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好方法网

一种基于GIS技术的风景名胜数据库及其构建方法


技术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GIS技术的风景名胜数据库及其构建方法,属于风景园林技术领域。该方法首先采集风景名胜各个景点相关的属性数据、图片类数据和地图类数据,将地图类数据作为底图,根据底图建立专题图层;然后建立点状要素,最后将景点的属性数据分别关联专题图层和  全部
背景技术:
自20世纪80年代左右起,GIS技术开始被引入历史研究中。历史地理信息系统 (HGIS)  建设是信息化时代学术发展的要求,也体现了历史研究向纵深方向的拓展。GIS进 入中国史学研究领域不仅带来研究方法的变革,同时也更新了历史研究理念,促成历史文 献、古地图、遥感影像、考古信息等多元史料的应用,帮助完成一些动态追踪与多要素综合 性研究。基于  GIS的历史数据库的构建,可以实现多元数据的整合和查询、空间分析以及可 视化等功能,是创建具有空间属性的历史数据库的有效途径。 地理信息系统的优势在于可以处理传统方法难以处理的大量空间数据,对其进行 定量或定性分析。现实当中,经济、社会、人口、自然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大量信息,绝大多数 都带有空间位置属性,历史上也是一样。GIS最大的特点就是能进行空间操作,对空间数据 进行存储、管理、分析和更新。所以,GIS应用于历史研究,也会让历史信息在空间中展现,将 静态的历史转化为动态的过程,解决以往文献中所无法看到的变化过程,并进行多角度分 析。 目前,历史GIS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古村落保护、历史街区保护、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规划、城市规划历史方面。张萍分析了GIS进入中国史学的贡献,从四个方面肯定了GIS对于 中国史学的价值,认为GIS为中国史学研究领域带来了研究方法的变革,同时促进了历史研 究理念的更新,但也提出了一些目前面临的发展瓶颈。张萍论述了目前丝绸之路研究的成 就,认为数据化和信息化手段是深化丝绸之路研究的重要方法,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历史 地理信息系统的构想,从三个方面肯定了该系统建设的价值和意义。霍仁龙、姚勇等认为 GIS是创建具有空间属性的历史数据库的有效途径,设计了基于GIS的近代西南边疆游记数 据库架构,以期为相关学科的学说研究服务。李小燕、邢海虹等以蜀道沿线丰富的史料为基 础,说明了对蜀道历史地理信息系统研究的重要性和意义,提出了蜀道历史地理信息系统 平台建设的具体思路。陈晓华、黎想以黄山市14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为研究对象,对历史 文化名村的经济文化属性整理后构建GIS数据库,论述和总结了影响历史文化名村空间形 态的5大因素。李圭莳、李璐等应用GIS技术分析了峨山地区传统村落的分布情况以及村庄 内部的具体形态,通过构建模型形成了传统村落的完整格局,为保护规划和旅游发展提供 了依据。胡明星、董卫等分析了古村落保护管理系统的必要性,认为GIS应用于古村落规划、 保护和管理已是必然趋势,对系统软件平台的选择、总体结构和系统数据结构的设计等问 题进行探讨。胡明星、邹兵等将GIS技术用于宏村世界文化遗产地保护规划修编制中,提高 了工作效率,改变了现有的保护规划编制技术路线。邹艳霞提出了将GIS技术应用于历史街 区的保护、更新与规划中,通过GIS的空间分析功能,确定街区中建筑价值的综合评价结果, 为历史街区的更新与规划提供量化的参考依据。胡明星、金超等以南京市为例,建立了基于 3 CN 111552758 A 说 明 书 2/7 页 GIS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空间数据库,提高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科学性和技术 性。李虹、颉耀文等整理分析历史文献、古地图和现代文献后,运用GIS技术复原了古城兰州 的城市格局,通过绘制清代乾隆和光绪两个时期兰州的城市格局复原图,对两个时期兰州 城市空间格局和发展特征进行分析和总结。沈天翼基于空间信息整个的理论基础,以香港 为例提出一种构建城市规划历史地理信息系统的方法。综合上述内容,可以总结出目前研 究现状的特点是: 对风景名胜区的研究多为定性分析,缺乏量化分析。在历史GIS领域中,古村落保 护、历史街区保护、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城市规划历史方面使用GIS技术的研究较为丰 富,从理论到实践都有案例,但是在风景名胜研究方面,结合GIS技术研究的案例较为稀少。 主要是因为风景名胜的基本信息主要集中在高校研究中心、园林管理部门、个人等不同群 体中,过于分散,缺少集中化、标准化的存储平台是当前整合风景名胜资料的主要难点。