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好方法网

一种芭蕉芋实生种子的育苗移栽方法

技术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芭蕉芋实生种子的育苗移栽方法,包括种子处理、播种、温室培养管理、移苗基质准备、移苗及管理、炼苗、移栽大田等步骤。本发明采用合适的机械、药剂和温度综合处理芭蕉芋实生种子,可以打破实生种子的休眠期,可以促进种子快速、整齐的发芽出苗,发芽  全部
背景技术:
芭蕉芋(CannaedulisKer)又名蕉藕、旱藕、姜芋,四川等地区也称之为白金芋,属 被子植物门Magnoliophyta单子叶植物纲Liliopsida姜目Zingiberales美人蕉科 Cannaceae美人蕉属Canna,多年生草本植物,人工栽培1年收获;是一种很有潜力的淀粉作 物,它可以在山地和低地种植,为蕉科美人蕉属的植物原产于南美洲等地,芭蕉芋在亚洲已 成为高价值淀粉的新的原料来源,也是酿造发酵、食品和饲料加工的好原料。芭蕉芋淀粉颗 粒粒径大,糊化温度低,糊透明度好,链淀粉含量高,成膜性好,其分子量也很大,与马铃薯 淀粉接近,具有较好的应用性质。芭蕉芋的开发利用以生产淀粉为主,并开发淀粉深加工产 品以及粉丝、粉条等食品项目。目前,芭蕉芋淀粉主要以手工作坊式生产为主。其实,芭蕉芋 的淀粉含量高,蛋白质、脂肪、灰分等杂质少,淀粉颗粒又大,是易用机制法生产淀粉的原 料。 芭蕉芋淀粉还在更多领域中被广泛采用,块根富含淀粉,其淀粉可生产味精,一般 2.5公斤芭蕉芋淀粉可生产0.5公斤味精,还可生产口服和注射用葡萄糖、高粱饴糖等类淀 粉糖,以及代藕粉等多种副食品。在纺织工业上,用芭蕉芋淀粉浆纱,比用粮食淀粉浆纱,具 有粘结度高、光洁度好等特点,还可用于造纸、制鞋、制帽、服装和文化用品等,是集粮食、能 源、饲料为一体的多用途经济作物;芭蕉芋粗生易长,具有较高的经济、社会及生态效益,是 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致富及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经济作物。 现有技术中,芭蕉芋生产上主要靠分株繁殖,品种资源少,长期无性繁殖,品种退 化严重。新品种的选育及推广应用已成为芭蕉芋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芭蕉芋种子繁殖可 有效解决上述问题。但芭蕉芋为硬实种子,种皮坚硬致密,表面有一层较厚的蜡质,透性差, 具有休眠特性,常规播种难以萌发,苗圃发芽率不足2%。根据贵州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多 年搜集的芭蕉芋资源,研究芭蕉芋的开花、花粉萌发、结实及种子特性,发现绝大多数芭蕉 芋资源是不能结实的,因此,保障芭蕉芋实生种子的高发芽率,高成苗率和高移栽成活率, 是选育高产优质芭蕉芋品种的基础。 目 前 ,关 于 旱 藕 的 育 苗 和 种 植 有 一 些 文 献 报 道 ,例 如 :专 利 申 请 CN201610670209.8,公开了一种旱藕的育苗方法;专利申请:CN201710589642.3,公开了一 种 旱 藕的 种 植 方 法 ;期 刊 文 献《旱 藕的 高 效 栽 培 技 术》D O I :1 0 .1 4 0 5 1 / j.cnki.xdyy.2012.02.036公开了旱藕的高效栽培方法,文中给出了旱藕的具体栽培方法。 