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摘要:
本公开提出一种镜头驱动模块,其包括一反射组件、一底座、一框架、一承载件、一光学镜头、一第一电磁驱动组件以及一第二电磁驱动组件。前述框架连接底座,承载件承载光学镜头并活动地连接底座,反射组件将来自外界的光线由一光入射方向反射后沿一第一方向至光学镜头, 全部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今许多电子装置(例如平板计算机或智能型手机) 都配有镜 头模块而具有照相或录像的功能。当用户使用配有镜头模块的电子装置时,可能会有晃动 的情形发生,进而使得镜头模块所拍摄的影像产生模糊。然而,人们对于影像质量的要求日 益增高,故镜头模块的防震功能亦日趋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镜头驱动模块,包括一反射组件、底座、一框架、一承载件、一光学 镜头、一第一电磁驱动组件以及一第二电磁驱动组件。前述框架连接底座,承载件承载光学 镜头并活动地连接底座,反射组件将来自外界的光线由一光入射方向反射后沿一第一方向 至光学镜头,其中光入射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第一、第二电磁驱动组件用以驱使该承载件 和光学镜头相对于该底座移动,其中第一、第二电磁驱动组件位于光入射方向上的不同位 置。 于一实施例中,前述第一电磁驱动组件驱使承载件和光学镜头沿第一方向移动, 且第二电磁驱动组件驱使承载件和光学镜头沿一第二方向移动,其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 垂直。 于一实施例中,在前述光入射方向上,第一电磁驱动和第二电磁驱动组件之间形 成有一距离,且该距离小于光学镜头的直径。 于一实施例中,前述第一电磁驱动组件设置于底座与承载件上,且第二电磁驱动 组件设置于框架与承载件上。 于一实施例中,前述第一电磁驱动组件具有一第一驱动线圈,且第二电磁驱动组 件具有一第二驱动线圈,其中第一驱动线圈与第二驱动线圈具有长条形结构,并分别朝一 第二方向及第一方向延伸,且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 于一实施例中,前述光学镜头具有一平面,垂直于光入射方向。 于一实施例中,前述镜头驱动模块还包括一滚动组件,活动地连接承载件与底座。 于一实施例中,前述镜头驱动模块还包括两个凹槽,分别形成于底座与承载件上, 并容纳滚动组件。 于一实施例中,所述两个凹槽具有长条形结构,且分别沿第一方向与一第二方向 延伸,其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 3 CN 111596433 A 说 明 书 2/7 页 于一实施例中,前述镜头驱动模块还包括一弹性组件,活动地连接承载件与底座。 于一实施例中,前述承载件具有一C字形结构,且C字形结构的两个端部分别具有 一相对于光入射方向倾斜的斜面。 于一实施例中,前述承载件与光学镜头之间形成有三个相互分离的接触区域。 于一实施例中,前述镜头驱动模块还包括一电路板,电路板具有一开口,且底座具 有一凹陷结构,容置于开口内。 于一实施例中,前述镜头驱动模块还包括多个电路板,连接底座且相互分离,其中 承载件的一部分容置于些电路板之间的空隙。 于一实施例中,前述镜头驱动模块还包括一导电体,埋设于底座内并电性连接所 述多个电路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提供一种镜头驱动模块,是可设置于一电子装置 内包括一镜头单元与一反射组件以及至少一连接件,其中镜头单元包含一光学镜头、一承 载件、一框架、一底座、一第一电磁驱动组件以及一第二电磁驱动组件。其中,反射组件是用 以反射来自外界的光线穿过镜头单元至电子装置内的感光组件以获取影像,框架固定于底 座上,连接件则可为滚动组件或具可挠性的弹性组件,连接承载件与底座。前述第一电磁驱 动组件设置于底座与承载件上,第二电磁驱动组件则设置于框架与承载件上,第一、第二驱 动组件驱使承载件与光学镜头可相对于底座/框架移动,其中,第一、第二驱动组件于光入 射方向上位于不同位置,使得镜头单元中的两个电磁驱动组件可减少互相干扰的情形,让 磁推力可有效提升,且可使承载件与光学镜头相对于底座/框架沿垂直于光入射方向平移 的多个不同方向平移,进而实现良好光学对焦或补偿,并通过光学镜头不与底座中的电路 板重叠,得以缩小镜头驱动膜组的整体体积。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镜头驱动模块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图1中的镜头单元的爆炸图。 图3是表示图2中的镜头单元组装后的示意图。 图4是表示沿图3中的线段A-A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第一单元U1、第二单元U2与滚动组件B的示意图。 图6是表示图5中的底座与电路板的仰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光学镜头与承载件的示意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镜头单元的爆炸图。 图9是表示图8的镜头单元组装后的示意图。 图10是表示图8的底座10’、电路板F1、F2与滚动组件B组合后的仰视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镜头单元的爆炸图。 图12是表示图11中的镜头单元组合后的剖视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镜头驱动模块; 10、10’底座; 101凹陷结构; 4 CN 111596433 A 说 明 书 3/7 页 20框架; 30、30’、30”承载件; 31斜面; 301下表面; A-A线段; B滚动组件; C1、C2第一、第二驱动线圈; CA1、CA2、CA3接触区域; D1、D2第一、第二方向; E1、E2、E3、E4导电体; F、F1、F2电路板; F101开口; H1、H2对位组件; L、L’光学镜头; L’101、L’102平面; M1、M2第一、第二磁性组件; MC1、MC2电磁驱动组件; N距离; P反射组件; Q光入射方向; RI、RII凹槽; S弹性组件; SF簧片; UL、UL2、UL3镜头单元。 U1、U3第一单元; U2、U4、U6第二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