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所述汽车包括车身本体和起重驱动机构,所述起重驱动机构包括伸缩组件和转动组件,所述伸缩组件的一端与所述车身本体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转动组件固定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伸缩组件和转动组件电连接,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在车身本体上固定连 全部
背景技术:
传统汽车底盘结构一般包括车架或副车架、前后悬架系统、动力总成及传动系统、 转向系统,可实现前进、后退、左右转向几个维度的行驶,一般汽车转向角在25°-35°之间, 通过该转向系统实现车辆180°调头,需要较大的行驶空间,或者通过前进、后退、转向多次 重复操作才可实现,存在车辆机动性较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解决了当前汽车实现车辆180度掉头,需 要较大的行驶空间,或者通过前进、后退、转向多次重复操作才可实现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所述汽车包括控制器、车身本体和 起重驱动机构,所述起重驱动机构包括伸缩组件和转动组件,所述伸缩组件的一端与所述 车身本体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转动组件固定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伸缩组件和转动 组件电连接; 其中,所述控制器通过所述伸缩组件调整所述转动组件相对于所述车身本体的距 离,以通过所述转动组件和车身本体的前轮支持所述车身本体;在所述转动组件和车身本 体的前轮支持所述车身本体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器通过所述转动组件和所述伸缩组件驱动 所述车身本体转动。 可选的,所述伸缩组件包括驱动件、固定柱、伸缩轨道和伸缩连接杆,所述固定柱 的顶面与所述车身本体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柱的侧面与所述伸缩轨道固定连接,所述伸缩 轨道与所述固定柱的轴向相互平行,所述伸缩轨道包括长条形凹槽,所述伸缩连接杆容置 于所述长条形凹槽中,所述驱动件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驱动件用于控制所述伸缩连 接杆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间移动,所述伸缩连接杆在第一位置时相对于车身的垂直距离 大于与所述伸缩连接杆在第二位置时相对于车身的垂直距离。 可选的,所述伸缩连接杆为L型。 可选的,所述转动组件包括轮毂电机、第一转向轮和第二转向轮,所述第一转向轮 和所述第二转向轮上设有卡孔,所述轮毂电机上设有卡柱,用于与所述第一转向轮和第二 转向轮卡接,带动所述转向轮转动,所述第一转向轮在车身本体上的垂直投影到车头的距 离大于所述第二转向轮在车身本体上的垂直投影到车头的距离。 可选的,所述第一转向轮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转向轮的直径。 可选的,所述第一转向轮和所述第二转向轮的轴向与所述车身本体的长度相互平 行。 可选的,所述第一转向轮和所述第二转向轮至少为两个。 可选的,所述起重驱动机构在车身本体上的垂直投影到车头的距离大于所述起重 3 CN 111591345 A 说 明 书 2/4 页 驱动机构在车身本体上的垂直投影到车尾的距离。 可选的,所述起重驱动机构至少为两个。 可选的,所述汽车还包括备用电源,所述备用电源分别与所述伸缩组件和所述转 动组件电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在车身本体上固定连接一个起重驱动机构,当车辆需要转 向时,通过控制器控制所述伸缩组件调整所述转动组件相对于所述车身本体的距离,以通 过所述转动组件和车身本体的前轮支持所述车身本体,直至车身本体的后轮离地,再通过 转动组件驱动汽车转向,汽车在转向时,以前轮两轮中心点为圆心,以转动组件到圆心的距 离为半径,画圆转向,大大减小车辆需掉头时的转弯半径和操作空间,提高了车辆的机动 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现对说明书附图作如下说明,显 而易见地,下述附图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 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所列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汽车的俯视图; 图2是图1汽车中的伸缩连接杆在第一位置时起重驱动机构的侧视图; 图3是图1汽车中的伸缩连接杆在第二位置时起重驱动机构的侧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