另 外,当前在风景名胜相关数据库信息共享性较差,更多的是以CAD技术形式记录相关空间信 息的矢量数据和以其他电子文档或者文本纸质形式记录存储景点的属性信息,这些传统的 记载方式在当前的大数据背景时代中存在脱节,不便于管理,对信息的整合有明显的缺陷, 致使当前风景名胜的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不完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GIS技术的风景名胜数据库构建方法, 在以往传统方法的基础上发展优点,摒弃不足,运用GIS技术搭建风景园林数据库,为今后 研究风景名胜的合理保护利用提供一种有效方法,推动历史数字化的相关应用。本发明要 解决的技术问题还有一个是提供一种基于GIS技术的风景名胜数据库,该数据库对大量历 史数据进行定量转换,以实现对风景名胜历史相关信息的可视化,将整理好的信息进行可 视化展示,满足历史研究学者对风景名胜历史的相关应用。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GIS技术的风景名胜数据库构建方法,首先采集风景名胜各个景点相关 的属性数据、图片类数据和地图类数据,将地图类数据作为底图,根据底图建立专题图层; 然后建立点状要素,最后将景点的属性数据分别关联专题图层和点状要素,形成风景名胜 GIS数据库。包括以下步骤: (1)以需求分析为基础,采集风景名胜各个景点相关的属性数据、图片类数据和地 图类数据,地图类数据为现状环境数据,将作为底图使用,数据来源于现有的电子地图、卫 星影像; (2)对风景名胜中各个景点进行分类整理;将地图类数据导入ArcGIS软件中作为 底图,根据底图建立专题图层; (3)编辑图形数据形成点状要素呈现不同专题图层下各个景点的存在与否和分布 情况,将景点相关的属性数据分别关联各专题图层和点状要素,形成风景名胜GIS数据库。 所述基于GIS技术的风景名胜数据库构建方法,数据采集的方法为文献分析法和 实地调研法;所述文献分析法中所用的数据来源为地方志、相关史籍史料、历史地图、图片; 所述实地调研法获得的信息为具有定位信息的照片。 所述基于GIS技术的风景名胜数据库构建方法,将景点的属性数据分别关联专题 4 CN 111552758 A 说 明 书 3/7 页 图层和点状要素,具体操作为:若该专题图层下某一景点存在则编辑图形建立点状要素,标 注该景点位置并附着该景点相关属性数据;若不存在,则不建立点状要素,仅附着景点相关 属性数据。 所述基于GIS技术的风景名胜数据库构建方法,通过Bigmap地图下载器下载风景 名胜的卫星影像。 所述基于GIS技术的风景名胜数据库构建方法,所述专题图层根据不同历史时期 和景点类型划分。 所述基于GIS技术的风景名胜数据库构建方法,所述专题图层按照隋唐、五代十 国、宋、元、明、清六个历史时期进行划分。 所述基于GIS技术的风景名胜数据库构建方法,所述图片类数据是以附件的形式 与地图类数据生成的点状要素进行链接。 一种基于GIS技术的风景名胜数据库,包括风景名胜区空间信息数据总库、风景名 胜区空间信息数据子库和以GIS技术平台为基础的相关数据图层;所述风景名胜区空间信 息数据总库对园林类型进行分类;所述风景名胜区空间信息数据子库是按照各园林的发展 历程和周期为基础,以时间节点整合各个园林的变迁信息;数据库中的总库与子库的空间 信息数据皆以点状要素数据形式存在于GIS信息数据存储平台,形成风景名胜空间信息数 据库分布图,再依次进行属性信息的整合与完善,构建以GIS技术平台为基础的相关数据图 层。 所述基于GIS技术的风景名胜数据库,所述园林类型数据包括人文景观和自然景 观,所述人文景观为包括寺庙园林、祠堂园林和书院园林。 有益效果: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包括: (1)本发明运用GIS技术的图形编辑功能形成点状要素,将风景名胜中各个景点的 位置标注在各个专题图层的底图中,并将从文献分析和实地调研中获得的景点相关历史文 化信息  (图片、关联文献、重大历史事件等)以表格和附件的形式存储于各景点的点要素 中,实现将属性信息转化为带有空间属性的量化数据,达到定量分析的目的。 (2)本发明对所收集的历史信息进行检索,生成专项统计表、属性表和专题图层, 更加直观的表现名胜历史所表达的信息;通过定性与定量结合的分析,可总结相关历史在 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轨迹,辅助研究学者做出研究成果。 (3)本发明一个很重要的意义是构建了风景名胜GIS数据库,将收集整理的各类信 息进行可视化展示,让历史信息在空间中展现,将静态的历史转化为动态,解决以往文献中 所无法看到的变化过程,揭示变迁规律;并进行多角度分析,实现多元数据的整合和查询等 功能,为今后研究风景名胜的合理保护利用提供一种有效方法,推动历史数字化的相关应 用,满足历史研究学者采集相关历史数据,解决传统风景名胜历史的相关研究中存在的问 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构建风景名胜GIS数据库流程图; 图2为风景名胜区空间信息数据库体系图。 5 CN 111552758 A 说 明 书 4/7 页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