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好方法网

一种电梯层门导向装置


技术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梯层门导向装置,包括悬挂板和门挂板,悬挂板具有正面和背面,悬挂板的正面通过导轨过渡部连接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导轨,导轨的上部具有上凸起部,上凸起部的左侧面与导轨过渡部、悬挂板的正面之间围成上导轨槽,导轨的下部具有下凸起部,下凸起部沿  全部
背景技术:
电梯水平滑动层门是悬挂于电梯门套和门梁之上,可以水平滑动的门系统,依靠 层门门头系统进行正常工作,现有的层门门头装置是由门挂轮、防脱装置和门挂板等部件 组成,而现有的层门门头装置在摆锤冲击试验中,会出现水平滑动层门悬挂装置致脱轨的 问题,导致试验不通过,如果一旦投入长期使用,门挂轮上聚氨酯磨损,门开关不方便的同 时除门挂轮外的啮合尺寸减小,增加了乘梯的风险性,并且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使用不规范 会引起门扇的震动和变形,同样会导致层门上部分保持装置的脱轨或变形,增加了乘梯的 风险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层门导向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一个或 多个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或创造条件。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电梯层门导向装置,包括悬挂板和门挂板,所述悬挂板具有正面和背面,以悬 挂板的背面方向为左方向,悬挂板的正面方向为右方向,所述悬挂板的正面通过导轨过渡 部连接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导轨,所述导轨的上部具有上凸起部,所述上凸起部的左侧面 与所述导轨过渡部、悬挂板的正面之间围成上导轨槽,所述导轨的下部具有下凸起部,所述 下凸起部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下凸起部的左侧面与所述导轨过渡部、悬挂板的正面之间 围成下导轨槽,所述门挂板位于所述悬挂板的右方,所述门挂板上设置有:主滑动组件,其 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一挂轮与第一阻挡块,所述第一连接杆固定连接于所述门挂板上,所述 第一挂轮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杆上,第一挂轮的外周壁环绕设置有第一弧形凹槽,所 述上凸起部伸入所述第一弧形凹槽内,所述第一阻挡块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杆上,所 述第一阻挡块位于所述第一挂轮与所述悬挂板之间,所述第一阻挡块的左侧面与所述悬挂 板的正面之间具有间隙;上防脱组件,其包括上连接杆与上防脱轮,所述上连接杆固定连接 于所述门挂板上,所述上防脱轮转动连接于所述上连接杆上,所述上防脱轮的旋转轴线沿 左右方向延伸,所述上防脱轮伸入所述上导轨槽内;下防脱组件,其包括下连接杆与下防脱 轮,所述下连接杆固定连接于所述门挂板上,所述下防脱轮转动连接于所述下连接杆上,所 述上防脱轮的旋转轴线沿左右方向延伸,所述下防脱轮伸入所述下导轨槽内。 该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在安装时,将悬挂板安装固定在电梯口的 内壁上,将门挂板安装固定在电梯层门上,悬挂板上的上凸起部形成一个向上凸起的轨道, 而上凸起部与悬挂板之间则形成了一个上导轨槽,同样悬挂板上的下凸起部形成一个向下 凸起的轨道,而下凸起部与悬挂板之间则形成了一个下导轨槽,门挂板与悬挂板产生相对 运动时,门挂板整体由主滑动组件进行承重,第一挂轮在上凸起部上滑动,由于第一挂轮的 4 CN 111573485 A 说 明 书 2/5 页 外周壁具有第一弧形凹槽,利用第一弧形凹槽可对第一挂轮如图示左右方向上进行限位, 更好地防止第一挂轮脱出上凸起部,上防脱轮的底部伸入到上导轨槽内,下防脱轮的顶部 伸入到下导轨槽内,如此可从图示的上下、左右方向上限制了门挂板与悬挂板的相对活动, 门挂板只可以通过第一挂轮在上凸起部的运动而进行前后运动,第一挂轮难以脱出上凸起 部,另外上阻挡块可避免门挂板在左右晃动时第一挂轮会与悬挂板发生碰撞,从而导致第 一挂轮损坏、第一挂轮与第一连接杆的连接结构损坏甚至第一挂轮脱出上凸起部的问题, 整体结构具有牢固耐用、安全系数高、安装便捷、用料少成本低的特点。