但是以上文献给出的都是对旱藕进行无性繁殖的方法,关于旱藕有性繁殖还未见相关文献 报道。 目前,芭蕉芋实生种子育苗常用的方法为:在温室中或露天条件下建立苗床播种、 搭小拱棚管理。该方法生产的出苗率低,参差不齐,移栽成活率不高,栽培后不易管理,而关 4 CN 111602486 A 说 明 书 2/12 页 于芭蕉芋实生种子播种、育苗及移栽技术目前尚未报道。因此,研发出一种提高芭蕉芋实生 种子发芽率、成苗率和移栽成活率的育苗移栽方法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芭蕉芋实生种子的育苗移栽方法。本发 明采用合适的机械、药剂和温度综合处理芭蕉芋实生种子,可以打破实生种子的休眠期,可 以促进种子快速、整齐的发芽出苗,发芽率达到90%以上,同时调整移苗基质,严格控制育 苗的温度和湿度等条件,5~7d即可齐苗,并保证实生苗生长保持一致,整个过程省时省力, 育苗时间灵活,提高芭蕉芋杂交育种的效率,缩短优良品种的选育时间。 为了能够达到上述所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芭蕉芋实生种子的育苗移栽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种子处理:将芭蕉芋实生种子用98%浓硫酸浸泡76~85min,浸泡过程不断搅 拌,滤掉浓硫酸,用清水清洗至种子无浓硫酸残留,然后将种子装入尼龙网袋中,置于55℃ 的恒温水浴中进行恒温浸种22~27h,并不断搅拌使种子受热均匀,最后捞起备播; (2)播种:先在育苗穴盘中装入2~3cm厚的砂,浇透水,然后将处理好的芭蕉芋实 生种子点播到育苗穴盘中,一粒一穴,盖上砂,再浇水; (3)温室培养管理:将播种好的育苗穴盘放入光照培养箱中进行温室培养,隔天喷 淋1次水; (4)移苗基质准备:将园土和砂石分别去除杂质、晾干、碾碎、过10~30目筛,然后 与发酵后的有机营养土混合配制成移苗基质,用前先加水拌湿,使移苗基质含水量为56~ 65%,手捏成团,松手后呈散开状态,装入营养杯中; (5)移苗及管理:移苗前,先将装好移苗基质的营养杯淋透水,在营养杯中间挖一 个2~3cm深的坑,将在光照培养箱中已培养发芽长叶的小苗移入营养杯中,培土并压实,薄 膜搭小拱棚,保温保湿,隔天浇一次水; (6)炼苗:移苗后5~7d齐苗,根据天气去除薄膜并加盖遮阳网炼苗,叶面喷施1% 的尿素溶液,每隔6~9d追施一次育苗肥,每隔2~3d浇一次水,在19~22d后移除遮阳网,再 继续培育8~15d,待80%以上的幼苗长到15~20cm、4~6片叶子的芭蕉芋壮苗时进行大田 移栽; (7)移栽大田:移栽采用宽垄双行种植模式种植2行芭蕉芋,垄距为160cm、垄高为 25cm~30cm,株距为80cm,在垄上挖25cm~30cm深的穴或沟,将上述芭蕉芋幼苗带土定植, 淋足定根水,在5~7d后按常规进行田间管理,加强水肥管理及病虫害防治。 进一步地,在步骤(1),所述尼龙网袋为30~100目,规格为30cm×20cm。 进一步地,在步骤(1),所述芭蕉芋实生种子选用当年收获、自然成熟、饱满有活力 的种子,在浓硫酸浸泡时,让种子与浓硫酸充分接触。 进一步地,步骤(2)中,所述育苗穴盘外型为530mm×270mm,规格为50孔穴,孔穴上 口径×底部×深度=48mm×28mm×40mm。 进一步地,步骤(3)中,所述温室培养的条件为:温度为25~30℃、空气相对湿度为 65~75%、光照时间为8~10h/d。 进一步地,步骤(4)中,所述移苗基质在使用前先灭菌处理,方法是:用高温灭菌锅 5 CN 111602486 A 说 明 书 3/12 页 于120~122℃下灭菌48~53min,充分杀灭基质中的细菌、虫卵和杂草种子。 