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术摘要:
一种流水式畦垄养殖系统,涉及水产品养殖技术领域,包括若干个并列挖设的养殖渠,且若干个养殖渠之间通过连接弯道呈S形一体式连通。本发明解决了传统技术中池体利用混泥土浇筑式设置,需要一系列辅助设备进行建立,生产成本太高,不便于全面性推广使用;后续使用过程中 全部
背景技术:
水产养殖是人为控制下繁殖、培育和收获水生动植物的生产活动。一般包括在人 工饲养管理下从苗种养成水产品的全过程。广义上也可包括水产资源增殖。 水产养殖有粗养、精养和高密度精养等方式。粗养是在中、小型天然水域中投放苗 种,完全靠天然饵料养成水产品,如湖泊水库养鱼和浅海养贝等。精养是在较小水体中用投 饵、施肥方法养成水产品,如池塘养鱼、网箱养鱼和围栏养殖等。高密度精养采用流水、控 温、增氧和投喂优质饵料等方法,在小水体中进行高密度养殖,从而获得高产,如流水高密 度养鱼、虾等,其中进行水产养殖,必不可缺的便是养殖池的建设,其中现有的养殖池均为 混泥土浇筑式建立,该方式随着生产使用也逐渐的暴露出了该技术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 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该池体利用混泥土浇筑式设置,需要一系列辅助设备进行建立,生产成本太 高,不便于全面性推广使用。 第二,该池体一体建设完成,当后续使用过程中进行改动时,只能整体铲除后再重 新建设,利用率低。 第三,该池体均为独立式池体,随着水产品生长周期对其进行移池,但是由于池体 间的水质不同,还得需要进行过水等中间操作,降低了工作效率。 综上可知,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存在不便与缺陷,所以有必要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流水式畦垄养殖系统,用以解决传统技 术中池体利用混泥土浇筑式设置,需要一系列辅助设备进行建立,生产成本太高,不便于全 面性推广使用;后续使用过程中进行改动时,只能整体铲除后再重新建设,利用率低;以及 在养殖过程中,水产品的移池,由于池体间的水质不同,还得需要进行过水等中间操作,降 低了工作效率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流水式畦垄养殖系统,包括若干个并列挖设的养殖渠,且若干个养殖渠之间 通过连接弯道呈S形一体式连通。 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养殖渠上铺设有防水底膜。 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若干个所述连接弯道上设有用以对若干个所述养殖渠内的 水体杂质进行沉淀的阻隔凸起。 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阻隔凸起上还设有溢流通道。 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溢流通道内设有导水管。 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导水管的两端均设有滤网。 3 CN 111602625 A 说 明 书 2/3 页 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处于始端的所述养殖渠与处于终端的所述养殖渠之间还通 过回流通道相连通。 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并列的两个所述养殖渠之间还设有操作走道。 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养殖渠沿纵截面为U形、矩形以及梯形中的一种。 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导水管包括三通管,通过三通管的上端口插装有滤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其中无需利用水泥或者混泥土进行浇筑,通过挖掘机挖出沟槽,然后铺设防水底 膜便可以进行使用,方便快捷,生产成本极低,便于进行大规模的推广使用;并且当需要进 行改动时,便于进行挖土改动,克服传统技术中需要铲除水泥池体后在重新砌池的问题,变 化方便,利用率高;并且通过该方式还可以降低对土壤的影响,防止水泥对土壤的侵害,当 需要撤池时,只需要将防水底膜取出,后进行填埋即可,且不影响后续农产品的种植,由其 的适用于季节性水产养殖;其中通过若干个养殖渠并列设置,且之间通过连接弯道呈s形设 置,实现了在单位面积内,增加池体的面积的同时,还增加了流通距离,增加的水体的稳定 性,更有促于水产品的生长;其中通过阻隔凸起可以实现对单个养殖渠内的下层水体进行 阻挡,实现下层水体内杂质的静置沉底,实现自沉淀功能;其中通过溢流通道保证若干个养 殖渠之间水体的流通;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