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子滑动组件,所述子滑动组件包括第二 连接杆、第二挂轮与第二阻挡块,所述第二连接杆固定连接于所述门挂板上,所述第二挂轮 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杆上,所述第二挂轮的外周壁环绕设置有第二弧形凹槽,所述下 凸起部伸入所述第二弧形凹槽内,所述第二阻挡块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杆上,所述第 二阻挡块位于所述第二挂轮与所述悬挂板之间,所述第二阻挡块的左侧面与所述悬挂板的 正面之间具有间隙。第二挂轮的外周壁具有第二弧形凹槽,形成一个对下凸起部的包裹结 构,从而配合第一挂轮形成对轨道的上下包裹夹紧结构,可进一步提高使用时的稳定性,第 二阻拦块同样可避免门挂板在左右晃动时第二挂轮会与悬挂板发生碰撞的问题,可提供缓 冲、减震的效果。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滑动组件沿前后方向排列有两个,所述 上防脱组件位于两个所述主滑动组件之间。主滑动组件可分布在门挂板的前后两侧,提高 受力稳定性,而上防脱组件主要起防脱作用,设置于主滑动组件之间,减少上防脱组件至两 个主滑动组件之间的距离,从而更好地起到第一挂轮防脱轨的作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子滑动组件沿前后方向排列有两个,所述 下防脱组件位于两个所述子滑动组件之间。子滑动组件可分布在门挂板的前后两侧,每个 子滑动组件分别对应一个主滑动组件设置,形成对导轨的上下包裹结构,更好地提高门挂 板相对悬挂板活动时的稳定性,在下防脱组件则位于两个子滑动组件之间,减少下防脱组 件至两个子滑动组件之间的距离,从而更好地起到第二挂轮防脱轨的作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防脱组件沿前后方向排列有两个,所述 下防脱组件的数量为一个,所述下防脱组件位于两个所述上防脱组件之间。两个上防脱组 件与一个下防脱组件之间形成一个卡在上导轨槽与下导轨槽之间的三角形限位结构,使得 门挂板相对悬挂板活动时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挂轮的外周壁套接有第一环形垫片, 所述第一环形垫片位于所述第一弧形凹槽内,所述第一环形垫片的外周壁与所述上凸起部 的顶面相抵。第一环形垫片可在第一挂轮活动时提供缓冲、减震的作用,减少第一挂轮滑动 时的噪音与震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防脱轮的外周壁套接有第二环形垫片。 第二环形垫片与上导轨槽的内壁并不接触,当门挂板产生晃动,使得上防脱轮与上导轨槽 内壁接触时,第二环形垫片则可提高缓冲、减震的作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防脱轮的外周壁套接有第三环形垫片。 第三环形垫片与下导轨槽的内壁并不接触,当门挂板产生晃动,使得下防脱轮与下导轨槽 内壁接触时,第三环形垫片则可提高缓冲、减震的作用。 5 CN 111573485 A 说 明 书 3/5 页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轨过渡部包括连接于所述悬挂板正面的 上过渡板与下过渡板,所述上过渡板与下过渡板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所述上凸起部的左 侧面与所述上过渡板、悬挂板的正面之间围成上导轨槽,所述下凸起部的左侧面与所述下 过渡板、悬挂板的正面之间围成下导轨槽。导轨过渡部主要起到将悬挂板与导轨连接的作 用,此处分别设置两块板,用于连接导轨的上下两侧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 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 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 方案和附图。 图1是本发明的主滑动组件、子滑动组件与悬挂板、门挂板配合侧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上防脱组件、下防脱组件与悬挂板、门挂板配合侧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主滑动组件、子滑动组件、上防脱组件、下防脱组件在门挂板上正 视图。 附图中:100-悬挂板、110-导轨、111-上凸起部、112-上导轨槽、113-下凸起部、 114-下导轨槽、200-门挂板、310-第一连接杆、320-第一挂轮、330-第一阻挡块、410-第二连 接杆、420-第二挂轮、430-第二阻挡块、510-上连接杆、520-上防脱轮、610-下连接杆、620- 下防脱轮。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