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术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传染病易染难染人员标定及无感传染溯源锁定系统,包括用户客户端和数据分析管控端,还包括嫌疑者和/或携带者的预判标签程序、标签升降级变换程序、标签预判预测跟踪程序、不符合预期人员特征捕捉与跟踪程序;排除标签与疫情发展预期相符的数据,将人员归为 全部
背景技术:
本发明的无感是指无症状患者或无症状感染者,有些人由于自身免疫力问题,不 能完全靠免疫力杀灭体内传染性病毒病菌,但又不会受病毒病菌太多影响而出现基本患者 常有的症状,这样的无感传染源本身没有预兆,很难被检出,容易被忽略,随时可能对身边 体弱之人或易传染人群进行传染,导致疫情意外死灰复燃,为捕捉疫情安全隐患,倾斜防疫 救治的人力物力,好钢用在刀刃上,更好的配置资源,营造更好的治疗康复效果。 在2020年3月4日苏州远征魂车船技术有限公司研究的三个专利技术方案:传染疫 情多元精准管控系统公开的技术手段基础上(专利申请号2020101419408、2020101419516、 2020101419501),通过对其公开的多种方式产生的一级疑似传染者或病菌病毒携带者和二 级疑似传染者或病菌病毒携带者的数据跟踪和发展的基础上,再次深度解读和智能判断, 可以轻松分析区分出针对某种传染疾病的易感染人群、难感染人群和普通感染程度人群, 通过对难感染人群的标定与追溯,实现对潜在的无感染传溯源锁定和感染人群锁定,并将 数据提供给疾控部门研究开发,方便研究人员精准锁定监控特殊人群、精准取样分析研究, 有助于快速研究开发传染病疫苗和基因缺陷。 无症状感染者是指无相关临床症状(如发热、咳嗽、咽痛等),但呼吸道等标本核酸 检测或抗体检测呈阳性者。无症状感染者不是确诊病例,因此不算新增感染病人。无症状感 染者也能成为传染源,具有一定的传播风险,无症状感染者密切接触者也要进行14天的集 中隔离医学观察。 现有对于无症状感染者的研究还比较有限,在国家的防控以及个人的防护上,需 要重点针对两群人,一个就是密切接触者。或者说,有少数人病征很轻,但是他能传染给别 人,这是最要害的。所以重点要关心这两种人。现在对他们都是隔离14天,对他们应该有双 重的检测,也就是说除了核酸的检测以外,再过7天还要做抗体的检测,用双重检测证实他 有感染还是没感染。另外一个就是时间。按一般的规律,无症状变成有症状,也是0到14天, 现在初步的调研里头,2到7天是主要的,恐怕还是这么一个情况,他这一阶段是没有症状, 但是跟SARS不一样,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已经有传染性。无症状感染者是一个病毒的携 带者,让相关病毒一直会跟我们长期共存,可能有很少的病例存在。比如说有一些免疫功能 低下的。在调查里头,(潜伏期)14天以上占的比例是很小的,1000多例里面只有13例,那么 到24天发病,1000多例的只有1例,所以这个是非常少的。他是带病毒者,应该不会引起比较 大的危害。现在有出现一部分的“复阳”病人,现在做核酸的检测是检测它的片段,并不是检 查全病毒,也不是培养它的全病毒。绝大多数的病人康复了以后,会产生比较强的抗体,具 体来说是IgG抗体,这个是对人体有保护作用。将来发展的疫苗,就是打这些。大多数病人康 复了以后,血液里的抗体产生4倍IgG的增高,一般他不会重新感染。那么现在发现的有些片 4 CN 111599484 A 说 明 书 2/9 页 段,包括是在口腔、咽部、深部痰、甚至粪便、肛拭子这些发现阳性的话,绝大多数它是一个 核酸的片段,核酸的片段不等于病毒。 为预防突发事件,如城市级庞大人群车流的紧急疏散转移智能化预案、高传染性 疾病扩散疫情预案,智慧城市各种需要精细分析追溯和预警的事件,都可以用参与实时定 位信息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深度解读,回去数据后面隐藏的秘密,可以从中寻找最佳的精准 的各种有效措施,最小信息数据采集方法,最少数据采集量,最小程度扰民,并能够确保用 户个人隐私的,能够让个人全程选择性参与的精准措施是非常有必要的。 