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好方法网

车身侧部构造以及分隔部件


技术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身侧部构造,其不同于以往,能够控制中柱的中空部内的填充材料的发泡状态。本发明的车身侧部构造(C)的特征在于,具有: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下纵梁(1);从所述下纵梁(1)向上方向延伸设置的中柱外构件(7);设置于所述中柱外构件(7)的车宽方向的内侧的中  全部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一种车身侧部构造,其为了提高车身的隔音性,而在中柱的闭合截面内 填充有发泡材料(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该车身侧部构造配置将发泡基材由支撑部件支承于中柱的中空部的分隔部件,利 用电装喷涂后的干燥工序中的热量来使发泡基材发泡。由此在中柱的闭合截面内配置有发 泡后的填充材料。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237624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然而,以往的车身侧部构造(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通过电装喷涂干燥时的单一热 量使由支撑部件支承于中柱的中空部的规定位置处的定型的发泡基材发泡。由此,以往的 车身侧部构造具有无法配合中柱的闭合截面形状来控制发泡基材的发泡状态的问题。因 此,当想要适用于当今的中柱的闭合截面形状复杂化的车身侧部构造时,具有在中柱的中 空部内发泡后的填充材料无法以所希望的分布充分到达的情况。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车身侧部构造以及分隔部件,其不同于以往,能够控 制中柱的中空部内的填充材料的发泡状态。 解决上述课题的本发明的车身侧部构造的特征在于,具有: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 的下纵梁;从所述下纵梁向上方向延伸设置的中柱外构件;设置于所述中柱外构件的车宽 方向的内侧的中柱内构件;和以在由所述中柱外构件和所述中柱内构件形成的中空部内分 隔出小室的方式形成的分隔部件,所述中柱内构件具有面对所述小室的孔部,所述分隔部 件具有与所述孔部相对的壁部。 另外,解决上述课题的本发明的分隔部件以在中柱的中空部内分隔出小室的方式 形成,其特征在于,以与面对所述小室地形成于所述中柱的孔部相对的方式具有壁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车身侧部构造以及分隔部件,不同于以往,能够控制中柱的中空部 内的填充材料的发泡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身侧部构造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2是图1的II-II剖视图。 图3是图1的III-III剖视图。 3 CN 111591231 A 说 明 书 2/13 页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分隔部件的整体立体图。 图5中,(a)是从车身的外侧观察分隔部件的主视图,(b)是图1中的分隔部件的俯 视图,(c)是图1中的分隔部件的仰视图,(d)是从车身的前侧观察图1中的分隔部件的侧视 图,(e)是从车身的后侧观察图1中的分隔部件的侧视图。 图6是表示图1中去除中柱外构件和分隔部件后的样子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7的(a)至(d)是本实施方式的车身侧部构造的制造方法的工序说明图。 图8中,(a)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车身侧部构造的小室(填充室)内所填充的填充材 料的发泡位置的立体图。(b)是表示作为比较例的车身侧部构造的小室(填充室)内所填充 的填充材料的发泡位置的立体图。 图9是具有第1变形例的分隔部件的车身侧部构造的剖视图。 图10是具有第2变形例的分隔部件的车身侧部构造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11是表示由第2变形例的分隔部件分隔的小室(填充室)中的填充剂流动的示意 图。 图12是表示由第3变形例的分隔部件分隔的小室(填充室)中的填充剂流动的示意 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下纵梁 2    中柱 3    分隔部件 4    下纵梁内构件 5    下纵梁外构件 5a   下纵梁外构件的上表面 6    中柱内构件 7    中柱外构件 8    中柱的中空部 9     基板 9a    第1半体 9b    第2半体 10   壁部 11   折叠部 11a   第1折叠部 11b   第2折叠部 12   倾斜板 12a   第1倾斜板 12b   第2倾斜板 13   下垂壁 14   中柱内构件的开口部 15   发泡性树脂的填充孔 15a   第1填充孔 4 CN 111591231 A 说 明 书 3/13 页 15b   第2填充孔 16   卡子 17   发泡性树脂的填充室 17a   第1填充室 17b   第2填充室 18   固定部 18a   第1固定部 18b   第2固定部 20   中间折叠构造 23   折叠部的凹部 28   固定部的基部 28a   第1固定部的基部 28b   第2固定部的基部 29a   第1固定部的卡合部 29b   第2固定部的卡合部 30a  圆孔 30b   长孔 Ax    基部的轴线 C    车身侧部构造 H1   中间折叠构造的铰链部 H2   折叠部的铰链部 Ip   倾斜面 R    发泡性树脂
下载此资料需消耗2积分,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