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好方法网

堵漏装置、堵漏结构、堵漏方法以及地下室底板泄压方法


技术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堵漏装置,包括弹性材料体、两个挤压部件以及连接部件;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堵漏结构,包括隔离结构体以及如前所述的堵漏装置;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堵漏方法,通过如前所述的堵漏结构实现;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地下室底板泄压方法,包括在地下室底板上开设泄压  全部
背景技术:
地下室的抗浮设计问题是地下室结构设计中的一个主要问题之一。若结构抗浮不 满足要求,可能引起地下结构上浮、底板开裂,导致不同程度的地下结构破坏。泄压结构通 常也会出现在地下室结构的设计中,从另一角度解决了浮力可能对地下室底板造成的损 坏,例如中国专利文献CN103806473A所公开的一种泄水卸压抗浮结构。也有的地下室在建 筑施工中并没有专门的泄压结构,而是在避免发生上浮的抢修过程中临时对地下室底板进 行钻孔泄压,待泄压完毕后通过混凝土对泄压孔进行封堵,但这破坏了原有的混凝土结构, 导致封堵部位极其容易发生泄漏。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堵漏装置以及堵漏结构,能够有效提高对地下 室底板上泄压孔的密封性,同时操作简单,便于实施;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堵漏方法,通过所 述堵漏结构实现;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地下室底板的泄压方法,在泄压后通过所述堵漏 方法进行泄压孔的封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种堵漏装置,包括: 弹性材料体,所述弹性材料体能够至少部分插入至待堵漏的孔内; 两个挤压部件,两个所述挤压部件分别位于所述弹性材料体在待堵漏的孔轴向上的两 侧; 连接部件,所述连接部件穿过所述弹性材料体并连接于两个挤压部件之间,能够施力 于所述挤压部件,从而使两个挤压部件相互靠近并直接或间接挤压所述弹性材料体。 所述堵漏装置包括螺栓以及螺接于所述螺栓的螺杆上的螺帽,所述螺杆穿过所述 弹性材料体,所述螺帽与螺栓头分别位于弹性材料体的两侧;所述螺杆为所述连接部件,所 述螺帽与螺栓头为所述挤压部件。 在所述螺帽与弹性材料体之间和/或所述螺栓头与弹性材料体之间还设置有垫 片。 两个所述挤压部件分别为第一挤压部件以及第二挤压部件,所述第二挤压部件的 远离弹性材料体的一侧设置有旋转部件,所述旋转部件与所述第二挤压部件相互螺接;所 述连接部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挤压部件,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旋转部件。 所述弹性材料体为硅胶。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堵漏结构,包括隔离结构体以及如前所述的堵漏装置;待堵漏 的孔位于所述隔离结构体上,所述堵漏装置的弹性材料体至少部分位于待堵漏的孔内,并 且通过两个挤压部件对所述弹性材料体的挤压能够使所述弹性材料体具有沿着待堵漏的 3 CN 111719609 A 说 明 书 2/3 页 孔的径向向外膨胀的趋势,从而使弹性材料体至少部分挤压在待堵漏的孔的孔壁上。 所述隔离结构体的一侧为流体侧,所述弹性材料体部分位于待堵漏的孔内,部分 在所述流体侧伸出至所述待堵漏的孔的外侧。 所述弹性材料体在自然状态时其位于待堵漏的孔内的长度是弹性材料体自然状 态时长度的1/4~3/4。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堵漏方法,通过如前所述的堵漏结构实现,包括以下步骤: (1)在隔离结构体的待堵漏的孔内送入弹性材料体,使弹性材料体至少部分位于待堵 漏的孔内; (2)通过连接部件施力于挤压部件,使两个挤压部件相互靠近并挤压所述弹性材料体, 从而使弹性材料体至少部分挤压在待堵漏的孔的孔壁上。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地下室底板泄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地下室底板上开设泄压孔进行泄压; (2)通过如前所述的堵漏方法对所述泄压孔进行堵漏。 在对泄压孔进行堵漏的步骤中,还包括对泄压孔的未被弹性材料体填充的部分通 过封堵材料进行封堵。 所述封堵材料包括水泥、混凝土或灌缝胶。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堵漏装置以及堵漏结构,能够实现对隔离结构体上 的待堵漏的孔进行封堵,并且通过该堵漏装置以及堵漏结构所实现的堵漏方法,操作步骤 简单,通过弹性材料体的径向膨胀有效提高了对带堵漏的孔的密封性能;将弹性材料体部 分设置于隔离结构体的流体侧,当通过挤压部件进行挤压时位于孔外的部分弹性材料体能 够向径向外侧膨胀使其外径大于孔径,因此膨胀部受到流体侧的压力后能够压紧在隔离结 构体的靠近孔边缘的位置上,有效避免了弹性材料体脱落或回缩至孔内,从而实现较好的 封堵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对地下室底板进行堵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部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2中弹性材料体在未受到挤压时的自然状态的示意图。 图4为堵漏装置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