进一步地,步骤(4)中,所述园土、砂石和发酵后的有机营养土按照2~3:1:2~3的 质量比进行混合。 进一步地,步骤(4)中,所述营养杯的规格为:口径×深度=12cm×12cm。 进一步地,步骤(5)中,所述发芽长叶的小苗为已完全展开2片叶且新抽嫩叶出现 喇叭口的新苗;所述小拱棚的规格为:长×宽×高=350cm×90cm×80cm。 进一步地,步骤(6)中,所述的育苗肥按照质量比为N:P2O5:K2O=25:5:15混合而成 的复合肥料,其中氮浓度控制在200mg/L~300mg/L,使用时将育苗肥溶解到水中,浇到营养 杯中。 本申请的原理:芭蕉芋种子未经过特殊处理时,硬实率很高达到为95%以上,即使 发芽条件适宜,也因种皮致密坚硬且有很无法吸胀吸水,从而不能萌发。步骤1使用浓硫酸 处理可以腐蚀局部种皮,打破栅栏组织的屏障,使种壳变薄并消除珠孔等部位的堵塞物,增 大种皮的透性,从而使种子能够吸水膨胀,在浓硫酸浸泡的基础上结合温水浸泡加以玻璃 棒轻微搅拌,有助于破除种皮硬实,缩短浓硫酸处理所需要的时间,减轻浓硫酸对子叶、胚 芽和胚根的腐蚀,促进种子萌发;步骤2利用苗盘沙播一方面具有出苗快、幼苗整齐、成活率 高、节省种子量,移栽时生根少,缓苗快的特点,同时所需苗床面积小、管理方便,便于运输; 便于控温控水,有利于种子出苗后期移苗移栽;步骤3温室培养管理不受时间限制能有效给 种子提供良好的发芽条件和生长环境,有效防止病虫害,同时也是加代育种的有效措施;步 骤4通过移苗基质的处理搭配使土壤具有良好的特性为种子萌发后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好 生长环境,保证种苗良好生长;通过步骤5移苗及管理苗龄短、幼苗质量高,根系发达、完整, 促进幼苗的生长发育;步骤6炼苗促使幼苗强健,增强抗逆能力,从而提高栽植的成活率,降 低烧苗现象,让其发芽整齐、幼苗生长健壮,为大田移栽做好准备。 由于本发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采用98%浓硫酸腐蚀实生种子表面坚硬致密的蜡质,并结合温汤 浸种,一是可以打破实生种子的休眠期,促进种子快速发芽,发芽率达到90%以上,在一定 程度上具有消毒杀菌的作用,提高实生苗的抗病害能力;二是起到漂浮优选种子的作用,为 提高芭蕉芋杂交育种的效率和培育优良单株打下基础,出苗整齐。 (2)本发明采用园土、砂石和发酵后的有机营养土经过科学合理混合配制成无菌 的移苗基质,该移苗基质营养丰富,适合芭蕉芋幼苗的生长发育,且有砂石的调节,吸水透 气性强,增强芭蕉芋苗根系的呼吸,苗健壮,同时基质经过高温高压灭菌能最大限度限制病 虫草害的发生。 (3)本发明在炼苗时喷施适合幼苗生长浓度的叶面肥,先将育苗肥溶解到水中再 随水施入营养杯中,保障施肥均匀,不易造成烧苗,能保证芭蕉芋实生苗生长状况一致。 (4)本发明操作简单、易于掌握,营养杯苗带土移栽,根系不容易损伤,缓苗快,抗 旱能力强,移栽成活率高。 (5)本申请创造性设计出有性繁殖的方法对芭蕉芋进行育苗和移栽,使得芭蕉芋 后代具备双亲的遗传特性,有性繁殖自身具有更强的生活能力和变异性,这对于植物的生 存和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6 CN 111602486 A 说 明 书 4/12 页
下载此资料需消耗2积分,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