通过对用户实时定位信息的多层次多维度深度解读,能够将用户行为习惯各种规 律分析透明化,能够精准判断出用户的多种实时情况和发展趋势,对精准指挥超大规模复 杂车流人流等有较大帮助,尤其是数据团概念的提出,数据团的合并与解除,数据的合并、 分离与排杂等具有指路明灯的作用,本申请传染疫情多元精准管控系统是利用其研发的智 能交通技术发明原理,智能分析逻辑的基础上,结合传染病的传染触发机理和疫情防治管 理机制而紧急研发推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提供传染病易染难染人员标定 及无感传染溯源锁定系统,本发明技术独特,通过数据的二次加工和深度解读,能够有力协 助传染病疾控系统和病毒病菌免疫研究。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传染病易染难染人员标定及无感传染溯源锁定系统,包括用户客户端和数据分析管控 端,所述用户客户端至少安装有实时定位信息采集软件,所述实时定位信息至少包括用户 的当前位置坐标和当前时间;所述数据分析管控端接受、分析、处理用户客户端的实时定位 信息,至少分析、获取并追踪疑似传染者或病菌病毒携带者,还包括嫌疑者和/或携带者的 预判标签程序、标签升降级变换程序、标签预判预测跟踪程序、不符合预期人员特征捕捉与 跟踪程序,所述嫌疑者和/或携带者的预判标签程序根据用户与传染病患者的直接或间接 的接触传染触发机制,给所有人员贴上不同的标签,随着疫情持续发展,标签升降级变换程 序将标签人物或排除嫌疑,或变成确诊,或调高调低嫌疑等级,并由标签预判预测跟踪程序 进行动态管控,排除标签与疫情发展预期相符的数据,通过不符合预期人员特征捕捉与跟 踪程序将不符和疫情发展预期相符的数据提取出来,分成比预期严重的集合和比预期较轻 的集合,其中比预期严重的集合中原来为非嫌疑人员的归为无感传染者,同一批传染机制 中有人被成功传染的,按感染先后顺序分成三组,率先由嫌疑变确诊的嫌疑人员归为易被 感传染者,中间时间段被确诊的归为常规人员,最长时间段后才被确诊的归为难传染人员, 而始终未被传染的则升级嫌疑等级,且归集为无感传染嫌疑者。 优选的,所述按接触传染触发机制的传染指数和接触方式可分为一级疑似传染者 或病菌病毒携带者、二级疑似传染者或病菌病毒携带者和表征非感染者,所述表征非感染 者包括携带潜伏病菌病毒的不可确认无感传染者或病菌病毒携带者和非传染病菌病毒携 带者,分别予以标识。 优选的,所述无感传染嫌疑者需要进行密集跟踪和在家隔离观察,;基因研究医护 根据人员的不同归集情况采集对应的样本,有倾向的进行针对性重点研究。 5 CN 111599484 A 说 明 书 3/9 页 优选的,所述无感传染嫌疑者和携带潜伏病菌病毒的不可确认无感传染者均为难 传染人员;所述无感传染嫌疑者是被怀疑携带有病毒病菌的人群,所有成员均不能确定是 否携带有病毒病菌,属于需要主动隔离避嫌的人群;所述表征非感染者是未被怀疑携带有 病毒病菌的人群,无需居家隔离观察,但其中可能混有携带潜伏病菌病毒的不可确认无感 传染者,且难以被常规防疫技术手段发觉,是隐藏的病毒病菌传染源。 优选的,所述无感传染嫌疑者中存在较多误判,被迫隔离,隔离期满无症状的人群 解除嫌疑,不再继续隔离观察,将其归为表征非感染者;所述表征非感染者中可能隐藏有携 带潜伏病菌病毒的不可确认无感传染者,所述隐藏的携带潜伏病菌病毒的不可确认无感传 染者在时机合适的时候会触发病毒病菌传染机制,将病菌病毒传染给他人,由于携带潜伏 病菌病毒的不可确认无感传染者本身的抵抗力较强,不会显露症状,但由于其显示为健康 状态,所以能够溢出的可传染病毒病菌系数较少,只会感染易被感传染者,所述易被感传染 者由非嫌疑的健康人员突然被确诊为患者,成为貌似无传染途径的独立突然出现的确诊患 者,重点关注、采样和研究这样貌似无源突然出现的易被感传染者确诊患者,追溯其可触发 传染机制的场所和人群,求交该隐藏的携带潜伏病菌病毒的不可确认无感传染者,其为难 传染人员,也是需要被重点关注、采样和研究的人员。 