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好方法网

一种体育训练标枪


技术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体育训练标枪。本发明包括枪体,枪体的两端分别为扎地端以及保护端,扎地端安装有金属硬套,金属硬套与扎地端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枪体内滑移设置有第一触发杆,第一触发杆的两端分别为第一触发端以及第一作用端;还包括若干警示杆,警示杆外表面涂抹有  全部
背景技术:
标枪为体育专业的田径必修课。标枪作为田径运动中的一个投掷项目,运动员经 过助跑后把标枪投掷出去。 传统的标枪如公告号为CN202028141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一种荧光标枪,其结构 可参照说明书附图1,该结构包括标枪本体,该标枪本体的两端逐步变小进而形成两个尖 端;运动员手持标枪本体的中部,由肩上持枪经过一段预先助跑连接投掷步获得动量,通过 爆发式的最后用力作用于标枪的纵轴上,将标枪经肩上投出去,直至标枪本体的其中一端 扎入到地面,完成整个投掷运动过程。 标枪投掷完成之后,标枪需从地面上拔出,此时,由于标枪本体一端扎入地面,标 枪本体的另外一端会与地面之间呈一定夹角,由于标枪本身的体积较小,当地面上存在较 多个标枪时,部分标枪若未被拾捡标枪的运动员所注意到,那么该部分标枪的未扎入地面 的尖端会扎到拾捡标枪的运动员的身体部位,容易导致人员受伤。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体育训练标枪,其能有效降低拾捡运动员被扎 伤的几率,提高运动安全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体育训练标枪,包括枪体,所述枪体的两端分别为扎地端以及保护端,所述扎地端 安装有金属硬套,所述金属硬套与扎地端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 所述枪体内滑移设置有第一触发杆,所述第一触发杆的两端分别为第一触发端以及第 一作用端,所述第一触发端突出于扎地端且可受到金属硬套向保护端一侧的挤压; 还包括若干警示杆,所述警示杆外表面涂抹有警示漆,所述警示杆的两端分别为铰接 端以及限位端,所述铰接端铰接于枪体上,所述警示杆的铰接轴上设有扭簧,所述扭簧用于 驱动警示杆绕铰接点进行旋转并直立于枪体外侧壁上,所述限位端上设有限位孔; 所述第一触发杆的第一作用端上设有触发部,所述触发部的两端分别为第三触发端以 及第三作用端,所述第三作用端卡入限位孔内以保持警示杆贴合于枪体外侧壁上,所述金 属硬套对第一触发端产生撞击时,所述第一触发杆能作用于第三触发端进而使第三作用端 与限位孔发生脱离。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标枪着地时,金属硬套会与地面发生撞击,金属硬套对第一 弹簧产生挤压力,金属硬套会对第一触发端产生撞击,第一触发杆会往保护端方向进行移 动,第一触发杆作用于第三触发端,触发部的第三作用端会与限位孔相脱离,扭簧作用于警 示杆,警示杆绕铰接点进行旋转并直立于枪体外侧壁上,此时,标枪整体尽管依旧与地面之 间呈一定角度,但枪体的保护端一侧涂抹有警示漆的警示杆处于撑开状态,使拾捡标枪的 3 CN 111714854 A 说 明 书 2/4 页 运动员能更容易地察觉到标枪所在位置,从而降低拾捡运动员被扎伤的几率,提高运动安 全性。 优选的,所述触发部包括第三触发杆,所述第三触发杆中部铰接于枪体上,所述第 三触发端以及第三作用端分别位于第三触发杆的两端位置,所述第一触发杆上设有供第三 触发端插入的触发槽,所述触发槽内设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弹力作用于第三触发端, 进而使第三作用端稳定插入到限位孔。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触发杆未发生移动时,第三弹簧能使第三触发杆绕铰 接点转动并呈现固定角度,第三触发杆的第三作用端稳定插入到限位孔内,警示杆紧贴合 于枪体外表面;当第一触发杆往保护端一侧进行移动时,第一触发杆上的触发槽能推动第 三触发杆绕铰接点进行旋转,第三触发杆上的第三作用端从限位孔中拔出,此时,警示杆受 扭簧的驱动作用,警示杆绕其铰接点绕转直立至枪体的外侧。 优选的,所述保护端上分体设置有触发套; 包括第二弹簧,所述保护端内设有容纳槽,所述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容纳槽槽底、触 发套两者相连; 所述扎地端上卡接有卡接块,所述第一弹簧的端部连接于卡接块上; 所述枪体内滑移设置有第二触发杆,所述第二触发杆的两端分别为第二触发端以及第 二作用端,所述第二作用端相抵于卡接块上,所述第二触发端突出于容纳槽的槽底,所述触 发套能与第二触发杆的第二触发端相抵触,进而使第二触发杆的第二作用端对卡接块产生 向金属硬套一侧的推力作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运动员的身体意外挤压到保护端的触发套时,首先,触发套 会对第二弹簧产生挤压力,触发套端部会与第二触发杆的第二作用端相抵触,第二触发杆 往金属硬套方向进行移动,第二触发杆的第二作用端能对卡接块产生向金属硬套的挤压 力,卡接块便可从枪体端部掉出,连接于卡接块上的第一弹簧也会随之脱离枪体; 此时,金属硬套会扎在地面上,枪体与金属硬套相分离,枪体会直接倒在地面上,最大 程度减少了对运动员的后续创伤。 优选的,所述触发套靠近于保护端的端部位置固定有硬质连接件,所述第二弹簧 端部连接于硬质连接件上。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弹簧连接在硬质连接件上,进而能有效提升第二弹簧的 拉动稳定性,弹性套的滑移稳定性更高。 优选的,所述硬质连接件用于与第二触发杆的第二触发端相抵。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硬质连接件与第二触发端的抵触稳定性更高,触发灵敏度也 会更高。 优选的,所述第一触发杆的第一触发端与扎地端之间连接有第四弹簧,所述第四 弹簧用于将第一触发杆往金属硬套一侧进行弹性推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该标枪处于未使用状态时,第四弹簧能驱动第一触发杆往 金属硬套一侧进行推动,进而使第一触发杆的第一作用端与触发件之间处于相对稳定位置 上。 4 CN 111714854 A 说 明 书 3/4 页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警示杆受触发部限位作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部放大图; 图3为图1的B部放大图; 图4为图1的C部放大图; 图5为实施例中警示杆受扭簧作用而处于撑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枪体;101、扎地端;102、保护端;2、金属硬套;3、第一弹簧;4、第一触 发杆;41、第一触发端;42、第一作用端;5、警示杆;51、铰接端;52、限位端;6、警示漆;7、扭 簧;8、限位孔;9、触发部;91、第三触发杆;911、第三触发端;912、第三作用端;10、触发槽; 11、第三弹簧;12、触发套;13、第二弹簧;14、卡接块;15、第二触发杆;151、第二触发端;152、 第二作用端;16、硬质连接件;17、第四弹簧;18、容纳槽。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