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术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索穹顶结构斜拉索马道,设于索穹顶结构上,索穹顶结构设有撑杆,索穹顶结构斜拉索马道包括:马道构件,具有马道梁,马道梁的第一端部固定连接于撑杆的底部;以及斜索,呈倾斜状,斜索一端固定连接于撑杆的顶部,另一端固定连接于马道梁的第二端部。本申 全部
背景技术:
索穹顶结构应用在一些大跨度、超大跨度建筑的屋盖设计中,是近年来国内外空 间结构的研究热点之一,通过大量采用预应力钢索,压杆少而短,所以能充分发挥钢材的抗 拉强度,结构效率极高。 索穹顶结构包括内环网架、外环网架以及索网,内环网架与外环网架之间通过索 网和多个撑杆相连,索网具有第一网层和第二网层,第一网层和第二网层之间由多个撑杆 支撑固定。传统的场馆马道通常在内环网架和外环网架之间安装固定转换梁,于转换梁上 吊设吊杆,将马道安装固定于吊杆的底端,从而实现将马道安装于索穹顶结构上。然而在索 穹顶结构中由于内环网架与外环网架的间距较大,因此搭设的转换梁的跨度也较大,转换 梁和吊杆的设置增加了索穹顶结构的结构荷载,使得索穹顶结构的结构抗震性较差,同时 施工难度大,成本高,也破坏了原本简洁的美学设计。 因此,亟待需要提供一种抗震性好、施工简便的索穹顶结构斜拉索马道以解决上 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索穹顶结构斜拉索马道,以解 决现有的马道结构抗震性较差,施工难度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索穹顶结构斜拉索马道,设于索穹顶结构上, 所述索穹顶结构设有撑杆,所述索穹顶结构斜拉索马道包括: 马道构件,具有马道梁,所述马道梁的第一端部固定连接于所述撑杆的底部;以及 斜索,呈倾斜状,所述斜索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撑杆的顶部,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 述马道梁的第二端部。 本发明直接利用索穹顶结构上的撑杆,对马道构件进行安装,通过将马道梁的第 一端部固定连接于撑杆的底部,利用斜索将马道梁的第二端部与撑杆的顶部斜向拉结固 定,进而将马道构件直接固定连接于撑杆上,无需设置转换梁和吊杆,避免了设置转换梁和 吊杆而增加索穹顶结构的结构荷载的问题,增强了索穹顶结构的抗震性、施工简便,并降低 了施工成本。 本发明索穹顶结构斜拉索马道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撑杆的 顶部的第一索夹以及固定连接于所述撑杆的底部的第二索夹; 所述斜索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索夹,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马道梁的第二端 部; 所述马道梁的第一端部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索夹。 本发明索穹顶结构斜拉索马道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斜索的一端设有第一索 3 CN 111719756 A 说 明 书 2/4 页 头,所述第一索夹对应所述第一索头设有第一耳板,所述第一索头铰接于所述第一耳板; 所述斜索的另一端设有第二索头,所述第二端部上对应所述第二索头设有第二耳 板,所述第二索头铰接于所述第二耳板。 本发明索穹顶结构斜拉索马道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索头包括两个平行设 置的第一夹板以及形成于两个所述第一夹板之间的第一夹槽;所述第一夹板上设有第一穿 孔; 所述第一耳板上对应所述第一穿孔设有第一通孔; 所述耳板插置于所述第一夹槽中并通过销轴穿过所述第一穿孔和所述第一通孔 使所述第一索头铰接于所述第一耳板。 本发明索穹顶结构斜拉索马道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二索头包括两个平行设 置的第二夹板以及形成于两个所述第二夹板之间的第二夹槽;所述第二夹板上设有第二穿 孔; 所述第二耳板上对应所述第二穿孔设有第二通孔; 所述耳板插置于所述第二夹槽中并通过销轴穿过所述第二穿孔和所述第二通孔 使所述第二索头铰接于所述第二耳板。 本发明索穹顶结构斜拉索马道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撑杆与所述马道梁相垂 直。 本发明索穹顶结构斜拉索马道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二索夹通过螺栓与所述 马道梁固定连接。 本发明索穹顶结构斜拉索马道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索 夹的第一脊索。 本发明索穹顶结构斜拉索马道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索 夹的第二脊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索穹顶结构斜拉索马道的结构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