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好方法网

用于整体应变消除的具有绝缘移位连接接触件的导线对导线连接件


技术摘要:
一种设备包含第一电接触件,所述第一电接触件包括第一孔和第一绝缘移位开口。所述第一孔的中心与所述第一绝缘移位开口的中心对准。所述设备还包含绝缘壳体,所述绝缘壳体包括第一导线开口、第二导线开口和延伸穿过所述第一导线开口和所述第二导线开口的第一电接触件入  全部
背景技术:
提供以下说明是为了帮助读者理解。所提供的信息或引用的参考不被承认是现有 技术。 各种类型的连接件用于在绝缘导线与任意形式的电子组件或电气组件之间形成 连接。这些连接件通常可用作具有大范围的大小、间距和电镀选项的插座、插头和带罩头 部。传统上,为了将两条导线连接在一起,使用者必须将第一条导线和第二条导线剥开,将 两端拧在一起,且然后将它们彼此固定。这个过程可能是乏味的、低效的和不可取的。此外, 可能意外断裂或短路的导线对导线连接可为危险的或者甚至是致命的,尤其是在危险的应 用中(例如,在采矿作业中使用炸药)。因此,需要一种快速、高效且可靠的连接导线和断开 连接导线的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的系统、方法和器件各自具有几个创新方面,其中没有一个仅单独负责本 文中所公开的期望属性。 一种设备包含具有第一导线接收部分的第一电接触件。所述第一导线接收部分包 含第一绝缘移位连接(IDC)槽和从所述第一IDC槽移位的第一应变消除槽。所述设备还包含 具有第二导线接收部分的第二电接触件。所述第二导线接收部分包含第二IDC槽和从所述 第二IDC槽移位的第二应变消除槽。所述设备还包含绝缘壳体,所述绝缘壳体包含第一电接 触件入口、第二电接触件入口、第一多个导线开口和第二多个导线开口。在一些实施例中, 所述绝缘壳体包含设置在所述第一多个导线开口与所述第二多个导线开口之间的多个弯 曲表面。 在实施例中,所述设备还包含电分流器。所述电分流器包含接收在所述绝缘壳体 的分流器开口内的阳接触尖端。所述分流器开口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接触件入口与所述第二 电接触件入口之间。在此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接触件还包含第一分流连接件部分且所述 第二电接触件还包含第二分流连接件部分。在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分流连接件部分和所述 第二分流连接件部分各自包含适于接收所述阳接触尖端且与所述阳接触尖端形成导电连 接的各自的阴接触插座。 5 CN 111602300 A 说 明 书 2/17 页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IDC槽和所述第二IDC槽基本上是Y形的且从所述第一 导线接收部分的外边缘和所述第二导线接收部分的外边缘延伸,从而在所述外边缘处形成 锥形远端部分。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应变消除槽和所述第二应变消除槽包含远端部 分和近端部分。所述近端部分具有第一平均宽度且所述远端部分具有第二平均宽度,所述 第一平均宽度小于所述第二平均宽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接触件还包含第三导线接收部分且所述第二电接触 件还包含第四导线接收部分,所述第三导线接收部分包含第三IDC槽和第三应变消除槽,所 述第四导线接收部分包含第四IDC槽和第四应变消除槽。 一种设备包含第一电接触件,所述第一电接触件包含第一孔和第一绝缘移位开 口。所述第一孔的中心与所述第一绝缘移位开口的中心对准。所述设备还包含绝缘壳体,所 述绝缘壳体包括第一导线开口、第二导线开口和延伸穿过所述第一导线开口和所述第二导 线开口的第一电接触件入口。所述第一电接触件至少局部地插入到所述第一电接触件入口 中,使得所述第一孔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第一导线开口对准。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接触 件完全插入到所述电接触件入口中,使得所述第一绝缘移位开口的狭窄部分与所述第二导 线开口对准。在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绝缘移位开口基本上是Y形的且包含从所述第一电接触 件的边缘延伸的较宽部分。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绝缘壳体还包含基座和设置在所述基座的外表面之上的 帽。在此种实施例中,所述基座的所述外表面包含位于在所述第一导线开口与所述第二导 线开口之间延伸的所述绝缘壳体的第一侧上的弯曲部分。所述帽包含位于所述绝缘壳体的 所述第一侧上的细长开口和位于所述绝缘壳体的第二侧上的较短开口。所述细长开口的端 部与所述第一导线开口的外边缘及所述第二导线开口的外边缘基本上对准,使得所述细长 开口在所述第一导线开口和所述第二导线开口之上延伸。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帽包含从 表面延伸的第一导线接收突片和第二导线接收突片,所述第一导线接收突片位于所述第一 侧上且所述第二导线接收突片位于所述第二侧上。