优选的,所述一级疑似传染者或病菌病毒携带者群体中出现了患者,根据其溯源 发现的触发传染机制的患者和接触场所时间媒介等因素,源头相同者,触发机制参数经历 相似的,按发现症状的时机、确诊的时间、症状严重程度和有没有其它病患影响等因素进行 排序,划分易被感传染者、常规人员和难传染人员,并标定无感传染嫌疑者,进行隔离跟踪 监控,归入潜在的携带潜伏病菌病毒的不可确认无感传染者进行关注,以其为重点与求交 貌似无源突然出现的确诊患者。 优选的,所述二级疑似传染者或病菌病毒携带者群体中出现了患者,根据其溯源 发现的触发传染机制的一级疑似传染者或病菌病毒携带者和接触场所时间媒介等因素,源 头相同者,触发机制参数经历相似的,按发现症状的时机、确诊的时间、症状严重程度和有 没有其它病患影响等因素进行排序,划分易被感传染者、常规人员和难传染人员,并标定无 感传染嫌疑者,进行隔离跟踪监控,归入潜在的携带潜伏病菌病毒的不可确认无感传染者 进行关注,以其为重点与求交貌似无源突然出现的确诊患者,同时将根据其溯源发现的触 发传染机制的一级疑似传染者或病菌病毒携带者确认为携带潜伏病菌病毒的不可确认无 感传染者,是需要被重点关注、采样和研究的人员。 优选的,所述易被感传染者由非嫌疑的健康人员突然被确诊为患者,成为貌似无 传染途径的独立突然出现的确诊患者时,调取其一个隔离期内的实时定位信息数据,根据 其小范围滞留时间生成的场所、长时间同行的空间和工具,以及互动询问其接触的物品、宠 物,充分收集其一切传染机制触发的可能途径、场所,假设就是这些途径、场所就是传染源, 以此途径、场所求交第一批疑似传染者或病菌病毒携带者,再以第一批疑似传染者或病菌 病毒携带者为溯源依据,同样生成嫌疑传染机制触发的可能途径、场所,再以嫌疑传染机制 触发的可能途径、场所为传染源溯源求交第二批疑似传染者或病菌病毒携带者,以此类推, 直至求交到第N批疑似传染者或病菌病毒携带者,当新N批疑似传染者或病菌病毒携带者的 名单与患者、一级疑似传染者或病菌病毒携带者、或二级疑似传染者或病菌病毒携带者的 名单重合时,可停止继续溯源求交。 6 CN 111599484 A 说 明 书 4/9 页 优选的,对名单重合后的一级疑似传染者或病菌病毒携带者或二级疑似传染者或 病菌病毒携带者加强隔离观察检测,依然未被确诊为患者的,视为难传染者和携带潜伏病 菌病毒的不可确认无感传染者,并以其为出发点,按其传染路径、场所层层连线至貌似无源 突然出现的易被感传染者确诊患者,其中间直接联系人均标识为难传染者和携带潜伏病菌 病毒的不可确认无感传染者,与携带潜伏病菌病毒的不可确认无感传染者所有可能会产生 传染触发机制的途径和场所求交出来的人群,均升级标定为一级疑似传染者或病菌病毒携 带者,需要到指定场所隔离观察。 优选的,对所有携带潜伏病菌病毒的不可确认无感传染者求交出来的一级疑似传 染者或病菌病毒携带者,都要求交其而级疑似传染者或病菌病毒携带者,并立即管控约束 在家自我隔离观察。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在专利申请号2020101419408、2020101419516、2020101419501公开的技术处理 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对所得数据的深度分析加工,能够识别、区分、标定、追踪、溯源,对精准 管控疫情、重点的管控研究易传染人群、难传染人群和携带潜伏病菌病毒的不可确认无感 传染者有极大的帮助,有利于快速精准获取必要的标本,帮助深入研究对应的基因和疫苗, 早日克服病毒病菌的危害。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 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 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