%以上,所制备得到的聚异戊二烯重均分子量Mw在3.65-6.85×105 g·mol-1 之间波动,分子量分布介于1.18-2.39之间,表现出了对聚异戊二烯分子量极强的调控性 能。本发明配合物催化剂催化异戊二烯聚合制备的聚异戊二烯,具有极大的工业应用潜力。 4.本发明提供的制备聚异戊二烯的方法操作简单,反应条件温和,得到的产品为 微观结构和分子量可控的聚异戊二烯,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