所述第一导线接收突片和所述第二导线 接收突片包含与所述基座中的脊互锁的闩锁尖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接触件还包含多个附加孔和多个附加绝缘移位开口。在 此种实施例中,所述绝缘壳体还包括多个附加导线开口,其中所述第一电接触件入口延伸 穿过所述多个附加导线开口。所述多个附加导线开口中的一组至少与所述多个附加孔的部 分对准。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设备还包含第二电接触件,所述第二电接触件具有第二孔 和第二绝缘移位开口。在此种实施例中,所述绝缘壳体还包含第三导线开口、第四导线开口 和延伸穿过所述第三导线开口和所述第四导线开口的第二电接触件入口。所述第二电接触 件至少局部地插入到所述第二电接触件入口中,使得所述第二孔的一部分与所述第三导线 开口对准。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接触件入口和所述第二电接触件入口设置在所述 绝缘壳体的中心轴线的相对侧上。 一种方法包含:将电接触件局部地插入到绝缘壳体的入口中;将第一导线插入到 位于所述绝缘壳体的第一侧上的第一穿孔中;将所述第一导线插入到位于所述绝缘壳体的 所述第二侧上的第二穿孔中。所述第二穿孔在与所述第一穿孔延伸的方向垂直的方向上从 所述第一穿孔移位。所述方法还包含将所述电接触件压缩到所述入口中,使得所述电接触 6 CN 111602300 A 说 明 书 3/17 页 件的绝缘移位开口的狭窄部分使所述第一导线上的绝缘移位移除,以在所述电接触件与所 述第一导线之间形成电连接,且所述电接触件的孔压缩所述第一导线的绝缘以在所述电接 触件与所述第一导线之间形成接触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将所述第一导线插入到所述第一穿孔中之后但在将所述电接 触件压缩到所述入口中之前,将所述第一导线包绕在所述绝缘壳体的内表面周围,从而将 所述第一导线的一端引导到所述第二穿孔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将所述电接触件压缩到所述入口中之前,所述方法包含将第 二导线插入到位于所述绝缘壳体的所述第一侧上的第三穿孔中以及将所述第二导线插入 到位于所述绝缘壳体的所述第二侧上的第四穿孔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入口是第一入口且所述电接触件是第一电接触件。在此种 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含:将第二电接触件局部地插入到所述绝缘壳体的第二入口中;将 第二导线插入到位于所述绝缘壳体的所述第一侧上的第三穿孔中;将所述第二导线插入到 位于所述绝缘壳体的所述第二侧上的第四穿孔中;以及将所述第二电接触件完全压缩到所 述第二入口中,使得所述第二电接触件的绝缘移位开口的边缘使所述第二导线上的绝缘移 位,以在所述第二电接触件与所述第二导线之间产生电连接,且所述第二电接触件的孔压 缩所述第二导线的绝缘以在所述第二电接触件与所述第二导线之间产生接触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含:将阳接触尖端插入到所述绝缘壳体的分流器 开口中,使得所述阳接触尖端与所述第一电接触件的第一分流连接件部分和所述第二电接 触件的第二分流连接件部分接合,从而将所述第一电接触件导电耦合到所述第二电接触 件。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含从所述绝缘壳体的所述分流器开口移除所述阳接触 尖端,使得所述阳接触尖端脱离所述第一电接触件的所述第一分流连接件部分和所述第二 电接触件的所述第二分流连接件部分,从而将所述第一电接触件与所述第二电接触件导电 解耦合。 附图说明 图1a绘示了根据例示性实施例安装有导线的导线对导线连接件的等距视图。 图1b和1c绘示了根据例示性实施例安装有导线的导线对导线连接件的剖视图。 图2a绘示了根据例示性实施例的电接触件的等距视图。 图2b绘示了根据例示性实施例的电接触件的等距视图。 图2c绘示了根据例示性实施例的电接触件的等距视图。 图3a和3b绘示了根据例示性实施例的导线对轮胎连接件的剖视图。 图4绘示了根据例示性实施例的导线对导线连接件的电分流器的等距视图。 图5a和5b绘示了根据例示性实施例的导线对导线连接件的电分流器的视图。 图6绘示了根据例示性实施例的导线对导线连接件的等距视图。 图7a绘示了根据例示性实施例的导线对导线连接件的绝缘壳体的等距视图。 图7b绘示了根据例示性实施例的导线对导线连接件的绝缘壳体的基座的等距视 图。 图7c绘示了根据例示性实施例的导线对导线连接件的绝缘壳体帽的等距视图。 图8绘示了根据例示性实施例安装有导线的导线对导线连接件的等距视图。 7 CN 111602300 A 说 明 书 4/17 页 图9a绘示了根据例示性实施例安装有导线的导线对导线连接件的等距视图。 图9b、9c和9d绘示了根据例示性实施例安装有导线的导线对导线连接件的剖视 图。 图10a、10b、10c和10d绘示了根据各种例示性实施例的导线对导线连接件的电接 触件的等距视图。 图11a和11b绘示了根据各种例示性实施例的导线对导线连接件的等距视图。 图12a和12b绘示了根据各种例示性实施例的导线对导线连接件的等距视图。 图13绘示了根据例示性实施例的导线对导线连接件的使用方法。 图14绘示了根据例示性实施例的导线对导线连接件的使用方法。
下载此资料需消耗2积分,
分享到:
收藏